儿科
百日咳(A37.9)
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末伴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可持续2~3个月,易并发肺炎和脑病。
(一)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百日咳病儿应用抗生素越早越好,若到痉咳期才给药,则疗效欠佳。
2.若经自我治疗效果不好,有病情加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二)自我药疗参考(以下方案可任选一种,中、西药治疗可结合使用)
1.西药疗法:
方案一:红霉素,每次10~12毫克/千克,每日4次,用7~14天。
方案二:阿奇霉素,每次10毫克/千克,每日1次,用3天。
2.成药疗法
方案一:急支糖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方案二:清肺止咳糖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
3.偏方
偏方一:润肺止咳。
用料:鲜梨1个、麻黄1克。
用法:将梨洗净,挖去核,纳入麻黄上锅蒸熟。去麻黄,食梨饮汁,分2次服完。
偏方二:清热,润肺定咳。
用料:鸡苦胆1个、白糖30克。
用法:将鸡苦胆汁烘干,拌入白糖,一周岁以下3天服1个,两岁以下两天服1个,两周岁以上1天服1个,每天可分次服用。
偏方三:润肺,化痰,止咳。
用料:川贝母15克、冰糖50克、大米汤1大碗。
用法:将川贝母及冰糖泡入米汤内,蒸15分钟,每日早晚各服1次,五岁以下小儿酌减。
偏方四:杀菌消炎。
用料:新鲜紫皮大蒜5瓣。
用法:将大蒜捣烂成泥状,敷贴双侧足心涌泉穴,以纱布包扎,每次敷24小时,或小儿不适哭闹时去掉。
偏方五:润肺,化痰,止咳。
用料:川贝3克、鸡蛋1个。
用法:川贝研粉,鸡蛋敲一个小孔(如一分硬币大),将川贝粉掺入蛋内,外用湿纸封固,放饭上蒸熟,每日1个,早、晚各吃1次。
流行性腮腺炎(B26.9)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痄腮”。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较多,多见于5~15岁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为12日至25日不等,通常为18日。症状主要表现为两腮腺肿胀,发热,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呕吐,头痛,咽炎,结膜炎等。一次患病多可获终生免疫力。
(一)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谨防挤压、撞击患处。
2.给予流质和软烂的食物,避免摄入酸性饮食。
3.不注意口腔卫生会加重感染,故应注意口腔卫生。
4.如有高热、头痛、呕吐、腹痛明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自我药疗参考(以下方案可任选一种,中、西药治疗可结合使用)
1.西药疗法
病毒唑片,每次10毫克/千克,每日3次。
2.成药疗法
方案一: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冲服。
方案二:用青黛散调醋局部涂敷,可减轻肿痛。
3.偏方
偏方一:消肿止痛。
用料:相思子30克、鸡蛋清50克。
用法:先将相思子炒至微黄,研成细粉,加入适量蛋清,调成糊状,涂于塑料布或油纸上,贴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偏方二:消肿止痛。
用料:活蚯蚓14条、白糖30克、青黛适量。
用法:将蚯蚓洗净,放入杯中撒上白糖,待渗出液产生时,再用青黛调湿涂敷患处。
偏方三:清热,解毒,消肿。
用料:仙人掌30克、冰片0.5克。
用法:将仙人掌去皮、刺,洗净捣烂加入冰片拌匀后敷于患处,以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更换2次。
偏方四:清热消肿。
用料:大青叶20克、野菊花12克。
用法:共煎煮,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偏方五:清热解毒。
用料:鲜柳根毛130克(干品30克)。
用法:将鲜根毛洗净,切成寸长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汤服,每日1~2次。
水痘(B01.9)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小儿,全身症状较轻,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并伴有发热。
(一)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必须在早期隔离患儿,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发热期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修剪患儿的指甲,防止抓破水痘;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2.若经自我治疗效果不好,有病情加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二)自我药疗参考(以下方案可任选一种,中、西药治疗可结合使用)
1.西药疗法(主要是对症处理)
方案一:如瘙痒严重者可口服非那根,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局部擦涂炉甘石洗剂,每日3~4次。
方案二:如有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可适当选用四环素眼膏局部涂抹。
2.成药疗法
牛黄解毒片,每次1~2片,每日2次。
3.偏方
偏方一:清热生津,解表。
用料:竹笋1个、鲫鱼1条。
用法:将竹笋去皮、切片,鲫鱼去内脏(不去鳞),共炖煮,顿服。治水痘初期,发热口渴,小便不利。
偏方二:清热透疹。
用料:荸荠5个、酒酿100克。
用法:将荸荠洗净,捣烂绞汁加入酒酿隔水炖,温服,对水痘初期有透发作用。
偏方三:发散透疹。
用料:银花、葡萄干各9克。
用法:沸水冲泡,当茶饮。治轻型水痘。
偏方四:解表透疹。
用料:胡萝卜100克、香菜60克。
用法: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偏方五:清热解毒。
用料:干绿豆粉或白扁豆粉30克。用法:干敷患处,每日1剂。治痘毒湿烂不结痂。偏方六:清热透疹。
用料:蚯蚓1条、鸡蛋1个。
用法:将蚯蚓塞入鸡蛋内蒸熟,取出蚯蚓,吃蛋。每年春1枚,可终生不出痘。
小儿腹泻(K52.9)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受凉或细菌感染所致。
(一)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切勿滥用收敛止泻药,特别是急性期,一般不要用。
2.继续母乳喂养,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粥和米汤。严重腹泻者,应禁食4~6小时,同时给淡的盐糖水。
3.若经自我治疗效果不好,有病情加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二)自我药疗参考(以下方案可任选一种,中、西药治疗可结合使用)
1.西药疗法
乳酶生,每次10~20片,每日3次,口服。
2.成药疗法
方案一:保和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方案二:参苓白术丸,每次3~6克,每日3次,口服。
3.偏方
偏方一:止泻。
用料:银杏叶干品100克(或鲜品150克)。用法:加水2000毫升煮20分钟左右,待水温适宜时,浸泡搓洗患儿双足20分钟,每日2次。
偏方二:清热利水,解毒。
用料:黄瓜5条、蜂蜜100克。
用法:将黄瓜洗净,去瓤,切成条放在锅内,加水少许,煮沸后即去掉多余的水,趁热加入蜂蜜,调匀至沸即成。治小儿夏季发热腹泻。
偏方三:健脾止泻。
用料:桃叶30克。
用法:水煎内服。治小儿秋季腹泻。
偏方四:补心益气,生津止渴,健脾和胃。
用料:苹果1个。
用法:将苹果洗净去皮切片,放碗内加盖,放入锅中蒸熟,捣烂成泥状喂食。治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口渴,不思饮食。
偏方五:健脾止泻。
用料:山药15克、薏米10克、鸡肝1枚。
用法:将山药、薏米研成细末,鲜鸡肝用竹刀切片拌上药末调匀,加醋适量,放入碗内蒸煮,早晚分2次食用。治小儿久泻。
偏方六:健脾止泻。
用料:红枣5枚、神曲10克。
用法:烤干研末分成15包,每次服1包,每日3次。治小儿腹泻频繁。
偏方七:温中,散寒,止泻。
用料:丁香、桂皮各2克。
用法:共研末,置于肚脐,用胶布固定。治虚寒腹泻。偏方八:健脾止泻。
用料:粳米或大米50克。
用法:煮成粥状,将上面浮漂的米粒喂患儿。
偏方九:清肠止泻。
用料:新鲜葡萄15~30克。
用法:洗净入锅,加水稍没过药面放置30分钟后,煮沸30~40秒钟后用文火煮至半量,将药液倾出再向锅内加入等量的水,再煎煮1次,合并2次药液,过滤后服用。1岁以上儿童每日1剂,分3次口服;1岁以下小儿酌减。
小儿厌食(R63.0)
小儿厌食主要是由于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引起食欲减退所致。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
(一)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小儿厌食,通常由多种原因所致。治疗时不能只求治标,同时应消除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2.采用硬喂或恐吓等手段强制小儿进食,反而会抑制患儿的食欲。
3.滥用各种补品、补药,会加重小儿的肠胃负担,于病有害无益。
(二)自我药疗参考(以下方案可任选一种,中、西药治疗可结合使用)
1.西药疗法
干酵母片,每次1~2片,每日2~3次,口服。2.成药疗法方案一:山楂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方案二:小儿健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方案三:消食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3.偏方
偏方一:消食导滞。
用料:鸡内金30克。
用法:烘干研末,每日3次,每次2克,温开水送服。
偏方二:健脾消食。
用料:饭锅巴1块(巴掌大)。
用法:焙焦,煎汤送服。
偏方三:消食。
用料:葡萄干适量。
用法:每天吃2次,每次15~30粒,或鲜葡萄汁5~10毫升,每日3次。
偏方四:开胃消食。
用料:西红柿数个。
用法:将西红柿洗净,去皮,用干净纱布挤汁,每次服用50~100毫升,每日2~3次(忌放糖)。
佝偻病(E55.0)
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是因维生素缺乏或日光照射不足,而导致食物中的钙、磷不能被吸收利用所造成的骨骼系统生长发育障碍。
(一)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D有中毒的危险,应间断服用。
2.吃糖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钙质的吸收。
3.坚持户外活动和日光浴,但忌暴晒,以防引起日光性皮炎。
4.若经自我治疗效果不好,有病情加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二)自我药疗参考(以下方案可任选一种,中、西药治疗可结合使用)
1.西药疗法
鱼肝油滴剂,每次2~3滴,每日3次,服用1个月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1~2滴。多种糖钙片,每次2片,每日3~4次,口服。
2.成药疗法
龙牡壮骨冲剂,每次1袋,每日2次。
3.偏方
偏方一:养血,利骨。
用料:猪(或羊)脊骨或腿骨、菠菜各适量。
用法:将猪(或羊)骨砸碎,加水熬成浓汤,加入洗净切成小段的菠菜稍煮即成,饮汤吃菜,最后将骨髓亦吃下,每日1次,可连续饮服。
偏方二:补钙。
用料:虾皮10克、鸡蛋1个。
用法:将鸡蛋打花与虾皮搅匀,放入蒸锅中,煮熟佐饭吃。(经常食用可防止鸡胸、O型腿、X型腿等佝偻病)
偏方三:补钙。
用料:鸡蛋皮适量。
用法:洗净烘干,研成粉,过极细箩。1岁以下,每
次服0.5克;1~2岁,每次服1克,每日2次。
偏方四:补钙。
用料:田螺、酱油、醋各适量。
用法:将田螺在清水中泡24小时后,漂洗干净煮熟,挑取螺肉蘸调料吃。经常煮食,可治因钙代谢失调引起的小儿软骨病及关节炎等。
遗尿(R32)
遗尿,俗称尿床,凡3岁以后经常发生或5岁以后在睡梦中有时小便自遗的,称为遗尿症。常见原因有遗传、泌尿系统发育不全、教养或心理因素等。
(一)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切勿严责患儿,使之精神负担加重,产生恶性循环,增加遗尿的顽固性。
2.若经自我治疗效果不好,有病情加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二)自我药疗参考(以下方案可任选一种,中、西药治疗可结合使用)
1.西药疗法
氯酯醒,睡前给0.1克,口服。
2.成药疗法
方案一: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2次。
方案二:遗尿散,3~6岁小儿每次3克,7岁以上每次5克,每日2次。
3.偏方
偏方一:补肾止遗。
用料:公鸡肠1根,面粉250克,油、盐各少许。
用法:将鸡肠剪开洗净,焙干研碎,与面粉混拌和成面团,稍加油、盐,如常法烙成小薄饼,分次服用。
偏方二:补脾益气。
用料:饴糖2匙,桂枝15克,白芍、甘草各10克。
用法:先将3味中药煎汤去渣,冲入饴糖,每日2次分服。
偏方三:补阳助火。
用料:连须葱白3根。
用法:共捣成细末,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涂敷脐上,外用胶布固定勿使漏气,隔日1次。
偏方四:收涩止遗。
用料:新鲜猪尿泡(猪膀胱)或羊尿泡6个、黄芪15克、山药30克。
用法:将猪尿泡或羊尿泡洗净,把黄芪、山药装入炖烂,每晚睡前服,连服3次。
偏方五:收敛止遗。
用料:取蜂蜜少量、五倍子粉6~9克。
用法:共拌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脐部,用纱布覆盖固定。
偏方六:健脾止遗。
用料:大米适量。
用法:煮粥,取浓米汤1碗,冷却后表面结起一层薄膜,轻挑取出,根据小孩的喜好配些食盐调味,连吃1个月。
夜啼(R68.1)
夜啼指小儿每到夜间便哭闹不止,呈间歇发作,甚至通宵达旦啼哭,白天却安静不哭。多见于初生婴儿。
(一)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小儿夜啼切忌滥用镇静药。
2.小儿夜啼,不宜给巧克力、可可糖之类的糖果与饮料加以哄骗,对病情不利。
3.如果小儿夜间醒来哭闹不停,可给孩子洗脸,孩子清醒后,便会停止啼哭。
4.佝偻病早期也见烦躁不安,夜啼,应注意观察。
5.若经自我治疗效果不好,有病情加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二)自我药疗参考(以下方案可任选一种,中、西药治疗可结合使用)
1.西药疗法
方案一:维生素B6,每次10毫克,每日2次,口服,共服1~2周。
方案二:鱼肝油滴剂,每次2~3滴,每日3次。服用1个月后改为每次1~2滴,每日2次。
2.偏方
偏方一:安神。
用料:灯心草7克。
用法:吃母乳的婴儿,用灯心草烧灰涂于母亲的乳房上,孩子吃后即可安静。
偏方二:镇惊安神。
用料:葛根粉7~8克。
用法:放于开水中使其溶解,加蜂蜜适量,蒸熟服。
偏方三:镇惊。
用料:吴茱萸10克、白醋适量。
用法:将吴茱萸研细末加白醋调匀,外敷足心,每日1次。
偏方四:清心安神。
用料:细茶叶适量。
用法:嚼烂捏成小饼状敷脐眼上,盖上棉花扎好。
小儿惊厥(R56.8)
小儿惊厥俗称抽风,是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容易发生暂时功能性紊乱所致。引起抽风的原因较多,其中以高烧、脑膜炎、各种脑炎、缺钙等最常见。
(一)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使病儿平卧,解开领口、腰带,保持呼吸顺畅。
2.如牙关紧闭,可用纱布绕筷子垫于上下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3.如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以免引起窒息。
4.对伴有高热者,头部放置冰袋或冷毛巾,以保护脑组织。
5.如反复或持续出现抽搐应立即就医。
(二)自我药疗参考(以下方案可任选一种,中、西药治疗可结合使用)
1.西药疗法
水合氯醛,每次30毫克/千克~60毫克/千克灌肠。
2.成药疗法
清开灵颗粒,每次3克,每日3次。3.偏方
偏方一:镇惊,解痉,清热。
用料:山羊角30克。
用法:将山羊角削片,用水煎服,每日2次。
偏方二:清热,镇惊。
用料:石菖蒲12克、老姜汁适量。
用法:将石菖蒲捣烂取汁,滤汁2~3匙,加老姜汁和匀灌服,治急惊风。
偏方三:清热,镇惊。
用料:鲜蚯蚓3~4条、白蜜少许。
用法:将蚯蚓捣烂,用白蜜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敷贴于囟门,治小儿急惊风。
偏方四:健脾,清热,镇惊。
用料:栀子30克、鸡蛋1个、面粉30克、连须葱白3个。
用法:共捣烂敷脐。治慢惊风。
偏方五:清心健脾。
用料:睡莲根10克。
用法:水煎汁,每日服完,可分2次服用。主治小儿慢惊风。
流口水(K11.7)
小儿流口水是指小儿涎液过多,经常流出,滞于世间及胸前,严重者可导致颊部潮红、糜烂。本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小儿,若因出牙而引起者,不属病态。
(一)自我疗法注意事项
1.注意用清洁的软毛巾随时将口水擦干,并涂上凡士林。
2.罩衣或围嘴要经常洗换。
3.嘴角边湿疹样病损可涂以炉甘石洗剂、湿疹霜、氧化锌软膏等。
(二)自我药疗参考
偏方一:健脾。
用料:土炒白术12克、益智仁8克。
用法:共研细末,分成12包,每日2次,每次1包,温开水调服或入面烙饼食之均可。
偏方二: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