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7200000007

第7章 诗歌鉴赏(1)

诗歌,是文学的主要样式之一,在人类艺术审美活动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以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丰富的艺术想象,将生活中的事件、场面和诗人的特定感受融为一体,从而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诗歌一般分行排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具有节奏韵律。

诗歌种类繁多,体裁丰富。其审美特征,表现为强烈的抒情性、语言的精练美、音韵美及内容的意蕴美。鉴赏诗歌应充分运用想象、联想等鉴赏手段,去捕捉它的形象意境,感受它的理趣,和品鉴其形式美;同时,还应该从诗中学习诗人的伟大人格和锐敏的时代感。

诗歌的产生、类别及审美特征

最早的诗,与音乐、舞蹈同源,三位一体。《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是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当一般的言辞不足以表达人们的强烈感情时,诗歌便应运而生,且与音乐、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

诗歌起源于劳动。《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可见原始诗歌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表现了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和共同愿望。

民间歌谣在广泛流传中经过无数人的润色、增删、艺术加工而日臻完善,最后被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了较优秀的作品。世界上最古老的诗歌——古代巴比仑的《吉斯加密斯》是这样产生的;古希腊的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是这样产生的;我国的《诗经》也是这样产生的。因此,原始诗歌大都无法查考它的作者。鲁迅说过:

“就是《诗经》国风里的东西,好许多也是不认字的无名氏作品,因为比较优秀,大家口口相传的。王官们检出它可以作行政参考的记录了下来,此外消灭的不知有多少。”

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的发展、人们审美需要及鉴赏能力的提高,简单而形式多样的原始诗歌趋于稳定,并经过富有才华的文人加工改制,逐渐向更高级、更完美的形式发展。诗歌不但强调语言的精练、含蓄,而且讲究节奏、音响。人们在吟诵时,既可以从精神上获得慰藉和鼓舞,又可以在艺术上感到一种美的享受。由此可见,诗歌确实是一种优美的文学体裁,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美的领域。

诗歌可作多种分类: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这里仅概略介绍抒情诗与叙事诗:

抒情诗,顾名思义,是重在抒情的诗。这类作品,抒发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即或描绘某些片断景物,也是为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然而,凡优秀诗人所抒之情又总是反映着时代之情,其中即使突出了若干个人的特殊成分,也仍然反映出时代的气息。譬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现了诗人极度的欢快,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不愧为被人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还启发我们:凡抒情之作,诗情愈深、诗味愈浓,给读者的感染也愈强。杜甫因闻喜讯而喜泪纵横、情波荡漾、促发了他的想象弛骋:春光美好、结伴还乡,一路山水有意,轻舟急行,给人以无比轻快、欢欣的美感享受。我们读时,好象也同样感到了诗人的兴奋和愉悦,甚至觉得自己也乘上那一日千里的轻舟,飞穿于青山绿水之间,向着久别的故乡急驰,因此,鉴赏这类诗时,读者应充分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和当时所发生的事件及其特殊的环境,才有可能进行情感的体验和交流,也才有可能用联想和想象去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杜甫由于经历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安史之乱,体验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痛苦,所以,闻官兵收复失地的消息后,他才会喜泪满面,“狂”态迭出。当读者充分理解了作者之后,才真正体验到了诗歌的抒情美和丰富的内涵美。

叙事诗是以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情节为基础的诗体。

但不强调细致的描绘,而注重于表现诗人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感情。叙事诗的叙事特点,是集中、概括、凝练。它既能反映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又能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往往通过人物的命运蕴含着一种激动人心的诗意美。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曾为妇孺竞传,远播域外。诗人以艺术之巨笔,三勾五勒,点染神态,描绘形象,在叙事过程中,使我们感到琵琶女之音容笑貌、举止行动,可睹可闻、可触可感。作者叙述琵琶女即将被人们遗弃的悲惨命运,使我们感受到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愁苦内心,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满足我们的审美要求。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长篇叙事诗《叶甫根尼·奥涅金》,塑造了“多余人”的典型奥涅金和有“俄罗斯的灵魂”之美誉的达吉雅娜的形象。诗中除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外,作者还广泛而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景象和社会各阶层的情状,因而被称作“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可见这部作品容量之大、艺术成就之高。

鉴赏叙事诗时,不能仅停留于故事和情节的观点上,而要把自己融化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中去,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进而领悟审美对象和发掘被人物和情节所掩盖着的诗的题旨和深邃的生活内涵。

诗歌的种类很多,而且因各人的审美情趣不同,对各类诗歌的喜爱程度也会有所差异。但不管哪类诗,它们都有其基本相同的审美特征。兹概述如下:

诗歌的第一个审美特征是强烈的抒情性。

和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相比,诗歌具有更为强烈的抒情性。藏克家认为在诗歌的旗帜上应写上“抒情”两个大字,而且“叙事诗也不能忽视这个特点。”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提出诗人应写出“在几千年间都能使亿万人的心灵激荡”的诗。例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是在一天之内写成的。有一天,诗人处在异常激动之中。他“全身都有点发冷,连牙关都直打战”。正因为诗人对生活有着这样炽烈的情感,因而他的诗便能唤起千万个读者向旧世界冲决的激情。这首二百五十行的长诗,运用象征的手法,彻底否定了黑暗与腐朽,竭诚地渴望着幸福与光明,基调悲壮雄浑。全诗以破旧立新、革新进取为主旋律。从形式看,诗句变化多端;从节奏看,长短相配,既有音乐的声律美,又有舞蹈的动作美。艾青在《诗论》中说:“人们喜欢读诗,最重要的是想从诗里获得感情上的启发和帮助,当一首诗缺少感情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对诗失去了信任。”所以,我们读诗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作者那洋溢着的不可遏止的激情,使自己“获得感情上的启发和帮助”。

诗歌的第二审美特征,是语言的精练美、音乐美。

诗歌语言的精练来源于字斟句酌。因为,诗是以字作为计量单位的文学样式。诗中的一个字,往往会影响一句诗、甚至整首诗的艺术性,因此,诗人十分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唐人作诗讲究“推敲”,对每一个字的运用是否准确,都一丝不苟。如庐延让在《苦吟》一诗中形容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虽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却说明了诗歌语言是经过精心提炼的。诗人用极为简吝的字数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感情,中间省略了许多关连,却蕴藏着更多的奥秘。因此,读者在鉴赏时,要努力寻求诗句所包含的韵味,在鉴赏过程中,反复吟咏,仔细品味,对诗及诗人进行“综合性思考”。

诗歌语言的精练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体现得最为突出。譬如王之涣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言简意赅,千古传诵,艺术功力极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二句写抬头远眺,夕阳傍一抹青山而下;俯首鸟瞰,不尽黄河奔腾向东。这两句就色而言,有白、有青、有黄、有晚霞的五彩;就形而言,有日、有山、有河、有高楼。再体味其所用的动词,“依”字可见落日之缓,似有依恋不舍之情;“入”字写水流速度之快,颇有一泻千里之势。落日迟迟、长河滚滚,天上地下,动静结合,既显示了祖国山河之壮美,也可见作者胸襟之开阔。后两句中,“欲穷”二字,自有妙趣:面前之景虽美,但看得尚不够远,若能目极千里之外,景色一定更为动人。因而,作者心中激起了“穷”千里之景的欲望,自然地导出了“更上一层楼”的要求。更上一层后看到的是什么景呢?作者点墨未着,嘎然而止,将更丰富的内容留给读者去遐想:

苍山逶迤?暮霭彩霞?还是青山云海、大河奔流……?遐想之余,还会悟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哲理:登高可以博见。

可见这首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中,蕴含了多么丰富的内容。

诗歌语言在精练的基础上,还应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这种美,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感情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是“音乐的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但它与音乐本身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在音乐里,音响就是一切。在诗歌中,还有概念意义和形象。因此,音乐的语言是一重性的,而诗歌的语言却有三重性。那概念和形象是通过和谐而有节奏的音响表达出来的。

柏拉图说:“语言的美、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好性情。”所以,诗歌的音乐美是传达诗意的一种重要手法。古今中外的诗歌,凡优秀者,无不具有这一审美特征。

我国古代的诗讲究声韵,词讲究合调,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讲求严格的韵律、节奏,因此在艺术上有一种永恒的魅力。普希金诗歌的音乐美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别林斯基曾赞赏道:“它有一种非言语所能形容的迷人的美和优雅,一种耀目的光彩和温和的润泽;它有丰富的音乐、语言和声韵的和谐;它充满了柔情,充满了创造的想象及诗的表现的喜悦。”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音乐美时,最基本的做法是反复地慢慢地读、吟,使诗中的每个字的音都能深入到意识里,从而充分发挥“通感”的作用,去体会诗歌那“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的特殊的艺术效果。

诗歌的第三个审美特征,是内容的意蕴美。

黑格尔说过,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借助物质的外在形式,“显现出一个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我国文学评论家刘勰也说过:“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这里的“隐”,即意蕴,也就是说有着丰富的含蓄。“重旨”,是指辞约而义丰,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纳须弥于芥子”的概括能力。读者鉴赏诗歌时,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理解,而应动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鉴赏经验,去挖掘诗的“深层意蕴”,这种挖掘就是进行恰当、准确的“联想”。当然,这种“联想”应该在了解作家、作品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而不是主观随意性的胡思乱想。请看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时,北中国沦陷于金人之手,赵宋小朝廷偏安江左,不思恢复,整日醉生梦死于风景秀丽、建筑华美的杭州。

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慨,脱口而出:“几时休。”

这震惊四座的一问,既显示了愤慨,又饱含着焦虑。接着诗人又讽刺统治者连京都都忘了,错把杭州当作京城。读到此处,读者除了想象美丽的西湖山水和赵宋朝廷的腐败昏庸及佞臣的寻欢作乐外,还会联想些什么呢?民族英雄岳飞、浣沙姑娘西施、南宋人民的浴血奋战、吴王夫差的骄横、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生活经历、知识水平不同的读者,可以产生不尽相同的有关战争和沦亡的各种联想。

古典诗歌有含义深邃的特点,现代的优秀新诗同样具有深沉的意蕴美。现代诗人艾青的《光的赞歌》中,有这样的诗句:

我们从千万种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我是大火中的一个火星/趁生命之火还没有熄灭/我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

这首战歌中蕴含着巨大的思想深度和丰富的历史内容。诗人在赞美光,但稍有分析能力的读者一定懂得,他赞美的决不仅仅是物理学定义中的光,诗人是站在历史与哲学的高度,概括了光的美学形象。读者都知道,艾青曾走过怎样艰辛的路,但他仍执着地追随着光明坚定地迈步。《光的赞歌》使读者想起那千万种蒙蔽和愚弄的年代,但不是沮丧和沉沦,而是在痛定之后的振作。读者似乎能触摸到诗人被“解放”后的那激烈跳动的脉搏,于是与他一起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再度燃起那熊熊的生命之火。读这类诗,一定要向认识的深层、灵魂的深处、艺术的底蕴开掘,去鉴赏诗人那独到的匠心和热烈的追求,领悟它的意蕴美。

捕捉诗歌的形象美、意境美

诗人借助诗中生动而有立体真实感的景物语言和优美和谐、富于节奏的声律,唤起读者潜在的思想感情,生发联想,虚构出形象或展现出某种意境。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秋风破茅屋的场面,反映出诗人全家在风雨中长夜难熬的情景,从而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希望出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的高尚情操。美国诗人艾略特,在他的著名长诗《荒原》中,用一系列肮脏的形象来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读者看到的是贫瘠的荒原、冰冷的岩石、崩塌的桥梁、灰暗的城市、阴森的监狱;听到的是淫乱的狂笑、雷电的轰鸣和慈母的哭泣。这些,都成为人情冷漠、理想幻灭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写照。

诗歌的形象、意境美,或诉诸视觉、或诉诸听觉。这种美,能诱发鉴赏者更自由地去联想、想象。所以,读者在吟诵诗歌时,要细心地去捕捉它们。

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即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种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从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

唐代诗人张继,有一首著名的绝句《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流誉千古,有口皆碑。其原因是诗人在诗中创造了许多感人的形象和意象。首句“月落”是眼中所见,属视觉形象,月亮慢慢西沉,给人以动感;“乌啼”

乃耳中所闻,属听觉形象,乌啼声声入耳,也富于动感;“霜满天”是多种感觉的综合,霜气弥漫、寒气袭人、倍感凄凉。其下二句写在朦胧月夜中:江枫渔火明暗相间。

“江枫”给读者秋色秋意的暗示和“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联想,再加上江上闪烁的点点渔火伴以幽远、深沉的夜半钟声,就更衬托出夜的静谧和愁的浓郁。《枫桥夜泊》描绘了多种景象,塑造了许多形象,创造了独特的境界。诗人将夜景的美和触景而生的愁情交织一起,表达了淡淡的哀伤,从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所以,读这首诗,我们似乎能感到霜的寒意,看到夜的江景,听到深沉的钟声,体会到作者的缕缕轻愁。这是鉴赏过程中通感所起的奇妙作用。

同类推荐
  • 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

    穿越灾难的心灵之路

    本书是纪实文学,本书作者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后赴灾区支教的小学老师。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下在两个多月的支教经历中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的可歌可颂的人和事,充分展示了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灾区人民坚强不屈,重建家园的精神。
  • 客斋随笔

    客斋随笔

    《容斋随笔》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卓然超越众多的同类著作,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之冠!读这部书,就像是在书林中穿行,在文海中畅游,在史坛上俯瞰,在政界中视察。
  • 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青春在这里延伸

    青春在这里延伸

    本书共分15章,内容有:一个不愿接受采访的人;当兵的历史;点燃余热;白手起家;学者有其校;走出老年等。
  •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

    《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由周霞著,本书以平凡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潜伏在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故事,以超脱和开阔的视野,帮助身心疲惫、迷茫压抑的读者清除心灵中的杂草,看见生命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力量。《倾城花开(精华版)/读者文摘》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热门推荐
  • 殇落焉诺此生

    殇落焉诺此生

    落情殇,她的名字,注定她一生为情所伤,为情所害。诛仙柱上,她受尽折磨。他却一眼都不曾看过。她爱过,她恨过,都抵不过她一生的繁华。许诺卿,曾经负过她,也爱过她,他永生永世,只承诺她一人。她含恨而终,下凡,她不在有任何牵绊,可是他的出现,让她为之疯狂,一度成魔,耗费万年修为,都只为了换他一生安然无虞。仙魔旷恋,情诺卿言。泪落殇华,三生三世,只许诺你一人:乱花殆尽,爱恨无悔,只为你一人绽放。
  • 桃花央

    桃花央

    初见,她是桃花仙子,他是迷途少年。再见,她是丞相千金,他是唐二皇子。终别,她是一代凤后,他是千古一帝。其实,她是一只神仙,他是她的饲主。玉者为王天下倾,佳人非圭浪书琴。江山如画谁掌印,无非客留话中林。身行水墨与丹青,自是俗世并山性。欲歌又同谁人吟,低谷回唱应有心。若掷千金家国聘,许花为媒诉风情。
  • 紫风铃

    紫风铃

    清晨,两滴露珠,在一片荷叶上相遇,相融合而为一.在朝阳下折射七彩光华,相映成辉,慢慢随风而逝,不留一点痕迹,清清白白的来,干干净净的去.如果两个人能象两滴露珠,他想,那该多好,两个人快快乐乐的在一起,相知相爱,没有任何掺杂.他暗暗下定决心,他要爱她一辈子,决不能让她因为失恋而伤心难过.如果两个人的感情从没有出现过问题,那么还会有什么样烦心事呢,不会有啦,他想......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爱你,我不舍离去

    爱你,我不舍离去

    顾晨:感谢时光不老,你还未曾离去。夏初:爱你,我不舍离去。
  • 修仙红包群

    修仙红包群

    四个初一的学生,无意间加入了只有神仙才能进入的天庭红包群,抢最好的红包,装最炫的逼。利用天庭仙气,狂升等级攻击力;开展天庭小卖铺,随便摆几包辣条,几分钟成为百万富翁;购买技能点数,解锁升级各种吊炸天的技能。神仙就是我们后盾,千年牛逼技能就是我们的手段,大把的钞票随便挥霍是我们的性格,吊打所有不服!读者群:579977251推荐一本书:《神仙红包群》
  • 邪妃逆天

    邪妃逆天

    为救情郎魂穿前世,杀手瞬变废柴,步步为营,十面埋伏!皇帝赐婚居然也是个废柴,这个废材还是她的宿命之人!他与她注定是一对,他说:你早已是我妻!她说:谁稀罕。看一对废材小冤家如何逆天改命,挥挥剑,使得恩怨情仇两清?
  • 乱世妖魔典

    乱世妖魔典

    无名山,无名镇,贾风出生于这宁静的小山村,一步踏入这乱世,为寻求长生,为寻求长情,为了她不再忍受别离,寻妖求魔,修巫练道,一个人,一段路,一场情。三千大道,不若她笑眼如花,一个故事,情长苦短。
  • 腹黑:高冷男神等等我

    腹黑:高冷男神等等我

    他是一位可望而不可及的总裁加男神她是一个小绵羊,任大灰狼宰割她不服她不服她不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哼,林敬轩,我总有一天会让你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的”某人开始说梦话....
  • 末世穿越:风火异情缘

    末世穿越:风火异情缘

    人类与丧尸大战的第三年,异能者高层一众决定,不再如此地被动下去。由此派遣纯风属性异能者夜月穿越回到两千年前,寻找其它的纯属性异能者,共同改变地球的未来。而此次古代之行,又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