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7700000040

第40章 新纪《大公报》

[创刊时间]1926年。

[创刊地点]上海。

[创刊背景]

新纪《大公报》,属北方第一大报。

该报创始人为英敛之,后售给皖系财阀王郅隆,因经营不善而于1925年停刊。1926年9月,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之人盘进《大公报》,名为“新纪公司”旗下的《大公报》,经营颇有起色,使之继续成为中国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仅1927年,该报发行量达7000份,基本做到收支平衡。1931年发行达到35000份,位居全国报刊的前列。上海沦陷后,《大公报》上海版、汉口版先后停刊。1939年,蒋介石曾给张季鸾二万元,要他设法在上海开办一家报纸。可是上海租界当局不同意。于是张季鸾让胡政之携款到香港,作为《大公报》的开办费。这样,《大公报》香港版于1939年8月13日正式刊出。1941年12月因日军占领香港而停刊。1948年3月18日再度复刊的香港版发行至今。

[作者张季鸾小传]

张季鸾(1888—1941),名炽章,榆林城人。

毕生从事新闻报刊事业。被时人尊称“政治家”、“一代报人”。张季鸾出生于山东邹平县。父亲张楚林,清代进士,在山东省做过几任知县,后死于济南。

张季鸾于1903年随母回榆,曾在榆林、礼泉、三原等地就学。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学习期间加入同盟会,并创办《夏声》杂志,鼓吹革命。1910年归国,应同盟会员于右任之邀,赴上海主办《民立报》。1912年经于右任荐举出任临时政府总统秘书。曾为孙中山起草“大总统就职宣言”,并用电报向《民立报》报道了这一新闻,这是中国自有报纸以来,第一次拍发新闻专电。嗣后他奔波于北京、上海,先后创办《民信日报》、主办《中华新报》,接连发表社评,揭露袁世凯、段祺瑞丧权辱国、残害民众的罪行,曾两度身陷囹圄。1926年,他流亡天津,恰遇留日同学吴鼎昌、胡政之。三人商议办报,时值旧《大公报》停刊,联合筹资5万元,接办了《大公报》。张季鸾出任总编辑,拟定“不党、不私、不盲、不卖”的办报方针,力图使《大公报》成为一份反映中国自由舆论的喉舌。多次以榆人化名撰文,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同时反对蒋介石屠杀共产党员,揭露国民党政权腐化现象。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疾呼国民爱护领袖,力劝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因社评言简意赅,泼辣敢言,称誉报界。

[创刊词原文]

本报不党、不私、不盲、不卖。

本报以文章报国。代民众说话。

凡其行为利于国者,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

而(报纸)断不能为金钱所左右……使为公众之喉舌……不孜孜以求利。

本报乃文人论政的机关,不是实业机关。

[焦点评析]

在旧中国民营报业历史中。至少有三类出身不同的办报人——文人、商人和官人。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利用私资、集资或其他方式办起了报纸,共同组成了中国民营报业的阵营,从而成为民营报业的同路人。但由于他们办报前的职业身份不同、办报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经营报纸的理念和方法不同,又使他们的最终归宿各异;商人大多终是经商逐利,官人往往自去为官,真正支撑民营报业这片天地的还是文人。这虽然不是绝对的普遍现象,但却是不同职业出身报人的职业习惯和不同职业追求的体现。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史中。民营报业曾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但报纸种类和数量繁多,且办报人的身份复杂。其中文人、商人和官员是办报构成的主体。这里所谓的文人、商人和官人,一般是指这些人在办报之前从事过的有一定时段又比较固定的职业:文人是旧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会做文章的人”,且是决心以文章报国,从一走上社会就从事与文化传播事业有关的人。商人和官人则不同,他们也可能是读书人,但他们办报前多是正在或较长时间经商和为官的人,经商和为官是他们人生事业的理想。上述三种人从办报那天起,从事的是同一事业,走上了同一道路,成为了同路人。但由于他们办报的动机和人生理想不同,就决定了他们最终的分道扬镳。商人和官员的办报多是其事业的一种过渡,有了机会就仍去经商为官,办报往往成为其人生的一段插曲。

张季鸾是个典型的文人,作为文人办报,贵在“论政”而不参政、“以文章报国”和“代民众讲话”。因而张季鸾主政时期的新纪《大公报》主张“凡其行为利于国者,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而(报纸)断不能为金钱所左右……使为公众喉舌”。所以,张季鸾认为:中国办报原则上是“文人论政的机关,不是实业机关”。胡政之也经常标榜“文人论政”和“为民请命”,他在追忆张季鸾先生时,就认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尚在文人论政的阶段,新纪《大公报》季鸾就是一个文人论政的典型”。明确办报的目的是制造真正的舆论和促进国民的民主意识,新纪《大公报》提出“不孜孜以求利”,办报纸仅仅为“谋生”。由此可见,作为文人的张季鸾,其办报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

1932年1月11日起,《大公报》推出由王芸生撰写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专栏,并冠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耻认明,国难可救”十六字,连载两年半。之后,由张季鸾作序,辑录为七卷本。该书在王芸生临终前修订,1980年3月再版,由赵朴初题写书名。

1934年,《大公报》连载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产生极大影响。此作连载二百五十天,读者每天都以急切的心情等待阅读三毛故事的发展。以后,该书由《大公报》社正式出版。总编辑王芸生亲为制序,说:“《三毛流浪记》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陋、诈欺与不平,更可贵的是,它刺激着每个善良人的同情心。”

1939年4月15日,《大公报》刊登了本报同人的《报人宣誓》一文:

今天是第二期抗战第二次宣传周的教育文化新闻日,本市新闻界定于今日举行国民公约宣誓,当报人宣誓之际,我们愿一谈报人的本分。

中国之有现代报,历史不及百年,报人的地位,尚未尽为社会所认识。但其故不在社会,而在报人。报人欲为社会认识,必须报人先自认识,报人欲为社会尊重,必须报人先自尊重。新闻记者这种职业,似乎人人都可以干;但要干得尽职,却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个克尽厥职的新闻记者,他须具备几个异乎常人的条件。他须有坚贞的人格,强劲的毅力,丰富的学识;对人类、对国家、对自己的职业,要有热情,要有烈爱;然后以明敏的头脑,热烈的心肠,冰霜的操守,发为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勇士精神,兢兢业业的为人类、为国家,尽职服务,平时的报人,已应如此;若当国家对外作战,以全民族之力拼存亡主权之时。报人的工作益为艰巨。而报人的坚贞、明敏与勇力,更为加倍的需要。

本报同人执役于新闻事业,多者二十余年,少亦十载左右,我们不敢自信已克尽厥职,但有充分志愿,向此鹄的以趋。本报是民营事业,不受公家津贴,同人等皆愿终身为报人,不兼公职,不受外给,故本报虽有相当长久历史,而始终为书生事业。但愿此报能与国家同休戚,威利不足以动本报的精神。艰险亦不足挠同人之心志。在平时,我们曾本这种志愿与精神,对国家社会略尽微职。抗战爆发以来,我们始终在抗战大纛之下,挣扎奋斗,以尽言论界一兵卒之任务。在第一期抗战之中,本报曾随战局推移而转战于津沪汉三地。尽管财产受损失,同人受奔波,而我们的志愿与精神,则愈坚愈奋。当本报去年在汉停刊时,我们曾说:“我们的报,在津在沪,经多年经营,有相当基础;但自暴敌进攻,我们的事业财产。已大抵随国权以俱沦。所以报纸出版,实际上只是几个人,此外毫无所有。而这些人之可能贡献国家者,只是几枝笔与几条命。我们这一年多实在无成绩,但自誓绝对效忠国家,以文字并以其生命献诸国家,听国家为最有效率的使用。”这种决心,以前如此,现在及将来亦必于此。

这天是报人宣誓的日子,他们除略述该报同人的志趣外,更郑重宣诉他们的决心如下:

我们誓本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之旨,为国效忠,为族行孝;在暴敌凭陵之际,绝对效忠于抗战。我们对国家的敌人必诛讨,对民族的败类必摘击,伐敌谋,揭奸计,是我们不敢后人的任务。我们对忠良军民,必敬爱褒扬;对汉奸国贼,必严厉贬责。我们拥护政府抗战建国,服从领袖的领导;但绝不阿谀邀宠,逢迎取媚。我们誓做国家的忠卒,并愿做政府的诤民。我们绝对守法,但对法令范围以内的言论自由,必为最善之使用与尊重,我们不愿幸获法外的便利,同时也不愿见政府弛法以养奸。我们必本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精神,守分尽职,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效忠。

对此誓词,我们既产生敬佩,也产生疑问。办报纸有个创刊词就得了,还犯得着像党人那样宣誓吗?这里头断然是有问题。什么问题,读者读完后自可揣摩。

大公报一向注重“文人论政”、“言论报国”。报纸每天都刊登时评,指点江山,臧否人物。而报纸的灵魂,实际就是张季鸾的思想和主张。他每个礼拜只到报社来一次。有时单独找王芸生和社评委员会们谈话。有时接待朋友。有时把编辑部的人召集起来在一间屋里,讲讲当前的时局。王芸生等人就从这些谈话中,或直接得到指示,或间接受到启发,执笔为文。但有些重要文章,他还是亲自动手。比如,1941年5月23日刊登在大公报的著名社评《读周恩来先生的信》就是他在卧病期间亲自写的。

张季鸾绝对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对日寇侵华的厌恶和仇恨是发自内心的。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想一些点子。找出一些题目,让报纸做文章,鼓舞抗战的士气。但他不喜欢空喊口号,他总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靠着强大的逻辑力量,靠着缜密的推理,靠着带感情色彩的文笔来打动读者。他当时的身体很是赢弱,但讲起时局来,还是口若悬河,并不像个病人。尽管病魔缠身,他还两个月去一次香港,指导香港大公报的工作。

张季鸾和蒋介石的关系是很特殊的。

1927年,他写文章骂过蒋介石,蒋介石不以为忤,后来还待他以“国士”之礼,他有知恩图报的想法。但他不沾蒋介石的光,一辈子办报。

1935年,张季鸾回乡省亲,蒋介石派人送一万元作路费,他拒受:1941年,他病重时,借住在老友康心如家,不住政府的宾馆。蒋介石又赠一万元,他还是不要。他定的“四不”,自己是信守不渝的。越是如此,蒋介石对他越是十分敬重。他死后,蒋曾两次吊唁,三次谒墓。

有一年,蒋介石大宴群僚,还请了一些外国大使,时间已到,还有一位客人未来。大家不知是位什么重要人物。忽然,蒋介石陪着一位身着布履长衫的小老头进来,并让上主宾席。蒋向大家介绍,这位是张季鸾张先生,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席间,还不断为他夹菜劝饮,让那些大员们错愕不已。

新纪《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是自有公论的。而正是在张季鸾、胡政之时代,大公报达到了它的巅峰。抗战时期的大公报。在张季鸾先生的主持下,坚决反对各种投降议和,坚持全面长期抗战的观点,这种政治态度是异常鲜明的。他亲自执笔和指导别人撰写的大量社评,都反映了这一点。而作为报纸的社评,思想的深刻,说理的透彻,文笔的老到,一时无人能望其项背。至于他关于大公报的“四不”。是他对一张民间报纸的独特理解,他也基本上是这样做的。大公报并非国共两党的机关报,它不可能完全站在共产党一边,也不可能完全站在国民党一边。虽然蒋介石尊他为“国士”,但张季鸾并不拿国民党和蒋介石的一文钱。对国民党的官僚政治和腐败行为也多有抨击。这样的报纸,力求体现一种民间的立场。应该说。这样的办报理念,还是有着合理的成分,否则,张季鸾何以能得到蒋介石的仰重?这也便是我们为什么要着重而认真评析的原因。

同类推荐
  • 教师公文包-人才造就

    教师公文包-人才造就

    本书分人才知识、教育与成才、天才儿童、中外名人成功启示录四部分,介绍了中小学教师在对学生成才培养中应具有的基本知识。
  • 大师的背影

    大师的背影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以一个工农兵出身的画家、作家的身份,在实干的政治家郑永和打造出来“学大寨”的典型——辉县,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此接受劳动改造的艺术家。因此,得以近距离地收藏这些当时第一流、经过时代冲刷后仍旧是第一流的重要人物的许多真实故事。书中,他们立体可观:他们也犯过错、媚过俗,但岁月掩不住他们的光辉。
  •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健全人格”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转型期中国出版业制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长期纯净的根本因素。国际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竞争,中国出版业要稳定快速发展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关键要靠制度。本书以转型期中国图书出版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型背景下的出版业转型,对三十余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出版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殛现实意义。
  •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本书着重研究老人在高龄时与家中隔代人之间的关系:照顾关系模型和家庭的变化。本书告诉我们:最新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世代间的关怀和照顾是通过对个人培养的过程来探索家庭的意义,在亲近与疏远,责任与放任,传统与革新间徘徊。
热门推荐
  • 将军快到碗里来

    将军快到碗里来

    沈孟年一生戎马征战沙场,却不想最后竟被一个小丫头片子算计,入了那什么学院当了个武术先生,天天与一群小萝卜头待在一起,日子过得好生无趣!柳青芜作为大齐王朝最受宠的长公主,上有皇帝太后宠着,下有一众宫女太监哄着,闲来无事时给婉贵妃使使绊子,逗逗小狗吱吱,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可自从办了皇家学院后,这般美好的日子便到了头了。左有一群不听话的小萝卜头闹着,右有一只冷面将军冷眼相待着,日子过得灰常苦逼。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冷面将军的秘密……她想,该是他欠债还钱以身相许的时候了!
  • 桃花天下:我的美男夫君太难缠

    桃花天下:我的美男夫君太难缠

    来到异世的蓝雨蝶,那个欲哭无泪啊,为嘛她会来到这个男尊女贵的世界啊~,可她就是中枪了,哎!!!这个她也认了;看着这个世界的美男确实很养眼,可叫她娶他们为夫,还一来就是七个,尼玛的!谁想娶谁娶去,奈何人家美男还赖上她了。。。“颜儿,我娶你吧!”某男死皮赖脸地拉着某女的手说道。某女满脸黑线地怒吼道“娶你妹啊,少来恶心我!!!”..........看接下来的各美男是否获得美人心呢?还请关注!!!《本文一女N男,不喜慎入!!!》
  • 有缘无分的我们1

    有缘无分的我们1

    我的命,注定不会风平浪静,我,冷颜,一个不平凡的女孩,不平凡的命运。呵,我冷酷无情?是,自从那一场,我永远无法忘记的背叛起,我就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弱不禁风、天真烂漫的沈一帆了。现在,我是冷颜,无情、冷漠的冷颜!为什么?为什么连句话都不留就走了?去见你那个慕容和你那个宝贝女儿?为什么?呵,从此以后,我便不会再相信任何一个人,不会再流一滴泪!我!要!报!仇!
  • 新之剑解

    新之剑解

    展新之的成神之路,经历各种曲折,终成神。
  • 奥特曼之宿命轮回

    奥特曼之宿命轮回

    他是奥特战士也是黑暗之子,来到地球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当黑袍人的游戏,黑暗巨人的出现,别的时空的奥特战士,一切是那么扑朔迷离,不断传承下去的光,结成很深的羁绊,一个接一个的继承人战死,神秘帝国开始浮现面貌,宇宙突然出现的裂缝,天魔族的侵略……他是赛斯奥特曼!暗黑之子赛斯!他的继承者们的生命之光即将照耀整个宇宙,赛斯奥特曼!打破这无尽的阴霾,打破这无尽的黑暗,黑暗之子极尽升华前往那不可预知的未来!
  • 问宋

    问宋

    [烂坑勿进]对不住大家了,本不想这样的。这书刚开始,我就生病,结果断更一断就是两个月。不仅是错过了新书榜时期,也错过了一系列的推荐。病好后已是新年,当初准备的史料、设定、人物、伏笔,也差不多全忘了。我也尝试过重新复习了再续写,现在手头就有后面的四五万稿子。但是,怎么也写不出当初的感觉,找不到那种节奏感和气氛了。写出来的东西,感觉非常不伦不类。很差劲。只好挥刀了。算我欠大家的。以后,再找机会好好温习一下宋史,重新构思一个不错的故事,再写出来。好在这本书当时只发了五万字,没有陷太深更没有上架卖钱……最后,向大家诚挚的道歉!!!肯请大家的原谅!!!
  • 天罗乾坤

    天罗乾坤

    一代天罗,险中逃生,一身实力尽失,决不放弃,在登王者之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在次登上“天罗”的座椅...
  • 堕入温柔的陷阱:月醉红尘

    堕入温柔的陷阱:月醉红尘

    都羡慕她玉明月,长相一般,却生在丞相之家,是丞相唯一的女儿;嫁的是当朝容貌出众,才华横溢的景王,他更是皇帝最疼爱的弟弟。可是,世人看到的只是她光鲜亮丽的一面,又有几人能看到光华下她那坚韧不屈的灵魂,七窍玲珑的心呢?“月儿,如果三年内你能找到一个真心爱你的男子,就不会被皇上赐婚。否则,只有听从旨意了。”她为了逃避皇上的赐婚,与他签定了三年的契约,可是为什么离开,又有些不舍呢?
  • 小胡涂和他的小伙伴们

    小胡涂和他的小伙伴们

    这是一本关于姓胡说的大学笑园故事。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构思和创作这本书,以大学搞笑日常为蓝本,配以虚构和夸张的情节,并融入意识流、对话体、漫画风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这本书是手记上的,已断断续续地完成了七个NB(NoteBook),如今已经毕业好些年,说好的完本呢?我还欠我和我的那些小伙伴一本大学回忆录呢,现在是时候完成儿时的梦想了。——题记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逗逼、二逼、苦逼、装逼、牛逼、撕逼……各种“逼”的青葱岁月。
  • 轻易靠近

    轻易靠近

    这么多年,这么多人,从西藏吉隆坡,到香港柬埔寨,我一直以为和你隔着很多东西。却在渐行渐远时,才真正明白,答案自始至终都很单纯:“你是否爱我?如果爱,是否足够爱我?”这也是一个最美好的暗恋故事——笑笑自小就喜欢上的许南征,最终也是喜欢着她的。然而,在暗恋面纱还未揭开时,在前往西藏跟剧组拍摄的途中,笑笑又巧遇到了生命中同样重要的男人,韩宁。一个是内敛沉稳却不善表达的许南征,一个是毫无保留爱她,给予她无限温暖和安心的韩宁。每一个都是少女心中所倾慕的男主角形象,笑笑最终情归何处,她生命中的男主角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