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9300000052

第52章 南宋(3)

海陵王对江南的景物与美女垂涎已久,他命画工随使者去南宋,描摹临安山水。画工回朝后,又奉旨将海陵王策马而立的形象画到吴山顶上。海陵王在画上题诗一首,表达自己夺取江南之意: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公元1161年9月,海陵王指挥六十万军队南下,实行灭亡南宋的计划。金兵共分四路,一路取荆襄,一路取四川,一路由海路取临安,主力部队则由海陵王亲自率领,进攻两淮。

负责江北防务的是老将刘锜(音qí)。尽管他身染重病,仍命人用担架将他抬到淮东,并命副将王权移驻寿春。可是,王权贪生怕死,走到庐州(今安徽合肥)便不肯前进。金兵渡过淮河,长驱直入。王权竟然弃城南逃。

刘锜虽在清河口击败敌军,但独木难支,只得带兵撤退。他在瓜洲坚守四天,终因作战失利,不得不渡江南撤。于是,金兵尽得江北之地。

宋高宗听到前线失利的消息,非常害怕。他命人准备船只,准备再次渡海逃亡。枢密使叶义向奉命视察前线。他不敢亲临前线,只在建康驻守,命中书舍人虞允文去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慰劳三军。

虞允文来到采石时,发现宋军都脱掉盔甲,三五成群地坐在道旁。而江北的炮声一阵接着一阵。虞允文说道:“你们是朝廷军人,应该尽职防守。”士兵们都说:“我们的长官都跑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你不过是个书生,怎么懂得打仗之事?”

原来,采石前线只有王权所属将士一万五千人,五百匹战马,势单力薄。而且,刘锜、王权都被免职,镇守长江的李显忠尚未来到,无人指挥。虞允文决定将这些败兵组织起来,对抗金人。

虞允文的属官都劝他:“你是奉朝廷之命犒赏三军的,没有指挥的任务。万一你打了败仗,朝廷一定会将你治罪!”虞允文说道:“你们说得虽然有理,但现在国家形势危急,我岂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

虞允文对前线将士们说:“金兵一旦渡江,咱们国破家亡,能往哪里逃呢?不如拼死一战,也落得个青史留名!”将士们说:“我们虽有此意,但无人担当主将,也是枉然!”

虞允文说:“我愿意带领你们杀敌。我带来许多钱财,只要你们努力杀敌,我一定重赏!”将士们非常高兴,说道:“既然您有杀敌之心,我们怎会不听号令?我们愿作大人的马前之卒,守住长江!”于是,虞允文就成为采石军队的主将。

虞允文故意示弱,将主力部队隐藏起来。金人以为宋军已经溃散,急忙渡江。金军弃舟登岸时,宋军突然发动攻击。毫无防备的金军被杀得大败,但仍奋力抵抗。这时,宋朝水军也发动攻击,摧毁了许多敌船。

虞允文正在指挥作战,发现一支宋军来到南岸。他命人询问,才知道是从光州(今河南潢川)败退下来的军队。虞允文灵机一动,命他们从山后绕到江边,击鼓摇旗。金兵以为宋朝援兵已至,纷纷坐船败逃。

第二天,海陵王又派军队渡江。虞允文将敌人300多艘大船困在江心、渡口,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金兵战死在江上的有几千人,逃回北岸者又被处死。这场战役被称为“采石之战”。

海陵王移兵扬州,欲另寻渡口过江。虞允文来到镇江,布置前线防务,令金兵无隙可乘。这时,金朝东京留守完颜熙在东京辽阳府称帝,他就是金世宗。海陵王退往瓜洲时,部下将士发动兵变,将他杀死。宋军遂收复江北各地。

■辛弃疾活捉叛徒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从小父母双亡,跟随祖父辛赞生活。辛赞虽是金朝官员,却对宋朝忠心耿耿。辛弃疾少年之时,辛赞带领他登山眺望南方,用手指点着大好山川。在祖父的教育下,辛弃疾从小就对金人切齿仇恨。

公元1161年,海陵王率军南侵。此时的辛弃疾年仅二十二岁,但具备非凡的才识和胆略。他见金朝后方空虚,内部分裂,就召集了两千壮士起事,然后投奔山东起义领袖耿京。

当时,耿京以山东东平府为据点,军队共有二十五万之众。他自称“天平军节度使”,到处袭击官府,打得金兵狼狈而逃。那时辛弃疾已是山东很有名望的才子,因此被耿京封为掌书记,命他保管义军的大印、兵符,处理文件。

辛弃疾与僧人义端是好朋友,相交甚厚。这时,金人抢掠了义端的钱财,义端非常愤怒,带领一千人造反,专杀金兵。辛弃疾去找义端,劝他加入耿京的部队。义端被辛弃疾说动,带领部队归附东平义军。

可是,义端不甘心久居人下,终于起了叛变的念头。一天黄昏,他趁辛弃疾巡视军队时,潜入掌书记营帐,把耿京的大印偷走,然后离营逃跑。耿京得知后勃然大怒,认为辛弃疾有渎职之罪,要将他斩首。

辛弃疾对耿京说:“请给我三天时间,让我把大印追回,然后再对我用刑!”耿京同意了他的要求。辛弃疾抄小路赶上义端,却发现他正往金营狂奔。辛弃疾怒不可遏,与他展开一场肉搏,终将义端擒获,从他身上搜出义军大印。

义端非常害怕,向辛弃疾苦苦哀求,希望留他一条活命。辛弃疾一句话也不说,挥刀砍下他的首级,然后飞马返回大营。耿京见辛弃疾将功赎罪,终于饶恕了他,仍然让他担任原来的职务。

金世宗即位后,下了一道命令:“在山者为盗贼,下山者为良民。”他企图运用大赦天下的伎俩,瓦解义军的力量。与此同时,世宗调动大量军队,对坚持战斗的义军进行清剿,破坏抗金志士的行动。

耿京为了对抗金兵,决定与南宋政府联络,取得宋高宗的支持。1162年,耿京派贾瑞为使者,辛弃疾为副使,组织十一人的使团,前往江南。

当时,宋高宗正在建康犒军,亲切接见了贾瑞一行。辛弃疾详细汇报了山东的抗金成绩,高宗大喜,封耿京为检校少保、天平军节度使,贾瑞为敦武郎,辛弃疾为右承务郎。贾瑞等人高兴地回转山东,他们刚走到海州,却得知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敌,义军已经解散。

辛弃疾非常难过,决心为耿京报仇雪恨。这时,张安国在济州(今山东巨野)金营之中,营寨里有五万金兵。辛弃疾带领五十名壮士,趁夜奇袭金营。他们冲进张安国的军帐,看到张安国正陪着金朝将领饮酒。

辛弃疾大怒,挥刀冲了上去,将张安国擒获。壮士们解除了金人的武装,将张安国捆在马上,冲出营去。辛弃疾大声喊道:“被迫降贼的汉人,请随我杀出重围,再举义旗!”结果,有一万多汉人跟随他撤退。

辛弃疾将张安国带到建康,交给官府正法。辛弃疾再次拜见皇帝时,高宗“一见三叹息”,封他为江阴(今属江苏)签判。这一年,宋高宗退位,宋太祖七世孙赵伯琮即位,就是宋孝宗。

可是,辛弃疾屡遭权臣忌恨,报国无门,心情格外忧郁。1174年,他在建康写下著名的词作《水龙吟》。这首词充分表现了国仇未雪的焦虑、英雄无用的压抑,以及人生虚度的失落感,以展示复杂心理见长。

后人喜爱辛弃疾的辞章,把他与北宋词人苏轼合称“苏辛”,奉他二人为“豪放词派”的领袖。

■隆兴北伐

公元1162年6月,宋孝宗即位。孝宗为皇子时,与岳飞的感情很好,痛恨奸相秦桧。他即位以后,为岳氏满门翻案,追封岳飞为鄂国公。这个消息一公布,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孝宗虽不便公开反对高宗,仍将秦桧党羽驱逐出朝。

7月,宋孝宗传下手谕,召抗金名将张浚入朝。张浚见到孝宗时,说道:“虽然金人夺取中原已久,仍未得百姓之心。陈俊卿、王十朋才华出众,力主抗金,应当重用。现在四川老将吴璘(音lín)正在陕西与金兵苦战,陛下可派军队攻打山东,以分金人之兵。”

宋孝宗立即重用陈俊卿、王十朋,但他的老师、枢密院事史浩却上奏章说:“四川军队虽已进驻陕西,但不熟悉地理,易遭敌人袭击。不如放弃秦凤、熙河、永兴三路,集中全力保住四川。我军的御敌之策应是保全四川,而不是轻敌冒进。”

9月,宋孝宗竟然听从史浩的误国之言,命吴璘回转四川。虞允文正在前线,上书谏阻,孝宗反而将他贬为夔州知州。吴璘此时已得十三州之地,接诏后只得班师。吴家军在撤退途中遭金兵袭击,三万士卒战死。他们逃到安全地带后,哭声震野。

虞允文回朝之后,用笏板在地上比划,向皇帝报告前敌战况。接着,他又列举了八条可以作战的理由。宋孝宗后悔地说道:“史浩误朕!”可是,史浩在枢密院的势力盘根错节,使得孝宗不敢追究他的过失。

1163年,宋孝宗虽然封史浩为枢密使,但已不再信任他。张浚提出进军淮北的主张,遭到史浩的激烈反对。宋孝宗非常不快,封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兵马,让他由都督府直接下达作战命令。由于当时宋孝宗的年号是隆兴,这次北伐就被称为“隆兴北伐”。

5月,宋将李显忠、邵宏渊渡过淮河,分两路北上。李显忠直奔灵壁,邵宏渊则向虹县进发。史浩得知消息,在金殿上提出辞职要求,妄图阻止北伐。侍御史王十朋大怒,指出他有八条误国大罪,宋孝宗遂将史浩贬为绍兴府知府。

李显忠很快攻克灵壁,又增援邵宏渊,夺取虹县。宋孝宗大喜,封李显忠为招讨使,邵宏渊为招讨副使。张浚则亲率军队过河,作为李显忠的后盾。5月中旬,李显忠攻打淮北重镇宿州,消灭数千金兵,占领城池。这个消息传到临安,令南宋君臣的精神为之一振。

可是,邵宏渊寸功未立,对李显忠产生了忌妒心理,不配合他的军事行动。张浚对二将失和问题没有解决的方法,导致他们的裂痕逐渐扩大。李显忠任凭自己的部将抢掠库银,却只用极少的钱财犒军,每名士兵只得三百余钱。这样一来,宋军的作战积极性大大受挫。

这时,金军左副元帅石烈志宁率领十万精兵向宿州进发。而李显忠却每天与降将饮酒,不理军情。宋孝宗预感到前线的危机,以盛夏不宜进军为理由,下诏令宋军撤退。可是,诏书还没到达宿州,金兵就已经兵临城下。

金兵进军途中,就有人向李显忠报告,说有一万敌军前来。李显忠置之不理,仍旧饮酒。等到敌军来到时,李显忠才推开酒杯,上城观阵。他大惊失色,说道:“城下竟有那么多金兵,何止一万人呢?”

李显忠带兵出城,小胜一场。邵宏渊在城中不满,对大伙说:“天气那么热,就是躲到阴凉处,用扇子扇凉,尚且难忍,何况在烈日中与敌拼杀呢?”邵军将士受了他的煽惑,全无斗志,纷纷退走。邵宏渊也跟着逃跑。

李显忠退入城中,独木难支,只得弃城撤军。他走到符离时,遭到金军的袭击,十余万宋军全面溃退。金军消灭了四千宋军,大量宋军因过分慌张,掉入淮河淹死。石烈志宁缴获三万副盔甲。

宋孝宗无奈,只得顺从主和派的意见,与金朝讲和。公元1164年,宋、金举行了“隆兴和议”。和议规定:宋主不向金主称臣,但宋朝向金朝进贡十五万两白银。在这次和议中,宋朝虽然减去若干朝贡,但两国的关系仍然是不平等的。

■李凤娘掌权

公元1189年,宋孝宗禅位。太子登基,就是宋光宗。光宗没有消灭金人、恢复山河的志向,而且缺乏治国能力。皇后李凤娘不断向皇帝施加影响,终于掌握了朝政。在李皇后的建议下,宋光宗打击力主抗金的辛弃疾,封主和派官员留正为宰相。

李凤娘大权在握,对娘家格外照顾。她命人修缮李氏家庙,装饰得富丽堂皇。她不顾皇家制度,派很多士兵守卫李氏家庙,其数量竟然超过太庙卫士。一次,李皇后拜谒家庙,所封赏的亲属竟有二十六人之多。

李凤娘看到宫中的美女越来越多,心中妒意大发。一天,宋光宗在宫中洗手,发现端水盆的宫女长着一双白嫩的手,于是表现出兴奋的情绪。李凤娘得知后非常气愤,将那宫女的双手砍下,装入食盒中送与光宗。

光宗妃嫔中以黄贵妃最得宠爱。当年,宋光宗还是太子时,宋高宗就将黄氏赐予他,由于有这层关系,光宗对黄氏另眼相看,即位后不久就封黄氏为贵妃。可是,李凤娘不能忍受黄贵妃的得势。

1191年冬至,宋光宗主持祭天大典,晚上住在斋宫。李凤娘召见黄贵妃,说道:“你这个贱人!平日装出一副媚态,迷惑君主。现在皇帝不在宫里,看谁来救你?”说着,她命令宦官用刑杖责打黄妃,不到一百下,不许停手。

黄贵妃是个弱女子,哪里受得了重刑?结果被宦官活活打死。李凤娘见眼中钉已经除掉,心中格外高兴,命人将黄妃的尸体拖出,用一口薄棺材草草埋葬。宋光宗得知黄贵妃死去,非常难过,再去祭天时,正好遇上狂风暴雨。光宗受了惊吓,变得神志不清。

宋孝宗听说皇帝患病,前来探视。可是,宋光宗根本不理孝宗,口中念念有词,两眼呆滞。宋孝宗又是心疼又是愤怒,对李凤娘说道:“你身为皇后,竟然使皇帝染上重病。如果皇帝病情恶化,朕就将你全家斩首!”李凤娘跪在地上,一句话都不敢说。

过了几日,宋光宗的病情好转。李凤娘哭泣着说:“陛下患病是因为饮酒过度,为什么这样不顾龙体?太上皇迁怒与我,要将我娘家满门抄斩!妾身的亲属都是老实人,他们有什么罪过呢?”宋光宗听信了皇后的话,对孝宗不满。

李凤娘趁光宗病重,将张贵妃、符婕妤逐出宫去,改嫁平民。宋孝宗越来越生气,想把李凤娘废掉。可是,大臣们为了保持国家稳定,都反对废后之举。宋孝宗这才作罢。

公元1192年3月,宋光宗终于痊愈。但是他经常出尔反尔、丢三落四,表现出偏执性病人的倾向。大臣们私下里都称光宗为“疯皇”。在李凤娘的挑拨下,光宗不去重华宫拜见孝宗。这种不孝之举遭到朝野臣僚的一致反对。

1193年春节,宋光宗终于听从百官的意见,到重华宫走了一趟。可是从此到秋季,光宗又与孝宗断了来往。到了9月,正是宋孝宗的生日,中书舍人陈傅良上了一道奏章,劝皇帝拜见父亲。光宗终于同意。

大臣们非常高兴,簇拥着皇帝欲登车辇。可是,李凤娘走到皇帝面前,说道:“天气太冷了,您还是留在宫中喝酒吧!”陈傅良非常着急,一把抓住光宗的前襟,说道:“您不要回内宫去,还是拜见太上皇要紧!”

李凤娘把皇帝拉到屏风后,陈傅良大着胆子跟了过去。李凤娘斥责道:“这是什么地方?你一个秀才也敢进入,难道不怕哀家砍你的头?”说着,他强拉着宋光宗回内宫去了。陈傅良非常伤心,在大厅上痛哭起来。

李凤娘派人责问他:“你无故痛哭,是什么礼节?”陈傅良说:“儿子劝父亲,父亲却不听从,难道不许儿子哭几声吗?”群臣对宋光宗十分不满,渐渐离心离德。

公元1194年,宋孝宗在孤独中逝世。宋光宗不愿主持父皇的丧礼,大臣只好请出宋高宗的遗孀吴太后,让他主持祭奠仪式。这一年,皇子赵扩发动政变,夺取皇位,他就是宋宁宗。李凤娘从此失去权柄,结束了她专横恣睢的政治生涯。

同类推荐
  • 长生策

    长生策

    嗯,我罪恶滔天……
  • 锦衣帝国

    锦衣帝国

    现代青年方中旭,生穿来到大明初年,李代桃僵成为不学无术,好色烂赌,名声顶风臭着八十里的浪荡子方琬。方中旭憧憬着穿越后的逍遥生活,哪知道老天爷给他开了一个玩笑,顶替的浪荡子方琬的大伯父,竟然是史书上被灭了十族的方孝孺,这个大坑让方中旭险些昏迷不醒。两世为人的方中旭,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如何从一个别人眼中的浪荡登徒子,华丽转身?从一个锦衣卫的跑腿探子,一步步奋斗攀登,成为弄臣权臣,介入皇权斗争,削藩擒王,搅动大明天下,继而定鼎篡明。在美人如蝶逐光影,英雄权谋百万兵的大明帝国之春,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打造属于他的历史。一切尽在此书中,请君留步细端详。
  • 刺客信条之澳洲传奇

    刺客信条之澳洲传奇

    我们在耶路撒冷的教堂中祈祷,在佛罗伦萨与威尼斯的高塔上仰望星空,在战火连天的美国土地上奔跑,在加勒比海与北大西洋上航行,在法国巴黎的巴士底监狱赎罪,在蒸汽漫天的伦敦神出鬼没。我们是刺客,“万物皆虚,万物皆允。”是我们的信条。现在,我们将在广阔的澳洲大陆,寻找散落的各地的伊甸碎片与圣器。本书灵感来源于《刺客信条·叛变》和《刺客信条2·文艺复兴》。本书为此系列第一部,后续会有更多。希望喜欢刺客信条的朋友喜欢。以此书致敬信仰永不叛变的圣殿骑士--谢伊·帕特里克·寇马克。
  • 浮沉乱世决

    浮沉乱世决

    混乱的战争年代,各国儿女的爱恨情仇。齐国皇裔张正锋的一步步成长,练无极,纵横天下;修孤横,力挫八方,终成一代明帝。
  • 神农架野人传奇

    神农架野人传奇

    故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干旱的年景,百姓饥寒交迫。县令横征暴敛。钱大杀死官兵,带着长工、娟子、女儿钱小小逃亡到神农架原始森林,又误闯入到神农架原始森林里还是唐朝社会的唐家营,同虎、豹狼、豺、为伍。战胜千难万险,摆脱官府的追捕,同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野人。
热门推荐
  • 驰骋畋猎知白守黑

    驰骋畋猎知白守黑

    他有些累了......他坐了下来......他想:我在做什么呢,我到底在做什么?他有些迷茫......无边的痛苦压抑着他.......直到他看见了那片红的发紫的火烧云......在一片小山谷里.......他如同泡沫般......消失了.......某陌想说:这是一个集官场战争宅斗宫斗于一体的修仙文,不要大意的看吧!
  • 刑帝志

    刑帝志

    东土大陆,分为三大帝国:天历帝国、元殊帝国、宝鼎帝国;天历帝国军事最盛,元殊帝国彊土最大,宝鼎帝国最为富饶;纪历1059年,天历帝国再一次改朝换代,赵氏被废,云氏上位;当正忙碌于新帝登基时,一个与朝堂联系似有似无的少年悄然离开天历帝国,去往元殊;三年后,少年又出现在一辆行驶往天历的马车之上;你忘了吗?不,我没有!我回来了。
  • 毒非

    毒非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鬼是人,空荡的房间有个黑影在晃动,永远留在这里!我早已闭上双眼,因为我只存在于黑暗里.苏南从高中毕业到大学,所经历的一切。让他无法想象的事接连不断的发生,李明,徐意华等人的一切,只是一个开始。两个个女孩的出现改变他的一生,他将何去何从,蛊毒,巫术,这可怕的能力他又该如可应对。传说神秘的古玉,是否真的有灵魂,苏南是否真的那古玉灵魂的宿主。古玉中隐藏着什么,他居然一步步踏向了不归路....
  • 深蓝在那里

    深蓝在那里

    我们是八字不合的对手;他很冷漠,而我爱打抱不平;他的所有都很复杂,而我什么也没有所以简单;他活在镁光灯下华丽高傲,而我饱受折磨卑微渺小;一个人的生活,我没有怕什么!一个人生活,他在怕什么?生活中多了一个我,他没什么在乎!生命里再少了一个他,我要怎么办?
  • 禁天断帝

    禁天断帝

    闭眼为神,睁眼为魔,一念之间,天崩地裂。武者世界,步步惊心,一步落错,身死道消。千年之恋,万载恩怨,人妖之别,天怒人怨。化愤怒为力量,看破生死,不服就干,魔界云动,三界动荡,在这乱世中,谁才是天地的救世主。不朽的热血在飞扬,万世的镇压也改变不了对你的爱慕之意,我的爱人。
  • 沿着瞭望塔

    沿着瞭望塔

    《沿着瞭望塔》是王小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主题紧紧围绕着成长、理想主义、友情的话题展开。在一个没有理想主义的年代奢谈理想是件很危险的事情。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英国的一家录音棚,约翰·列侬心血来潮,要到中国参加文化大革命,他拉上了只为了履行信用的鲍勃·迪伦和其他几位摇滚歌星,一路磕磕绊绊,出生入死,终于到了中国。等他们到了中国,又将面临新的选择……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

    本书从风的形成、分布、种类、特征以及它的利用与危害做出了全面的解释与分析。
  • 神秘之地

    神秘之地

    周然在雨夜中蜕变,在劫难中成长。他一人一剑行走在刀光剑影的日光下,在神秘之地逐一破封,后仙古时代再临世间时,他便是唯一的传说。如果孤独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俯视万古的神。
  • 位面穿越:要穿一起穿

    位面穿越:要穿一起穿

    她,轩辕皓月,一无意之举让她拥有无限穿越在各个位面的能力,和张伟聊天,与子乔对嘴,带一菲逃窜,抢小贤女友,看爱情公寓五最新剧情,这一切都不再是梦,嘎然回首带着一群朋友一起光临萌学园,成为梦之星,优雅格格……对抗暗黑大帝,爱上暗黑之子,一次误会让她再次穿越,越来越多的旅程等待着她,还在等什么,一起与皓月穿梭在各个位面之中吧!
  • 神级机师

    神级机师

    在这魔兽和虫族横行的星际,人类只有和战妃签订契约,才能突破人体的极限,从而获得生存的能力。当人类都不再尊重战妃,只把战妃当作一种工具的时候,一位天才少年,为报救命之恩,与一位废妃签定了契约。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没有前途的时候,他却突然崛起,一路高歌,最终,成为人类史上最强的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