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9300000059

第59章 明朝(2)

谁知朱元璋听后却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刘三吾赶出皇城,将副主考官白信蹈停职罢官,又下令翰林院侍讲张信主持会试复查。经过20多天的锁院查卷后,张信向朱元璋如实禀告复查结果:“臣已认真查核,发现南北考生成绩相差确实悬殊,就连最后一名的刘子信,也比北方的优秀者高出许多。而且以文章定优劣,以才华定名分,是国家的一贯制度。现在北方人的试卷,仅能列为第53名,但名额有限,不能重新更动。”

朱元璋听后则认为是张信故意把成绩差的试卷拿给他看,勃然大怒,随即安排刑部调查刘三吾等人的案情。刑部先将刘三吾、张信、白信蹈等统统入狱,严刑逼供,但毫无结果,于是又抓了三方的家人几百,在严刑逼供下终于查出了一个涉及600多人的大型“徇私舞弊”集团,上报给了皇帝。

朱元璋明明知道是冤案,但为了平息北方士人的愤怒,于是御笔朱批道:刘三吾、白信蹈是蓝党,张信是胡党,有谋逆之心。将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的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已高,流刑充军,所选贡士全部罢黜,其中名列榜首的考生陈某也以行贿的嫌疑问斩,至于受牵连者不下数百人。这年的四月底,将这二十多位考官绑赴刑场执法。

于五月初,朱元璋又亲自阅卷评点出61名贡生,第一为河北韩克忠,第二为山东任伯安。61名贡生中竟无一名南方举子。黄榜张出,北方举子欢呼雀跃,“南北榜”公案至此了结。

这就是有名的“南北榜之争”案。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大学士杨士奇提出南北分卷的设想。两年后,这一设想成为现实,南北卷制度正式实施,以南北文化水平高低不同,规定南北取士分配比例为,南人十之六,北人十之四。

■厂卫的兴起

“厂卫”是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合称,它是明代特有的特务统治机构,它们最初是为加强专政集权而设立的,后来反而成了乱政的根源。纵观整个明朝,死于锦衣卫和东厂、西厂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不计其数,它间接导致了明朝的覆亡。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怕大臣对他不忠,为了加强监视,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改仪鸾司为锦衣卫”,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成为他加强集权统治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明朝前两代皇帝朱元璋、朱棣出身的特殊性,他们对皇权的维护有其他朝代所没有的强烈欲望,这就使得锦衣卫“巡查缉捕”的职能后来被无限度地扩大了,以至于到后来,锦衣卫又拥有了自己的监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犯人,不必经过司法机构和正常司法程序。

锦衣卫因穿橘红色服装,骑马,又被称为“缇骑”。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朱元璋设置锦衣卫的目的就是要监视群臣,杜绝营私舞弊、结党乱政。据说,有一天,大臣钱宰下朝回家作了一首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谁知,第二天在文华殿宴会结束时,朱元璋就对他说:“你昨天作了首好诗。但我什么时候嫌过你呢?你不如把‘午门朝见尚嫌迟’改为‘午门朝见尚忧迟’。”钱宰听后大惊失色。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吓得大臣们都提心吊胆,人人自危。

然而,朝野上下,并没有太多大奸大恶之人,但锦衣卫的官校们为了表功,往往捕风捉影、滥杀无辜,制造冤狱,逐渐形成一种靠构陷他人作为自己晋升跳板的风气。纵观整个明朝的锦衣卫,尽管也出过袁彬、牟斌这样比较正直的指挥使,但总的来说,其职能主要还是为明朝的极端专制制度充当帮凶。

锦衣卫的肆意滥行激起民情沸腾,以致怨声载道。洪武二十年(1387),胡惟庸之案快要接近尾声,朱元璋认为自己的皇权已经十分牢固,不再需要一种特殊的机构来巩固自己的势力,便下令焚毁锦衣卫的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以后一切案件归三法司审理,锦衣卫被废除。

但到了明成祖朱棣继位时,他不但恢复了锦衣卫,又创立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因位于东安门北侧而得名)。朱棣是靠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的,他登位之初,国内政局还不稳定,为了巩固政权,他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这就是东厂,由宦官统率。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

后来,由于东厂的首领东厂掌印太监身处大内,与皇帝的关系密切,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这就使得东厂的权势渐渐凌驾于锦衣卫之上。他们可以不经司法机关批准,随意监督缉拿臣民,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

成化十三年(1477),明宪宗朱见深成立了一个新的内廷机构——西厂,西厂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太监汪直统领。明武宗即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他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比东、西厂尤为酷烈。正德五年(1510),随着刘瑾的倒台,西厂和内行厂作为一个临时机构,也在历史上消失了。而锦衣卫和东厂,则直至明朝覆灭才被废除。

■建文帝削藩

明太祖非常喜爱皇太孙朱允炆,命太常寺卿黄子澄为东宫侍读,作为皇太孙的老师。此时,明太祖的二十六位皇子都当了藩王,在各地镇守。一天,朱允炆在东角门约见黄子澄,说道:“我年纪很轻,叔叔们对我非常傲慢。等到祖父仙逝,我该怎么办呢?”

黄子澄说道:“藩王虽然统帅军队,但皇帝统辖的军队更多。如果他们造反,您就调动各地军队,一定能把他们打败!西汉时吴楚七国造反,其势惊人,但仍被景帝所灭。如今的形势正与西汉时相同。”

公元1398年,明太祖逝世,朱允炆即位。他的年号是建文,所以被称为建文帝。建文帝做了皇帝后,对各路藩王的威胁有更深的体会。他召见黄子澄,屏退左右,但欲言又止。黄子澄说道:“陛下有什么事情,请对为臣说明,臣一定为主分忧!”

建文帝说道:“先生还记得在东角门说过的话吗?”黄子澄知道建文帝有削藩的念头,立即说道:“现在正是多事之秋,臣怎么敢忘记当年的话!”黄子澄出宫后,就去找尚书齐泰商量削藩之事。

齐泰对黄子澄说:“诸王之中,燕王朱棣力量最强,野心最大。咱们应该削去他的爵位。如果制服燕王,其他藩王必不敢轻举妄动!”黄子澄说:“我不这样认为。燕王势力雄厚,要削除他的领地谈何容易,不如先对付周王,翦除燕王的羽翼。”

黄、齐二人上奏建文帝,派曹国公李景隆到开封削藩。李景隆调动一支军队,将周王府团团围住,捉获周王及其世子、爱妃。建文帝命人彻查,发现周王做了很多违法之事,就将他贬为平民,迁往云南。

不久,建文帝又将岷王、齐王、代王废为平民。因为代王罪行太大,被囚禁在大同。建文帝听说湘王劣迹斑斑,下了一道旨意,对他严加责备。湘王非常害怕,带领全家在宫中自焚。建文帝虽然将五位王爷迅速解决,但打草惊蛇,使燕王更加警惕。

建文帝意识到燕王可能作乱,就调动军队,派到燕国附近的开平、临清、山海关驻守,将燕王的领地围了起来。

燕王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驻守在燕京(今北京),地区广阔,人马众多。僧人姚广孝是个多谋之人,法号道衍,深得燕王赏识。他对朱棣说:“我第一眼见到您,就知道您必能君临天下。”

相士袁拱也对朱棣说:“殿下快四十岁了。据我观察,您一过四十,会具备天子之相。如果我说得不准,您就把我的双目刺瞎。”朱棣本来对建文帝不满,受到姚、袁二人的煽惑后,造反的念头更加坚定。

1399年2月,燕王朱棣进京朝见。他进宫之时,在皇帝的专用御道上行走,见了建文帝也不参拜。户部侍郎卓敬写了一道秘密奏章,写道:“燕王非常聪慧,驭兵有术,是陛下大患。您应该把他改封到南昌,防止他起兵造反。”

建文帝将奏章放于袖中,犹豫不定。第二天,卓敬参拜建文帝,建文帝说:“卿所言有理,但燕王是孤王之叔,未必造反。”卓敬说道:“杨广是隋文帝的亲生之子,尚且夺取皇位。”建文帝想了一阵,说道:“此事休要再提。”3月,朱棣平安地回到燕京。

这年4月,正是明太祖逝世一周年,朱棣派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去南京,代替他祭奠先皇。建文帝召见三人,与他们谈话。三人中仅朱高煦面带骄矜,其他两人都表现出谦恭的态度。建文帝终于放心。

齐泰对皇帝说:“燕王久有谋反之心,应当将他三个儿子扣留,作为人质!”黄子澄却说:“如果扣留燕王之子,燕国必定戒备森严,咱们要想进兵就困难了。”建文帝正在犹豫,燕王的书信到了,信上说,自己得了重病,要三位王子速归。建文帝不愿与燕王决裂,终于将朱高炽三人放走。

燕王朱棣派三子入朝后,非常后悔,害怕三个儿子有什么意外。三位王子回到燕京时,朱棣格外兴奋,说道:“咱们父子能够团圆,真该感谢神明!有你们辅佐,孤的霸业必定成功!”

■靖难之役

公元1399年夏,黄子澄、齐泰对皇帝说:“燕王的图谋非常明显,陛下应该削去他的权柄!”建文帝始终拿不定主意。黄子澄、齐泰说:“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现在情况非常危急,您不能再犹豫了。”

建文帝说道:“好吧,可以派人逮捕燕王的官吏,清除他的爪牙。”三人反复商议,派张昺、谢贵到燕京,分别担任布政使、都指挥使之职,对付燕王的属下。朱棣听说建文帝派人前来,极为恼怒。

张昺、谢贵上任以后,不但监视朱棣,还将燕王府校尉于谅、周铎骗走,送入京城斩首。这时,朱棣准备不足,不敢贸然起事,于是采取装疯的策略。

他将头发弄乱,穿上一件破衣服,在街上嬉笑不止。小孩见燕王竟是这种样子,都在后尾随。朱棣一路狂奔,感到身体疲倦,就走进一家小饭馆。他也不付钱,抓起肉来就吃,提起酒来就饮,并把食物分给追他的小孩。

到了晚上,朱棣跑到街边的沟渠中就寝。他的亲人坐着车来接他,朱棣非但不回去,反而对亲人连踢带打。

张昺、谢贵知道了这事,就去燕王府看个究竟。当时正是夏季,非常炎热,燕王却在府中摆了一座火炉,将火烧旺。他身穿羊皮袄,坐在火炉旁,大声喊着:“冷,冷。”张、谢二人与朱棣说话,朱棣语无伦次,胡言乱语。

张昺、谢贵对朱棣的疯癫病半信半疑,这时,建文帝的密令到了,命他们解除燕王的武装。张昺与燕王府长史葛诚、指挥卢振关系很好,让他们作为内应。

建文帝还给北平都指挥张信下了一道密令,让他协助张昺。张信却向燕王告密。朱棣大怒,将张昺、谢贵诱入王府杀掉。7月,朱棣正式起兵。他向将士们表示,自己出兵是要“清君侧”,即除掉黄子澄、齐泰,绝无称帝野心。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靖难之役”。

朱棣攻打服从中央的城邑,他连克怀来(今河北怀来县东北)、密云、遵化,军队很快扩充到四万人。8月,长兴侯、平燕大将军耿炳文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进驻真定府,他的先锋杨松占领了雄县。

朱棣乘杨松立足未稳,于中秋节夜晚袭击雄县,将杨松属下九千将士一举全歼。燕军很快抵达真定城下,耿炳文列阵对抗。朱棣命部将张玉与敌人正面交锋,自己率一支人马绕到敌人后面袭击。耿军大败,三万人被歼,驸马李坚被俘。

建文帝调回耿炳文,拜李景隆为帅,命他统率五十万军队。消息传到燕京,朱棣笑道:“耿炳文还算一员好将,李景隆根本不懂兵法。小皇帝用他为帅,真是害他!现在我去支援永平(今河北卢龙),李景隆必攻燕京,那时我再回来,一定能把敌军打败!”

10月,李景隆果然袭击燕京。燕国世子朱高炽紧守城池,但李军实在太多,城门几乎攻陷。燕王妃徐氏带领妇女上城助战,由于军民一心,燕京防线才转危为安。不久,燕王大军回师,朱高炽也从城中杀出。疲惫不堪的李军全线崩溃,趁夜退往山东德州。

“靖难之役”打了三年,燕军占领江北各地,威震江南。公元1402年6月,朱棣拒绝建文帝“南北分治”的提议,从瓜洲渡江。李景隆贪生怕死,竟然打开南京城门投降。朱棣大军开进城内,黄子澄、齐泰趁乱逃走。

这时,皇宫中着了一把大火,建文帝神秘地失踪了。人们在火场中找到一具烧焦了的尸体,认为是建文帝。朱棣虽然不信,但仍把他当作小皇帝,说道:“小子无知,引来杀身大祸!”朱棣想继承皇位,命大臣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

燕军将方孝孺从狱中带出,他上殿之后,放声痛哭。朱棣逼他草诏,方孝孺将笔扔在地上,边哭边骂:“大不了就是一死,要我草诏万万不能!”朱棣大怒,命人将方孝孺的嘴巴割破,直至双耳。

朱棣说:“先生虽不怕死,难道不顾你的九族吗?”方孝孺答道:“就是诛我十族,又能如何!”朱棣将方孝孺的学生也算一族,实行“诛十族”的刑罚,共杀掉八百多人。方孝孺见自己的亲人被杀,仍不屈服,引颈就义。

■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2年,朱棣在南京即位,他就是明成祖。明成祖认为北方民族仍是国家的心腹之患,决心把都城迁到北方。1403年,他改燕京为北京,命人在那里修建宫室。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从此以后,北京一直是明朝的都城。

但建文帝的去向也令明成祖忧虑不已。有人说建文帝逃到国外,明成祖担心建文帝杀回国内,吃起饭来总是不香。1405年6月,他命令宦官郑和率领一支船队出海,出使西洋各国,顺便打探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本姓马,名三保,属于西域部族,出生于云南昆阳(今云南省普宁县)。他的家庭世代信仰伊斯兰教,其祖父、父亲曾经不远万里,到麦加朝圣。明军夺取云南后,十岁的马三保被送到燕王府当宦官,从此与燕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靖难之役”中,马三保立有大功,威震三军。1404年,明成祖赐马三保姓郑,名和,称他为三宝太监。郑和备受宠信,威望越来越大。本来到外国出使属于重大任务,不应该由宦官承担,但由于郑和深孚众望,明成祖还是让他前往。

郑和率领船队出海,目的地是西洋。那个时候,“西洋”并不指欧洲,而是南海以西,印度洋沿岸各国。郑和的船队人多势众,共有两万多人。

他们乘坐的大海船共有六十二艘,这些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被称为“宝船”。此外的中型船只还有很多。船队成员除了士兵、海员以外,还有很多翻译、医生、技术人员。他们从南京带走了许多丝绸、瓷器、纸张和珠宝,准备送给西洋贵族,扩大明朝的影响。

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县浏阳河)出发,经过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今属印度尼西亚),来到旧港(今苏门答腊岛的巨港)。郑和来到占城时,该国国王乘着大象来迎接。郑和不敢怠慢,急忙上前参拜。

同类推荐
  • 续三国演义

    续三国演义

    小说:《续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国蜀国先帝刘备的从孙子刘席履在三个月大就成了孤儿、在十三岁小女孩雪儿的精心照顾下、饱尝人间的各种艰辛、经过艰苦不懈地卓绝努力、最终建立起自己理想的国家。天下之小孩皆我之子孙、世上之老人皆我之父母;人人出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消灭了官二代、杜绝了富二代;让黑势力绝迹、黑白相勾结、叫他们同时绝迹。人人讲文明、讲道德、尊老爱幼、知书达理、奋发向上。奋发者即可享受、懒惰者就要受穷。让桃花源世界变为现实!
  • 汉末弄臣

    汉末弄臣

    穿越汉末三国,闻人杰摇身一变成了汉献帝身边弄臣。只不过这个弄臣很忙,正逢乱世,东奔西跑,为了保住汉献帝的江山,他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终于……
  • 开国皇帝之龙起中国

    开国皇帝之龙起中国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开国帝王,这些开国帝王无不具有一部非凡的传奇,如夜空中群星般璀璨夺目。他们开创了一代王朝的新纪元,荡涤着时代,演绎着历史:他们是一个朝代的先锋,挥舞着新政权的猎猎旗帜,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 狼烟胡骑百万尸

    狼烟胡骑百万尸

    平城之外,大漠之南,“以汉祖之雄杰,而有白登之围。”草原上的第一位霸主撑犁孤涂单于挛鞮冒顿,若是没有为阏氏之言所惑纵刘邦南归,巍巍华夏几千年的瑰丽史诗,是就此终结,还是会爆发出更大的活力?身陷囹圄的淮阴侯韩信,受命于危难之间,三战三捷,冒顿单于饮恨北逃,从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百年之后,又一位草原雄主崛起于漠南。此时,一代兵圣韩信,丞相萧何,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楚汉争霸之时的英杰已经尽成黄土,又有谁,能够在纷乱的诸侯中受命于天,阻挡几十万异族南下的脚步?在滚滚而来的胡骑铁流面前,穿越者的先见之明,能否使百万生灵免于涂炭?横槊临江兵锋指,狼烟胡骑百万尸。忠烈英魂何所依?古之天子守四夷!
  • 刺清

    刺清

    【刺清,顾名思义,主角亦如一根锋芒毒刺深深地嵌入大清王朝之中,刺其毒瘤,泄其毒血】~~~~~~~~~~~~~~~~~~~~~~~~~~~~~~~~~~~~~~~~~~~~~~~~~~~~“我十八岁开始戎马天涯,沉浮一生,是奸佞是枭雄还是待后世历史去评定吧!”霍天神情笃定,眼神深邃道。
热门推荐
  • 穿越千年,生生世世,只为你

    穿越千年,生生世世,只为你

    我愿意用我最熟悉的文字,讲述青春路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每一次的邂逅,都是一段精彩唯美的小说。不管其他的主角再怎么改变,你永远是我心中不变的,幸福的天涯海角。“云。”又听到你在梦中唤我的名字。泪水打湿了我的眼眶,你的身影那么近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可我却抱不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魂情深

    剑魂情深

    十几年前冷月山庄被魔教强夺天乐剑法,而一夜灭门,只剩下冷月山庄云浩和云婧兄妹两人,一双孤儿。云浩自小坚毅非常,年纪轻轻混迹人世,更是变得冷酷狠辣无比。虽在红尘漂泊,却尽心竭力照顾妹妹。但是生存对于尚未成年的孩童来说,显得是万分的简单。
  • 我把故事说过了

    我把故事说过了

    把想对你说的话都刻在心里把想你的时候都印在心上把与你的经历都记在脑海把与你的未来都勾划心里把你心心念念想了很多遍把你认认真真的画了一遍把你仔仔细细的爱进心里——《青春里纯粹的爱》(短篇小说,不喜勿喷)
  • 钢铁雄心之勇士之歌

    钢铁雄心之勇士之歌

    战争是一种集体和组织互相使用暴力、虐袭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
  • 意外看风味:奢华酒店

    意外看风味:奢华酒店

    《意外看风味:奢华酒店》以世界最热门旅游地点伦敦、东京、夏威夷、葡萄牙、希腊小岛、越南会安等地方为背景,从当地的世界著名奢华酒店落笔,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推荐去当地作深度旅游的线索,文字细腻,推荐理由实用而独到。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 豪门盛宠:娇妻很诱人

    豪门盛宠:娇妻很诱人

    牵手一次,十万!拥抱一次,五十万!接吻一次,三百万!唯独没有……昊凌将“菜”单扔在桌上,嗤笑,“那睡一次呢?”慕珊珊狡黠的眼睛闪过一抹得逞,她细算了下……,“每次一千万!”“……”男人手指间夹着的香烟瞬间变形,他怒了,“你还真把自己当鸡一样卖了。”慕珊珊眨巴眨巴眼睛无辜道,“这还不是您逼的?”
  • 喉科指掌

    喉科指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之一班

    天之一班

    封神一出,高校皆乱!为了封神的排名,所有高校都开始了长期的混战!可生为分裂症患者的叶风笙却陷入一个大陷阱之中!!
  • 大秦特种兵

    大秦特种兵

    特种兵秦啸,无意跨越千年历史,原想改变世界,却忽然发现历史不是史书写的童话。商鞅为何车裂而亡,张仪为何客死他乡,一代名将白起为何不得善终。这是帝王们出于权术的考虑,还是无法驾驭臣子的悲哀。帝王将相,争相上演一出出一幕幕炫丽的舞台。在他们身后是白骨累累的盛世。战国是诸侯们博弈的舞台,可他们博弈的背后却是无数百姓的枯骨,创造文明的同时,却把生命当做草芥。既来之,则安之,本就是胡国安民之人,时光荏茬,岁月变迁。心依然永恒,既然不得安宁,那就打出个朗朗乾坤。
  • 萌萌狐狸妻

    萌萌狐狸妻

    “小狐狸乖乖,把门开开”“傻小七,不能开,外面是坏人!”顾青青拉着准备开门的顾小七语重心长的说“三娘亲,为什么你知道外面是坏人?”小七傻傻的问道"因为你三娘亲法术厉害"小七的二娘亲顾眫畔瞧了一眼,缓缓说道"那大娘亲认为呢"小七傻愣愣的看着顾琴琴“哐……”飘飘然倒下的大门扬起黄沙阵阵,某男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娘子你家大门太……不禁敲了”“看,叫你不听三娘亲话。”顾青青瞥了一眼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