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9300000066

第66章 清朝(1)

■萨尔浒之战

公元1616年正月,女真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附近)即位。他自称“大汗”,定国号为“大金”。人们为了将这个金朝与灭北宋的金朝相区别,称之为“后金”。“后金”后来改名为“清朝”,后人称努尔哈赤为后金太祖或清太祖。

那时候,努尔哈赤不但管辖建州女真全部土地,还基本上统一了海西女真与东海女真。他将所统领的人口分为八旗,八旗人口在和平时期是种地的农民,在战争时期则是冲锋陷阵的将士。

1618年,努尔哈赤召开誓师大会,指出明朝与女真有“七大恨”,决心与明朝为敌。“七大恨”的第一条就是明将杀努尔哈赤祖、父,另外还有杀女真使者、占女真土地等。努尔哈赤带兵攻打抚顺,大获全胜,得百姓近万人,赐给有功将士。

公元1619年,明朝兵部侍郎、辽东经略杨镐在辽阳誓师,然后派兵进攻金国。明军共有八万人马,由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大军号称四十七万,兵分四路,准备从东、南、西、北四方对赫图阿拉实施合围。明金萨尔浒之战就此展开。

北路军由开原总兵马林率领,共一万五千人,由三岔口进兵;西路军由山海关总兵杜松率领,共二万五千人,由抚顺关进兵;南路军由李成梁之子、辽宁总兵李如柏率领,共两万五千人,由鸦鹘关进兵;东路军由辽阳总兵刘铤率领,共一万三千人,由亮马甸进兵。

另外,女真叶赫部共派出十万军队相助明朝。可是,由于赫图阿拉天降大雪,封闭山路,明军没有实现合围的计划。

当将士们向努尔哈赤报告明军动向时,努尔哈赤笑道:“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他的主意,是集中优势兵力,将明军一路一路地解决。努尔哈赤能够调动的兵力共有六万,若是集中起来对付一路兵马,的确有些把握。

3月,杜松率领的西路军进抵萨尔浒(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所在地),扎营于山脚。杜松派人四处侦察,得知附近小山上驻有小股金兵,立即发兵攻打。这时,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率领一支军队赶到,与小山上的金兵夹击明军,明军阵容大乱。

下午,努尔哈赤亲率主力部队来到,向明军营垒冲杀。杜松年老气傲,自抚顺关急驰而来,军队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他不熟悉地理,所以全军被歼,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这时,马林率领的北路军离萨尔浒仅有四十里之遥。他听说杜松兵败被杀,不敢继续前进,依山扎下营盘,挖掘三道壕沟据守。努尔哈赤带领军队北上,攻入马林大营。马林惊慌不已,将军队分为三股,准备向开原撤退。

努尔哈赤带领军队将北路军分割,三股军队与金兵刚一交锋,就败下阵来。马林见势不妙,带头逃跑。北路军被努尔哈赤打得四散奔逃,仅马林率数骑逃到开原。

杨镐得知杜松、马林失败的消息,急忙传下命令,让东路军、南路军停止前进。可是命令还未传达到东路军,刘铤就出事了。

东路军自出兵以来,行进速度极慢,有时一天只能走十五里。此时,努尔哈赤派人带杜松的令箭见刘铤,请他尽快赶往萨尔浒。刘铤笑道:“请转告杜老将军,我马上就到约定地点,那时与他共歼反贼!”

刘铤向萨尔浒进发,来到一处峡谷,仍命军队前进。部将说:“此处地势狭窄,容易中敌人的埋伏,应当改走别的道路!”刘铤笑道:“我行军打仗,战无不胜,还怕什么埋伏!你们若违抗军令,定斩不饶!”

当刘铤来到阿布达里冈时,后金伏兵杀出,将刘铤围了起来。刘铤虽奋力拼杀,但后金部队是东路军的三倍,将他们死死咬住。经过一场苦战,刘铤及其义子战死沙场,全部军队被歼。

再说南路军,李如柏一心保存实力,3月份才从鸦鹘关出发。他虽进入后金境内,却逗留不进,贻误作战时机。他听到杜松、马林失败的消息,惊惧不已。杨镐的撤兵令传达到南路军时,李如柏如释重负,迅速南归。

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灭掉叶赫部,统一海西女真。后金力量不断壮大,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

■宁远之战

公元1620年,明朝万历皇帝去世。这一年,继位者泰昌皇帝也死去,天启皇帝登基。天启在宫中耽于玩乐,将朝政交给宦官魏忠贤,朝政更加腐败。

1621年3月,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并迁都辽阳。1625年,他经过仔细考虑,认为沈阳才是形胜之地,遂改沈阳为盛京,定为后金国都。

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十三万军队,夺取宁远。16日,金军来到东昌堡,次日渡过辽河。

此时,明朝辽东部队由兵部尚书、辽东经略高第指挥。高第是魏忠贤的同党,畏敌如虎。他将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军队撤走,带领军队、百姓进入山海关。在他的命令下,明军将百姓房屋烧毁,遗弃米粟十多万石。很多百姓在迁徙过程中死去,活着的人哭泣不止。

此时的宁远成为一座孤城,城中士兵只有一万多人,没有援兵。驻守此城的是兵部主事袁崇焕。他为了表示抵抗的决心,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他将血书交给将士们传阅,并鼓励众人与城池共存亡。明朝将士大为感动,都愿意死守宁远。

袁崇焕又传下几道命令。第一,让城外百姓撤入城中,坚壁清野;第二,城内官员准备粮食,清除叛徒,小心守城;第三,鼓励将士杀敌,不许临阵脱逃。他怕将士们胆怯逃跑,就给山海关将领写了一封信,如发现宁远前线溃败下来的士兵,定斩不饶。

努尔哈赤没遇到任何抵抗,于23日到达宁远郊区。他给袁崇焕写了一封信,信上说“现在我攻打宁远,部下共有二十万军队。你孤立无援,难以久持,如果归顺金朝,我定以高官厚禄相报!”宁远百姓听说此事,都惊慌不已。

高第和山海关总兵杨麒躲在山海关中,不肯派兵支援袁崇焕。后金部队来到宁远城下,将城池团团围住,发动猛攻。

明军向金军投下石块,并发射弓箭。后金部队头顶盾牌,登云梯作战。他们人多势众,倒下一批,又有一批补充上去。袁崇焕见清军如此英勇,就使用红夷大炮破敌。金军被大炮打得血肉横飞,死难者不计其数。

第二天,努尔哈赤命令士兵加紧攻势,他亲临战场督战。袁崇焕在城楼上仔细观察,等到金兵离城墙较近时,才命令士兵放炮。在炮火攻击下,城下堆满了金兵的尸体。

努尔哈赤见识了火炮的厉害,知道继续猛攻必然损失惨重。他派军队攻击明军存粮之地觉华岛(今宁远菊花岛)。岛上虽有明朝水军数千人,可是由于天气寒冷,水面结冰,他们的作战优势荡然无存。在金军的猛烈进攻下,觉华岛明军全部被歼。

努尔哈赤虽然夺取明军粮食,但宁远城池坚固,大炮又甚为厉害,使他的军事行动得不到进展。金军与明军大战三日,都以金军失败告终。27日,努尔哈赤传下命令,让军队撤退。

袁崇焕认为攻击金军的时机已到,就带领明军出城,追杀金兵。金军被明军打败,向北逃了三十里,明军才止住脚步。努尔哈赤在攻城时中炮受伤。他回到沈阳后叹道:“我从二十五岁起兵,从来没打过败仗,没想到竟在宁远城下受挫!”

努尔哈赤的伤势越来越严重,过了几个月就死了。当时,后金大汗之下有四大贝勒,即二阿哥(皇子)代善、五阿哥莽古尔泰、皇侄阿敏、八阿哥皇太极。四大贝勒怕后金出现女性干政的现象,命继母阿巴亥自缢,为父亲殉葬。

代善的实力与皇太极不相上下,但他怕兄弟争位导致后金分裂,决定辅佐皇太极登基。他亲自去找莽古尔泰、阿敏,写了封劝进书,请皇太极继承汗位。

皇太极用谦让之辞试探大家:“父汗在世时,并无立我为主之命。更何况二哥深孚众望,五哥劳苦功高,为什么非要把大汗的重任交给我来承担?我才能低微,不是管理天下的材料。”代善等人依然劝他即位。皇太极见众兄弟支持自己,才接受汗位。他就是清太宗。

■皇太极巧施反间计

公元1627年5月,皇太极统领人马,兵分三路南下,直逼宁远。辽东巡抚袁崇焕登上城楼,亲自督战。他用大炮对金兵猛烈轰击,同时命辽东各军前来援救。明朝援军赶到时,与袁崇焕内外夹击。皇太极在宁远受挫,只得带领军队撤退。

皇太极在宁远吃了败仗,转而攻打锦州。但是锦州的防守同样严密,金兵不能取胜,士气低落。皇太极无奈,只得回转盛京。这场战役被称为宁锦之战。

辽东前线打了胜仗,捷报传入京城。宦官魏忠贤的党羽把功劳占为己有,反说袁崇焕坐视锦州危急不救,有失职之罪。天启帝对魏氏一党言听计从,竟将袁崇焕削职为民。

8月,明朝天启帝逝世,其弟信王朱由检登基,就是崇祯帝。崇祯将魏忠贤贬到凤阳去守皇陵,并且平反冤狱,惩治魏氏奸党。魏忠贤离京之后,在一个小客店上吊自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魏忠贤下台后,一些大臣揭露阉党打击袁崇焕的事情,主张重用袁崇焕。崇祯早就听说袁崇焕忠心为国、智勇双全,对他印象极佳。不久,袁崇焕奉旨入京,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崇祯不但把辽东部队交给他,还让他管理河北、山东的军务。从此,袁崇焕又有“袁督师”之称。

崇祯在偏殿召见袁崇焕,询问他的作战计划。袁崇焕说:“臣的作战计划都写在奏章里。如果陛下给我充分的权力,再得到后方的有力支持,臣五年之后就能恢复辽东之地。”崇祯对袁崇焕的胆魄非常赞许,赐给他尚方宝剑,让兵部、户部给他充足的兵马、钱粮。

袁崇焕来到宁远之后,整顿队伍,严明军纪。明军将领毛文龙私通后金,按兵不动,贻误战机。袁崇焕勃然大怒,没有上报朝廷,用尚方宝剑将他斩首。

皇太极看到宁远、锦州防守严密,不易攻破,就想绕道进攻。1629年10月,皇太极带领十余万铁骑,从喜峰口(今河北遵化东北)、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突破长城,向北京杀来。袁崇焕大为吃惊,挑选了九千精兵,连续行军两昼夜,赶往京城。

袁崇焕终于在北京城外将金兵截住,两支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袁崇焕身先士卒,努力作战,在广渠门和左安门击败敌军,使京师转危为安。

可是,一些奸臣却在城中造谣,他们说:“袁崇焕曾与皇太极议和,两人早有勾结。这次他与皇太极串通一气,想推翻大明江山。”崇祯本来对袁崇焕非常信任,但听到谣言后,却对袁崇焕起了疑心。

袁崇焕进城面圣,崇祯在宫中接待他。袁崇焕说:“辽东军队行军千里勤王,非常疲劳,应该让他们进城休整一下。”崇祯帝怕袁崇焕有阴谋,对这个要求断然拒绝。袁崇焕只得将队伍驻扎在广渠门外。

这时,有两个明朝宦官被金兵擒获,皇太极认为这两个俘虏可以利用。皇太极将他们囚禁于营帐之中,然后让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在帐外谈论机密之事。高、鲍的谈话内容竟是袁崇焕与金人订下盟约,约定共同灭亡明朝。

高、鲍谈完话后,皇太极命令看守假装懈怠,一名姓杨的宦官逃了出去。他回到宫中,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向崇祯帝报告。

崇祯帝大怒,紧急召见袁崇焕。袁崇焕晋见后问道:“陛下有何急事,宣臣入宫商议?”崇祯怒气冲冲地说:“好个袁督师!你为何擅自处死毛文龙?金人是不是你引来的?”袁崇焕正要解释,锦衣卫一拥而上,将他捆绑起来,押入大牢。

皇太极听说袁崇焕被捕,笑道:“崇祯中我计矣!”第二年2月,他掠夺大量财物、人口,回转盛京。

8月16日,袁崇焕在北京西市处以肢解之刑。他的妻子、兄弟被流放到三千里之外。袁崇焕行刑前,写信给辽东将士:“我虽然被处死,但问心无愧!你们要忠心保国,不可背主作乱!”崇祯杀害袁崇焕,真是自毁长城。从此,明朝再也没有出现制约后金的良将。

后来,皇太极在与明朝作战的同时,屡次征伐蒙古,都取得胜利。清朝在蒙古建立了许多关帝庙,以刘备自居,将蒙古比作关羽。

公元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改名为满洲,又叫满族。第二年,皇太极为了表示灭亡明朝的决心,将国号由“金”改为“清”。因为明属火,清属水,水能灭火。皇太极改帝号为皇帝,举行登基大典,接受满洲、蒙古臣子的祝贺。

■计收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名将,进士出身,曾在镇压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的战争中显示出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因此备受崇祯皇帝器重。

公元1641年,皇太极率兵包围锦州,边关告急,洪承畴被崇祯皇帝任命为蓟辽总督,率兵13万前去解锦州之围。

洪承畴从宁远北进,步步为营,且守且战。同时,他积极地集聚粮草,准备与清军长期作战。但是,兵部尚书陈新甲却向崇祯皇帝进谗言,说洪承畴浪费国家钱财,不积极进取。崇祯帝于是派张若麟作监军去催促洪承畴进兵。洪承畴不敢抗命,就进兵锦州,想与清军尽快决战。

大战开始后,清军初战失利,皇太极急忙带兵增援。他带兵切断了明军的粮道,并在路上设伏,围困驻扎在锦州南松山上的洪承畴主力部队。

明军一见粮道被断,恐慌不已,同时,洪承畴与锦州城内的明将也失去了配合。锦州的明将没有人指挥,也乱成了一锅粥,总兵曹变蛟冲击皇太极的大营,被乱箭射回,身负重伤。王朴、吴三桂两位总兵逃往杏山,中伏后,几乎全军覆没。

洪承畴不得已,只好困守松山孤城,半年后,粮尽援绝,处境艰难。1642年2月18日,松山城守副将夏承德与清军密约为内应,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押送到盛京。

当时,皇太极野心勃勃,想吞并中原,正在寻找一位明朝重臣作为入关的“领路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劝其降清,洪承畴总是不为所动,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面壁而坐,不饮不食,一副等死的模样。皇太极束手无策。

有一天,汉族大臣范文程奉皇太极之命又来劝降,谈话间,房梁上有灰尘落下,掉到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立即小心翼翼地将灰尘掸掉。范文程回来后向皇太极报告说洪承畴绝不愿意死,因为一件衣服他都如此爱惜,何况自己的性命呢?

皇太极看到有招降的可能,便亲自前去看望,诚恳地希望洪承畴能为大清效力,并脱下自己身上的貂皮大衣披在洪承畴的身上,说:“先生冷,穿上它吧!”洪承畴深受感动,当即表示愿意归降。

洪承畴投降清朝以后,北京城中的崇祯皇帝还不知情,误以为洪承畴已经为国捐躯,十分悲痛,停朝三日,下令在都城外建立专祠以示纪念,并亲自写了祭文来祭奠洪承畴。

此后,洪承畴跟从多尔衮入关,攻城略地,平定江南,扫荡云贵,打败李定国,除去明桂王,为清王朝尽心尽力,驰骋疆场二十余年,终于推翻明王朝,真正成为清朝入主中原的开路先锋。

■少年天子福临

公元1643年9月21日,51岁的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突然去世,由于他生前没有对后事作任何安排,结果哀悼仪式刚刚结束,一场围绕皇位继承人的斗争就拉开了序幕。

争斗最激烈的是在睿亲王多尔衮(太宗之弟)和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叔侄之间展开的。

豪格久经战场,很有威名,并且手握军政大权,这也使他成了一些大臣追逐的目标。当时,索尼、图赖和鳌拜等大臣都提出议立肃亲王豪格为君。豪格欣然同意,派人四处活动,获得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支持。

同类推荐
  • 明刺

    明刺

    正德皇帝玩心正酣,寻找刺激制造祸端。阳明老兄悟道出关,收拾残局授业在先。朝中阁老手忙脚乱,苦撑社稷力保江山。奸佞小人趁机上位,搅弄天下又是难安。看他一个大明王朝小小教谕,贫困山区的学校校长,如何步步生莲,化险为夷,玩转这个时代的波诡云谲,震慑腐朽僵化的朝堂,给大明王朝带来一番新气象!
  • 红察尔河畔

    红察尔河畔

    重逢这年当朝发生了许多大事,最大的一件就是换了皇帝。这事和寻常百姓其实没多大关系,但饭馆里没用的话总也少不了。有人说这是篡位,比如街头卖麻花的王麻子,还有征“地头税”的地头蛇;也有人说这是物归原主,正本清源,比如学堂置办饭菜的厨子和门口下棋的大爷。但无论如何,这个皇上是刚坐上宝座,大家都还新鲜。朝廷里也觉得新鲜,都不知道这个新来的皇上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这天五更天,坤正殿,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准时守序,面朝正北,新登基的皇上端坐台上,身后排列数根根两人抱的巨柱,头顶匾书“承天抚民”四个大字,一旁坐着的是当朝太后。殿内金砖铺地,龙凤皆栖,鹤甪相随……
  • 间岛铁骑

    间岛铁骑

    一批有胆有识的反清义士,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戍边,与入侵国家领土完整的日本侵略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保卫了祖国,捍卫了祖国边疆!这是一个英雄辈出,汉奸当道的年代!
  • 话秋

    话秋

    唐有上道院,文功武治,桃李遍天下。将军有一子,入院而习,三年尽其书。且看他,与四方枭雄逐鹿天下,打得十二神宫高手满地找牙……
  • 大画师

    大画师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美术学院学生到崇祯年间的江南溜达,能作甚?江南金粉地、秦淮温柔乡;岂无画坛奇才的立身之地?吟些打油诗,作点肖像画;泡泡秦淮八艳,羡煞江南才子。倒真金白银,卖粮食军械;混个小官做做,没事京城逛逛。没理想?没大志?枉自浪费了穿越飞机票?那就……做得一回风流开国皇帝,唱一曲“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罢!【注意】:本文反儒家、反礼教、反穿越者用不正当手法作弊。非喜莫入,卫道士滚蛋!YD滴QQ讨论群:27178345严谨的历史讨论群:27730984(暂不开放)
热门推荐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
  • 小公主

    小公主

    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内容包括女儿在胎儿时期的准备,婴儿时期的照顾,家庭的环境,早期教育,时期艺术启蒙,劳动教育,好习惯的培养等。
  • 武御魂帝

    武御魂帝

    【精品玄幻】【火爆热销】帝域七大天帝之一,因窥探神道在古海深渊陨落。机缘巧合下,在南岳城人尽皆知的废物江枫身上重生,原本人人唾弃的废物少爷,从此一飞冲天,开启一段暴走的峥嵘时代。
  • 凌霄武尊

    凌霄武尊

    一个少年,一场梦,一次穿越,使他成长,使他懂得了何为责任。武道为守护,本着这个信念,他从一个废柴,成为了强者
  • 帝夺之柯夜笛

    帝夺之柯夜笛

    这个由剑开始的时代,注定由剑来结束。兜兜转转,不过竹篮打水。既如此,掌握自己野心所及的一片天,不为过。浮胧,为天下至宝,却是只有命中注定的王者可拥有此剑。剑穗的玉珠之中有一条天然形成的龙,将其放置圆月之下,便会凭空出现游动之龙。“胧”便指其剑穗,“浮”则为这变动的天下。这柄剑带着预言,手握此剑之人,将沾满苍生之血。
  • 重生之拽拽千金倾天下

    重生之拽拽千金倾天下

    --重生篇她,性格百变的全能杀手;她,性格懦弱的无能千金。一次意外,使两人同时香消玉损。当全能杀手重生成无能千金,就看她如何再次站在世界的巅峰,笑看人间风云。人敬我一分,我敬人十分;人惹我一分,我必百倍偿还!我宁可负天下人,也不许天下人负我!
  • 葡萄园里那小伙儿

    葡萄园里那小伙儿

    智贤是一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年轻女孩,大学毕业,却找不着工作,连续两年获得“无业游民”的光荣称号。爷爷打来电话,只要智贤答应在爷爷的葡萄园里工作一两年,就把三万坪的葡萄园让智贤来继承!这天大的消息惊动了智贤全家。智贤来到葡萄园工作,在这里,邂逅了葡萄园管理员泽基。
  •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

    三国志(中华国学经典)

    《三国志》是记述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间这段历史的一部史学名著,它记述的主要是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称《三国志》。《三国志》历来备受推崇,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而前四史被公认为是二十四史中成就最高的四部史书。由于具有巨大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三国志》不仅在史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具体内容包括武帝纪、吕布传、荀攸传、董卓传、诸葛亮传、张飞传、周瑜传等。
  • 石榴花开的季节

    石榴花开的季节

    本书是作者出版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全书分为“悠悠乡情”“浓浓亲情”“漫漫闲情”“缕缕心情”“泛泛友情”“幽幽性情”共六辑。
  • 野蛮合租

    野蛮合租

    帅气多情的极品特工李凡天,奉命进入学校保护校花,上学第一天竟然野蛮的要求校花跟他同居!而当他踏入社会的那一刻,他的宣言是:出来混,你够不够我狠?混乱世,少年狂,热血男儿当自强。滚红尘,世苍凉,黑白肩上一人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