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5000000010

第10章 嘉靖诗文思想的历史文化语境(6)

正德二年三月,刘瑾矫诏榜“奸党”碑于朝堂,颁示天下,共定“奸党”五十八人,其中李梦阳、王守仁和刘健、谢迁、韩文等都榜上有名。李梦阳《朝正唱和诗跋》说:“正德丁卯之变,缙绅罹惨毒之祸,于是士始皆以言为讳,重足累息,而前诸倡和者,亦各飘然萍梗散矣。”但是,“奸党”被公认为时代的英雄和弄潮儿,立碑者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连这一方崇高的朝堂也因而被玷污了。正德一朝,皇帝荒废朝政,刘瑾、钱宁和江彬等宦官近俸钻营弄权。李东阳虚与委蛇,无力自拔,道德危机发展为社会危机。李梦阳和王守仁在正德朝的遭遇,预示着仁宣和弘治时期道德、事业与文学合而兼之的梦想已然是明日黄花。政局虽然不能完全左右文学思想演变之内在理路,却可以改变士人生态,从而使思想的分歧更为清晰地显豁出来。何景明说:“夫文之兴于盛世也,上倡之;其兴于衰世也,下倡之。”台阁体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条件,在新的历史纪元里销声匿迹。李梦阳、何景明和王守仁这些充满责任感、危机感和道德意识的士大夫,却给士人的文化抉择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当道统与文统由庙堂转向省署和民间,由“事业与文学”合而兼之的内阁辅臣转向充满道德责任意识的中下层士大夫,由政治意识形态转向个体的心灵与艺术体验,文学思想的发展陡然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勃勃生机。

二,白沙与阳明心学蕴含的诗文思想

按照唐元荐的说法,弘、正之际的古学复兴分为两支,一是李东阳为代表的“艺苑”体,一是陈献章、庄咏的“山林”体。这与李东阳《麓堂诗话》里对诗歌须具“台阁气”或“山林气”的提法相呼应,勾勒出弘治时期文学思想的概貌。这里所谓的“山林体”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隐逸文学,而是儒家心学及其文艺思想兴起的前奏。《明儒学案》说:“有明之学,到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两先生之学最为相近。”(2)明代心学思潮的兴起必须从白沙之学讲起。白沙,即陈献章,这位扭转明代儒学风气的隐者,也是儒家心性诗学的集大成者。思与诗在白沙心学里融释无问,启迪着后世儒者的文学想象。

黄宗羲《明儒学案》以吴与弼为明代儒学之肇端。陈献章与王守仁都与崇仁(吴与弼)学脉密切相关,却开辟出自己的学术道路。陈献章二十七岁,“始发愤从吴聘君学”,而“未知入处”,回到白沙以后,“惟日靠书册寻之,忘寐忘食,如是者亦累年,而卒未得焉。所谓未得,谓此心与此理未有凑泊吻合处也。于是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静坐。久之,然后见吾此心之体隐然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间种种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御衔勒也;体认物理,稽诸圣训,各有头绪来历,如水之有源委也。于是涣然自信曰:‘作圣之功,其在兹乎!’”黄宗羲说:“有明儒者不失其矩矱者亦多有之,而作圣之功,至先生而始明,自阳明而始大。”陈献章与王守仁都曾面对“此心与此理未有凑泊吻合处”的精神困境,然后由博反约,由“未得”转向“自得”,由内在的心灵体验而优人圣域。但是,他们对心学的体验方式相去甚远。王守仁讲知行合一,“必有事焉”,“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而陈献章讲“为学须从静中养出个端倪来”。黄宗羲批评陈献章说:“静中养出端倪,不知果是何物?端倪云者,心可得而拟,口不可和而言,毕竟不离精魂者近似。”陈献章对生命体验言说的明晰性和普适性远不如王守仁,但他对“端倪”有进一步的解释。其《与林辑熙书》说:“上蔡云,要见真心。所谓端绪,真心是也。”“大意只令他静坐,寻见端绪,却说上良知良能一节,使之自信,以去驳杂支离之病,如近日之论可也。”可见,陈献章的“隐然有物”和“端倪”,不外乎孟子的“良知良能”、“四端之心”,这和王守仁的体验是相似的。其《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说:“善端日培养,庶免物欲戕。”儒学的宗旨是发展人心性中的“善端”。这并不意味着人只有“四端之心”,而无趋恶的可能性,只是说唯此善端,才是真心,唯有“培养善端”,才是人间正道。

陈献章和王守仁的学术被分别标识为“自然之说”和“良知之说”。《陈献章集》附录《从祀文庙疏议》说:“文成用世悟道于敡阅体验之余,白沙高世得道于沉潜静笃之中,故一则日致良知;一日戒慎恐惧,日勿忘勿助,日自然。良知之说似创而非也,自是孟轲氏无为不为、无欲不欲之宗旨也。彼其历试险夷,躬当盘错,磨砻练习,而后有以见夫宇宙之内,千变万化,皆出自吾心一点灵明,不过致其良知而足也。是以独标以为教也。戒慎恐惧、勿忘勿助、自然之说,似沿而非也。自是吾人收心养性,集义养气之节度也力。彼其用意检点,极力收柬,强勉刻励,而后有以见夫戒慎之功,才忘才助,俱不是吾心自然本体,不过还之自然而足也。是以历举以为教也。”以“自然之说”概括陈献章学术,虽然笼统,却言之有据。陈献章的心学思想“以自然为宗”。他说:

廷实之学以自然为宗,以忘已为大,以无欲为至,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其观于天地,日月晦明,山川流峙,四时所以运行。万物所以化生,无非在我之极。而思握其枢机,端其衔绥,行乎日用事物之中,以与之无穷。然则廷实固有甚异于人也。

人与天地同体,四时以行,百物以生,若滞在一处,安能为造化之主耶?古之善学者常令此心在无物处,便运用得转耳。学者以自然为宗,不可不着意理会。

此学以自然为宗者也。承谕近日来颇有凑泊处,譬之适千里者起脚不差,将来必有至处。自然之乐乃真乐也,宇宙间复有何事。

庄子讲究嗒焉丧我的天籁境,禅宗讲究物我俱泯的般若智,但儒者必须直面生命与天地的两重实境,以生命德性与天地之生意融液而无滞。陈献章自然之说以“常令此心在无物处”作为融入天地境界的切入点,真心与善端通过“自然、忘己和无欲”呈现出来。这确与庄学有着极为相似的意向。但是他以“在我之极”的自信、向善与乐观,面向天地万物的生意盎然,充满儒家天人合德的洒落情怀。

有自然之说,亦有自然之诗学。陈献章的门人湛若水对“自然”之实义进行了解说:“白沙先生之诗文,其自然之发乎?自然之蕴,其淳和之心乎?其仁义忠信之心乎?夫忠信仁义淳和之心,是谓自然也。夫自然者,天之理也,理出于天然,故日自然也。在勿忘勿助之间,胸中流出而沛乎,丝毫人力不存。”“盖自然之文言,生于自然之心胸,自然之心胸,生于自然之学术,自然之学术在于勿忘勿助之间,如日月之照,如云之行,如水之流,如天葩之发,红者自红,白者自白,形者自形,色者自色,孰安排是,孰作为是,是谓自然。”人生天地之中,生命之“自然”是忘我无欲之生命与天命流行契合无滞的天地境界,透显出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融释的实相。只需“勿忘勿助”,“丝毫人力不存”,文字就是天籁之声,是生命本真的绽露,如云水之随物曲折,奇葩之自形自色,契合天地流行的自然之道。

陈献章是儒家学者里最重视文学的一个。《静志居诗话》说:“成化间,白沙与定山并称,号庄陈体,然白沙虽宗击壤,源出柴桑。”“故所作犹未坠恶道,非定山比也。”以为白沙兼有邵雍、陶潜之风采。《列朝诗人小集》引林俊语云:白沙“涵养粹完,脱落清洒,独超造物牢笼之外,而寓言寄兴于风烟水月之间,盖有舞雩陋巷之风。”儒家“舞雩陋巷”的境界,必须基于人格的完粹之上。在白沙诗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性情的论述:

大抵论诗当论性情,论性情先论风韵,无风韵则无诗矣。今之言诗者异于是,篇章成即谓之诗,风韵不知,甚可笑也。情性好,风韵自好,性情不真,亦难强说,幸相与勉之。知广大高明不离乎日用,求之在我,毋泥见闻,优游厌饫,久之然后可及也。

作诗当雅健第一,忌俗与弱,予尝爱看子美、后山等诗,盖喜其雅健也。若论道理随人深浅,但须笔下发得精神,可一唱三叹,闻者便自鼓舞,方是到也。须将道理就自己性情上发出,不可作议论说去,离了诗之本体,便是宋头巾也,大概如此。

诗歌是个体性情诗意的言说,风韵是内在性情在语言里映现出来的优雅风姿。陈献章论诗主性情与风韵,反对“作议论说去”的宋头巾气,显然有《沧浪诗话》的影响。其《跋沈氏新藏考亭真迹卷后》说:“昔之论诗者曰:‘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又曰:‘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夫诗必如是,然后可以言妙。”但是陈献章并未遵循严羽回归盛唐的呼吁。他反对宋代“以议论为诗”的倾向,主张风韵、雅健和一唱三叹,是要把儒学的“道理”与唐诗学的“风韵”融液起来,表达洒落的人性美与天地情怀。以风韵写理趣是陈献章诗学的宗旨,而“就自己性情上发出”是把风韵与理趣融液起来的“诗之本体”。这种情性本体不是“诗缘情”的纯粹情感之表现,内涵着宋明理学所提倡的敛情归性的修养功夫。

情性所发,正在平日致养到醇细处,在自然平淡处。其《批答张廷实诗笺》说:“大抵诗贵平易,洞达自然,含蓄不露。不以用意装缀,藏形伏影,如世间一种商度隐语,使人不可模索为工。欲学古人诗,先理会古人性情是如何,有此性情方有此声口,只看程明道、邵康节诗,真天生温厚和乐,一种好性情也。至如谢枋得虽气节凌励,好说诗,而不识大雅,观其注唐绝句诸诗,事事比喻,是多少牵强,多少穿凿也。”程颢和邵雍的诗展现出天生“温厚和乐”的“好性情”,而谢翱的“气节凌励”便溢出了陈献章性情论的平易标准。他不是以议论而是以比兴和隐喻来构筑心学的诗境,所要表现的“风韵”是儒家的人性美与天地自然境界的和谐。

“自然”是性情的极致,也是诗歌艺术表现的极致。在性情上,自然是勿助勿忘的生命源头;在诗学上,自然就是天然去雕饰的本真写作。陈献章《夕惕斋诗集序》说:“受朴于天,弗凿于人,禀和于生,弗淫以习。故七情之发,发而为诗,虽匹夫匹妇,胸中自有全经。此风雅之渊源也。而诗家者流,矜奇眩能,迷失本真,乃至于旬锻月炼,以求知于世,尚可谓之诗乎!”其《认真子诗集序》说:“率吾情而出之,无适不可,有意乎人之赞毁,则《子虚》、《长杨》,饰巧夸富,媚人耳目,若俳优然,非诗之教也。”他认为,本真的写作就是“率吾情而出之”,就是“发乎天和”。人与天地同体,天和乃是个体性情禀受于天的本真,诗“就自己性情上发出”,理所当然就是天道在性情语言上的透显。陈献章以为:“天道不言,四时行,百物生,焉往而非诗之妙用,会而通之,一真自如。故能枢机造化,开阖万象,不离乎人伦日用而见鸢飞鱼跃之机。”心灵对天道的默识融液,融化成诗意的宇宙,有如一支旋律优美的歌,合着春夏秋冬的节拍。陈献章心学的哲理是一种诗意的生命体验,是哺育生命的自得之学;他所吟咏的,是率情而出而非迎合世俗的自得之诗,也是一真自如而非矜奇眩能的自然之诗。

陈献章不愿把诗学当作技艺学,视之为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精神体验。他承认文学创作有自身的章法语脉,必须有“安排”,但“古文字好者,都不见安排之迹,一似信口说出,自然妙也。”陈献章所重视的是起越技艺的大境界。他认为:“夫诗,小用之则小,大用之则大,可以动天地,可以感鬼神,可以和上下,可以格鸟兽,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皇王帝霸之褒贬,雪月风花之品题,一而已矣。小技云乎哉!”在陈献章崇尚自然的心学里,万物莫非宇宙大美的呈现,诗不过是用人间语言再现了这种大美。吟咏情性的诗,小用之则是技艺,大用之则是天道。

毋庸置疑,王守仁的心学体验比陈献章更为真切笃实。陈献章的思想还充满诗化的混沌,阳明心学则具备类似朱子学的知识的明晰性,是一个志士面向实践的知行合一之道。王守仁在常德和辰州(1510)时,“与诸生静坐僧寺,使自悟性体,顾恍恍若有可即者”。这完全合乎陈献章“静中养出端倪”的进路。但滁州(1514)以后,渐觉“此学”流于空虚,于是“只教学者存天理,去人欲,为省察克治实功。”自江右(1520)之后,则专提“致良知”三字。从恍恍然不知是何物的静坐体验,到省察克治的实践功夫。天理为何的问题始终让他耿耿于怀,如鲠在喉。江右以后,他对此问题则确信无疑。王守仁在正德十五年对陈九川说:“尔却去心上寻个天理,此正所谓理障,此间有个诀窍。--只是致知。”其实,王守仁在龙场以来重新解释《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建立起知行合一的学问进路,已经包含了“致良知”教的基本内涵,但是“心为何物”和“天理为何”的问题,仍然无法获得有效的心灵验证。直到江右以后,他才弄清楚,天理不在心外,不在“心上”,而是通过良知透显出来,其学问理路通过致良知教而臻于明晰化。

王守仁的良知是生命感觉中透显出来的实践理性。他对吾心之良知的定义有三重内涵,一是虚灵明觉,一是真诚恻怛,一是是非之心。心体的虚灵明觉与生命感觉相始终,良知敏锐地切中一切生命感觉的应然(是非之心),而致良知教则要把吾心之良知无间无滞地推衍到一切生命活动之中。王守仁说:“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事上磨炼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内涵一致的德性课题,前者赋予了后者充分和明确的道德指向。至此,王守仁完成其学说的理论建构,并以其鲜活的生命体验与明确的行动导向,掀起风靡一时的新儒学思潮。如果说陈献章浑身和穆,王守仁则空灵动宕,和陈献章一样具有诗人气质,在心灵的虚静体验之上闪烁着古典诗学的灵感。但陈献章的自然之说,突出心体虚静与天道自然的交相辉映;王守仁的良知之说则从心体的虚灵不昧里走向真切笃实的生命实践。王守仁说:“人有虚灵,方有良知。”可是当“一友举虚明意思”,他立即严肃地说:“此是说光景。”“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这种崇尚实践理性的态度,使其学说有否定诗学的倾向。

同类推荐
  • 陆小曼:寂寞烟花梦一朵

    陆小曼: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有趣、感人的故事。它有关一个家庭,更确切地说,有关一个女孩。面对夺走她声音的怪兽,他们没有言弃,没有灰心。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滴水禅思

    滴水禅思

    本书以散文随笔的笔调,诠释了关于人生的许多道理。收入的文章包括《圈内圈外》、《学会快乐》、《朋友》等。
  • 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是当下中国最具人文精神的民谣诗人周云蓬2011年至2012年年初的杂文合集。他把自己“游唱、知人、遇事”的经历写成文字。他关心很多事情,关心很多人,这位盲人歌者内心广阔的世界,会令“正常人”倍感羞愧。
热门推荐
  • 现代情

    现代情

    现代的情,是如此的不堪回首~包含了酸、辣、苦、甜。。。。。。
  •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的抒情短诗集。
  • 俏皮女天师

    俏皮女天师

    指着棺材跳舞,带着灵魂漫步,走上奈何桥,踏上黄泉路。别以为这是一首悲歌,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人在盲目的虚度着光阴,殊不知,有多少鬼渴望着再世为人。其实鬼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
  • 圣元大陆之与君携手覆天下

    圣元大陆之与君携手覆天下

    她,本是千世大陆上古杀手世家的嫡系弟子却因情断终生穿越到圣元大陆。她,遇到了他,他的深情软化了她内心的坚冰!异世大陆谁与主宰,看这对璧人如何覆手翻天下!!!
  • 龙腾时

    龙腾时

    心怀大义,却因一本绝世武学难逃身陨之路然而魂魄却是聚而不散,重生于另外一个世界这里人人崇尚武力,却有弱肉强食,以武为尊的铁则!更有大神通者,他们上九天,遁幽冥,焚天煮海,掌平山脉看他如何走上武练神躯,拳破苍穹,三界六道,唯我独尊的巅峰之路!
  • 噩梦广播

    噩梦广播

    相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吗?这个世界上是有神的。混乱吗?混乱就对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如此的混乱。因为一个鼎,齐轩活了千年,他也痛苦了千年,可是他必须要活下去。因为他要看看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 浮香乱

    浮香乱

    身份对立,互有血海之仇,十万人的性命,跨过去,哪有那般容易。她只道是他机关算尽,只不过是人作茧自缚,欢喜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 位面之盘

    位面之盘

    他见到了一个罗盘,从此不受天地限制的穿梭
  • 战魂大陆之苍穹之光

    战魂大陆之苍穹之光

    在这个大陆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战魂,有强大的,更有弱小的,力量才是主宰。
  • 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

    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

    以社交与口才为基点,把说话、办事、做人的技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旨在传授人们如在社会交往,在职场暗战与商场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不被外界环境左右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境界和尺度,可以不断地激发你的志气和潜能。说话、做人、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既有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又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文中的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让你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方法,学会策略,学会变通。在复杂变化的社会中,让你懂得如何灵活地应对各种人情世故。同时,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