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1800000020

第20章 花开荼蘼花事了(2)

在陆小曼决心做的一点认真事业中,应该说除编书和撰文之外,画画占着很大的比重。她拜贺天健和陈半丁为师,教她画画,请汪星伯教她做诗。这一次,她是真的认真了,再不是往日的附庸风雅,充名媛的门面而已。为此她还特意和贺天健约法三章:第一,老师亲自上门教她画画,在这段学习时间里,诸多杂事都要放在一边,只安心学画;第二,学画态度要端正,不能把它只当成消遣的方式,要努力刻苦,学有所成;第三,中途不能退学,半途而废,而且要交学费,每月五十大洋。当然这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督促她把画画当成正经事来看待。

醉生梦死的百乐门,填满的是时间,空虚的却是灵魂。而今,远离喧嚣热闹,深深小院,却能让这个风华一世的女子感到满足,一草一木都有情,花瓣落地也有声。一直沉醉于歌舞升平中的她,才感受到生活原来简朴宁静也有味道。也许只有历经了磨难,尝遍了世态百味,阅尽了红尘万象,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幸好,还不是太晚。

少时的陆小曼练字习画不过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作为提升名媛身份的资本而已。但她在绘画方面是有天赋的。凭借着这一点灵性,加上十年拜师学艺的不懈努力,她可能并没有想到,在“名媛”、“交际花”、“徐志摩的太太”这些个头衔之后,最后成就她的居然是“着名画家”这个身份。

十年磨一墨,非是人磨墨,而是墨磨人。生活育性情,性情生画风。一个人沉醉于笔墨丹青时,反过来又受到文章书画的淬砺磨炼。

陆小曼卧薪尝胆,潜心作画,终于在1941年于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楼上,开了一个饶有意味的个人画展。画展中多有山水卷、花鸟卷,取材生动,画艺精湛,受到参观者的好评。藉此,尽管远离了歌舞喧嚣,她再次成为轰动上海的人物。只是,此时的她是那么娴静而深邃,她不愿再为那些身外的名声累赘自己,无论好与坏,她无所谓。她历来是只活在自己思想之下的人。忠实于自己的思想,不虚伪不造作。

陆小曼终于成功了,这成功来之不易,尤其对饱受病痛和鸦片折磨的她而言。

人是要有一点信仰的,这信仰可以不必是基督,可以不必是佛陀,但一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引导,给你信心。有信仰的人活在世界上不怕挫折,不怕沉沦,信仰即信心,信心在,便可以所向披靡。能让你遇山开路、逢水架桥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信心。

1947年,在好友的鼓励下,陆小曼毅然走进医院戒毒,决心戒掉缠绵二十多年的鸦片烟瘾,也戒掉那个曾经醉生梦死的岁月。她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若徐志摩泉下有知,也会甚感欣慰了。这才是他想要的小曼。她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不再是大上海的交际花了,她颠覆了自己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她终于不靠光鲜华丽的外表立世,此时的她是多么娴静而淡泊。

陆小曼的画作此后又在1949年、1955年两次入选全国美术展,并且在1958年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并正式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师。接下来在1959年,她还有幸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1964秋,小曼又投入精力,为成都杜甫草堂画了四幅条屏山水。关于小曼爱画山水,她曾自述:“我爱大自然,但我无法旅游(因病),因此我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风景中。”

今天的我,仍沉浸在她的画境中。细细品味她的画,笔墨俊雅逸远,实有一颗干净单纯之心才能为。她的画不繁琐,皆为远山峻岭,苍茫与寂寥同在,迷蒙与清幽同存,一如她的性情,看似冷峻,实则温婉,清淡而不失高雅。没有那些明清以来山水的大气磅礴,有的是清逸,有的是淡远。女性的纤细缔造的逶迤,女性的敏感成就的灵性,与她与生俱来的豪爽性情,让她的山水画有了生气,有了灵魂。

陆小曼晚年基本上靠翁瑞午供养,生活十分困窘。20世纪50年代,在一次画展中,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发现了陆小曼的画,了解到她的状况,陈毅说,“我曾有幸听过徐志摩先生的讲课,我是他的学生,陆小曼应是我的师母了。”况且,这样有才华的人不应该被埋没,因此陆小曼被聘为人民政府参事、文史馆员和画院画师,每月有八十几元的收入。当时,陆小曼已戒烟,但每日所需药费支出要接近三块钱,常入不敷出。这份工资对她来说,是一个惊喜。

陆小曼的画自此不再出售,专交画院,所以市面流传不多。2004年,上海中国画院举办了“朝花夕拾——海上女画家作品回顾展”,展出在画院先后任职的八位女画师的作品,其中就有陆小曼。有收藏界人士说,近两年,陆小曼的作品升值非常迅速,她的画价已攀升至同时代女画家之首,个中缘由,一方面是由于诗人遗孀的声名与艳史的关系,另外也主要因为她的笔力清健,意境不俗,因此受到市场的追捧。

那幅劫后余生的山水画手卷(现藏于浙江博物馆),作为徐志摩的遗物,被陆小曼一直珍藏着。直到病危前夕,才将它和梁启超的一副集字对联、《徐志摩全集》的纸稿交给徐志摩的姻表亲、园林学者陈从周教授。后来,陈从周将全集清样捐给了北京图书馆,梁启超的对联和陆小曼山水长卷捐给浙江博物馆,纸稿还给了徐家。结果,“文革”十年,图书馆和博物馆里的物品都安然无恙,只有纸稿因被抄家流失不少,1979年,陈从周再次见到陆小曼的山水长卷,十分感慨,在卷尾题道:历劫之物,良足念也。

03高朋满座

真正的朋友,不仅能分享你的快乐,也能分担你的忧伤。即使是在你做错事时,也能对你不离不弃,循循善导,而不是弃你而去。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场没有回程的旅行,也像一场自我放逐的重生,只有历劫圆满,才能到达彼岸,获得自在。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走来,会有多少风云际会的风景和故事,装满自己的行囊,多少曾经以为非常深刻的往昔随风消散。但总有那么几件事,在你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候给你带来了最关键的改变,也总有那么几个人,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对你不离不弃,伸出援助之手。

于是,一路走来,本来一个人的行程,不再害怕孤单寂寞。

我们将这样的人定义为——朋友。

朋友本不该有那么重要,朋友又的确那么重要。生命里或许可以没有感动、没有鲜花、没有胜利、没有财富,但不能没有朋友。

朋友的种类有很多,有锦上添花之友,有雪中送炭之友,有“今日别于此,三生有情时。但恨无留计,深悔结缘迟”的朋友,有不求同甘却愿在痛苦中相伴的朋友,有“伯牙与子期,此生共唯一,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在多少,贵在知心。

陆小曼一生经历坎坷曲折,感情上凄苦颠沛。但在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里,总有几位挚友不离不弃,相伴左右,给迷茫中的她一丝指引、一丝希望、一丝鼓励和一丝感动。

诚然,陆小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但她却心地善良、待人厚道。王亦令在《忆小曼》一文中说:凡是认识陆小曼的人,几乎异口同声称赞她宅心仁厚,待朋友热情、讲义气。甚至有人作出这样的评论:男人中有梅兰芳,女人中有陆小曼,都是人缘极好,只要见过其面的人,无不被其真诚相待所感动。她绝不虚情假意敷衍他人,而是出于一片赤子之心。

不必说早年的陆小曼是交际场上的高手,身边朋友如云,家中高朋满座;不必说作为当时的社会名媛,就连胡适、刘海粟等当时的一代名家都是她座上的常客。陆小曼热情好客,落落大方,待人赤诚,善于沟通,所以,她有这么多的朋友也是情理中的事。

真正的朋友,不仅能分享你的快乐,也能分担你的忧伤。即使是在你做错事时,也能对你不离不弃,循循善导,而不是弃你而去。徐志摩去世后,的确有些人在陆小曼最困苦最悲哀最无助的时刻抛弃了她,甚至一生都不再与之往来。

你会为此觉得怨恨吗?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心的善变吗?淡定些吧,我只想告诉你,诸法无常,人性善变,一切都是正常的,只是你没看开而已。

对于朋友们的离去,她是没有什么抱怨的吧,在痛彻心扉之后,早就该看透了人生无常,否则她为什么扛着巨大的压力和抱怨从来没有为自己辩解过呢?

不是每一种不幸都是灾难。人生之路充满选择和转折,当你处在人生的最低谷时,恭喜你,否极泰来,你已经再没有什么不可以忍受的了,你的人生将从此刻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

陆小曼在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刻,看清楚了自己以往的过失:奢靡的排场,虚度的青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她的人生开始了新的转变。

翁瑞午的相伴自不必提,贺天健在陆小曼精神毫无寄托的时刻向她伸出手,教她画画,帮她重新找寻生活的方向,找回自我,将她从神情恍惚、终日悲痛中拉了出来。从此陆小曼的画笔就再也没有停止过,她后半生以画画度日,并最终成就画家的声名。

还有钱瘦铁,在自己办画展的时候,把陆小曼的画也拿来一起展出,借以提升她的知名度,偶尔还合作一幅画。陆小曼自己办画展,他也是台前幕后做了不少工作。

而在她后半生中,除了翁瑞午,她还有一位最体己的莫逆之交——赵清阁。赵清阁是当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也是个具有男子气概的女人,她心地善良,能理解陆小曼的苦处。

赵清阁曾对陆小曼和自己的友谊做过这样的形容:

我与小曼结识五十余年,断续写过有关她的简介多篇;从做人作风,谈到她的文才艺术;有赞赏也有批评,我们是以诚相见、仁义相待的至交好友,因此成为莫逆知己。不像泛泛人海中有一种所谓“朋友”的人,表面上和你亲亲热热,暗地里却极尽中伤陷害之能,恨不得置你于死地!

有时候人们会被锦上添花的朋友迷失了眼。而真正的朋友,不仅在你高兴时为你高兴,更贵在能在你人生的数九寒冬中为你雪中送炭。显然,赵清阁算得上是陆小曼珍贵的朋友了。

她们相识,不在陆小曼最辉煌的时刻,而在她最潦倒最困苦的时刻。当时是1946年,徐志摩去世15年后的日子,陆小曼在二楼接待了她。当时的陆小曼已是接近美人迟暮之时,多病缠身,神情憔悴清瘦,又不施妆容,衣着上也没有往日的艳丽色彩,只穿着一身半旧的短衫长裤。这甚至让赵清阁怀疑其是不是自己要拜访的那个人。

丧夫15年,青灯守节,闭门思过,她早已没有了往日招展的心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人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赵清阁也是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人,看到陆小曼形容槁枯的凄凉晚景,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她走出困境,重新站起来。

在赵清阁的苦劝之下,陆小曼终于鼓起勇气,戒掉鸦片烟。当时,赵家璧要为他的晨光图书公司编一本《现代女作家小说散文集》,赵清阁就邀请陆小曼,请她为此书也写一篇小说。陆小曼辍笔已久,缺乏信心,但在赵清阁和赵家璧的督促鼓励下,陆小曼的短篇小说《皇家饭店》于1947年出版了。赵清阁对陆小曼的这篇小说评价很高:“……揭露了孤岛时期上海妇女的悲惨命运,怒斥了敌伪社会的罪恶黑暗,反映了她正义的思想心态。我深深为她这样素质未泯,出淤泥而不染感到高兴。”

赵清阁对陆小曼有着深深的疼惜和欣赏,她一直认为,埋没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女性,是国家的损失,也是文艺界的损失。她多次劝陆小曼要从过去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希望这位好友自强自立,笔耕不辍,实现自己的价值。

朋友的好意,陆小曼岂能不懂。她也是个投桃报李的人,她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在大家的鼓励下,她的丹青生涯从此没有间断,并很快扬名上海,很多作品在朵云斋寄卖时,被大家争相订购。陆小曼曾情不自禁地拉着赵清阁的手,甚为感激地说:“看来只有你也只有你才是真正地爱护我的挚友。你让我看见了光明,你让我呼吸了新鲜空气!”

陆小曼也是有心之人,每个炎炎盛夏,她都会送给赵清阁一把解暑的扇子,扇面是小曼精心绘制的。一个严寒的冬日,赵清阁还收到了陆小曼一针一线织成的白色西绒线背心。在织针的一收一放间,在毛衣的一缕一线间,流露的是小曼的真情,更是对友人关怀的感动。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诚然,陆小曼拿不出什么贵重的礼物来报答她的这位好友,朋友间的默契与情意也不是凭借什么贵重的礼物建立起来的。陆小曼回报给朋友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意——真诚。

在陆小曼晚年的朋友中,还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他就是赵家璧。赵家璧是徐志摩的学生,后来也成为陆小曼的好友。在徐志摩去世十多天的日子里,赵家璧感念恩师,要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秋》,便找到陆小曼,陆小曼透露出要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的打算,赵家璧更是给予了全力的支持。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陪着陆小曼从各方讨要徐志摩的文稿,其间经历过战乱,几易出版社等种种波折,陆小曼在他的支持下,终于整理出十卷文稿。他又帮助陆小曼出版了《爱眉小札》和《志摩日记》两本书。在陆小曼晚年的岁月里,他依然将她视为自己的师母、朋友,逢年过节不忘记过去看望,而且在陆小曼有困难时,总能及时赶到。

在赵清阁和赵家璧这些朋友的关怀下,陆小曼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找到了生活的情趣。

王亦令也是在陆小曼困苦时期给她不少帮助的朋友之一。陆小曼虽然戒掉了鸦片,但医药费开销也很大,即使有了书画院的工资也是入不敷出。王亦令是翻译方面的行家,他以陆小曼之名联系各个出版社商谈译书的事,但多数翻译都是由他去完成,陆小曼以合作者的身份领取部分工资。就这样,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陆小曼渐渐走出了悲愁困苦的日子,心情也明朗起来。

陆小曼在这群赤诚朋友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何尝不说明,她也是一个心底赤诚的人呢!

同类推荐
  •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教师公文包-名人风范

    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了把这种“转型”工作做好,我们配合当前的新课程策划、组织并编写了这套“教师必备知识丛书”。此套丛书的特点,一是“准”,它准确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准确地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二是“新”,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三是“实”,它内容充实,资料翔实,语言朴实,有很强的实用性。
  •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纳尔逊·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生于南非特兰凯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南非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任南非总统,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本书从曼德拉的童年开始,记录了他从酋长继承者,到青年领袖,直到入狱27年,并且在出狱后成为首位南非总统的传奇人生。带领读者去认识去喜欢去尊敬一位全世界人都爱戴的自由战士。向读者传达曼德拉的精神之光。
  •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本书内容包括:乱世出英雄、驼峰山义结十兄弟、陈桥黄袍加身、建霸业南征北战等。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杨开慧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杨开慧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你知道毛泽东同志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为谁作的吗?这首充满感情、寓意深刻的词是他为怀念自己亲爱的夫人、革命烈士杨开慧女士而写的。这位年仅29岁的女英雄,正是我们这本小册子所要叙述的主人公。开慧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1911年,也就是她10岁的时候,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在她那幼小的心灵中是清清楚楚的,并为她今后坚定不移地投入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热门推荐
  • 血钞

    血钞

    1949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在即将解放的北平秘密印制人民币,以便在北平解放的当日上市流通。红色特工之父老C和人民银行行长小B决定:由特使严烈和董建新带人民币印版去北平执行印制任务,并在三天后把印版带回西柏坡。这一情况被军统特务“启明星”发觉,密报了军统保密局。军统头子老A命令北平站代理站长张孝武逮捕特使、缴获印版,并紧急唤醒潜伏特务“野猫”,让她暗中配合,敌我之间由此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地下党人的聪明才智,他们的奇思妙想,他们的可爱、勇敢与团结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与发挥。
  • 阴阳双间

    阴阳双间

    他是一个奇怪的人,拥有特殊能力,他既然是人,也是鬼,有人说他是阴阳人,他的故事,由我来说。。。
  • 恋爱要狠婚姻要稳

    恋爱要狠婚姻要稳

    鉴于很多女性读者的爱情困扰都是越爱越弱势,越勇敢就越被动,本书作者另辟蹊径,提出爱情婚姻新主张。如果说,之前的那些两性社科类是一场平面爱情教科书,这就是一本3D版的爱情演练场。本书不屑于只教会女人去谈一场四平八稳的恋爱、结一场匆匆忙忙的婚,进入鸡飞狗跳的围城,而是提出恋爱要狠、婚姻要稳,着重于教会女人爱的技法和去爱的巧劲儿,不随爱情改变,只随爱情成长,这才是新新女性的谋爱之道。
  • 复仇女王请闭眼

    复仇女王请闭眼

    仇恨是魔鬼,我变身魔鬼却有抵挡不住爱。想卸下伪装,早就身心疲惫,如果可以,多希望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
  •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运城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运城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运城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二十四史-旧唐书

    二十四史-旧唐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石敬瑭命修唐史,由当时的宰相赵莹负责监修。赵莹立即组成修纂班子,到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全书修成,历时仅四年多。
  • 一展风华倾天下

    一展风华倾天下

    她,冷血,无情。没有一丝情谊,却在一次任务中坠落。穿越到了异世,却是一个废材丑八怪。但,她是谁?她是21世纪绝世天才杀手!她说:伤、欺、骗、辱我之人,必死无疑!他,高贵冷漠,目中无人,煞气凌人如死神再世,却对她有求必应、言听计从。面对如此攻势,她听到心里面筑起的冰墙一点点碎掉的声音········她与他,一根红线将她与他命相串、情相连。她的心,不再冰冷。他的心,只为,“她”开放,绝无另人。她的母亲,没死?!他的母亲,不喜欢他的父亲?!一折谜案,背后隐藏着巨大阴谋······“十神复活的祭祀,即将开始。”绝境冥王,青龙圣子,他与她,风波未平又一起,但,只要有他在,她不怕!
  • 碑之道

    碑之道

    碑,‘迁客’之物。碑顺,则后人顺之。碑劣,则后人悲之。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碑,则成为了古人的唯一‘财产’。而一本《碑之道》道尽了刻碑之说。民国十三年,发生在平远村的一个………江西与湖南的边界处有一个小村庄叫平远村。村子是典型的江南小村,村民很淳朴,对人热情。在清朝还没被推翻时,村上来了一个人,当时此人晕倒在村口。村民们把他救了,后得知他叫齐善刻,又知他家人都死了无处可去,于是叫他在这里安了身。他没别的什么手艺,只会刻碑。靠着手艺他勉强可以生活不会被饿死。后来清朝覆灭,民国建立。他在村里也有些年头了,可他对村民的热情好似视而不见。过年过节人家都是张灯结彩,他却拒绝别人的邀请情愿一个人躲在竹林喝酒。村民都叫他“齐不熟”。
  • 棒扣恶魔

    棒扣恶魔

    孙悟空一言不发就拿着金箍棒往恶魔头上扣去
  • 轮回之寻妻记

    轮回之寻妻记

    道子入佛尘、随缘帝王家,天生的宿命,注定的缘分,上古承志、西域皇朝、中原朝野……洪荒三界四族任由我行、任由我踏,只道是一场千年缘的红尘恋,管你是人、是神……莫说我上天入地进得轮回……为的就都只是要将你寻回,只因你是我的妻,……然这一切的悄然发生,竟在我寻得真我的时候,却也让我成了那神秘千古、雄霸一世的西域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