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0500000022

第22章 谋智双修,靠精锐之师锻造压不垮的脊梁(1)

1.“上梁”正了,整体水平才会响当当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上梁不正下梁歪”。

把它用到管理中,就是说下属的品行不端、违纪犯法,全在上司的督查不严,或上司本身就在这些不良行为方面起了带头作用。

所以,左宗棠提出:“吏治之振新,全在上司精神贯注。”也就是说,想要整顿贪赃枉法的不良风气,振兴吏治,首先上司就要做到“精神贯注”。

那么,何为“精神贯注”呢?是不是只要严厉督查,严格办理不法行为就行?当然不是。其关键是上司要起到表率作用,用左宗棠的话说就是“今日道府以上至督抚,均言察吏,而不知察吏之外,尚有训吏、恤吏两端。训之使不至为恶,恤之使可以为善,斯其成就者多,而转移自速也”。

在左宗棠一生带兵治军的过程中,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始终贯彻着“精神贯注”的原则,以身作则,打造出了一支震撼中外的精锐之师。而正是在这一方针下打造出的这支精锐之师,成为了左宗棠的强有力后盾,让他在晚清惊涛骇浪的巨大压力下,昂首前进,丝毫不曾动摇!

初入官场时,左宗棠为了镇压太平军,率军进入浙江。在这片战场上,左宗棠第一次真真正正地以主帅身份开始战斗!左宗棠斗志昂扬,决定抓住机会,彻底摆脱前半生不堪的命运,在战争的危机压力中迅速成长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根本做不到,唯有依靠身后的部将,他才能够粉碎压在肩头的压力,取得最后的成功!

于是,如何激发部下的斗志,让他们跟随自己义无反顾地征战沙场,就成了左宗棠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左宗棠不愧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他身先士卒,给部下树立了一个视死如归的榜样,每遇大战,都和僚佐一道头裹布巾,靴中别刀,一马当先地奋勇杀敌。

白天指挥作战,晚上左宗棠也没闲着,仍旧不辞辛劳地亲力亲为处理公牍文书。这一切原本是左宗棠的分内之事,但落在部下军士眼中就有了不同的意味,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官员,而是一个可亲可敬、值得誓死追随的领导者,再去战场厮杀之时自然而然更加奋勇!

咸丰十一年(1861)夏天,太平军攻占建德,进而逼近景德镇,左宗棠得知以后,马上调兵遣将赶去救援。他率军从兴安冒雨行军7天,刚一到达乐平,就立即投入战争,表现出高度的牺牲精神。左宗棠麾下的将士们深受感动,纷纷奋勇杀敌,终于在数次战争以后,夺回了景德镇、乐平等重要城镇,化解了一次严重危机。

升为闽浙总督以后,左宗棠更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闽浙总督3年,他只有12天住在总督府署,其余时间都跟将士们一同在军帐中度过。不仅如此,他生活俭朴,不许部下给他特殊待遇,总是跟将士们同甘共苦,只有在宴客的时候才会吃一点海菜。

奉命出征新疆期间,军费开支巨大,国库供给有限,左宗棠不得不向洋行借款以充军资。虽然借款总数高达一千多万两白银,但对于旷日持久且兵多将广的西北战事来说,根本不够。但是由于这笔借款利息非常高,堪称名副其实的高利贷,不能多借。所以,西北军营仍然十分艰辛,将士们时常忍饥挨饿,遇到生病负伤,更是苦不堪言。然而,将士们仍然毫无怨言,全都咬紧牙坚持着,战场上一如既往地拼死厮杀。究其原因,仍然是左宗棠以身作则起到了巨大作用!

当时,有位叫福克的德国人,在上海开设洋行。他曾为左宗棠经办购买德国的织呢、开河等机器,运去甘肃应用。光绪六年(1880),福克与奥国人满德以及一位席姓翻译从上海来到哈密,专门去拜访左宗棠。由于他们曾帮忙购买过机器,德国又还没有跟中国动武,左宗棠对他们很有好感,不但把他们迎为上宾,请他们住在大营中,还让他们与自己一同吃饭喝酒聊天。

后来,福克写了一篇《西行琐录》,记载了左宗棠当时的一些生活情况:左宗棠每天黎明时分就起床,先到菜园里眺望一会儿,在菜地里走走,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查看一下蔬菜的长势;然后回营房,马上接见部下,商谈工作;谈完工作以后,他就跟部下们一同吃饭;早饭结束以后,就开始批阅各方公事,草拟奏折,回复来往信件等,除了吃午饭,就一直工作到下午五六点钟;吃过晚饭就跟营务处人员谈天,直到深夜才就寝。

在福克的记录中,左宗棠几乎是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福克对此钦佩至极,他说:“左爵相年已七旬,身在沙漠之地,起居饮食,简省异常,内无姬妾,外鲜应酬之人,其眷属家人多未带至任上,惟一人在塞。老臣蹇蹇,砥柱中流,不特清廉寡欲,硕辅朝廷,凡一切爱民敬事之诚,尤旷代所罕见也。”对于左宗棠为部下将士树立的爱国、爱人民的精神,福克也赞叹有加:“一月以来,觉爵相年已古稀,心犹少壮,经纶盖世,无非为国为民;忠正丹心,中西恐无其匹。爱民犹如赤子,属员禁绝奢华,居恒不衣华服,饮食不尚珍馐。如此丰功伟业,犹不改儒生气象!”

事实上,左宗棠不仅仅在新疆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戎马生涯,他始终坚持以身作则的原则,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从不让家眷随行在侧。除了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任职福州时,周夫人曾去福州督署暂居过数月,其余时间他始终都是一人住在军营中,跟将士们同吃同睡。后来,周夫人去世,几个儿子轮流来到军营陪伴他,张夫人又携带幼子和孙儿前来照顾他,但也不过短短数月,之后左宗棠率军前往哈密,便让张夫人返回老家。

在当时,朝廷腐败不堪,从大员到地方官员,无不奢侈淫靡,姬妾满堂,生活腐败,而左宗棠却偏偏“独辟蹊径”,生活俭朴、严格律己如斯。这种以身作则的管理方式,理所当然地培养出了一支精锐之师,成为左宗棠顶住压力的坚挺脊梁!

孔老夫子曾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想要锻造出一支能帮助自己乘风破浪的精锐之师,作为管理者,就必须拥有以身作则的基本素质,要属下做到的事情,自己要首先做到,这样才能起到带头作用。

希望你的属下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你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首先达到这一标准。压力面前,谁都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给自己以支持,帮助自己顶住压力,铸就辉煌。但这不是单纯地祈祷就可以的。

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左宗棠深知这一道理,所以他无时无刻不端正自身,做出表率,成功地提高了整支队伍的整体水平!身处“高气压”旋涡时,不妨学学左宗棠,这样,即便你不下命令,你的部下也会自觉地行动起来,跟你一起在压力中爆发!

2.会管理,为自己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左宗棠带兵多年,在管理上很有一套!选用人才时,他颇为严格,宁缺毋滥,而在实际管理中,他又非常善于安抚人心,十分受部下爱戴。这种严格与安抚并行的管理方式,让他在带兵打仗、任职地方时毫无压力!

左宗棠对人才的考核,曾概括为一句话:“吾察人颇严,用人颇缓,信人颇笃,此中自谓稍有分寸也。”这句话完全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流行用人原则的升级版,在用人管理上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所谓“察人颇严”,就是指对人才的考核要严格,不能草率地敷衍了事;“用人颇缓”则是“察人”的必然结果,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才能授以重任,这跟我们常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异曲同工之妙;“信人颇笃”就是选才的结果,既然已经考察结束,确认要任用他,那就应该对他笃信不疑,坚定不移地支持他,这也是左宗棠用才、容才的核心思想。

晚清的官场沿袭了中国古代官场上的传统风气,大员和地方官员都大肆任用亲信,排除异己,培植势力,为“前途”为“后路”做好了一切准备,对于贪赃枉法之人,自己人就能包庇就包庇,不能包庇也要想办法包庇,从上到下一派乌烟瘴气。左宗棠最看不惯这种做派,他坚持着“凡属官之贤否,政事之得失,舆论之是非,具默为存记,时加访察”,对原有官员“除贪鄙,吸烟(鸦片)及全无知觉运动之人断不宜用外,余皆随才器使”。

在这一系列思想的指导下,左宗棠将“察吏”与“课吏”结合起来,不但在接见部下时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还时常派遣密员明察暗访,了解基层人员的意见。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以后,左宗棠就会果断地革去那些贪庸之官的职位,同时大力举荐那些品行兼优、廉干朴勤、政绩卓越的官员。我们来看下左宗棠在考察官员后给出的评论和处理:

淳化武生李振基因压回民而被“讯决”;库车阿奇木阿卜都拉,“勒索缠民一千两”,被“斩决枭首”。

左宗棠以“才品猥鄙”参掉澧州知州吕裕安;以“心地糊涂”参掉芷江知县王士伦;以“才质昏庸”参掉黔阳知县张佐清;以“居心污鄙”参掉道州知州陈敬曾;以“舆情不协”参掉署桂阳知县陈济钧等人。

同时,左宗棠称属湘乡知县朱孙诒“勤干廉明,民心畏慕”,武陵知县胡墉“守洁才长,政声素着”,署道州知州王揆一“颇有循声,民情爱戴”,前永州府知府嘉端“操守谨严,老诚朴实”,等等。

可见,左宗棠对选才、用才的考察有多么严格。对于他认为昏庸无能的官员,他一概不用,就差直接找上门建议他们卷铺盖回家抱孩子去了。而对于他认为好的官员,他也是公证准确地给予评价,言之有据,丝毫没有夸大其词。

左宗棠任用刘典是在楚军初办之际,这时候,左宗棠刚刚步入军政界,正处于最容易用人失误的时期,朝廷内外各界人士都紧盯着他。就在这样的镜头聚焦下,左宗棠淡定地把宁乡县候选训导刘典调入楚军任营务处副总领。

副总领这个官并不小,让一个候选训导担任,大家忍不住猜测:左宗棠没吃错药吧?左宗棠完全不理会惊愕交加的目光,没过多久又上奏朝廷让刘典帮他筹划军务。敢如此重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左宗棠不可谓不大胆,但他却绝非毫无根据。事实上,正式起用刘典之前,左宗棠早就对刘典进行了漫长而精细的考察,这从他的奏折中就看得出来:

其(刘典)为人刚明耐苦,廉干而有志节,臣可保其断不负国,断不厉民。其用兵最长于审察地势,临阵必身先士卒,以倡勇敢之气。然性稍偏急,有所见必直达其是,亦以此常见忤于人。

从这份奏折里,我们能够了解到刘典的为人、性格、军事才能等,可见左宗棠对他的考察有多到位、多全面、多严格。在楚军的建立过程以及此后的军政生涯中,左宗棠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他手下的大将、官员几乎都是在经过严格的考核之后,才委以重任。

至于安抚,毫无疑问,左宗棠纵横军政数十载,能够顶住无数巨大压力,创下令人惊叹的辉煌业绩,靠得不仅仅是对人才的严格考核,还有安抚这一强大的秘密武器!

安抚,很多上司都会说,但却不一定会做。特别是在晚清时期,官场腐败成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将领,其数量远远超过“率先垂范”、“爱兵如子”的将领。即便有些将领善于作秀,时常在部下面前扮演爱民如子的好领导形象,但由于并非出自真心,往往无法成功地收买民心和军心。左宗棠则截然不同,在地方为政就真心关爱百姓疾苦,统兵打仗又是真诚爱兵的好统帅。

左宗棠年轻时赴京会试南归经过扬州,在江边吃了一碗鸡汤面,当时旅途颠簸,他正饥肠辘辘,一碗面下肚顿时觉得精神饱满,鸡汤面的味道也就变得格外美妙了。此后他辗转各地,仍然时常想起扬州鸡汤面。西征之时,有次他去瓜州阅兵,特命犒赏所有将士每人两碗鸡汤面,并特别嘱咐由他私人“埋单”。

他对将士们说:“古来名将都与士卒同甘共苦,你们都多年跟随我南征北战,备尝艰苦。现在有好吃的,怎能不和你们共同分享呢?”两碗普通的鸡汤面虽然是小事,但左宗棠关爱将士、与将士同甘共苦的作风,却让将士们感动不已。

后来,左宗棠的爱妻身体不好,左宗棠得知她为了省钱而“不服补剂”,就叫儿子们“有所窥”,“省却闲钱”,给爱妻买药物,却也不肯多往家中寄银钱。他在家书中写道:“兵已缺饷七月,我岂可多寄银归耶?”他考虑的是士兵已经缺饷七个月了,他的薪银要拿来补贴军饷,而不是供养家人!

当清军久攻金积堡不下,屡次受创,大将刘松山也阵亡,其侄刘锦棠接任之后,报仇心切,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为叔父报仇。但左宗棠却不愿拿将士们的性命做赌注,毅然决然阻止了刘锦棠,命令刘锦棠由原来的进攻改为“先图自固”,“如实不能支,不能不做退军之计。则须通盘筹划,分先后、分去留,不可一并行动”。

古往今来,这样真心关爱将士、与他们同甘共苦的上司有几个?也正因此,在收复新疆的艰难岁月里,军费开支巨大,国库难以支撑,拨下的饷银总是无法满足前线需求,军营粮草极度紧张,将士们时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却也没有一个将士对左宗棠有所怨言!不仅如此,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为左宗棠冲锋陷阵,心甘情愿为他去死,成为帮助左宗棠撑起一方天空、顶住巨大压力的坚实脊梁!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核心都是人,想要管理人,就不能死板地一味坚持严格或者盲目安抚,而应该好好向左宗棠学习,严格考核,适当安抚。我们吸收人才、选用人才的目的,是希望他们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帮助自己顶住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种种压力,所以在选用人才时必须严格把关,否则压力未至,内部先乱,岂不是得不偿失?而在之后的管理中,就不得不适当安抚,只有爱民如子、爱军如子,你的部下才能真正地为你所用,心甘情愿为你赴汤蹈火,帮你顶住八方压力!

3.一碗水端平,大伙儿才会与你同心同力

将一碗水端平,是左宗棠管理的一大秘诀。他很清楚,他手下的“员工”和老百姓对他的要求并不高,很容易得到满足,只要他这个管理者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人,准确客观地评价员工的表现,公允地处理各种纠纷和冲突,他们就会很愿意服从自己的管理。

奉命西征之时,西北的道路崎岖不平,不便于运送军饷,左宗棠派人大力修筑道路、桥梁等,同时,又在道路两旁栽种杨柳树,以此来加固路基,供给夏时旅行的荫蔽。三千多里荒漠之地,在左宗棠的手中渐渐变成一片广阔的树林。左宗棠深知植树造林需要“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植树以后特派士兵严加管护,甚至每棵树上都挂上了植树士兵的牌子,晚上还要挂上灯笼,防止夜行马车碰到树木。

尽管如此,由于老百姓的素质参差不齐,又没有左宗棠这样的真知灼见,并不怎么看重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事业,时常偷偷折损或毁坏树木,无奈之下,左宗棠只好立法护树,示众警戒。

左宗棠平定阿古柏、返回酒泉以后,发现酒泉四大街的树木竟然死了一大半,更可恨的是大部分树木的树皮都被剥光了,也就是说,这些树很可能是死于“非命”。左宗棠十分恼火,严厉斥责了当地官府,并决心要根除这一恶习。

同类推荐
  • 往事回眸

    往事回眸

    在敲打计算机键盘的时光里,许多前辈、学者、战友、老师和朋友,包括作者的亲人,都针对许多有趣的故事及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行了交流,且议论最多的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攸关的事。社会风气中的是是非非,时事事件的发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中一些值得切磋的关节,许多有识之士的人生感悟以及为人之道上的磕磕碰碰等,都是作者写作的题材和素材。
  • 历代军事家谋略故事(上)

    历代军事家谋略故事(上)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

    王咏星编著的《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讲述了:历来,至高无上的皇位都是男人的专用品。可是,吕雉、武则天、慈禧,这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三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却能把国家大事和男人们控制在股掌之间。她们究竟是怎样的女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三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屹立不倒?接下来,就让《中国古代三大女王就是这么霸气》带着大家一起揭开蒙在这三个神秘女人脸上的面纱!
  • 后宫——帝国王权中心的红颜往事

    后宫——帝国王权中心的红颜往事

    本书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十多个权利女人的奋斗史,包括汉武帝的四位皇后、唐太宗李世民妻长孙皇后、明英宗妻钱皇后等。
热门推荐
  • 龙衍神帝

    龙衍神帝

    ——东极降下凡尘仙,情缘聚散伏魔天;以我血躯入神土,大梦回首衍万年“我是谁?霓裳是我小妾,大圣是我小弟,我左手星辰玉,右手御星辰”白洛豪气干云话音刚落,小胖子在一旁撇了撇嘴,开口嘲讽道“师傅,那您干嘛还偷看嫦娥姐姐洗澡?”“咳咳...孽徒!你懂什么,为师此举乃是替她震慑宵小之辈!”白洛说完一挥手,示意小胖子继续去外把守而他,却将头向那一丝缝隙,缓缓伸去...
  • 教我国文的王先生

    教我国文的王先生

    第一次见你,带着一个金丝眼镜,温文尔雅。每每看你入神,你总会慢慢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敲敲我的桌沿,微微一笑,让我越陷越深。
  • 鬼夫节制点

    鬼夫节制点

    做为一个兼职守墓人,我只想赚赚生活费无忧无虑地过大学生活,进入社会寻找霸道总裁、高富帅,嫁入豪门过上米虫般的生活。一场守墓彻底打乱我的计划,半途杀出的鬼王强塞鬼胎入腹直接让我从清纯的学生妹变成身怀鬼胎的奇葩娘,接着摇身一变成了鬼见鬼抢夺,道士见了驱鬼上阵争夺的大补丹。可恨的是某鬼厚颜无耻地打着提升我灭鬼能力的幌子,逼我挖着一个又一个道士的古墓,九险一生后丢给我一本没什么用的道法秘籍,接着向下一个墓里前进。悲愤的我就想问一句:你丫累么?
  • 逆行录

    逆行录

    逆行录!非为逆而逆,逆行为心,随心而行!何为心?友情、爱情、族义……
  • 王俊凯之此去北疆为何故

    王俊凯之此去北疆为何故

    思念相约北疆,23岁的圣女契约,灵沐到底该怎么办,此去北疆.为何故?
  • 姐妹双月:并肩闯江湖

    姐妹双月:并肩闯江湖

    她们是因一条项链而穿越的皇牌杀手。并肩闯江湖,成为令江湖中人闻风丧胆的姐妹双月。他们是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江湖美男。却也是江湖上正邪不辨的血盟盟主,行踪飘浮不定。当她们遇上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重生之爱情公寓曾小贤

    重生之爱情公寓曾小贤

    这是一个《爱情公寓》与现实世界融合的新世界,重生为《爱情公寓》的贱人曾,灵魂的融合却也让主角染上了贱人曾的“贱格”,但脑海中拥有搜索神器的他怎能甘心一声平淡,和如此多的美女合租而居,他又怎么舍得这么一直二货下去........书友群:390023527,大家如果喜欢可以进来讨论交流一下!
  • 荒天道

    荒天道

    天道的尽头是什么?既然天已无道,那便荒此天,重订道!书友群:361195282
  • 萌宝来袭:傲娇男神当奶爸

    萌宝来袭:傲娇男神当奶爸

    “老婆,站住别动!!”“喂喂喂,大磨叽,我是怀孕,不是瘫痪,我自己能走路。”“那也不行,万一伤到我女儿怎么办?”“谁说一定是女儿的”“我喜欢女儿”“那要是儿子呢?”“丢了再生一个”“。。。”
  • 决战三国

    决战三国

    平淡的历史毫无意思,而平淡的三国,更是难以想像。让我给这个乱世添一把火,这才是真正的三国。大江东去浪淘尽三国风云人物,群雄逐鹿。曹操、刘备、孙策、袁绍、马腾、吕布、刘表、主角…各路诸侯全力对决。站在风口浪尖上的诸侯,有声望没实力者下,实力不济者下,有实力运气不佳者下。大浪淘沙,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三国霸主。*********************************三国交流群:33645728,欢迎喜爱三国的朋友入群。隆重推荐:《曹冲》,轻松幽默,蕴涵历史哲理,非常精彩的三国作品。《回到三国当王爷》,轻松搞笑,值得一看的三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