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0600000026

第26章 互为掎角,让别人离开自己的支撑就会倒(1)

1.让自己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

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师徒关系,以及他们的功业都为世人所称道。曾国藩并非只有李鸿章一个学生,却唯独李鸿章一直为曾国藩所倚重,并且在曾国藩不遗余力的支持下,最终取得了不朽功业。

要想为人倚重,需要三个因素:能力、能干事,最重要的还要共进退。在清末那个乱世当中,师徒想要自保,必须同进退,共担当。

对于李鸿章的能力,曾国藩早就有所认识。早在京城李鸿章跟随曾国藩学习的时候,曾国藩就对李鸿章的哥哥说过:“其才可大用。”

李鸿章有才,曾国藩又是一个惜才、爱才之人,所以,李鸿章也总让曾国藩念念不忘。

曾国藩奉命回乡组织民团抗击太平军,曾国藩和李鸿章一别数年。曾国藩始筹团练并不顺利,所以更记挂这位爱徒。李鸿章随吕贤基刚到安徽,曾氏就致信其兄李瀚章,询问李鸿章的情况。不久,曾国藩几次致函吕贤基以及安徽巡抚江忠源,推荐李鸿章的才干,并让他们多多关照李鸿章。

太平军再克庐州,李鸿章无处容身,于是携家眷辗转流离,南下江西南昌,投奔为湘军办理粮草的胞兄李瀚章。庐州失守的当天,李鸿章给恩师曾国藩写了一封信,对自己办团练六年、一无所成而深感惭愧,也表达了自己投奔湘军的意愿。

曾国藩立即“奉上菲资三百金”,给李氏兄弟作为安家之资,同时回了一信,让李鸿章速来建昌湘军大营。于是,李鸿章在南昌稍稍安置后,便去了曾国藩处,当了曾国藩的幕僚。

李鸿章在湘军大营里的身份是曾国藩的机要秘书。他在曾国藩幕府中居于重要地位,主管整个幕府乃至湘军的神经中枢,曾国藩对上级的报告、下级的指令、前后左右的联络协商、内部关系的调整等都通过这个机构运转处理。

曾国藩上呈清帝的奏折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全都关系到国家军政要务的核心内容。因为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文采极为赏识,因而李鸿章在曾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曾国藩起草奏折等公私文书,曾轰动一时的《参翁同书片》就是出自这段时间。

李鸿章反对曾国藩移师祁门,并反对曾国藩弹劾李元度,两人在这个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这让曾国藩的心情坏到了极点。曾国藩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日内因徽州之败,深恶次青,而又见同人多不明大义,不达事理,抑郁不平,遂不能做一事。”在曾氏原先的手稿中,在“而”与“又见”之间,圈掉了“少荃”二字,可见其原文是写“少荃不明大义,不达事理”的,这段冲突的后果就是李鸿章负气离开湘军大营。

李鸿章离去后局势的发展,让曾国藩更加见识到李鸿章的价值。首先,形势的发展证实了李鸿章的战略预见是对的。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景德镇,祁门再度被围困,情急之下,曾国藩分别给二子立下遗嘱,预备在祁门坐以待毙。其次,李鸿章的离去,让曾国藩不得不亲自处理那堆积如山的文牍,让曾国藩苦不堪言。

曾国藩于是想到让李鸿章回来,这时胡林翼写信给曾国藩:“李某终有以自见,不若引之前进,犹足以张吾军。”意思是说,李鸿章这个人,迟早有一天会一飞冲天,不管有多少人也挡不住他飞黄腾达的脚步。既然如此,这个人情与其让别人做,不如咱们自己来做。他早晚会飞黄腾达,我们帮助了他,好歹还落得个人情。可如果我们不肯帮他,等他发达之后,可能会怨恨我们,你说这是何苦?

李鸿章也并非真的要与曾国藩彻底决裂,当曾国藩把祁门大营移到长江边的东流,并向李鸿章函告这一决定时,得到的反应是热烈的,李鸿章数次来函献计献策。

曾国藩趁热打铁,又给李鸿章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

阁下久不来营,颇不可解。以公事论,业与淮扬水师各营官有堂属之名,岂能无故弃去,起灭不测?以私情论,去冬出幕时,并无不来之约。今春祁门危难,疑君有曾子避越之情,夏间东流稍安,又疑有穆生去楚之意。鄙人遍身热毒,内外交病,诸事废搁,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无醴酒之嫌,则请台旆速来相助为理。

李鸿章接信后,颇为感动,于是立即收拾行装赶到东流大营。李鸿章的回归,让曾国藩如虎添翼。积压如山的公文得以清理,军事大计也有人商议了。

此后,在曾国藩的帮助之下,李鸿章顺利当上了江苏巡抚,同时在曾国藩的支持下奉命组建淮军。曾国藩之所以极力推荐李鸿章组建淮军,去解上海之围,既是对李鸿章能力的信任,也是曾国藩为自己日后布下的一枚棋子。

曾国藩之所以解救上海,主要是看中了上海的富庶,想以此来解决湘军的粮饷问题。派李鸿章去,也是出于对李鸿章的信任。但实际的效果是李鸿章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供给曾国藩的军饷远比预期的少,曾国藩不得不在信中这样讽喻李鸿章:“女富则肥及外家,叶盛则粪及本根。……则安庆乃公之外家,而庐、巢枌社实公之本根也。”

李鸿章十分体谅曾国藩的难处,收到曾信后,他决定竭尽全力满足曾国藩的要求。同治二年三月间,因曾国荃部缺粮,曾国藩要求李鸿章想办法提供八万两白银。李鸿章在淮军已经出征苏南、饷项同样紧张的情况下,仍在一个月左右凑足六万两及时送去,使曾国藩发出“枯旱得雨.众苗勃兴,感荷何极”的感谢之词。

支持李鸿章组建淮军,是因为曾国藩早就做好了裁撤湘军的准备。曾国藩在攻下天京后不到一个月,就将他统率的湘军大部分遣散,借口是湘军“暮气已深”,而真正的原因是曾国藩担心功高震主,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不过曾国藩知道军队对自己在政坛上的意义,所以不可能真正地将自己的实力都遣散了,所以裁撤湘军之前,支持李鸿章组建淮军,并在人员和装备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因为“湘淮一家”,这其实是对湘军实力的变相保留。

人要自立,是要面对社会,而不是关上门一个人孤芳自赏。要被人需要,而不单纯需要别人。所以,一个人在社会上混,一定要有“卖点”,卖点越突出,价值越大。李鸿章是一个“卖点”突出的人,正是他突出的卖点,为曾国藩所需要,让他成为曾国藩的臂膀,当然也自然让曾国藩把他列入首先要保护和提拔的名单。

李鸿章一生的功业,都离不开曾国藩的支持,而曾国藩之所以不遗余力培养和支持李鸿章,无非就是看到李鸿章“青出于蓝”的潜力,而李鸿章在为曾国藩所用的同时,也获得了最有力的支撑。

2.要想不倒,就要做坚若磐石的柱石

李鸿章死后十年,清王朝也倒塌了。这并不仅仅是偶然,李鸿章的倒下,对清王朝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慈禧是一个很难伺候的主子,她不需要英年有为,也不需要开天辟地,她只不过是想维持清王朝的存在,最大化地满足她的权力和欲望。但慈禧在政治上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并且是个“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固执老太婆,她需要的人是先奴后才。而这些,与李鸿章“裱糊匠”的定位是十分贴切的。

太平天国运动给了李鸿章一个“飞黄腾达”的历史机遇,慈禧太后丧权辱国时代又给了善于周旋的李鸿章一个“腾达”的机遇。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既不动摇清廷祖制,又有利于清廷统治根基的苟延残喘:这自然符合慈禧的要求。

李鸿章最让慈禧倚重的,是出色的外交能力。李鸿章一贯主张对外和平,避战周旋,这既有别于“鹰派同僚”左宗棠,又有别于顽梗不化的“保守派”刚毅等大臣,而一贯和平的主张,自然有利于其和洋人打交道。慈禧对李鸿章外交能力的倚重,最突出的表现是庚子事变。

因为久受列强欺压,慈禧对列强是心怀痛恨的。慈禧一直想把光绪给废掉,曾经放出风声说他身体不好,法国大使馆派医生到宫里给光绪检查身体,一检查说光绪身体很好,没什么大问题。支持慈禧的官员想把光绪给废掉,这又遭到一些洋务派大臣和海外富商华侨的反对。慈禧觉得不敢得罪外国人,又想废光绪,觉得外国人很讨厌,她就想找一个力量,来制衡外国人。

恰在这时,义和团运动爆发了,以端郡王载漪、大学士徐桐、协办大学士刚毅为代表的顽固派官僚,坚持招抚义和团,进而鼓动西太后“以拳御洋”;而以许景澄、袁昶、徐用仪、立山、联元五大臣为代表的一部分官僚则主张“剿拳和洋”。在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慈禧太后连续召开御前会议,并最终做出了以武力阻止联军进京的决策,其中重要的一条决策便是对外宣战。

清廷对外开战的决定遭到主和派大臣的激烈反对,但主和派在斗争中失势,五位主和派大臣许景澄、袁昶、徐用仪、立山、联元在其后联军逼近北京时先后被杀。

清廷决定“向各国宣战”后,即给北京义和团发放粳米二万石、银十万两,并命令清军与义和团一同攻打使馆区。

当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在北京兴起的时候,此刻的李鸿章正在南方休养生息。此时的李鸿章凭着自己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嗅出这场运动的危险。六月初,李鸿章收到了英国人赫德从北京发来的电报,这封电报代表了驻华洋人们的集体立场,也告知了北京的真实情况:假如发生事故,或情况不迅速改善,定将引起大规模的联合干涉,大清帝国可能灭亡。

李鸿章收到电报后,立即向慈禧发电,重申了赫德的意见,特别强调假如不停止排外行动,大清帝国可能灭亡的观点。但慈禧并未理会。

形势直转而下。西方列强,加上日本,终于动手了。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了中国北方的海岸门户大沽炮台,聂士成阵亡。三天之后,京城门户天津陷落,以保护使馆为名登陆的联军向通州进发,而通州距都城北京仅二十公里。到十九日,大清国固执地公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

保卫北京的清国将领李秉衡在杨村遭遇败绩后,退至通州(今通县)自杀殉国……李鸿章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老泪纵横,用手杖触地:“内乱如何得止?如何得止?”

八月十四日,北京城被攻破,第二天慈禧太后携光绪等向西仓皇出逃。同时不断催促李鸿章尽快北上。九月八日,在给李的“电旨”中朝廷终于承认“罪在朕躬,悔何可及”,再令李“即日进京,会议各使,迅速开议”。

李鸿章每次走到台前,都是受命于危难。随着战场惨败,慈禧求和之心越来越急切,要与洋人求和,只能依仗李鸿章,于是不断电召李鸿章北上。

为了催促李鸿章尽快北上,清廷将李鸿章由两广总督重新调任为大清国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慈禧的最后一纸任命是:“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李鸿章才是这个帝国最后一点体面,也是这个帝国最后一道防线。

李鸿章要回北京了!北京城里的人高兴地私下相告。

自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北京城里乱得一塌糊涂。外国人抢的不过十分之三,本国人抢的却有十分之七。

所有的人都希望有人能出来结束这场混乱,而能够结束这场混乱的,在大清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李鸿章。

1900年,慈禧利用义和团反对洋人,义和团进入北京后,许多满人主张把仍在南方的李鸿章杀掉,以谢国人。《齐如山回忆录》中曾这样说当时的情形:“从前虽骂他,但现在已知道非他不可,所以大家都盼他来,因为慢,大家又怨恨。”“他来的那两天,北京所有的人,可以说是狂欢,尤其是旗人,自西后光绪走后,他们每月的钱粮,谁都得不到,可是旗人又专靠钱粮吃饭……听说李鸿章要来,总以为他是跟外国人有勾手的,来了一定有办法。”

所有的人开始庆幸中国有个李鸿章。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十一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闻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悲恸欲绝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1901年11月7日,已经穿上寿衣卧于病榻上的李鸿章忽然睁大眼睛,嘴唇微微颤抖,两行清泪缓缓滚出。匆忙赶来的老部下周馥痛哭道:“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吧!”李鸿章“忽目张口动,欲语泪流”。周馥“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其目遂瞑,须臾气绝。

李鸿章病危的时候,慈禧正结束她流浪的日子,在由西安回京的途中。传来李鸿章病重的消息,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慈禧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几天之后,李鸿章去世的噩耗传来之时,慈禧和光绪泣不成声,随行人员“无不拥顾错愕,骤失倚恃者”。

作为一个王朝的柱石,这是多么重要的地位?

既然如此重要,这个王朝自然不会轻易放弃他。

李鸿章,千疮百孔的清王朝最后的一点体面,疲弱无力的清政府的最后一张王牌,去了,他为之操劳了一生的清政府在他死后十年也寿终正寝了。

3.把握好度,才能在外交中赢得尊重

史学家唐德刚说:“李鸿章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最出色的“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一个是周恩来,顾维钧算半个)”。

没有斗争就没有合作,合作从来都是在斗争中进行的。当然,斗争的目的还是为了合作。合作与斗争,要把握好一个度,尤其是对于外交。

李鸿章在外交上是一个非常懂得通过斗争赢得尊重,并且取得合作的人。

到上海后,从未跟洋人打过交道的李鸿章就必须立即面对洋人。为此,他屡次写信给曾国藩,认为上海的官绅“媚夷”,“失之过弱”;而一些反对者则“失之过刚”,表示他的原则是“调济于刚柔之间”。他进一步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虑在西人。堂堂华夏,积弱至此,岂一人一时所致!”“我能自强,则彼族不敢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这种看法,在当时是先进的。对洋人,他想在刚柔之间、笼络与控制之间搞平衡。

长久妄自尊大、与世隔绝的大清国没有“外交”的概念,所有的外事统统归于“洋务”,所以洋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不可避免地成为大清国当然的“外交家”。从当上直隶总督起,他越来越多地参与全国外交决策,处理各种复杂外交问题。

李鸿章的外交生涯让西方人知道了大清国有一个“相貌堂堂”且“矜持、自信和傲慢”的李中堂。能在与外国人的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甚至让外国人屡次碰壁的李鸿章,同样为洋人所倚重,因为在洋人眼里,在清政府当中,唯有李鸿章能就一些关键问题拍板,也唯有李鸿章最懂外交的规则。所以,在外交方面,不仅清政府倚重李鸿章,洋人同样也倚重李鸿章。

李鸿章刚柔并济的外交,让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外交特点。有两则故事很能说明李鸿章的外交风格。

同类推荐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大仲马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大仲马

    大仲马,(AlexandreDumasl802~1870),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法国人,1803年出生。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他出生在一个将军的家庭,父母早丧,生活贫困。青年时代,他做过公证人事务所的见习,当过奥尔良公爵的抄写员,参加过1830年的七月革命,当过炮兵连的副连长。
  • 李约瑟研究

    李约瑟研究

    李约瑟(JosephTerenceMontgomery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其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 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本书介绍了一个足踏北斗天赐神勇的传奇英雄——太祖努尔哈赤。本书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艺术创作,在广阔深邃的时代背景上生动地描绘了这一伟大英雄及其相关的各种人物,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图画、各具性情的人物图画、绘场绘色的风俗图画及柔情蜜意的感情图画。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斥着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从血染黄沙的征战搏杀,到春意躁动的闺中逸闻;从皇亲贵胄的权力斗争,到市井小民的野趣俗情;从女真部落的繁衍兴盛,到明廷的腐败没落,均有力透纸背的笔墨渲染,如果说朝代是证明历史兴衰的元素,那么一代皇帝的传奇人生则为元素的波澜起伏寄予了无穷的韵味。
  • 世纪行吟-夏衍传

    世纪行吟-夏衍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从乞讨到企业家的发财之路

    从乞讨到企业家的发财之路

    本文是知名作家殷谦为旅意华侨、EEC欧文国际教育总裁陈田忠先生所写的人物传记。这不只是一本传记,而是陈田忠萃取了自己的人生精华与读者分享的成功经验与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怀孕分娩育儿一点通

    怀孕分娩育儿一点通

    本书是为新手父母准备的孕产婴护理实用百科全书,为即将成为父母的读者提供关于宝宝孕育方面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包含:优生优育方案、孕期保健护理、养胎保胎与胎教、分娩期保健护理、新妈妈和婴儿护理等,为新手父母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本书全面详实地分析了妊娠前、妊娠期、产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为孕育优秀的新生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书科学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学习孕产婴护理经验的绝佳选择。
  • 被选召者的世界

    被选召者的世界

    当被选召者降临,世界将变的不同!现在准备好的副本有釜山行和哈利波特~
  • 火影之无情天道

    火影之无情天道

    本书是(本人想象自我穿越)主角穿越是一名宇智波家族的天才。拥有超强的实力。性格、忽暗忽明吧!
  • 夏商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夏商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是否有历史的观念也许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最根本区别之一,只有人才有历史,因为他不断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过去,历史正是在这种反思的过程中呈现和确立起来的一种对于过去的特定观念。这种习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在先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总是会有许多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先民一方面是恐惧。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积极地努力解决问题的尝试,人类正是在这种对于困惑的不断努力和尝试着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和成长起来。
  • 尸体复活了

    尸体复活了

    一个中年男子被杀害,当他儿子要跟他一样被杀的时候,这已经是尸体的中年男人居然活了过来,简称僵尸。
  • 中国谋略之隐身道

    中国谋略之隐身道

    懂得隐身的人,之所以有很强的心理定力,是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和掌握了生活的定律:“当你经常被人指责的时候,说明你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真正认识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就是你的对手。所以要重视对手,因为他最早发现你的过失;要感谢你的对手,因为他使你强大起来”。懂得隐身的人,最懂得韬光养晦的策略,他不会冲动行事、我行我素,亦定然是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自信面对未来的人。这样的人生,一定是最智慧的人生!
  • 寻找爱的记忆

    寻找爱的记忆

    小学时他们约定高中见,却因一场意外她失忆了,当高中见时,她把他当陌生人,为帮她找回记忆,他与她踏上了“回忆之旅”。本书纯属虚构。
  • 斩魔人:人间

    斩魔人:人间

    本书有毒,本书“神作”不解释这是个毁三观的世界,随时会让你的三观不正。“下面我宣布,里约奥运会开幕!”“啊!”“这,怎么会有这么热爱奥运会的人,哦哦哦,我已经看到你的热情了,放心吧,我一定会让这次奥运会流传千年。”“喂喂,那是把自已烧着了好吗?话说没一个人去救真的好吗?”“啊啊,世界是真的险恶。”“谁都可以说这句话,但唯独你这个吸血鬼真祖没有资格说这句话啊”“啊啊,世界是真的险恶。”“你也没有资格啊!”这是一个需要丢掉节操才能读的“神作”。读了这本书,从此节操是路人。
  • 天下一号

    天下一号

    《天下一号》是石钟山历时五年,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最新推出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小说背景是在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在重庆多处部署了千吨烈性炸药,试图炸毁重庆,将此命名为“天下一号”计划,并为此设计了子母版爆破图纸,只有子母版联合,才能解开谜底。潜伏在国民党保密局的中共地下党员秦天亮代号“蜂王”,接到组织命令后,与敌人展开了多方周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上演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谍中谍战,最终获得图纸秘密,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挽救了整个重庆。
  • 绣春闺

    绣春闺

    凌月如,现代白领。身负无双绝艺;因遭遇人祸穿越异世大陆。成为一名大家闺秀,且看凌月如怎样在闺阁之中,闯出一个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