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0600000008

第8章 借力打力,巧借外力消解自己的压力(1)

1.借用外力,才能在乱世中不被打倒

一个人要想让别人扶持自己,就得让别人感觉到自己是其安全的保障,而不是一个威胁。所以,别人的危机,就会成为自己发展的机遇。

李鸿章是个很懂得利用这样机遇的人。闻名遐迩的淮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建立起来的。

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进入尾声,这时,上海被围,江南豪绅地主为了免遭灭顶之灾,一方面筹备“中外会防局”,依赖西方雇佣军保护上海;另一方面又派出钱鼎铭等为代表,前往安庆请曾国藩派援兵。

上海需要有人解围,但曾国藩这边在兵力上却捉襟见肘。曾国藩最初想派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愿往。随后,曾国藩又函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但陈亦以“母老”力辞,曾国藩最后转商于李鸿章,李鸿章欣然应命,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

淮军的建立,上海富商出钱,曾国藩不仅亲自制定营规,还给了李鸿章一大批军官,帮助李鸿章训练队伍。李鸿章建立淮军,自己基本上没出多少力,完全是应别人的要求,在别人的“无私”帮助下建立的。

淮军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建立的,但淮军最终却没有因为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而裁撤,相反,李鸿章借朝廷对曾国藩的猜忌,同时,因为当时捻军横行北方,在曾国藩裁撤湘军的同时,李鸿章不但没有裁撤淮军,反而利用这个机会,大大扩充了淮军的实力。

可以说,正是曾国藩裁撤湘军,给了李鸿章的淮军第二次崛起的机会。曾国藩之所以裁撤湘军,也是出于不得已。清朝入关时,“八旗”兵、“绿营”军横扫中原,马踏江南。占领中原后,他们是军政合一的统治阶层。“八旗子弟”在清中叶开始腐朽,被太平军一冲而垮。这时候,曾国藩、李鸿章领湖南、安徽地方民兵性质的“团练”,英勇作战,最终力挽狂澜,攻占“天京”,成为能够救清朝于不亡的主力军。

从“无湘(淮)不成军”的现实看,剿灭“太平天国”以后,清王朝的依靠力量已经从满人八旗贵族阶层,全面转移到汉人地方士绅群体。大量汉族官员充作封疆大吏,更有像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功臣”进入中央决策层。军事上,西太后和光绪皇帝更是不得已地将防务大权向湘、淮军拱手相让。这对“孤儿寡母”几乎全是靠宫内外的一大群汉族官员士绅维持。问政于汉人,这固然是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但也是清朝满族人最放心不下的一个心病。

乾隆以后已经渐渐消弭的满汉矛盾,在光绪年间又以非常微妙的方式潜滋暗长起来。满朝文武,除了大群的江南读书人之外,又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湖南、安徽将军。最高阶层的满族统治者最担心的就是,汉族大员们会不会有朝一日合起劲来推翻满清,建立自己的王朝。

改朝换代,汉族人当皇帝,这个话题,湘军大营里也不是没有议论过。据《清代野史》记载,当时曾国藩手下悍将彭玉麟攻克安徽,他列队江边,迎接曾国藩沿江东下。船未靠岸,就差仆人递上一封无头无尾的密信,内只十二字:“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据说当时曾国藩说的是:“不成话,不成话,雪琴还如此试我。可恶!可恶!”把信撕碎了,吞咽了下肚。湖南人劝曾国藩当皇帝,不止一人。湖南文人王闿运和曾国藩谊兼师友。一日在大营中,两人隔案对谈,王闿运曾劝曾国藩自己当皇帝。据传曾国藩当时顾左右而言他,而帐中人事后在曾国藩积尘的案桌上,发现用手指写满了“妄”字。曾国藩不敢称帝,但他的手下将领们却不甘心,这种声音终究传到了北京。

曾国藩从湘军中分兵,在上海建立淮军,树立安徽人李鸿章的威信,就有减轻西太后对他猜忌的意思。而慈禧为了打击湘军的势力,更是极力提拔李鸿章。

自己的发展,一定要让别人感到舒服,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帮助,而不是打压。李鸿章巧妙利用曾国藩跟朝廷的矛盾,不仅让自己避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还借机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李鸿章后来建立北洋海军,同样也是巧妙利用了中外矛盾,尤其是利用了中日之间的矛盾。

近代中国海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李鸿章协助曾国藩同太平军作战时期。那时他成为熟悉军事的专家,并且认识到拥有一支海军的重要性。

1864年10月,太平军即将被完全平定之时,朝野上下在历年内乱外侮之后正庆贺升平可期,李鸿章却另有想法。他忧心忡忡。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写道:“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中国)无以扼其气焰。”他感到,“当时兵将靖内患或有余,御外侮则不足。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旧规,抱火积薪,可危实甚”。在李鸿章看来,军力是关系到“立国之根基,驭夷之枢纽。今昔情势不同,决不可狃于祖宗成法”。

李鸿章在1870年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以后,他比以前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被凶恶的敌人环伺,国家处于危急之中。尤其是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更使他相信日本穷兵黩武,对中国的野心更甚于西方国家的威胁。西方国家虽然侵略成性,但距离尚远,而日本近在户庭,随时可以伺机侵略。他相信日本“诚为中国永远大患”。

李鸿章的观点得到了文祥、沈葆桢等人的支持。朝廷最终认识到了日本的威胁,于是,以日本为假想敌并建立中国海军的想法得到了支持。

1875年5月他受权督办北洋海防,在以后十余年中,费银几百万两,为北洋海军购置各种类型的战船,包括铁甲舰、巡洋舰和鱼雷艇等。

淮系集团对整个中国的政治格局有深远的影响,袁世凯曾是李鸿章这个集团里的一个核心成员,他在李鸿章逝世之后又发展起了自己的一个北洋集团。而北洋集团不仅干掉了清政府,还一直影响了中国此后几十年政治格局的走向。

“乱世出英雄”,在某些人看来的灾难,总是某些人可以利用的机会。在矛盾最激烈的时候,有些人等待着被灭亡,有些人则借机崛起。

李鸿章一直处在各种矛盾的核心,而他也巧妙利用这些矛盾,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最终成为晚清政坛的“常青树”。

2.长袖善舞,才能在夹缝中屹立不倒

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把中国赔得精光,而北洋海军的覆灭,让李鸿章也输掉了老本。这时的清政府跟李鸿章都已经没有了与外国列强抗衡的资本。

但李鸿章还是没有灰心。既然已经没有内力可恃,那就靠他的外交手段了。英、美、法、德、俄诸列强中,合纵连横,他最想依靠的是美国。在他看来,用中美关系牵制中日、中英、中俄等关系,是一项比较可行的方案。美国的对华政策,对中国最为有利。当时的日本、俄国、德国、法国甚至英国,都或明或暗地提出了分割中国领土的要求,只有美国强烈反对领土占领。

其实,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就不露痕迹地建立了与美国较为亲近的关系。

1879年春,已卸任的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来华游历,这时中日两国正因琉球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在日本毫不讲理、咄咄逼人的压迫下,中方则尽一切可能挽回局面,由于格兰特访华后还要到日本游历,于是恭亲王奕和李鸿章与他见面时,先后都请格兰特到日本后从中调停,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吧。对此要求,格兰特表示愿意一试。

格兰特于七月四日到达东京,由随员杨约翰同日本官员接触,调停琉球问题。七月十四日,何如璋派此时任驻日参赞的黄遵宪将琉球事件始末文卷译送格兰特,格兰特阅后认为中国理由充足,要杨约翰与日方讨论。经过一番了解,杨约翰认为日本国内有一股强硬势力难以妥协,而且准备与中国作战,遂写信给李鸿章,要李对此有所准备,提醒中国应当改革自强。

虽然格兰特的调停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过,也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在国际社会中还是乐于帮助中国的。

1896年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年份,这一年,由于李鸿章的访美,美国举国谈论中国。李鸿章在历次清朝访美官员中级别最高,《纽约时报》连篇累牍报道中国事务,改变一贯奉行的“孤立主义”外交,重视中国,积极介入中国事务。以前,美国人认为美洲已经够大了,不必去管外国的事。至于更加遥远的中国,只有在喝早茶时,才会想那是一个种茶叶的国度。李鸿章的访问,掀起舆论。

当李鸿章乘坐的客轮到达纽约港时,美国海军最强大的舰队依次列阵港湾,鸣炮致敬以欢迎大清国的重臣。当时四面人山人海,汽船、拖船、汽艇都载满了欢迎人群,连大银行家摩根的私人汽艇也来了,主桅挂满色彩缤纷的飘带。《纽约时报》说:“人们都想一睹大清国总理大臣的风采,因为此人统治的人口比全欧洲君主们所统治的人口的总和还多。”

美国东部陆军司令卢杰将军身穿礼服,佩着绶带,率着部下登舰迎接中国贵宾,“欢迎你的来访!”李鸿章鞠躬表示谢意。卢杰将军说李鸿章越洋来美国“就像一个国际大家庭的大哥哥探访远方的弟弟”。

李鸿章给美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的面庞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他双眼明亮,闪烁着睿智的光彩,目光里包含了幽默和机智。他戴着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镜,颧骨高而不瘦,黝黑的皮肤看上去显得很健康……他从不显得傲慢。他是那种从不向他人提出什么要求,但又总能获得满足的人。他能很轻松地与人交谈,而又不会使与他交谈的人感到紧张……他对妇女尤其礼貌,也很喜爱儿童。

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军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这位贵宾的举动非常令人感动,他很虔诚地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军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军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他的这一告别仪式使他的随从人员和美方陪同人员始料不及。然而这却是饱含敬意的最真诚的悼词和最意味深长的告别:‘别了,我的兄弟!’”

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博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在义和团运动中,面对义和团的暴力攻击,美国政府不仅肩负保护自己公民生命财产的责任,同时给自己加上了保护中国领土完整的义务。

对于列强瓜分中国,美国一贯站在同情中国的立场;对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和在教民冲突中的蛮横无理,美国也明确站在中国一边。

针对美中之间在义和团问题上的矛盾,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表示:“美国一向是,现在仍然是中国的好朋友,希望中国繁荣昌盛,但是目前更为决定性的是维护所有美国公民和基督徒在协定上的权利。”说白了,美国支援中国不是无条件的,中国必须遵守过去协定上的规则。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根本前提。

康格表示“美国希望支援中国政府对违反协定的暴行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美国愿意这样做,这不仅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也是为了中国人民自己的利益,这个国家的政府目前正遭到不法组织的威胁……”。

康格在这次会晤中委婉而明确地阐述了三个观点:一、由于义和团持续的暴虐行为,美国可能被迫转换以往在列强与中国之间的既定选择;二、美国必须为自己的在华生命财产而提请清政府解决问题;三、为了美国也为了中国,美国愿意帮助清政府履行协约义务。

清政府对外宣战之前,英国一度向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古德纳扬言要占领江阴炮台、江南造船厂和整个吴淞地区。英国人此举是试探美国的反应。但是两江总督刘坤一得知此讯,秘密派遣美国人福开森(J.C.Furguson)与古德纳疏通,报告美国政府,请求美国设法制止。刘坤一同时调兵遣将,决心武力抵抗。即便没有刘坤一的请求,美国也不会支持英国的做法。英国见状,权衡利弊,终于知难而止。

为了遏制列强进一步借口镇压义和团之乱瓜分中国的野心,美国在中断与北京联系,不知公使馆人员死活的情况下,于七月三日经驻外使馆向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发出通牒,再度申明门户开放政策。这次照会,除了强调要保护美国在华生命财产,同时强调要维护与中国历来的和平关系。

美国不仅没有与中国政府反目为仇,相反,为了遏制其他列强蠢蠢欲动的野心,美国强硬申明“要保护中国领土与管理完整”,“维护世界各国与完整的中华帝国(之间)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

李鸿章访美终于得到了回报,美国在大清国和李鸿章最艰难的时候,帮了他们一把,让他们终于颤颤巍巍地站住了,没有倒下。

当强敌环伺的时候,最好最明智的策略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让列强先斗起来。李鸿章是挑动列强争斗的好手,虽然他的策略屡屡遭到国内那些目光短浅的人的破坏而大打折扣,但在那个敌强我弱甚至任人宰割的年代,借助外部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古老的道理,多数人都懂,但很少有人能用到李鸿章这样纯熟了。

3.懂得以恶治恶,才能在强压下不乱方寸

晚清的政府如果是一块肥肉,列强就是饿狼,谁都想在清政府身上咬一口。清政府无还手之力,只有寄希望于列强之间能打起来,这样就可以减轻它们加在清政府身上的压力了。

甲午海战之后,这种形式更为明显,而为了夺取在华利益,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更突出。

甲午海战之后,日本取得了巨大的在华利益,这大大刺激了其他列强的神经。西方列强与中国的关系,在中日之战前,不过传教和通商二事,到了战后关系已紧密,难舍难分,中国的利益得失也关乎列强的得益得失。甲午海战前,中国曾请求俄国调停,日本战胜之后,因为不愿看到日本在东北得势,然后威胁俄国,俄国也愿意替中国讨回辽东。联俄抗日,已经成为当时清政府多数人的想法。两江总督张之洞电奏朝廷:

“若以赂倭者转而赂俄,所失不及其半,即可转败为胜。唯有恳请饬总署及出使大臣,急与俄国商订密约,如肯助我攻倭,胁倭尽废全约,即酌量划分新疆之地,或南路回疆数城,或北路数城以酬之,许以推广商务,如英人肯助我,报酬亦同……”

清廷其时方寸已乱,就同意请求俄国干涉。

先是俄国公使库曼先后照会英、法、美、德、意、奥、比、葡、荷等国,就辽东半岛割让问题影响清帝国首都安全,进而影响各国在华利益为由发出抗议。

由于俄国拉拢了法国和德国,三国抱团后其强大的力量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抗衡它们。因此俄国的提议得到了除英国之外的所有列强国家的精神支持,英国虽然拒绝,但是选择了中立,因为英国实在不敢同时得罪三国。

这样一来,俄国取得了国际列强们的支持和默许,联合法国和德国一起向日本外务省提出备忘录。

同类推荐
  • 必知的中国数学家

    必知的中国数学家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知的中国数学家》是《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系列之一: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莫言评传

    莫言评传

    莫言说自己小时候之所以想当一个作家,就是想一日三餐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就是想取石匠女儿当老婆。这种理想,现在看来比较“低级”,在当时那个连过年都吃不上饺子的年代,却无疑已经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象力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对自己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逆来顺受的普通青年农民,谁会像他这么狂妄呢?
  •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他是家喻户晓的反面典型,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第一部秦桧传记,讲述他如何由一个不为人知的乡村教师,凭借权谋、运气、才气,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浮沉,一步一步迈向权力的巅峰。
  • 单田芳说单田芳

    单田芳说单田芳

    单田芳迄今唯一公开自传,一代评书艺术大师呕心之作,四十万言,字字是金,道尽家国兴衰、个人荣辱。风雨苍黄七十年,长城内外八千里,历大难而弥坚,壮心永不已。大历史、大时代、大关怀,中国人不可不读的励志经典。不仅是一代艺术大师的个人回忆,更是一个民族不能忘记的国家记忆。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罗健夫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罗健夫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热门推荐
  • 全球通缉:萌妻别想逃

    全球通缉:萌妻别想逃

    他在她七岁那年,从孤儿院领养回了她...在她十八岁那年,她亲了一个小男孩,完了,醋坛翻了。“玲巧,你是我的未婚妻。”直到有一天,小白兔被大灰狼给强种了一个宝,小白兔才懂得什么叫危险。小白兔生下了宝就跑,让饥渴难耐寂寞的大灰狼怒了。“宫玲巧!你给我回来!”“宫玲巧你再不回来,我就把你儿子扔了!!”
  • 复仇公主的双生爱恋

    复仇公主的双生爱恋

    他们的相遇,对对方的好感,她们的误解,从此性格大变,中间又会擦出怎样的恋爱火花呢!简介写的不是很好,所以还是请看正文。第一次写小说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一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一

    《二刻拍案惊奇》共有作品40篇,但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同卷篇目相同,卷四十《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系杂剧,故实有小说38篇。《二刻拍案惊奇》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概括地说,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二、表现封建官吏的思想行为;三、表现商人生活。
  • 邪骨游侠

    邪骨游侠

    意外的穿越,地球杀手风降临天外世界,踏上游侠的道路,战天地,斗神族,囚天尊,造雄主,炼丹药,铸神器,屠魔兽,脚踏蛮荒,平生不惧天地,手握天下,怀抱美人,活得潇洒自在,杀伐凭一念,救人一粒丹,一世万花,名利于我如浮云,这天地江湖有什么能阻拦风的脚步。
  • 庐山莲宗宝鉴

    庐山莲宗宝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守为者天剑

    守为者天剑

    一次奇遇改变这孩子一生的故事。国家的的“天剑”,神秘组织涯追的千年之后接班人“战神”。他将会带领一支全新的国家利刃出现在世界各地,又在花花大都市快意纵横,俏美佳人为之动心。
  • 我不叫凡人

    我不叫凡人

    一剑风轻云淡,一剑迎风待月,一剑风起云动,一剑疾风骤雨,剑剑如此的倾国倾城。他叫风子羽,手持黝黑长剑,一袭青衫,脸上总是淡淡的冷漠,于万千妖魔之中岿然不动。且看他如何凭手中之剑打破这神魔制定的腐朽世界。大荒,他来了!《我不叫凡人》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大荒天下。
  • 黑道面具妻

    黑道面具妻

    她,董事千金,生活单纯愉快,却在一夕间,母亲莫名离世。一次意外她变成轮椅上的千金。从此她成为人人眼中的废物。面对着人情冷暖,她学会了伪装带上了面具。她,头脑冷静,腹黑强大。对敌人决不手软,一张面具,一把手枪,十二根钢针,杀人于无形。
  •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小米因为死去男友的心脏移植给了另外一个男孩而转学来到了他所在的学校,这个男孩——尹堂曜同明晓溪所有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高大英俊,家境优越,帅且酷……小米用尽一切办法去接近尹堂曜,替他写作业、跑1500米……终于,尹堂曜接受了小米并开始同她交往,但有一天,小米突然发现,他死去男友的心脏其实并没有移植到尹堂曜的身上……而尹堂曜也发现了小米接近他的真实目的……
  • 问道修仙之凡尘

    问道修仙之凡尘

    情,非一字,而是一生牵挂,引动思绪。纵使修至仙境,我心依旧,陪你海角天涯。浮华尘世中,是否有那么一个牵引你思绪的人,她是否还在你身边?曾那样刻骨铭心的爱恋,也许都化作一团灰,飘散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