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2400000019

第19章 6月9日(1)

牵挂一个人,

是一件很累很苦的事。

它给予人希望,

煎熬地盼望着,

而其实——

那个人也许早就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

后半夜隐约入睡,似乎没有做梦,但数次惊醒。凌晨又听到一次动静,不知道是真的山体垮塌,还是由于神经过度紧张产生的幻听。

我快速掀开帐篷向外望,除了被月光照得惨白的悬崖峭壁之外,什么也没看到。

忽然间觉得峡谷里无比阴森,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我第一次在夜里感到害怕。

摸出码表看了一下时间,才四点半,我瞪着眼躺在帐篷里等天明。

世界上最折磨人的事莫过于等待。

想起一句话:一分钟有多长?那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还是等在厕所外。

我此时就是等在厕所外的那个人,一分一秒对我来说都是漫长的。

时间似乎故意停停走走,让人心急如焚。

等待唯一的正面效应就是,它让我时刻明白:自己还活着。

天刚放亮,准备穿衣服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昨晚根本就没有脱。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行李,用不着的东西统统扔掉。

首先清理食品,这个容易,因为本来东西就不多。

反复掂量后决定把剩下的一斤多糌粑扔掉,这个东西实在不好吃,现在没了开水冲,就更吃不下。还有半袋葡萄糖,也不要了。最后剩下八包方便面、四袋榨菜,两大块耗牛肉,还有三两左右生花生米。

全部食物就这些了,我相信不超过三天,一定可以到达阿拉叫依,那儿兴许就能碰上人,只要有人就有救了。

接下来清理装备。拿出水袋,发现两个水袋里居然都还有不少水。

这个让人哭笑不得,带着那么多水在河沟里艰难地走了一下午,日后定能成为他人笑柄。毫不犹豫扔掉一个水袋,不光是水,连袋子一起扔掉了。另外一个水袋把水倒光了装进了驮包,这个水袋跟着我也有些时间了。

大可乐瓶里还剩四分之一瓶汽油,这个昨天就该丢掉,不知道昨天想都在想些什么,费尽周折,把这么多没用的东西带了这么远。

看到汽油,想起油瓶里还有大半瓶,也全倒了。还有一条内胎的备胎,也不要了,既然是扛着车走,估计车胎想破都破不了。

六七根辐条还有些绑扎丝,不要,丢了。打气筒,要留着。工兵铲,这个可以要。锅盖,也可以叫碗盖,一路都没用着,也扔掉。犹豫很久后,雨衣没有丢,这样的峡谷里容易下雨。

太阳能充电板,不重,但占地方,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留着,如果没有了它,我那些电器就用不上了,再说买来的时候可是花了六七百块钱的。

指北针、温度计、手电、针线,这些都不占地方,忽略。半卷透明胶带,撕了些下来,缠在打气筒杆上备用,其余的扔掉。修车工具,除了一套内六角扳手和补胎工具外,钳子、活动扳、辐条扳,也都没要了。当然,帐篷睡袋相机不在清理之列。

最后清理衣服和其他杂物。当初计划是要去中东,所以带了很多夏天穿的衣物。除了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红色T恤和一套速干衣外,其余用不着的衣服也都全部丢弃。

接下来是一堆让人头大的电子设备:手机充电器、相机充电器、平板充电器、接太阳能板的万能充电器,Mini路由及电源,还有一根网线,各式数据线若干根。这些东西,哪一样都有用,但哪一样都可以不用,重量都不重,扔哪一样都不是。

纠结了很久,最后留下了平板充电器和太阳能充电器,Mini路由器和两根数据线。

这样一来,东西少了不少,前驮包也可以不要了。说说我的前驮包,我自己改装的,由于临时决定骑北线,时间很紧,不可能在网上买,拉萨又没有,情急之下在拉萨八一路菜市场买了两个挎包,改装了一下就成了两个前驮包,所以有人觉得那两个前驮包怪怪的,不过对于我自己的作品,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行李重量减轻了很多,我的压力也随之减轻了些,这就是所谓的轻装上路,所谓的有舍有得。

早上吃了些什么,现在也都想不起来,好像是昨晚吃剩下的半袋方便面。吃完东西就匆匆上路,今天是有史以来出发最早的一回,还不到八点。

早早出发就是为了今天能多走些路。

原路返回,又从我昨天上路基的地方下到河道里。这回扛车感觉比昨天轻松不少,那是因为我扔掉的东西实在不少,如果还那么重的话,我那么多东西不都白扔了。

下到河道就开始过河。今天豁出去了,打算一直穿凉鞋走,省得换来换去耽误时间。

河水似乎比昨天没小多少,试了一下还是到膝盖。我脱下速干裤,再把秋裤脱下来,直接给扔了,免得总是卷不起来。

早上温度很低,踩在水里还没什么,当脚从水里拔出来的时候疼得就想将双腿都截肢,不要算了。

落石还在继续。对于落石,我想如果它一定要落下来砸到我这个不足0.01平方米的头上,那我确实命该绝,不得不认了。

河道里越来越难走,到处都是比卡车还大的石头。一条隐隐约约时断时续的小路指引着方向。小路曲曲折折,围着大石头绕来绕去。

为了绕开一个大石头,还要费尽周折爬上岸边由于塌方形成的陡坡,再小心翼翼地下来。

如果是徒手行走,倒还没什么,但现在我是扛着车在走,难度可想而知。

过了三四次河后,小路不见了。我放下车爬上岸边的乱石坡,结果坡的另一面陡峭无比,根本无法下去。

那路去了哪里?从上面走根本不可能,那路就一定在河边。

我又下到河里,细细地找了起来。后来发现路就在河里,而且在一个大石头下。河的右岸是峭壁,河水紧挨峭壁流淌,没有露出一点河滩。河道中央是一个很深的水潭,路就在水潭左侧的大石头下。

确切地说这里没有路,右岸没落脚点,想要通过这里,就必须从大石头下穿过去。

大石头很大,足有两间房子那么大。大石头从山上滚下来,停在河边的另一个比它小很多的石头上,石头与石头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约四十五度的夹角,我必须要从这个夹角里爬过去。要想从这里爬过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小石头被大石头压住后,露在夹角里的部位只有一米左右,而且斜着向下延伸进水潭。也就是说我要扛着行李和自行车,从这个高度不足一米高的空间里爬过去,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下面的水潭。

如果此时跌进水潭,后果可能就是被冻死。

远远地看上去,这两个石头间的夹角就像老虎张开的大嘴。我调整着呼吸,此时我已经紧张到张开嘴出气。想不想过都得过,敢不敢过也得过,那就过吧,别无选择。

既然没有选择,反倒是件好事。

不用考虑,拆行李。先扛好扛的,最后扛自行车。行李扛了三次就已全部扛过去,我最紧张的是自行车,自行车本身的高度就超过了一米。

我扛着自行车,试了十几种姿势都没能挤进这个狭小的空间。就算挤进去,也都寸步难行。

更重要的是,自行车与石壁的碰撞,很容易造成连人带车掉进水潭。

我焦急地在原地打着转,在这已经耽误快半个小时了。

这时我无意中想起了绳子,还有一条五米的绳子早上没有扔掉。我爬过老虎嘴,从驮包里取出绳子又爬回来。我把绳子拴在车架上,把自行车拎到大石头旁放进水潭,我想爬过大石头再把自行车拖上来。

可是当我爬过大石头,无论怎么拽,自行车都在水里纹丝不动,估计是被卡住了。我再次爬回去,把自行车从水里提起来,重新放下去,结果还是拽不动。

我第N次爬回去,无奈地坐在地上叹息。

我有了第一次弃车的念头。接下去的路,自行车能骑的机会很少了,带着它,只能是负担。丢了它,也许我能提前一天赶到普鲁村。现在不是我不带它,是我带不走它。

可是我又不忍心,不管怎么样,它都跟了我这么长时间,陪我走了这么远的路。叫我扔下它,我自己走,我真的做不到。

想到这些,心里难过得就像什么似的,只要有一点可能,我都要把它带回去。

下定决心,我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扛过这道鬼门关。

杜一啊杜一,你当年是怎么从这过去的呢?如果有卫星电话,我就打电话问问。

都是废话,也许当年杜一从这里经过的时候这个大石头还在山顶呢。

坐了一会儿,我想到了拆车,兴许把车拆了一样一样的拿过去是个不错的办法。说干就干,拆车。

车要拆成什么样子才能过去呢?不知道,先拆再说。拆下前轮后我就惊喜地发现,这时候车把可以转过来,和车架在同一平面上,这样自行车就变成了一个非立体的东西,通过夹角就容易多了。

看来只需要拆下前轮就能把车扛过去,确切地说不是扛过去,扛是扛不过去的,待回怎么过去还得一会儿再看。

为什么早先没想到呢?早先想到早就过去了!

我把前轮先拿了过去,再回来弄车。把车拎到大石头旁又发现车把不能固定,随时都可能左右转动,这个很危险,万一它在不该晃的时候晃一下,我就掉水里了。

想起拆车坐火车的情形,把前轮放在车架中间,轮子的上面部位就正好可以顶到车把,然后固定住车轮,最后把车把固定在车轮上就好了。于是我又爬过去把车轮拿了回来。

把车轮和车把捆好后,再次拎到大石头旁。我用右手拎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把身子欠进石头间的夹角,蹲下,猫着腰,把自行车放在下面石头的斜面上。

我开始一寸一寸地蹲着往前移动步子。移动几步,向前挪一下自行车,再移动几步,再向前挪一下自行车。

这个过程必须万分小心,如有不慎,仍然会掉进水潭。

终于把自行车弄到了大石头的另一侧,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又赶紧起身往前走。四五十分钟已经过去了。

过了大石头不出五十米,又要过到河对岸,就这么来回折腾着。我已经不再抓狂,因为已经习以为常。

过到河对岸后,岸上的情景才让人抓狂。

顺流下是一个落差非常巨大的峡谷中的峡谷,河里在峡谷里腾起一阵阵水雾。那条隐约可以看见小路,顺着右岸的坡往上爬了几十米后急转而下。

而向下的坡十分陡峭,稍不当心,就可能从坡上滑进深深的山谷,万劫不复。

上坡还没走几步,一抬头就看到了山上一串大大小小的石头排着队俯冲下来。

我第一反应就是跑,往回跑。我把自行车一扔,调头就往回跑。跑回河边往回看,还有细小的石子从上面沙沙地淌下来。

不敢再往前走了,在河边坐了会儿才想起自行车!

可是所有家当都在车上,如果刚才丢下车后,它自己掉进山谷的话,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冷汗一下子就从我的头上冒了出来。我又起身战战兢兢地往回走,回去看我亲爱的自行车是否还在路上。还好,往上的坡不算陡,自行车还好好地躺在那里。

在河边坐了大概十分钟后,我决定快速通过落石路段。

一口气上到了几十米的坡顶,气喘吁吁。

眼前是一条沟,沟的另一侧就是陡下坡。这里是分水岭,按理说不应该有沟,但这里确确实实有一条沟,一条生在陡坡上的深沟。沟的宽度有四米左右,垂直于坡面的深度足有两米。

可以想象一下,陡坡上的这样一条沟里,沟的两面坡度到底有多大?一条只能摆得下一只脚的小路在水平方向伸向沟底,又沿着水平方向伸出沟底。

走在这样的沟里,不要说扛东西,空着手走也得心惊肉跳。

这是在右岸,扛车一般扛也扛在右肩,如果这样进到沟里,只要自行车任何一个部位轻轻地在山体上一碰,这个反作用力瞬间就能将人推进山谷。

如果不考虑落石的因素,我可能会把行李拆下来,分几次扛过去,然后再回来把车用左肩扛过去。但现在在这个不可久留之地,容不得我这样干。

想着随时都可能滚下来的石头,我决定冒险一次用左肩把车和行李一起扛过去。

当我扛过去后,如果有人在沟对岸说:我给你一百万,你再把车扛回来。我一定会甩都不甩他,头也不回地就走。

有些路,只敢走一回。

把车扛到沟对岸后才发现,那么陡的坡上没地方可以将车放下来休息,况且现在车在左肩上。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口气扛下去,到实在不能支撑了再说。

路,还是只能放得下一只脚。

万分留意地看着脚下,还得小心翼翼地望着山上。在那样的坡上走,跟走钢丝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下到河边,双腿抖得站不稳。到河边一看,小路又到了河对岸。

不就是过河吗?没什么大不了。不过过河前要做短暂的休息,否则可能就会栽倒在河里。

我放下自行车疲倦地坐在河边,看到太阳照在山腰的积雪上,没有一丝光芒,丝毫没有羌塘的雪山漂亮。我还是快点离开吧,这里太危险了,不敢久留必须尽快离开。

过到河对岸,回头看刚才下来的陡坡,这时候又有大大小小的石头从上面掉下来。我庆幸此时没有在那个深沟里扛车,也许这就是命。

我相信命,所有的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如果我刚才在上坡前再多坐二十分钟,那现在就已经安息了。

砰的一声!

正在我窃喜的时候,一个脸盆大小的石头毫无征兆地从天而降,落在离我不到十米的一个大石头上,瞬间摔得粉碎!摔碎的小石子崩得到处都是,其中一块飞到了我身后。

我瘫坐在地,心里恐惧到了极点。

面对如此频繁的落石,也许,也许我走不出去了。如果死在这里……如果命运真的这么安排,我不敢接着往下想。我几次试着站起来,但都失败了。

我告诉自己:我要回家,我不能死在这里!我一定要回家!

我意识到,这里不容我考虑生死,必须马上离开,也许后面有更多的石头掉下来。

我终于站了起来,推着车踉踉跄跄地往前走,顾不上恐惧。

走了没有两百米,又要过河。河道里的情况没有丝毫好转,虽然没有比之前更难走,但仍然行走艰难。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还有路,只要还能往前走,就要马不停蹄地往前赶。

一个小时内,又目睹数次落石,心理压力达到了极限。

路在一落差巨大的河段上游消失了。左岸是绝壁,水顺着绝壁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发出怒吼般的轰鸣。一块直径十米左右半圆形的大冰块镶嵌在右岸的山体里,看上去像一个庞大的飞碟一半钻进了岩石。

我站在左边的岸上,焦急地判断路的走向。左边的悬崖肯定下不去,那就只能从右边岸上的大冰块上面爬过去,这是出去的唯一通道。

从冰块上爬过去,谈何容易!

我决定过河探路。冰块应该是由半融的雪堆积而成,它为何会长得如此巨大,不得而知。冰块的构造很像传说中的飞碟,中间高四周低,而且看上去弧线还很流畅。走近看,冰块上有被人凿过的痕迹。显然,这是人们为了方便行走而开凿的。

我试着往上爬,这种冰虽然不像纯冰那么光滑,但想爬过去还是不容易,特别是扛着东西。我爬到顶上往下看,这次意识到,站在块冰的最高点,只要脚下一滑,就能直接摔进瀑布。

我哆嗦着从冰上下来,重新回到河左岸,心情沉重,觉得只有现在马上死掉,一切才能解脱,我已经被这一切折磨得生不如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哪有权利去死?第二次产生弃车念头。

现在是十一点,八点不到就出发,到现在已经是三个多小时,从码表上看,只走出两三公里。除开老虎嘴里扛车花掉的四五十分钟,现在速度每小时一公里也不到。

这样的速度何年何月才能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河对岸的那块冰,如果我扛着自行车过去,它很可能会要我的命。

同类推荐
  • 旷野里的歌唱

    旷野里的歌唱

    收录了79篇散文。旷野里的歌唱,故园·亲情,风中的话,都渗透了作者余芝灵对生存现实对人生意义的感悟、思索与独特的体验,是灵魂的歌唱,是有别于他人的独唱。著名评论家沈天鸿评论说:“纯净、飘逸,对具体的事情的忽略或者说虚化,和强烈的抒情性”,使“余芝灵的散文,是现实主义的却又表现为非现实主义。”
  •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用眼睛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印度各地的异域风情,待人接物的淳朴风气和细微之处的奇趣风物;用头脑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各国的角色陆续登场,分享传奇经历,不吝给予我友情、亲情和爱,交织生命轨迹;用心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只有你们可以读懂书中的密语,发现自己内心里的那一点点蠢动的萌芽,它已经在生长,沉睡中的你睫毛颤动。时机到了,你会真正地醒过来……
  • 跟着古志游和顺

    跟着古志游和顺

    《跟着古志游和顺》是一本构思精妙的书。首先,妙在一个“跟”字上。和顺风光集太行壮美与古韵秀雅于一身,若以世俗之见,必是哪里人多去哪里,何处有名说何处,而世芳却绝不随波逐流。他借古发今,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循着古人的思路,以幽幽的古人情怀,追随着古人的足迹,开始进行了一场不会也不可能有终结的历古、访古、探古、思古、鉴古、述古的大旅行。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但愿您能喜欢它,珍爱它……
  • 世界我知道-大洋洲——澳大利亚

    世界我知道-大洋洲——澳大利亚

    本书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澳大利亚的风光与民俗。
热门推荐
  • 绝色鬼仙

    绝色鬼仙

    一觉醒来在荒野树林的异界,在这妖魔鬼怪横行的世界,她要怎样自保,什么是天,她自己就是她的天,总有一天,再也没什么天命不可违,她的一切,不用别人来编排,她要这天再也遮不住她的眼,她要这满天神佛,都烟消云散!
  • 愧倾城

    愧倾城

    有的人遇见便是一眼万年,仿佛遇见了就要注定般的在一起。无论过程里多么艰难,多么曲折,哪怕最后落得永不相见!拨开所有情绪你会发现藏在最底下的是“我爱你”。
  • 我,只做自己

    我,只做自己

    没有重生,没有超能力,只是一个有天赋的男孩的篮球梦。来自S市的钱思凡,初中时期勇夺3年冠军,后被S市二中教练相中,开始了自己从高中到NBA的传奇之旅。多年以后,说起钱思凡,人们始终都记得他在NBA时期的一段采访。“别人说你打球像艾弗森,你怎么看”“艾弗森是我的偶像,我从小就学习他的打球方式,但是现在,我,只做自己。”
  • 神血帝尸

    神血帝尸

    作品前提:本作热血澎湃,诙谐幽默,适宜各种群体阅读。楚离,平凡的山村猎户,死后身体残留尸毒,成就僵尸之躯,本应魂飞魄散却机缘巧合融合神王之血,成为拥有完整灵魂的逆天僵尸!神王之血改造僵尸之躯,仙妖魔任何种类的功法皆可修炼,更有剑仙吕洞宾之魂寄住体内,踏上征途闯灵域,战魔宫,率血域众亡灵笑傲仙魔大陆,破碎虚空荣登仙妖魔界,为兄弟大闹万里洪荒,救红颜踏平魔界皇陵,仗剑怒指凌霄宝殿,一代帝尸傲视苍穹!我本将心向凡尘,苍天却把凡尘去。即命已为逆天行,吾命为吾不为天!
  • 末日沙场

    末日沙场

    数千个毁灭的世界,数千个破碎的战士,在诸神混战的末日沙场,一个人能够代表的只是又一个被毁灭的记忆。但,若是那些被毁灭的记忆汇集到一起,还会只是一个被摧毁的完整灵魂吗?当那些为守护家园免遭混沌与毁灭侵袭的战友逐渐蜕变为毁灭大军之时,一个拥有无数个破碎灵魂的战士将何去何从。在末日的沙场上,一个敢于战斗的人,就是泰坦。
  • 天使神厨

    天使神厨

    天使?在我看来都是鸟人,厨子?小爷我本来就是个厨子!这是一个食肉饮血的大陆,这是一片天使横溢的大陆,看主角如何在这片名为血羽大陆的地方一步步成长……
  • 黄泉路上今生前世

    黄泉路上今生前世

    黄泉路上唯一的客栈今生前世目测如今三百岁却失忆两百年的老板娘,带领了着三个伙计在忘川畔开店三百年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自从今生前世招聘了一个绝色男伙计快绿之后,好像什么大事件今生前世都能插上漂亮的一大腿,各方极品轮换登场,如何应对是个大问题:关门,放快绿!
  • 猎鬼刑警

    猎鬼刑警

    不是我淫荡【此书绝对一秒钟给你上万次高潮】全年余震爽不停。(有些正义不是警察就能伸张的。且看一个花派喇嘛如何降妖伏魔。如何被一只只妖艳女盯上。作者本人将会发挥他空前绝后的想象力带领大家进入一个有一个隐藏在世界的异世角落,超级的YY起来,看完了这么多爽到你发抖的东西,再看他如何在那些小看他人的眼里将那些他抓住的鬼,展现于世。再看每一只只来自地狱之外地狱爬出人间的恶魔又是为了何种自己的欲望而祸害人间。他们寻找着什么,为了什么从而最后影藏着的又是谁?生死簿到底在何人之手?)慢慢养肥吧,越到后头越精彩。===========================================================书群号+39224483
  •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遇见遇见遇见

    遇见遇见遇见

    《遇》就是本书的名字,但因为已被占用才会用上面那个蠢名字,阅读的时候请在心里手动更正作品采用多人称叙事,多角度叙述用缓慢悠然的平淡文字描述了普通人的遇见,迷茫在平凡的生活,迷途在一般人的成长,追寻着平淡无奇的追寻,总之都是不值一提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