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5400000032

第32章 庄子的逍遥人生

在先秦诸子中,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都是不错的,他们的身份是“士”。天子、诸侯、大夫、士,士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了。比如孔子的日子就过得非常好,孔子说他在鲁国做官的时候,俸禄是6万,食不厌精,有很多贵族的风气。

在诸子里面,只有两个人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一个是墨子,一个是庄子。墨子日子过得那么苦,是墨子的主动选择。墨子是一个大宗师,有很多学生,他这个学派兼有宗教团体和军事团体的性质,墨子的学生在外面做官,拿到的俸禄都是要交给墨子的,墨子过苦日子,是因为墨子有一种观念,认为人只有在艰苦中才能磨练他的品德,所以他讲究苦行。

庄子日子过得苦,却是不得已。他穷,和他不愿意出去做官有很大的关系。他一直待在乡下。先秦诸子基本上都生活工作在城市里,但庄子不愿意去做“公务员”,他是个体户,所以他日子就过得“吃了上顿没下顿”。

庄子有一次到魏国去见魏王,但庄子一般是不到城市里去的,也不跟诸侯打交道。这次为什么去呢?我猜测是因为庄子有一个朋友惠施,此时此刻在魏王手下做国相,庄子想看一下老朋友,说不定还想跟老朋友借一点钱。既然到了魏国,总要见一见魏王。庄子当时的打扮是这样的:“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穿的是布衣(布衣就是麻布,还不如今天的麻袋),而且这个麻袋还是打着补丁的;鞋子破了,要用绳子捆在脚上。就这样去见一国之君了。

这里传达了两个信息:首先庄子很穷,其次庄子对去见魏王看得不是很重,对魏王毫无敬畏之心。

梁惠王见到庄子就说了:庄先生,你怎么搞得这么狼狈啊?庄子一听就看不起梁惠王了。庄子说我这个叫贫穷,不叫狼狈,贫穷只是没有钱,狼狈是没有精神。我只是没有钱,但我是有精神的。

但庄子的确穷,穷到严重营养不良。是不是他根本就没有机会来改变呢?不是的。那个时候,士人的地位是很高的,是知识分子的卖方市场,鸡鸣狗盗都能找到工作。

庄子有一天在钓鱼,不是在休闲,可能真的是家里揭不开锅了。

这时,来了两个楚国的大夫,请他去当国相:“我们的国君希望把国家大事交给你,让你受累。”

可是庄子仍然握着杆子在钓鱼,头都没有回地说了一个故事。他说在楚国的田野里有一只乌龟,这个乌龟平时生活艰辛,在污泥浊水里奔波觅食。可是有一天楚王把它请到了宫中,给它吃好的住好的,到要祭祀的时候就把它给杀了,装在精美的盒子里,放在祭坛之上。

如果你是乌龟,你是愿意在楚国的祭坛上呢,还是在水田里待着呢?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拒绝了楚王。在庄子看来,政坛比泥水更污秽,也更危险。

所以,庄子可以说是心甘情愿选择了乡下的贫穷生活,在庄子看来,他用物质生活贫穷的代价,换来了精神上的自由。人拥有的物质越多,顾忌就越多,而庄子恰恰是把生活上对物质的要求降到了极限,所以他思想的自由也就升到了极限。

人生最高境界是“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坚决不愿意出去做官,坚决不愿意跟统治者合作,为什么?

这跟他对世道的看法有关。在这点上,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就很明显:

儒家是把所有的人都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有用的人。

我为什么要学习、读书,要不断地磨炼自己?就是要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在道家看来,我是我,我凭什么要中你的用呢?庄子常常在你不经意的地方,突然一句话直抵你心中的痛处。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你完全没有用也不行,完全没有用会被人瞧不起。怎么办呢?

庄子说:“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可是,这样还只是形而下,并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庄子自己又否定了。最后,庄子提出了他的正面主张:“乘道德而浮游——”

庄子的逍遥,指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精神状态。所以,用今天的话来解说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

常识告诉我们,人只有有所凭借,才能延伸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空间。经验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科学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儒家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但道家不这么想。

我们常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没人会去想——你已经在竿头,你再往上爬,不会摔下来吗?

有限的高度可以依赖杆子,绝对无限的高度不能依赖杆子。任何一个有形之物,本身都是有局限的,如果我们仅仅依赖于他(它)实现自由,我们所依赖的东西的局限性,就会变成我们的局限性。当我们有所依赖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被所依赖之物所束缚,所控制,所局限。

庄子就看到了这一点。这就叫哲学思维,哲学不是给我们提供现实性,哲学给我们提供的是可能性;哲学不是让我们有做事的能力,哲学是让我们有想象力。哲学拓展的是我们的智力空间,不是拓展现实空间。所以,用科学的标准去要求哲学,这是完全没有哲学思维的人才会做的傻事。

读哲学让你有想象力,读哲学让你茅塞顿开,读哲学打通你的智慧,它给你的不仅是知识,是智慧。

《庄子》在中国文学中非常有名。最着名的是第一篇,《逍遥游》。

《逍遥游》全篇的内涵都指导着我们的方向。第一个主题,就是人生要“具见”,见地具备,就是普通讲的见解,再普通一点讲,就是眼光、思想。一个没有远见的人,见解都不行,要想成功一个事业,或是完善一个人生,是不可能的。所以庄子提出来“具见”,具备见地,才能够脚踏实地,从基本做起。因此后来的禅宗,首先讲一个人一定要“具见”,具备高远的见地,见到道才能够修道,不能见道还修个什么道。假如说我们见到了眼前有一块黄金,然后想办法把它拿起来,你没有看到黄金,在那里瞎想有什么用?所以庄子第一个提出,真正的要见道才能修道。具备了高远的见解以后,就不会被物质的世界所困扰,不会被人生痛苦的环境困惑了。

世界上最高深的道理,同人的最深厚的感情一样,语言文字是没有办法表达的。语言文字如果能如实地表达人的思想,那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误会了。譬如怎么表达哭,只有哭了才晓得,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也有最高明的人,不能表达的东西,可以转个弯来表达,那就是用比喻来表达。所以世界上最高明的大宗教家就善于用比喻,释迦牟尼佛最善于用比喻,如用莲花的比喻等;耶稣也很会用比喻;庄子也常用比喻。

所以《逍遥游》里面有两个大方向,在很多关键的地方用比喻,来告诉我们人生和修养的方法。

第一个方向告诉我们“物化”,这是中国文化中道家的一个大标题。

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一切外物,都是物理的物象变化,物与物之间互相在变化,所以叫“物化”。譬如我们人也是“物化”变出来的,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彼此有变化,就变了那么多人;人生命活动中所需要的牛奶、面包、米饭、青菜、香肠等,经过变化又变成了人;人所排泄的汗、口水,大小便,又变成了肥料;肥料再变成万物;一切万物又互相变化,而且非变不可,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物化”。

在道家的观念里,整个宇宙天地就是一个大化学的锅炉,我们只不过是里面的“化”物,受“化”的一个小分子而已。

第二个方向就告诉我们,真正的变化是什么?人的变化。我们人,可以把自己升华成超人。这个超人怎么变呢?超人就在最平凡中变。

我们做到了《逍遥游》这两个要点,才真正达得到逍遥。

其实,人生中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中最宝贵的是自由。庄子不仅追求自由,而且素有一套自己的自由哲学。他认为,人生在世,自由是一切幸福的根源。人生多一份自由,便多了一份幸福,而最大的不幸莫过于丧失了自由。你可以看一看那些在田野上奔跑的牛马,饥则食,渴责饮,快乐了就四处奔跑,劳累了就卧下休觉,它们是何等的快活!

人类不能没有知识,人类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人类也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常识,我们就靠着这些一直走到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做事情,靠经验,靠积累,靠常识,这些都没错,但是庄子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的知识还是人类整体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所以,庄子的《逍遥游》就是想告诉我们另外一个世界,一个经验以外的世界,知识以外的世界,常识以外的世界。

同类推荐
  • 创造全面的人生(星云日记二)

    创造全面的人生(星云日记二)

    命运,不是由别人操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不要相信命运能左右一切,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全面的人生。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佛教常识问答

    佛教常识问答

    佛也称佛陀,译为“觉者”,能彻证人人本具的、寂然不动的、光明遍照的觉性:觉了一切烦恼都是因缘和合,虛妄不实:不受烦恼的干扰,朗然大觉,就称为佛。尝闻师言:世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轻重利害,不可比拟。佛法的实践,一般叫做修行。修是修理,这说明自性本来清;争自在,因受尘垢妄执的蒙蔽,所以要加以修理,以恢复本来的样子,否则就应该叫做建造:行是行行不息的活动,这说明修习佛法,要在一切时、一切处自强不息,行行重行行,深入又深入,不能时续时断,不能一曝十寒。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热门推荐
  • 大唐盛世么少妃

    大唐盛世么少妃

    这年头,是个穿越的年代。迟小么的朋友安娜苏穿到明朝去把朱允文拐回来后,听安娜苏描述得,那古代实在太美好了,珍珠美玉黄金白银取之不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迟小么是眼红得不行,一向鄙视穿越的她忽然也很想穿越一把到古代混个小妃子赚点小钱花花!
  • 语文新课标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

    语文新课标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

    新课标推荐必读名著,这是一部超越国界和语言的伟大作品,被视为青少年的生活必读书,在“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评选活动中位居榜首。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身上有着十分可贵的精神,这是一种对革命理想的忠诚信念、百折不挠的战斗意志和部畏困难的乐观主义。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曾被感动,勇敢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道路。保尔精神永远活在人间,代代相传。
  •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凤鸣巫宫:妖孽哪里逃

    (群号9439463)……这是宫斗?错!……是修真?不对!……是复仇?OUT了!当不止一个大馅饼砸下来的时候,报仇神马的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可报仇之后呢?那个长着九条尾巴的,你捶腿的力气大点,还有,把你的兰花指收回去!那个浑身冒火的,是让你烤肉,不是让你烧炭啊!还有你……既然没什么用,就来暖床暖被做抱枕吧,否则,会让你留在眼前惹人厌?至于剩下的灵兽、帅锅、妖孽们……不要急、不要慌,一个一个慢慢来,本姑娘定会好好“调教”你们的……嗯?恰有对联曰,不斗妃子斗妖孽,不用修仙法术高……横批云,贵宫好乱……
  • 恶魔守护着我

    恶魔守护着我

    【冰蔷薇出品】她,一直都是他手心里的宝!可是在他的眼里却是那样的一文不值!“喂!说清楚,你在骂谁白痴呢?”她这样的喊着,可以保证,这是她第一次不顾面子的大喊!可他却说:“白痴!”白痴?想她可是智商比爱因斯坦还要高的大美女!怎么在他的嘴里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白痴?“我喜欢你!接受我好吗?”喜欢?眼前的这个男生真的值得相信吗?“你是我的!”他向她宣告她是他的所有物!她是东西吗?怎么被他们这样的扯来扯去!?生活在这样的潜规则里,每个人都得付出相应的代价,难道不是吗``````
  • 华灯初煌夜未央

    华灯初煌夜未央

    我---幸福是什么?强强---眼泪!我---你幸福吗,强强?强强---幸福!我---为什么?强强,小雅---因为我们有眼泪,哪怕我们看不到小树苗茁壮成长....因为我们时间不多.....可我们幸福.....
  • 寓言中的经营智慧

    寓言中的经营智慧

    本书中的寓言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中的基本方面,诠释了现代企业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使得更多的人,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更实际地在经营活动中运用那些通俗易明的古今智慧。
  • 犯罪的能力

    犯罪的能力

    在这个每天重复的社会里,你会觉得生活很无聊吗?会觉得自己活得毫无乐趣吗?在压力、心机、背叛、不被人重视甚至在背后被人嘲笑的种种消极情感腐蚀下,你的内心深处是否已经出现了堕落的一面?如果有一天你拥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可以改变你的一切,你会选择投身于正义的制裁,还是陶醉于犯罪的愉悦……
  • 悠悠幸福语

    悠悠幸福语

    杯酒呀,上学上得好好的,为何一醒来自己就穿了,穿了也就算了,别人都是穿越做王妃做小姐,而自己一看怎么还是个挺着大肚子还被人追杀的女人呢,真是太晕了。
  • 邪帝至尊:腹黑妖娆妃

    邪帝至尊:腹黑妖娆妃

    她是黑夜之王,生活在黑暗中的女王。她是组织上有名的杀手,却遭人背叛,意外穿越重生。可似乎,这具身体就是她的,她的身份并不简单,却充满迷雾。他天生拥有好贵的紫眸,神秘而诱人!为了她,他不惜一切代价,只为她平安。他们的世界很复杂,很迷幻,似乎一片黑暗!但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 吾倾

    吾倾

    风云袭来,天骄齐聚。一剑挥过,诸君平方。岁痕亦毁,日月同辉。一步一脚印,步步上九天。山之巅峰,大陆巅峰。邪风之巅,傲视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