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5400000052

第52章 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的境界

老子说: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很显然,老子用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讲述了一个重大的治国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烹者,煎也;鲜者,鱼也。鲜嫩的小鱼,放在锅中煎的时候,最怕用器械在锅里频频搅动,不搅,鱼就完整,搅了,鱼就碎了。小中见大,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在治理国家时,何尝不是如此?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谐团结,必须也要稳步前进,有条不紊,即若象煎小鱼那样,乱翻乱搅,只能越搅越糟,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局面。

尽管老子这个警告提出的不晚,但不听或者当作耳旁风的人,实在不少。最明显的是秦皇汉武,他们都是强盛一时的大国,又都在治国方面上,犯了未能真正理解治大国就像烹煎小鱼真正意义的错误。

秦始皇在积蓄力量打到别人时,做的很好,把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一个个全都收拾掉,可是轮到自己掌政以后,把个国家治理的乌七八糟,朝内暗流滚动,朝外云激荡,仅仅传至二帝,本朝就寿终正寝。

震惊四海的汉武帝,凭着实力,带领军队四处征战,弄的国内民怨沸腾,矛盾四起,最后招致家破人亡,最后把大汉送给了权臣,从此大汉慢慢走向衰落。试想一下,如果他们牢记老子的教诲的话,恐怕就不会有此结局了。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为了巩固已得的政权,他不断借鉴隋朝失败的经验教训,广泛征求臣属意见,真可谓一代明君。

首先,他召见一个叫张玄素地方小官,问他执政的关键在哪里。

张玄素回答说,隋朝皇帝好包揽事务,不信任群臣。群臣心里害怕,只知道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干。以一个人的智慧来决定天下的的事情,即使正确和错误各占一半,错误已经很多,再加之下面对他一味阿谀奉承,不说真话,国家哪有不灭亡之理?另外,在隋末大乱中,真正有野心想争天下的,不过十多个人,其余都是为了保全自己和亲戚乡里,等待好的领袖出现就归顺他罢了。所以,老百姓中真正喜欢动乱的人是非常少的,只看君主能不能让他们安定而已。

对于张玄素的见解,李世民非常欣赏,没用多久,把他调到京城,升为侍御史。唐太宗从张玄素的见解中,总结出两条执政方针,一条是“防独断”,一条是“重安民”。

过了几天,李世民在一次谈话中,又问左右大臣:“隋文帝是怎样的君主?”

大臣们回答说:“隋文帝治国很勤奋,上朝理事,有时直到太阳落山。五品以上官员,他都会召见赐坐,讨论国政。虽然称不上仁慈忠厚,但也算得上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

李世民说:“你们所说,这叫只见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这人性格极端苛察,而又不明白事理。不明白事物的道理就不能够通达,喜好苛察就会疑虑重重,不肯信任群臣,凡事都要自己决断。天下这么大,日理万机,虽然伤身劳神,也不见得都能合理。群臣既然知道君主的意思,只能遵命照办,即使明知不妥,也不敢提出意见。日积月累,错误越来越多,这就是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啦!”

李世民不愧为是个明君,他根据张玄素的意见,依照隋朝灭亡的教训,向群臣强调了防独断,重安民的重大意义。按着一些大臣的肤浅看法,隋朝是亡于二世皇帝隋炀帝杨广的滥用民力,穷兵黩武,一意孤行。但李世民和张玄素看到的却是,隋文帝杨坚由于自己的性格所致,在治理朝政的大树上,酿出两根蘖枝,这才是隋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亡的根由。

这就说明,要保证国家的平安,执政者就必须小心谨慎,认真严肃,不能以主观意志随意左右国家政治,这句话用极其形象、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个极其复杂的治国谋略。如果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社会,朝令夕改、朝三暮四、忽左忽右,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会动乱不安。相反,如果国家制定的政策法令能够得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就会收到富国强兵之效。如此,则一切外在的势力,任凭怎样酝酿、如何操作,都不至于掀起颠覆国家的巨浪。

同类推荐
  • 禅是最好的生活

    禅是最好的生活

    "禅就是活在当下,幸福就在此时此地;生活处处有禅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我们若能以禅的智慧彻悟人生、唤醒潜能,便能寻回真实的自己,在纷繁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在喧嚣的尘世里享受内心的宁静,为自己营造出一种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幸福生活。本书是作者多年读禅和悟禅的结晶,全书注重对生活的直观感悟和理性思考,专注于内心力量的激发和人生价值的改变。禅是一种智慧。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而是用来愉快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热门推荐
  • 罪神纪

    罪神纪

    既不追寻众神的荣光,也不信奉法则的真理。苍穹之上未必是天堂,人间确是永恒的地狱。
  • 月蔷薇少女

    月蔷薇少女

    溪月是一个没有感情、冰冷而无趣的少女。为了明白“感情”的意义,她来到了爱丽丝学院。在这里,她结识许多的朋友。可是在爱丽丝学院的生活也让溪月感到不安,似乎这一切都像被什么人操控着一样。梦中的银发女人、额头上的蔷薇印记......幕后的操作者到底是谁?他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
  • 重生谪录

    重生谪录

    萧天,修炼天才,还没有名扬四海,却被殃及池鱼,肉身湮灭,带着灵魂穿越到了天元大陆。看萧天如何在另一个世界绽放光彩,名扬天下!
  • 时尚依女王

    时尚依女王

    夜凤修:巫依依,你这身肥肉可以拿出榨油了巫依依:……夜凤修:我觉得屠猪这行业适合你巫依依:……夜凤修:如果你要当时尚设计师,你这身200多斤的肥油……巫依依:……揭人不揭底的,好吗
  • 弑神末世系统

    弑神末世系统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拔刀出鞘,神佛必死。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道黑色的光芒向地球冲去,与此同时,一道五彩缤纷的光芒,用比黑光还快的速度,向着地球疾驰。
  • 杨三针传奇

    杨三针传奇

    他活了一百岁,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当了46年太医,治好病人无数,一本《针灸大成》把他推上了针灸的圣坛。他的身世曲折,爱情经历更是一波三折,从一个热血少年走上伴君四十六年的老到臣子。三针治病,被称为”杨三针“,杨继洲的太医宦海浮沉传奇。
  • 丹下左膳(套装共5册)

    丹下左膳(套装共5册)

    两把名刀就这样被分开了——乾云与坤龙,这一对相生相惜、呼风唤雨的凶器!其中的乾云刀终于被剑魔丹下左膳从“神变梦想流”武场夺走,顺便还带走了世间的平静:一场惊涛骇浪即将登场!这个独目独臂的左膳,究竟会让乾云刀尝尽多少人的鲜血才算结束呢?
  • 封天仙帝

    封天仙帝

    一书生少年,本欲走官途,得一人下万人上的人间大权,以此动用一国之力,来寻找年幼时离去的父亲。却意外踏上仙途。从此,这世间多了一个无敌之人。诸天万界,凡仙神妖魔鬼,以我为尊!
  • 梵天

    梵天

    小说以南宋宁宗年间,权臣韩侂胄发动的“开禧北伐”为时代背景。隐居乡村、以务农为生的周易,收留了被仇敌追杀的同门师弟贺兰缺,在助师弟退却敌人之后,却反被贺兰缺所袭杀,遗下幼子周衍被好友陆向宗收养……
  • 兰闺恨

    兰闺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