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5900000039

第39章 被害人里根一惊险一幕(1)

被害人: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国别:美国

身份:美国第40任总统

刺客:约翰·欣克利

案情回放:1981年3月30日下午,里根在华盛顿希尔顿饭店门口遭到枪击,身中一枪,经抢救顺利渡过危险,死里逃生。

案终陈词:曾是好莱坞二流影星的里根,在成功问鼎白宫的第70天时遭遇行刺中弹,当人们慌乱地将他送入医院,他还不忘开玩笑:“我希望你们都是共和党人。”这场不成功的刺杀最终成为里根的特殊回忆。之后里根连任总统成功,到1989年才以78岁高龄告别政坛。直到今天,里根仍然是美国人最喜欢的总统。

1981年3月30日午后,位于华盛顿康涅狄格大街的希尔顿饭店气氛与平常有些不同。有200多名围观者站立在警察设置的警戒线以外,很多摄影记者和电视记者都把镜头对准饭店门口,街上到处都是着装警察和便衣警察。

此时,希尔顿饭店的宴会厅正在开会,4000多名美国劳联—产联建筑工会的会员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刚刚就职70天的里根总统的演讲。

里根总统是天生的演说家,不管他演讲的内容是什么,总是能吸引台下的听众。他的语言虽说不是很幽默但很有感染力,他总是恰当好处地运用手势,使他所说的更形象,他吐字清晰,语调上的抑扬顿挫更是无可挑剔。这一切都与他年轻时当过电影演员有关,要使演讲声情并茂对一个演员来说并不难。

下午2点,宴会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结束演说后,里根面带微笑向台下的听众致意,随后在贴身保镖和陪同官员的簇拥下穿过边门来到了休息室。

2点25分,里根出现在饭店的出口处。里根的出现点燃了在场所有记者和围观群众的热情,他们争先恐后地向里根的身边靠近。里根面带微笑地举起左手,向人群挥手致意。他的这一动作引发一阵尖叫声。

在随从和保镖的保护下,里根向停在门口的黑色防弹轿车走去,途中遇到一些记者提问,他不得不停下来回答记者的问题。

突然,一个身穿西服、外套棕色雨衣的金发青年在离总统轿车3米外向总统所在位置开枪,连续6发子弹径直朝里根方向飞去。顿时,希尔顿饭店门口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事发突然,里根也被突如其来的枪声惊呆了。里根的贴身保镖立即喊道:“趴下!快趴下!”接着,凶手又对准里根连发数枪。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凶手击中了3个人。

白宫新闻秘书詹姆斯·布雷迪前额中弹,当即倒下。

站在警戒线旁背对着记者的华盛顿警察托马斯·德拉汉蒂,他的脖子左外侧中弹,倒在布雷迪身旁。

另一名特工人员蒂姆的右下腹部中弹,也倒在了地上。当时,枪声一响,蒂姆立即转向枪响的方向,为了保卫总统,他纵身一跳,挡在了总统身前,所以才腹部中弹。

与此同时,特工麦卡锡立即飞身扑向凶手。由于身体冲撞,凶手的最后一颗子弹打到了街对面的一栋房子。凶手迅速被负责总统安全的几个保镖和警察包围,以防被人灭口。然后,凶手被人送上了一辆警车,押送到哥伦比亚特区警察总部。

就在麦卡锡扑向凶手的同时,特工卫队长帕尔和他的助手沙迪克急忙把总统里根推进轿车里。就在这一过程中,里根被一颗打到轿车上反弹回来的子弹里根遇刺现场。

击中了胸部。

卫队长帕尔起初是命令司机把车开到白宫去,因为那里是华盛顿最安全的地方。可车开了几秒钟之后,帕尔发现总统似乎受伤了,虽然没有找到伤口,但鲜血不断从里根的嘴中流出来。于是,他立即决定带着车队直奔白宫以西5个街区远的华盛顿大学医院急救处。

里根刚被送到医院时,呼吸非常困难,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创伤组威廉·奥尼尔医生立即决定为总统实施抢救。经检查,里根左腋窝下方有一个纽扣似的小洞,明显是子弹射入的伤口,但没有发现子弹的出口,这说明子弹还留在总统的胸腔内。

医生在里根的左胸开了一个口子,插入一根导管,用胸膜排液器往外抽吸胸腔内的大量积血。为了找到子弹的确切位置,医生为里根做了X光照相,发现在里根心脏的阴影里有一个逗号形状的金属,可以断定,这就是那颗子弹。

这时,里根到达医院已经35分钟之久。为了保证总统的安全,医院的大门已经由特工把守,任何人进入都要经过严格的盘查。急救室门口设立了岗哨,除了有关的医护人员外,其他人一概不得入内。由于之前恐怖分子在医院进行追杀的例子并不罕见,特工局在医院建立了临时指挥部,安装了必要的通讯设备,派来了反绑架部队,同时加强了急救室的防卫力量。

一个小时后,医护人员从担架上将里根移到了二号手术室的手术台上。抢救总统的生命让医生有些神情紧张,里根开玩笑说:“请告诉我,你们都是共和党员。”医生们都被里根的幽默逗乐了,民主党员的医生约瑟夫·乔达诺代表大家回答:“今天我们都支持共和党。”

手术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医生从肺叶里挤出了这颗差点要了里根命的子弹。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子弹穿过里根左胸的第七根肋骨,离心脏只差一英寸。

晚上6点半,里根离开手术室。医生向新闻界和正在等待中的美国民众报告里根中弹瞬间。保镖迅速将他扶进防弹轿车。

总统目前的情况:里根总统的身体状况已经基本稳定,手术之前意识清醒,枪伤没有触及要害器官,估计等麻药药效消失后就能恢复思考和决策能力了。

总统遇刺后幸免于难的消息一经公布,公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可在里根病房里的医生却没那样乐观。一个小时后里根开始苏醒,但呼吸仍有些困难。医生对他又进行了一次检查,结果显示他的下肺叶部仍处于萎陷状态。

由于气管中插了导管,里根不能说话,只能通过纸笔和人交流。从医生的口中得知凶手已经被抓住,里根心情大好。凌晨2点45分,医生给里根拿掉了喉管中的导管,虽然他还带着氧气罩,但总算可以开口说话了,总统顺利渡过了危险期。

清醒之后的里根很快就在病榻上恢复了总统的工作。作为一种象征,他还在31日早晨用过早餐之后,签署了一项关于奶制品的物价补贴法案。

4月11日,所有参加抢救、治疗里根的医生都齐聚在办公室里举行会议。他们认真看了里根总统的最新X光片,结果显示他的肺部已经复原。这一消息令人鼓舞,这代表里根已经完全好起来了。当天上午,医生决定让里根出院。

出院当天,大约100名政府官员和他们的家属在总统官邸的后门等候里根平安归来,副总统布什和妻子巴巴拉也出现在欢迎队伍中。里根身穿一件鲜红色背心、一件马球衬衫,在夫人南希和女儿帕蒂的陪同下走进了白宫,开始了大难不死后的总统生涯。

二拔枪一击为红颜

国家领导人遇刺在世界政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刺杀的原因也基本都大相径庭,不外乎种族冲突、教派矛盾、党派争端等。但这个凶手刺杀里根的理由似乎有些特别,他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某个教派、种族的一员,而只是为了吸引心仪女影星茱迪·福斯特的注意,才去冒险刺杀里根的。

凶手名叫约翰·欣克利,现年25岁,1955年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个富有家庭。据欣克利的同学和老师回忆,他在中学时就沉默寡言,毕业后没有上综合性大学而是进了卢博克市的得克萨斯技术大学,从1973年入学到1980年,他一直是有时上课,有时辍学,并没有完整念完大学课程。

1973年,欣克利18岁,已经是个成人了。在强调自立的美国社会,子女成年以后,父母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管东管西,这也意味着欣克利自由了。可实际上,在欣克利还未成年的时候,由于父母都忙于经商,也没有多少时间管他。

在欣克利1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到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开办了一个煤气和石油国内公司,并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欣克利的哥哥任副董事长。欣克利在家排行老三,父亲没有在公司里给他安排职位,是个正经的“失业者”。但欣克利并不难过,因为他乐得过那种不愁吃穿、不用干活的自由生活。闲暇时候,他待在屋子里看电视、弹吉他,有时还去跳跳舞,日子过得很是惬意。

又过了两年,欣克利开始了流浪生涯。他先是去好莱坞晃荡了一圈,后来又回到丹佛。在此期间,他有时也回到得克萨斯技术大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地上几天课。

1980年,欣克利最后一次离开得克萨斯技术大学,在卢博克市买了一支0.38英寸口径的手枪,接着又买了两支0.22英寸口径的手枪。同年10月,他跑到东部纽黑文耶鲁大学所在地,据说他喜欢的一个18岁女影星就在耶鲁大学上学。欣克利在耶鲁大学周围转悠的时候,卡特总统为竞选来到了这个地方,欣克利在机场被查出携带有3支手枪,形迹可疑,故而被警察拘留了。获释以后,他继续在纽约、纽黑文、丹佛等地来回游荡,并又陆续买了三四支枪随身携带。

1981年3月25日,欣克利从丹佛出发,几经周折在29日当天抵达华盛顿,在白宫附近的旅馆住下。次日中午,他来到希尔顿饭店门前,向总统里根连开数枪。开枪后,欣克利似乎没有逃跑的念头,直接就被警察抓获了。

欣克利的行为让警察有些匪夷所思,按照以往的经验,一个职业刺客是不会束手就擒的。那么他为何要刺杀里根总统呢?根据审讯调查,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他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伟业”,以轰动效应赢得意中人茱迪·福斯特的敬慕和青睐。

出人意料的是,把欣克利迷得晕头转向、不惜以生命来博取其注意的女影星茱迪·福斯特既无闭月羞花之容,也无倾国倾城之貌,而只不过是一个刚满18岁、面孔稚嫩、演技精湛的耶鲁大学一年级学生。

茱迪·福斯特14岁的时候,在《出租车司机》电影中出演了一个雏妓,并因此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出租车司机》描写的是一个吸毒的出租汽车司机受到福斯特所扮演的小妓女的嘲讽。司机不但不恨她,还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后来他给她写了一封信,并出发去刺杀一位总统候选人,以示爱情的坚贞。

福斯特出色的表演让影片公映后她的身价直线飙升,很多青年人迷上了这个稚嫩的小女孩,欣克利就是其中一个。1980年福斯特退出好莱坞,来到耶鲁大学就读。欣克利多次写信给她,还给她打过很多次电话,但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别无他法的欣克利,也不知怎么忽发奇想,居然模仿起《出租车司机》

把欣克利迷得晕头转向、不惜涉险行刺总统以博其一笑的女影星茱迪·福斯特。

里司机刺杀总统候选人的情节,去刺杀里根,希望以此赢得美人心。

真是可怜了里根,当了一回模仿秀的男二号角色。

在得知刺杀里根的凶手就是自己的儿子欣克利的时候,欣克利的父母立即从科罗拉多州赶到了华盛顿。在欣克利被捕入狱的第二天,他的父母就对外发表了一份声明,说欣克利是一个有病的孩子。根据美国法律,精神不正常的人对其行为是不负法律责任的。美国政府起诉欣克利犯有使用武器和谋杀总统、击伤布雷迪、德拉汉蒂、麦卡锡等13条罪行,根据法律,须判处终身监禁。

为了使欣克利免去法律的制裁,他的父母不惜破费重金,聘请着名律师和专家证人出庭作证,企图以精神错乱为由,为儿子进行辩护。

为了鉴定欣克利的精神状况,法院指定一名精神病专家为他做了3个小时的检查,专家检查结果显示欣克利精神完全正常,应该接受审判。专家的鉴定很快被欣克利的辩护律师否定了,他认为被告的精神状况应该由被告方选择的专家进行检查。虽然地区法官驳回了这个意见,但仍决定将欣克利送到联邦教养院做3个月的精神病检查。因为确定欣克利在开枪的时候是否处于精神错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美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中,涉及精神病无罪辩护的规则主要有“麦纳顿规则”,又称“对错规则”,即如果被告人因某种精神病影响而缺乏理智,在案发的时候不知其行为的对错或性质,则被告将不负有刑事责任。另一个规则就是着名的“德赫穆规则”,又称“结果规则”。在普通人心中,只有行为异常、疯傻痴癫的人才算精神病,可“德赫穆规则”的定义非常宽泛,甚至连“情绪残疾”也归结在精神疾病的范畴内。因此,如果欣克利的行为属于精神错乱或情绪残疾所造成的后果,则不需要承担任何刑事责任。

更糟糕的是,按照当时的联邦刑事诉讼法,在涉及精神病无罪辩护的刑事案中,控方要负责有罪的指证。可是,由于很难判断一个人是否患精神病或有多严重的精神病,所以控方很难毫无争议地证明案发当时被告的神志是正常的。而仅凭欣克利行刺前留在旅馆的信,辩方就可以判定当时的欣克利是处于精神错乱情绪下的。控方的证据不全,无法确定欣克利确实没有精神障碍,故陪审团不能给他定罪。

于是繁杂的检查一直拖到枪击案发生一年多以后,美国联邦法院才宣布成立大陪审团公开审理此案。被告方有4名律师和6名精神病专家为欣克利辩护,写出了长达1000页的材料来证明欣克利的“精神错乱”。提请公诉的联邦检察官方面的律师和精神病专家也写出了长达600多页的“有力”证据,证明欣克利的谋杀是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进行的。

经过7个多星期的听证会辩论,1982年6月21日,美国联邦陪审团终于做出了欣克利无罪的裁决。

欣克利本人听到自己被判无罪都感到很吃惊,他的父母更是感动得痛哭流涕。他们为了能让欣克利免于法律制裁花费了近100万美元来聘请律师和专家。

据说,这是美国有史以来为免除法律制裁,“证明”被告患有精神病而耗资最多的一次诉讼。政府方面也付出了惊人的代价,从欣克利被捕,仅花在安全方面的钱就超过了65万美元。

欣克利被判无罪的消息一经公布,美国社会一片哗然。美国广播公司为此还做了一个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6%的人认为判决结果是不公正的,90%的人认为欣克利不应该获释。

本该接受法律制裁的谋杀犯居然能通过钻法律空子免于刑罚,这让司法部长威廉·史密斯感到颇为尴尬,他不得不承认美国刑法条文确实存在漏洞。不少参议院和众议院纷纷发表谈话,要求修改法律中有关精神病患者免罪的条文,以保障社会的安全。司法部表示法律的空子允许罪犯犯暴力罪,又允许他们利用含混不清的程序来开脱罪责,然后还向他们敞开大门,让他们回到他们曾经伤害过的社会中去,这是美国法律的悲哀。

同类推荐
  • 中华帝王第三卷

    中华帝王第三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5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 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

    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

    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地描写“秦淮八艳”的人物传记小说。史上最具争议的“红颜祸水”,风骚各异才气俱佳。秦淮八艳皆是色艺双绝、惊才绝艳的女子,即使出自青楼,但无论容貌、才艺、性情和人生际遇都极具故事性和观赏性。一把寄满相思的桃花扇,见证了他与侯方域的凄苦爱情。孔尚任的《桃花扇》说的就是李香君的故事。也说明李香君是一个铮铮铁骨贞洁刚烈的传奇女子。
  • 曹锟传

    曹锟传

    他是北洋军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出身贫寒,却因缘际会成为袁世凯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后又成为手握重兵并占有大量地盘的一方军阀:因其在军阀争斗中左右逢源,在冯国璋死后,终于成为直系的新首领。后又通过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的总统,但其合法性却遭到了各界普遍质疑。不久,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其势力日益削弱,直系内部也四分五裂,终于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下台,结束了其政治军事生涯。称雄中原的直系也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在有生之年里,我们爱过了,伤过了,错过了,有些可惜但却值得。因为我们曾那样笃信爱情,没有谁会在一开始就为爱情预设结局。爱情无非两个结局:或相濡以沫,或怀念以终老。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爱情,请不要说错过不值得。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任何揣测都是妄言。爱情纵然天高海阔,也是有限度的,浅海鱼永远都不知道深海原来那么黑,那么令人迷醉。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花都之恋

    TFBOYS之花都之恋

    一个是花都的公主,一个是凡间的明星。他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的火花......
  •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拈花血心诀

    拈花血心诀

    蒙古大军南征大理,妙香古国风雨飘摇。机缘种种,奇遇相继,乃至领袖群伦;斩除顽恶,浴血沙场,只为保境安民。
  • 情幻梦境风波四起

    情幻梦境风波四起

    【无论我们的元神会轮回多少次,我会永远追随你,即使你失去一切关于我的记忆,我也不放弃,直到你想起我,我们就在一起,白头偕老】五万年前,在一次巧合的机会让血色玫瑰的族长玛莉娅和人类八大家族之一的令狐世家的家主令狐天走到一起。可是当时人类和吸血鬼之间的关系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使他们不得不兵戎相见,曾经深情款款的誓约是否能实现?五万年后,世界变得繁荣和平,四处弥漫着奢华的气息。他们带着上辈子尚未了结的心愿和恩怨回到这个世界上。他们真的能在一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愿苍天有眼,有情人终成眷属!
  • 异世之仙尽

    异世之仙尽

    王义看着左手的核弹和右手的仙法,很是惆怅。曾经有人告诉他,核弹是很危险的东西,能够毁灭一切文明。但是现在又有人告诉他,仙法很危险,稍不注意就会毁灭亿万山河。“我到底该选择谁。。。。”站在仙界之巅的王义,喃喃自语,背影很是孤寂《这是一个废柴高中生穿越到一个废柴少爷身上的故事》
  • 阿修罗之修罗之境

    阿修罗之修罗之境

    一只孤独的异类,游走于人类社会边缘,不知何时才能找到生之意义
  • 三人行必有我爱人

    三人行必有我爱人

    一日丈夫回家见妻子嚎啕大哭便问:“老婆你杂地拉谁欺负你了”。妻子:“老公我我洗澡被人看了身子,我......我....我不纯了我”。老公一听那还得了:“是谁?连我王二麻子的老婆都敢欺负,看我不把他眼睛给挖了”。妻子:“还不是你大表姨家的二姑妈的三舅家的四婶婶的那个四岁小外甥…”。老公:“O__O"…………”。妻子:“老公,你说我是不是等他长大了我在去看一次他洗澡?”。老公:“@#&¥…”
  • 丧尸世代

    丧尸世代

    一个曾经的BSAA队员,战败后成为了丧尸的俘虏,曾经的情敌变成了对手,曾经的恋人成为了刀下亡灵,冷血的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是如何在丧尸的世界游荡?
  • 星梦一界

    星梦一界

    星族本为大陆上最强大的种族,但千万年后的今天,居然沦为了补充灵力的天材至宝,毫无尊严!星族族民被残杀殆尽,几乎遭到了灭族之灾。直到她的觉醒,才给了这绝望世界里的一丝希望。只可惜她却不想独掌这个世界,她历经千险,倒转了整个乾坤和流年,只为了那一人。
  • 远洋之书

    远洋之书

    多少次我渴望你回首一次,看我一眼!多少次我渴望你回我一句,谢谢你!只要你愿意,我立刻拿心中的守护之剑,放在胸前,为你冲锋,哪怕前面是无尽深渊,我亦无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