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6300000017

第17章 “哈佛完美女孩”神话如何制造(2)

这个调查结果并没有让我感到特别激动,比如认为中国中学生的水平达到了美国法律系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水平,或者认为他们“在对第四修正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凭逻辑思维能力,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我认为他们做出这样的回答完全是靠常识,靠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媒体和教育机构给他们在这方面的教育。

所以我现在诚挚建议所有看过这本书的家长,也不要对我的这个调查完全相信,也去搞一个调查,问一问你们自己的孩子,没准你们也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孩子也达到了美国大学法律系二年级学生的水平呢!

回过头来再完整看看这段话,还有另外的疑点,这个疑点就是刘亦婷对于法官的回答实际上并没有答到问题的关键之处。换句话说,也许她直到写那本书的时候也没有弄明白《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么,《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一项核心规定就是:

人民有保护其身体、住所、文件与财产之权,不受无理拘捕、搜索或扣押,并不得非法侵犯。除有正当理由,经宣誓或代誓宣言,并详载搜索之地点,拘捕之人或收押之物外,不得颁发搜索票、拘票或扣押状。

简单说,这项规定的实质就是除非有许可,警察不能随便搜身或者搜查住宅。知道这个,我们就容易想到那个故事中警察究竟会有什么麻烦,正如那个大法官说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位警察搜出了违禁品就认可这种违法的搜查,这是我们为了维护美国公民不受非法搜查的宪法条款而应该付出的代价。”

这个问题争议的焦点是警察搜身搜出违禁品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搜出了违禁品,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打碎玻璃的是胖胖啊,阿姨为啥要惩罚我呢?”但是,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警察搜出了违禁品啊。如果这几个人恰好是恐怖分子的话,警察似乎就更有道理了。但是,美国法律规定这样做是不合法的,因为这样做侵犯了美国公民不受非法搜查的权利。与公民权利比较起来,搜到违禁品这件事不足为道。就像法官说的,这是一种代价。

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所谓司机违法根本就是可提可不提的事情。比如你可以将故事发生的情境改为,几个警察在街上巡逻时,看到某个人神色不对。于是上前搜身,搜出了违禁品。

我们回头看看刘亦婷怎么回答的:“司机违章,应该受到相应法规的惩罚,但其他的乘客并没有过错。没有理由让其他乘客也跟他一起分担任何惩罚,哪怕只是下车接受搜查。”刘亦婷的回答主要是在一个无关重要的枝节上兜圈子,根本就没有把问题的核心答出来。如果这恰好是一道问答题的话,估计刘亦婷的这个回答是连一半分都得不到的。就是对这样一个回答起来难度本不大,而刘亦婷的回答又大大偏离正确方向的问题,拉瑞给她的评价却高得令人匪夷所思。

怎么解释呢?是美国人固有的技术性赞美吗?还是刘亦婷因为听力的问题没有完全领会拉瑞的本意?或者她对拉瑞的话做了曲解,做了有利于自己的翻译?天知道!

一位网友对这件事情做了如下的评论:

其实这个“哈佛女孩”的经历非常平凡,而且我可以肯定她的口才不是很好。她与那个法官探讨的案例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案例,国内的一些报刊杂志曾经多次登载过类似案例,凡是喜欢读书看报的中小学生朋友们完全可以自如地回答出这个问题。所以,与其阅读《哈佛女孩》,不如多读几遍《福尔摩斯探案集》,这对于发展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清晰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思辩能力是很有好处的。如果朋友们有机会进入人才荟萃的领域见识到精明机敏,神采奕奕的政坛高手们过招时的景象,你一下子就会发现她提到的访美时的一系列优秀表现实在太小儿科了,简直不足挂齿。因此我建议心气很高的家长和孩子们多看名人传记是希望你们看得更远一些,走得更远一些。

(引自新浪网读书频道)

§§§第39节炫耀心切,迷失自我

在刘亦婷家长的书中,他们将自己描述成了先知先觉的教育家,在他们18年的不懈教育下,刘亦婷最终成为“素质全面”的哈佛女孩。

不过我倒要问他们,在刘亦婷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刘亦婷、社会、拉瑞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读过他们的书后,我感觉刘亦婷的老师面目模糊,根本就没教过刘亦婷什么有用的东西。我们知道,刘亦婷的数学成绩不错,可我们不知道教她数学的是哪位老师,这位老师有什么独到的教学方法。

至于刘亦婷的点滴进步,他们都恨不得生拉硬拽跟自己的所谓教育理念扯上关系。刘亦婷好像是个木偶,她的家长在后面牵着线,刘亦婷在前面的表演全是他们在后面操纵的结果。

我真替这两个大人脸红,抢老师的功劳就罢了,连自己孩子的功劳都要抢啊?很多家长的误区跟刘亦婷的家长一样,就是以为自己的智商要远远超过孩子,尤其是那些自以为读了几天书,觉得自己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家长更是如此。他们对孩子的一切都热衷于指指点点,孩子取得点滴成绩了,他们就来劲了,说:“你看按我的方法做没错吧。”孩子没啥成就,他们就说:“你看你没有努力吧。”总之他们就跟瞎子算命一样两头堵,永远光荣、伟大、正确。

而孩子呢?在家长的操纵下变得面目模糊,就像个傀儡。他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得归功于父母的英明领导和伟大决策。可实际上,我觉得一个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是惊人的,有一句格言说,“母亲没教的,世界会教给你”。记得《艺术人生》里有一期访问演员岳红的节目,岳红由于工作忙几乎从来没管过女儿,为此女儿跟她经常吵架。可是我们发现,这个女儿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相当优秀,不仅学习成绩好,善解人意,还有写诗的才华。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没有刘亦婷家长在一旁的操纵,刘亦婷也有可能如现在一样优秀,甚至素质发展得更全面。因为我们相信刘亦婷有自己的头脑,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

“哈佛完美女孩”神话如何制造

§§§第40节牵强附会,按图索骥

这两本书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牵强附会,按图索骥。先看看这段话吧:

体贴亲人的特殊需要,能让孩子懂得“人各不同”,并体验到为他人着想的快乐。婷儿3岁的时候就开始承担帮妈妈“消气”的责任,妈妈生气的时候,婷儿用唱歌、背诗、讲故事等方法为妈妈消气,转眼间就能让妈妈笑逐颜开。(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114页)

这句话是典型的牵强附会。我们知道,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在大人面前唱歌、背诗、讲故事的经历,这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如今却被刘亦婷的家长上升为自己早期教育成功的证明,即刘亦婷3岁时便已被她训练成了会“体贴”亲人的超常儿童。这不是牵强附会是什么?对于这样的牵强附会,刘亦婷的家长还有一段自圆其说的解释:

我15岁开始自学和从事舞台剧创作,喜欢从剧情的结尾来构思剧情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有限的台词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由于这个原因,我对命运走向及生活细节的含意十分敏感,习惯于从既成事实去追溯发展的脉络,或从不起眼的小事去预见可能的后果。这种注重因果关系的习惯,又一次促使我在确定目标之后,积极寻找通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373页)

她这段话看起来漂亮,实际上却把自己“牵强附会”、“按图索骥”的写作手法暴露无遗。所谓按图索骥,就是说按照已经存在的主观意图去牵强附会的寻找证据。刘亦婷家长的写作方法就是先从“素质教育”这个已有的主观意图入手,然后再仔细回忆刘亦婷成长过程中一些跟素质教育能扯上边的细节(不管如何牵强)这样,一一对号入座后再贴上标签。一本“素质培养纪实”就这样被打造出来了。

想必很多读者看过赵丽蓉演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侯耀文演的那个电视台导演用的就是按图索骥的思维方法。他在采访这位英雄母亲前脑袋里已经有个“图”了,这个“图”就是这个英雄母亲德高望重,从小就给英雄灌输道德观念,讲诸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如今,刘亦婷的家长把过去那套塑造英雄的手法又捡起来了。他们先是把刘亦婷打造成了“素质教育的英雄模范人物”,然后又把自己打造成“英雄的母亲”、“英雄的父亲”,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导演来包装他们,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出“素质教育典范”的大戏。

我们看看这个“典范人物”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刘亦婷10个月时手舞足蹈几下成了展示艺术细胞;1岁时跺了几下脚成了即兴创作舞蹈;1岁3个月的时候发了一声“啊”被认为学会了抒发感情;3岁时在钢琴上拍了几下成了即兴作曲;6岁时弹了几下电子琴成了自学乐器;玩了几次五子棋成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心情不好的时候唱歌成了一项“善于调控情绪”的发明……

我们还是仔细剖析一下刘亦婷家长牵强附会的笔法吧:

在我的努力下,婷儿5个月大时,便对音乐和舞蹈表现出日益明显的兴趣:

……喂奶喝水都要听着歌儿才肯吃,不管多调皮的时候,一听见歌声就乖了。大人一唱歌,她就全神贯注地听着,还哼哼叽叽地想跟着学。我若在她面前跳舞,更是把她高兴得不得了。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40页)

看到这段文字我想起了一则新闻,说一些奶牛场通过给牛听音乐增加了产量。根据这则新闻我们能不能这样推测,对于音乐和舞蹈或者说节奏的兴趣是人类的本能,是根本不需要培养、教导的,如果连这种本能都牵强附会成自己早期教育的功绩,我想,这完完全全是一种反科学的态度。

到她满10个月时,婷儿的艺术细胞似乎已经形成了:

……那天我抱着她哼了几句歌,她居然自己又哼又舞起来,虽然只是乱晃着胖胖的小手,但她是在“跳舞”却不容置疑。当我扶她站在穿衣镜前时,她更是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起来。

这种“跳舞”虽然只是一种模仿行为,但创造多半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模仿也是一种有待发展的能力,需要大人随时鼓励,以增强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40页)

大家都看过马戏团的表演,笨拙的大象在音乐中也能翩翩起舞。为什么?一种条件反射而已。对于10个月的刘亦婷来说,对于节奏感强的音乐产生条件反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刘亦婷的家长却把这当作刘亦婷艺术细胞形成的证据,是自己培养的结果。这真是一种可笑的逻辑。

婷儿刚满1岁,模仿能力就发展得相当好了:

……大概是一个星期前吧,我发现婷婷会自己“玩家家”(做游戏)了。她拿着小宋的牙缸,一会地装作刷牙,一会地装作吃、喝,还“吧哒”着小嘴儿品味呢。兴趣大得呀,抱都抱不走。这大概是一种自发的模仿吧。

还有一天,我发现婷儿老是兴奋地跺脚,就称之为“跳踢踏舞”,还鼓励她一次又一次地跳。我认为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婴儿时期形成的即兴创作舞蹈的兴趣,使她在后来的校园生活中无数次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尽管没有训练过的舞姿不可能很规范(因为我不希望婷儿长大了从事表演艺术,所以我很少在这方面训练她),但全身心地沉浸在欣赏或自娱中,尽情享受音乐和舞蹈的艺术美,的确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40页)

孩子跺脚成了即兴跳舞,鼓励孩子跺脚成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信心。更让人惊诧的说法是,这种“婴儿时期形成的即兴创作舞蹈的兴趣,使她在后来的校园生活中无数次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我想,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这个世界人人都可以是舞蹈家,因为这些地球人都曾经在婴儿时期即兴创作过舞蹈,否则不会直立行走的人类不知还能不能称作人类?

这就是刘亦婷的家长对刘亦婷实施的成功的早期教育吗?如果这就算所谓的早期教育的话,我看每个家长都可以无师自通,每个孩子都将自动成为天才儿童。孩子摆弄一下乐器,你可以说他即兴作曲,是音乐神童;孩子在纸上涂鸦数笔,你可以说他即兴作画,是绘画神童;孩子踢了几下球,这可不得了,在婴儿时就显示出了卓越的脚法,是未来的罗纳尔多。

总之,牵强附会的本事谁都有,国人更是擅长这个,我们知道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有人想尽办法,牵强附会地指出你冒犯了皇帝,而且灭九族,一杀就是上万人。那个“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典故我至今记忆犹新。

国人为什么喜欢牵强附会呢?关键是缺乏科学传统,缺乏科学精神。刘亦婷的家长也不例外,所以他们的“育儿日记”充斥着牵强附会的荒唐之言便不足为怪了。

§§§第41节培养纪实,名不符实

婴幼儿教育涉及人的智能、心理诸多领域,很多领域都存在着一些未解之迷。科学家对我们大脑的了解正像对黑洞的了解一样非常肤浅和粗糙。由于幼儿教育涉及“人脑机能”这个科学上的盲区,目前尚没有权威的系统理论可以指导家长实施幼儿教育。如果有的话,这个人肯定可以拿到诺贝尔奖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当一个领域充满了未解之迷,没有被科学完全占领的时候,也就是伪科学层出不穷,江湖医生当道的时候。尤其在我国,婴幼儿教育刚刚起步,各式各样的早期教育理论鱼龙混杂,对于缺乏专门知识的家长来说往往莫衷一是,难辨真伪。

同类推荐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小斯宾塞是作者赫伯特·斯宾塞的侄子,因为一次不幸,失去了父母,于是被作者收养。在家乡的小镇上,小斯宾塞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他接受的是名符其实的快乐教育。尽管小斯宾塞的天资并不聪颖,但在作者的教育下,他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后来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成为著名的植物学家。那么何为快乐教育?作者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因此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也应当是快乐的。而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对孩子发布命令,要用积极的暗示令他们看见希望,让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心理咨询(插图)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心理咨询(插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涵义也趋于全面化、完整化。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的成立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这就表明,真正的健康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体魄,还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古罗马有位叫西塞罗的哲学家曾说:“心理的疾病比生理的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这个预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足、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变得愈发真切,躯体上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而由精神上的原因导致的心理疾病在危害人类健康方面产生了更加巨大的杀伤力,这就使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心程度飞速提高。那么,何谓心理健康呢?
  •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老卡尔·威特在54岁时得子,没想到他的儿子却是一个智商低下的婴儿。但他没有放弃,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小卡尔。威特在8岁时便能够自由运用6个国家的语言,9岁时考入莱比锡大学,未满14岁便获取博士学位,16岁时被聘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 父亲的责任:文化名人谈青少年教育

    父亲的责任:文化名人谈青少年教育

    《我们怎样做父亲(文化名人谈青少年教育)》所选的文章,有散文、杂文,也有随笔、论文,还有演讲稿、书信,并不统一,甚至称得上繁杂;以作者来看,他们的身份也颇为复杂,既有作家、艺术家,也有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我们怎样做父亲(文化名人谈青少年教育)》共选有各类文章50篇,内容包括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责任,品德的培养,素质教育,以及青少年成长阶段所面临的困扰与问题。
  • 0~1岁宝宝每周育儿方案

    0~1岁宝宝每周育儿方案

    本书以实际的可操作性为核心,介绍了每周宝宝的成长指标、喂养需求及方法、日常护理、疾病处理、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兽血腾飞

    兽血腾飞

    兽血突然腾飞,是什么使得它慢慢“觉醒”?主角一声咆哮:“我偏偏就喜欢狂妄,你又能奈我何?”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世大秘,他几乎接近了疯狂,既是那漫天神魔,也难阻挡!他带着自己桀骜不驯的个性,在一次次地生死边沿中成长。他是人?是魔?最终的种种,顿时让人恍然大悟……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历史沿革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历史沿革

    《兰州历史文化》的编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兰州历史文化各时期、各层面的发展成就和地域特色,注意反映文化生态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兰州”建设服务。
  • 软萌娇妻:总统求放过

    软萌娇妻:总统求放过

    一场大火烧掉全家,父母挚友收养她,凭着父母留下的一纸婚约,毫无血缘关系的哥哥成了她扑倒的目标。K国高居世界巅峰,两个副总统各掌握一半实力,总统却迟迟不肯露面,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她不小心睡了总统,第二天一跃成为总统夫人,她却问总统:“哥哥,我可不可以毁约?”“你先问问你儿子。”
  • 归途末世

    归途末世

    五个少年,五种不同能力,神秘组织五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引发整个世界的格局变化,从空战到海战,从地球到太空,战斗一直在持续,然而以为自己解开了所有的秘密,实际上,另一个秘密再次出现,五个人能否金蝉脱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虫生

    异界虫生

    侯孙宝----一个21世纪的废材大学生,意外流落异界,乐观豁达的他性格在这里被改变.他又是一个骨灰级的虫子饲养爱好者,穿越异界的他获得了随身携带的各类虫子的奇特能力,这些能力将在他的成长历程中相继觉醒.奇妙的异世界,狰狞的魔兽、多姿的美女、纷繁的战争、绚丽的魔法、强横的武技,这一切见证了主角的成长,埋藏在体内的异能何时觉醒?流落在异世界的他将如何生存?这个故事,就从他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招聘信开始......(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看到更新,请加本书QQ群:41751013)
  • 影响孩子一生的50种习惯

    影响孩子一生的50种习惯

    本书从学习、交往、生活等方面,介绍了50种影响孩子成长的习惯。
  • 仙陨之后

    仙陨之后

    天地为葬,苍生为墓。当仙陨落,拥有不朽痕印的墨君成为了本源仙位的选择。只是,本源仙位的选择,却只是需要墨君的生命、修为而已。为此,他付出了许多艰辛,一路艰难走来,最后登上仙界顶峰。
  • 摇滚岁月

    摇滚岁月

    生活,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社会,让我们无处释放激情!家庭,让你不行也得行!或许混,是一种目前社会、生活中最轻松,最乐观的状态。混,并不代表对生活绝望后的无奈,也不代表逞强斗狠的破釜沉舟,它只是代表一群人渴望而又憧憬的生活态度。活得洒脱,过得舒服。混,就要混出个样儿来,不是给谁的答案,只为活出个人样儿来给自己看!!!
  • 傲娇男神:帝少的掌上甜心

    傲娇男神:帝少的掌上甜心

    “妈妈!我们去哪?”某小宝眨巴眨巴着眼睛问道。“走!妈妈带你去逃跑!去好玩地地方!”某女收拾着所有贵重的首饰。”那我们不带爸爸了吗?“”要你爸爸做什么!我们去没有爸爸的世界!就去米国的迪士尼乐园玩吧!离你爸爸远远的!“。。。米国地迪士尼乐园!?离他远远地!?某大宝嘴角划出一道迷人弧线,拿起手机打了个电话。。。”孙秘书!我要买下米国的所有迪士尼乐园!“”什。。什么!!!“
  • 三阴阳

    三阴阳

    本书以三阴阳出世到发迹到露出原形为线索,勾勒出一位貌似忠厚却工于心计、拨弄是非、阴险自私、损人又害己的人物形象。作者以锐利的笔锋揭穿了一个个变术,剥离去层层外衣,露出了一个鲜活的怪胎。同时,描写了县县办师范时期一位被乱点鸳鸯谱点到学校任主要领导的乡镇干部楚里的所作所为,把一所学校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以至不可收拾。客观上为三阴阳、江东京等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气候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