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12300000015

第15章 神话传说、宗教文化与森林旅游(2)

民族学材料证明,在原始初民的心目中,宇宙的形象是按照人体或动物体的形象塑造的。以此为基础,派生出可以想象的其他形象。比如天地有时呈云气形,有时呈圆卵形,有时呈板块形,有时粘合。所有这些关于宇宙形象的臆想,都可以在上古文献和口头神话中找到确切的影子。在初民那里,宇宙的最初形象是按照人体或动物形象塑造的,彼此相通,互为表里,变化万端,绝少固形。“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13.)这里的想象便是一种幻想,这种幻想是原始人最重要的精神武器。他们不能用石斧去征服自然,他们便用神去征服自然。原始初民的伟大就在于夸大超自然力量,以之凌驾于自然之上,这是原始英雄主义的思想基础,现代浪漫主义的精神渊源。女娲搏黄土作人,那是不懂得人类的由来,葫芦可以传人种,那是不懂得生育和繁殖。人兽同体同源,那是图腾主义思想的产物。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幻想与科学也正好成反比,幻想愈多,科学愈少,幻想愈丰富,科学愈贫乏。这正好说明原始人基于原始思维的幻想毕竟只是贫乏的幻想。但是,如果联系到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神话幻想本身便是一位富翁。高尔基曾经说过,神话是一种虚构。虚构就是从既定的现实总体中抽出它的基本意义而用形象体现出来。

第三,神话是原始思维功利性的产物。神是人的血亲和朋友。人们按照自己的愿望塑造神,是人们对付自然的帮手,人神之间距离极近。在相当多的情况下,神直接表现为人的祖先。就如拉法格所言“神是仿照人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种仿造不限于形象,还包括精神和气质。人兽同体同源,人兽异体同源。人类在观念上不能把自己和动物严格区别,动物同样是人们对付自然的帮手,人们往往以动物为祖先,人的动物性表现为神的动物性,盛行着典型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的特点就是相信人们的某一血缘联合体和动物的某一种类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2:383.)《苗族古歌》里记载了枫木变蝴蝶,蝴蝶妈妈化育苗族的神话。苗族之所以以枫木、蝴蝶为自己的先祖,原因就在于,在“日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的原始社会初期,物质生产依赖于人类自身的繁衍,人口的多少是决定一个民族能否存活下去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人口的多少成为获取生活资料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也是抵御自然灾害和防御战争威胁的重要保证。因而苗族人民希望自己像枫木那样“结出千样种,开出百样花”,又像蝴蝶那样拥有旺盛的繁殖能力。在“盘古神话”里,瑶族以犬为图腾,为先祖,其本质内涵是希望本族群拥有“犬”那样的生命力。由此可见,神话是功利思维、实用思维的产物,功利性是神话的本质属性之一。其价值在于实用与功利,是各种功利的总和,各种价值的萌芽。在生产实践中体现为领导着整个氏族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劳动规矩。

第四,神话是集体创作的产物。神话产生于人类的童年,亦即原始社会时期,是与原始初民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当时人民的个体意识尚未觉醒,因此神话的作者是集体,也就是说神话是原始初民集体的产物。我们无法确指女娲、伏羲是谁?也无法求证“洪水滔天”是哪一年的事,更不能明确“共工”触倒的是哪一座山。神话历史学派的学人的误会就在于此,他们总是想把神话的历史变作现实的历史,结果反把现实的历史变作神话的历史。神话是从整体上反映历史,是历史本质的真实。维柯在《新科学》里有力地说明了《荷马史诗》中的“荷马”只是希腊众多民众之一,是一个理想的希腊市民。他认为《荷马史诗》是由全体希腊人民在长时期里创造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荷马”是类型化的代表,他是希腊英雄的代表,荷马本身就是一种想象虚构,一直在希腊各族人民的口头上和记忆中活着,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神话在产生后,还有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一个“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在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内涵,其原因在于不同时代的统治者和文人,出于各自王朝不同的需要,总是对神话进行删改,使之符合自身实际的需要。

佛教与森林旅游

由儒、道、佛三家共同构成基本框架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契合旅游的文化。佛教人生哲学是远离红尘、泯灭情欲。其追求的境界是涅槃寂静。佛教寺庙在印度称“僧伽蓝摩”,意为僧众共住的园林,它一般都建于山中。佛寺称“梵刹”,“梵”意为清净,“刹”为地方,“梵刹”即清净的地方。所以,中国佛寺多在山水清幽处,乃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谓。佛教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佛教建筑、佛教雕塑、佛教绘画、佛教饮食等。佛教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佛教音乐、佛教伦理、佛教礼仪、佛教节日等。在中国宗教旅游中,佛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佛教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其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展现出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佛教传入汉地

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古代汉文史籍中,有秦始皇时沙门室利防等18人到中国的记载。汉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39~前126),张骞出使西域期间,曾在大夏见到从印度贩运去的蜀布、邛竹杖,说明当时中印之间已有民间往来,可能佛教也随之传入汉地。汉武帝还开辟了海上航道,与印度东海岸的黄支(也作黄枝,古国名,一般认为是今印度马德拉斯西南的甘吉市勒姆)等地建立联系。

据史料记载,西汉末年,公元前2年(哀帝元寿元年)有“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的记录;东汉永平年间(58~75),明帝夜梦神人,以为佛,遣使西行,从大月氏抄回《四十二章经》,并在洛阳城西雍门首建佛寺(白马寺)。佛教初来汉地,开始只是在上层社会的王室皇族、贵族地主中有些影响。在大城市中,不多的佛寺只是供西域来华的僧侣和商人们使用,在法律上不允许汉人出家为僧。由此看来,我们只能推定大概在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汉族地区。传播的地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波及彭城(徐州)等地。

佛教在中国的广泛流行,发端在公元4世纪。公元5世纪初,我国的法显法师游历天竺,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戒律。唐代玄奘法师赴印度求法,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事业,译出经论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约五十万颂),他的系统的翻译规模、严谨的翻译作风和巨大的翻译成果,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超前绝后的光辉典范。随着大量经论的传来,印度佛教各派思想与我国民族文化相接触,经过长时期的吸收和消化,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公元6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极盛时期,在这时期,思想理论有着新的发展,各个宗派先后兴起,呈现百花争艳的景象。其主要流行的是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其中,禅宗与净土宗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宗派。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净土宗是依《无量寿经》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而形成的宗派,所以名为净土宗。此宗主张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由于净土宗简单易行,故在我国得到特殊、广泛的流行。

二、佛教基本教义

(一)四谛

1苦谛。即所谓的“人生苦短”,指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

2集谛。对造成痛苦与烦恼原因的分析,认为一切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业(即通常所说的造孽),造业就不免受轮回(转生)之苦。这其中大体可概括为“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和“业报轮回说”。

3灭谛。提出了佛教出世间的最高理想:涅槃。

4道谛。即通向涅槃之路。被总结为“八正道”,从身、口、意三个方面规范佛徒的日常思想行为。再简要一些,又被归纳为戒、定、慧“三学”。

(二)十二因缘

指的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首先从无明开始,无明就是不明根本,不知其所来的意义,首因无明而发生行,行就是动能的意思。第三因行而有识的作用,识是基本能思的潜力。第四因识而构成名色。第五因名色而生起眼等六根与色等六尘进入的现象。第六因六根而发生接触的感觉。第七因触而引起领受在心的感觉。第八因受而发生爱欲的追求。第九因爱而有求取的需要。第十因取而有现有的存在。第十一因有而成生命的历程。第十二因生而有老死的后果。复因老死而转入无明,又形成另一因缘的生命。

(三)三法印

三法印指的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常”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的;“无我”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说的。

“诸行无常”。指的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涅槃经》偈提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教认为所有事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与死的概念,才会感到所有事物的无常生灭;如果没有生与死的分别,就不会感到诸行无常了。

“诸法无我”。在佛教中,我与非我、人与非人、众生与非众生、寿者与非寿者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如果相信有一个持久的、永恒存在的、独立自主的“我”,那么你的信仰就不能被称之为佛教。无我是对于人生、宇宙、心身世界、一切诸法之中,没有一个我能够主宰一切的道理。

“涅槃寂静”。涅槃的意思是“灭除”,灭除烦恼和名相。就是说:智慧福德圆满成就的,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佛教认为这种境界“唯圣者所知”,不能以经验上有、无、来、去等概念来测度,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三、佛教的基本标志

(一)法轮

是佛教中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轮”原来指的是古印度的战车,据说这种战车能席卷战场之敌,威力巨大。法轮由轮、毂、辐、轴组成,其中“轮”代表智慧,“毂”代表意志,“轴”代表真理,八支一样长的“辐”,象征着佛陀说的八正道,是纯洁端正行为的规则。法轮象征佛陀所说的法,像轮子一样向前转动、推进,碾坏一切不正当的邪说。同时,这又表示人类的生活,要不断地向前求进步,不要停着。

(二)“卍”(读作“万”字)

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在古印度是表示圆满、吉祥、清净的符号。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在印度,“卍”是佛陀的胸、手足、头发等处所显示的现象,汇聚了吉祥福德的象征。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与解释是:北魏时期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三)莲花

莲花是佛教典型的象征器,也是佛教的标志。由于莲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有香、净、柔软、可爱的品德,它芬芳美丽,清净纯洁,从泥土里出来,却一点也没有染到肮脏,这表示佛教是清净庄严的,所以大多数菩萨以莲花为座。

四、佛教的供奉对象

(一)佛

所谓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寺院经常供奉的佛有:

1三身佛。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迦牟尼)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身”是“积集”的意思,但这里的身不是指肉身,主要表示理性和智慧。三身佛供于佛寺主殿,中央为法身佛,其左为报身佛,右为应身佛。

法身佛。梵语音译“毗卢遮那”,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结法界定印,两手仰掌相叠,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大拇指向上相触。

报身佛。梵语称“卢舍那佛”,汉译为“净满”,即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结与愿印,左手安于双膝上,右手仰掌垂下。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成释迦牟尼成道的姿势。

2横三世佛(又叫三方佛)。三方佛体现净土信仰。佛教称世界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所居佛国)之分,每个世界有一佛二菩萨负责教化。世界十方都有净土,但最著名的净土为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净土。这是从空间上划分的,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居左,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居中,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居右。其中,药师佛与左胁士日光菩萨及右胁士月光菩萨并称为“东方三圣”;释迦牟尼佛以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左右侍肋;阿弥陀佛与左胁士观世音菩萨、右胁士大势至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3竖三世佛(又名三世佛)。是从时间上划分的。佛教认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世界里,都有佛来化度众生。三世佛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正中为现世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世佛,以燃灯佛为代表。右侧是弥勒佛(未来佛)。因此,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被称为竖三世佛。

4五方佛。“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智如来”。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佛的总称,五尊佛中,正中者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接下来是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东方香积世界阿阀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微妙声佛。

(二)菩萨

就是“觉悟且有情的人”,即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救救他、自度度他的修行者。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但高于罗汉。在中国佛教信仰中,较为流行的四大菩萨是指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

1文殊菩萨。专司智慧,其形象是手持宝剑,象征智慧如同金刚宝剑,能够斩断妖魔和一切无名烦恼,坐莲花宝座,下骑狮子。五台山是其弘法的道场。

2普贤菩萨。专司佛的“理德”,职责在于将佛教所推崇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其法像是头戴宝冠,身披法衣,手持如意棒,以满足众生的愿望,身骑六牙白象,道场在四川峨眉山。

3观音菩萨。尊号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和名气最大,几乎超过一切神灵;其寺庙之多,造像之广在佛教中更是首屈一指。“佛殿何必深山求,处处观音处处有。”其法像是头戴宝冠、结跏趺坐,手持莲花或结定印,道场在浙江普陀山。

4地藏菩萨。因“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而得名。法像为出家像,作比丘装束,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左手持如意宝珠,表示满足众生愿望之意,坐骑颇像狮子,弘法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5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趋”)得无上力,因此称为大势至菩萨。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相传其道场在江苏南通的狼山。

(三)罗汉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经济学

    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基础知识、财政金融学、营销管理学、农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活中的经济学,每级标题以关键字的形式点明陈述重点,结构清晰,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 若有所失:漫步在历史和经济的丛林中

    若有所失:漫步在历史和经济的丛林中

    从英国的金本位制不经意的确立到其与国际金本位制的渊源,从美国历史上刹那出现的唯一改革到日本历史上的以退为进,从东亚金融危机到由希腊引发的欧元危机,从人口涨落到国家沉浮,作者旁征博引,所述看似是迷失在历史大潮中的细节,背后却有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隐喻。
  •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本书记录的二十几个人物,既有中国顶尖的商业领袖,也有大名鼎鼎的社会名流,还有在天津这座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开拓奋进的领军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巨变,很多普通人的命运也赢得了转机。他们以特有的机智与洞察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
  • 定位故事

    定位故事

    本书汇集了反映钻石图定位法理念和方法的180个精彩并令人回味的故事,依定位的过程分为导论、找位、选位、到位和结语五个部分。
  •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沐浴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春风,宁夏金融学会于1981年8月诞生,至今走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宁夏金融学会在中国金融学会、自治区社科联的指导下,在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宗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潜心致力于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积极培养青年研究人才,充分发挥在金融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

    本书作者用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孟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戏虐的方式,以全新的视角讲解孟子及其思想,兼论中国历史与社会文化,其批判性的思考方式给读者以启发,引导其独立思考。
  • 春花朝思桃缕缕

    春花朝思桃缕缕

    春花朝思桃缕缕,秋月笙歌花绵绵.情抒抒,意融融.潇途莫止,萧琴莫离.窈窈归径,脉脉幽情.我是春桃一小枝……枝遇皆是桃花运……运运皆是大美男……美男好啊美男好……美男好比千斤重……于是曰……唯小人与美男难养也……小小春桃一枝……怎担下无数桃瓣满地……初次作品!!多多关照!!有兴者皆入!!!!!!!首发:http://www.*****.com/?onebook.php?novelid=226275(注:本文为神话故事系列,言情部分稍稍淡化些(至少个人认为)喜欢YY十足地请慎虑!没有过多纠结(至少个人认为)应属轻松小白文(猪脚有滴白而已)还请慎虑!)
  • 重临至尊神

    重临至尊神

    一个曾经的天生至尊神,因无法成就宇宙神位!在万般苦思下知道了欠缺什么!喜怒哀乐人间的爱与恨!于是决定转世重修!在经历了人间种种经历,最终梦寐以求登上宇宙之神!
  •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在一座寂静的宫殿里,脸色苍白的鹿川坐在由无数白骨组成的王座上……
  • 娱乐全明星

    娱乐全明星

    接收别墅竟然还附赠三个美女租客,随便找份工作,冷艳女老板又是发福利又是拉着谈恋爱,买车后新手上路第一天美女明星不由分说让我拉着回家,唉,美女们,我只有一个人,你们不要酱紫好不好?
  • 绝巅天途

    绝巅天途

    这个简介实在是太难写了,过一段时间在写好不好?
  • 追梦人筑梦青春

    追梦人筑梦青春

    《追梦人*筑梦青春》一书通过云南宣威第六中学文科班同学为了高考梦想,为了人生追求和将来事业,志存高远,立志有为!来反映一代青年学子有梦想,有拼搏,有感恩的可贵精神。并以此激励当代青年学子感恩励志,不负青春!
  • 玉兰春

    玉兰春

    “南宫小瞳,你不要开玩笑了……你那点廉价的爱情,留着过家家吧!”欧阳浩然看着南宫小瞳带着泪水的面庞,面无表情的说道。“欧阳浩然,难道你不相信我爱你吗?”南宫小瞳睁大了眼睛看着欧阳浩然那张俊美的脸庞,一脸不敢置信。欧阳浩然冷笑一声,“就算三世三生,我也永远不会爱上你的……”
  • 我的老公是个基

    我的老公是个基

    当大家都在讨论同志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这么一个群体,她们的老公是同志,在无性与被骗的生活中苦苦挣扎
  • 远古圣宫

    远古圣宫

    宫羽大陆,盛行修宫。传说,每个人在九天之上都有一座宫殿,而宫士则是借助宫识感悟宫殿的所在地,引其入体、坐镇命主。林风不服命运,携圣宫体逆天崛起,杀尽一切,举世皆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