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9400000010

第10章 义利之争,巧用比喻让道理易懂(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借用天上的北斗星被众星环绕,来说明执政者只要以道德教化民众,自然会获得民众的支持。这种用常识现象作比喻,解释比较复杂深奥道理的办法,往往有通俗易懂的效果,可以迅速传达信息。在日常论辩中,我们可以巧用比喻以便用更加简单的方式说出比较复杂的道理。

【经典今解】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这段话阐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观念,意思是说,执政者只要推行德治,就会如北极星一样取得合法合理的执政地位,百姓们也就会自然地追随你。在这里,孔子强调了德行的作用,主张在治国中将道德教化放在一切政策、刑罚的前面。“为政以德”是孔子学说中比较核心的内容,后世形成的儒家由此推演出推崇德治的治国学说。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君子其实不必羞与言利,或者说,君子也要言利。但是不是也有必要多言“仁义”而“救其弊”呢?当然,的确也不可能只说仁义而不说利,应该是既说利也说义。二者犹如车之两轮,不可偏废任何一个。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义利之争稀松平常,大家皆能坦然地讨论仁义和利益。辩手如果能将孔孟说话之道融会贯通,在辩论中巧用比喻,由浅入深,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为今用】

方法1:善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在论辩中,比喻技巧的运用非常广泛。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生僻为通俗,化深奥为浅显,不但通俗易懂地传授知识,更能形象生动地传达感情,激发人们联想,强化人们认知。一个巧妙的比喻,可以使自己的论证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有一次,爱因斯坦到柏林哈顿街工人学校讲学。他当时已经创立了相对论学说,连不少科学家们都表示不太容易看懂。讲学时,一位工人好奇地问:“爱因斯坦先生,听说您创立了相对论,那是什么玩意儿啊?”

爱因斯坦回答说:“我这么跟你说吧,让你在一个漂亮姑娘身边坐上一个小时,你会舍不得离开,只嫌时间短如一刻钟;可要是让你在一个热火炉旁坐上一刻钟,你就会觉得比一个小时还要久,这就是相对论。”

与科学家相比,工人本来知识水平就相对较低。爱因斯坦要是实打实地讲解相对论,恐怕对方不但难以理解,还会觉得枯燥无味。他用了一个普通人都能感知到的常识作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深入浅出,诙谐有趣地使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变成了简单明了的常识。

相对论几乎是世界上最艰深难懂的科学理论体系了,但爱因斯坦只用一个比喻,就让最难懂的东西变成了最容易理解的东西。比喻的妙用,由此可见一斑。比喻,是一种人们常用的修辞方式,目的是为了让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由于这种语言技巧以此喻彼,将逻辑比较复杂的论点与生动的具体现象结合,既给人以哲理上的启示,又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因此,比喻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一种幽默感,让对话变得轻松愉快。

与孟子大约同时的惠子善用比喻说理。

一次,他要去面见梁王。有人预先对梁王说:“大王若不许他打比方,他就不会说话了。”梁王说:“可以试试。”

第二天,惠子来了,梁王对他说:“我希望你有话直说。不要打比方。”

惠子说:“如果有人问,‘弹’是什么东西?对方回答,‘弹’的形状就像弹。您说这能让人明白吗?”

梁王答:“不能。”

惠子说:“如果有人说,‘弹’的形状像一张弓,且以竹做弦。这样您明白吗?”

梁王说:“明白。”

惠子说:“我之所以打比方,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要是您不让我打比方,我说的东西是人们所不知道的,怎么行得通呢?”

梁王听了,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放弃了戏弄他的想法。

上述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打比方”在论辩中的作用。“喻比术”,也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陈述道理、说服对方的一种论辩方法。它使用类似联想的方法,借助具体的、浅显的、平常的事物和道理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少见的事物和道理。

使用“喻比术”的关键是,要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生僻的东西通俗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特殊的东西一般化。辩论往往讲究层层深入,因此在辩论设譬,还要做到以小喻大,以浅喻深,引导辩证逻辑,增强说服力。如果做到这一点,论辩就不但能形象地说明道理,还能把自己的观点说得更透彻。

一篇抽象的鸿篇巨作,或许是一部顶级的学术著作,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必能够说服听众;一个浅显的比喻,或许看上去粗浅简单,但却可以说尽深蕴之理,让顽固的对象信服。在生活中,这两种现象都很常见。

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获得博士学位后,不能马上开坛授课,原因是没有讲师资格。当时,从事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希尔伯教授非常赏识其才华和学问。在一次会议上,大家围绕爱米·诺德能否成为讲师展开一场争论。一位教授激动地说:“女人怎么能当讲师呢?难道要让一个女人做讲师、当教授,甚至进入大学评议会这样的最高学术机构吗?”希尔伯特教授听了,站出来反驳道:“先生们,一个人能否胜任学术工作,与其性别是没有关系的。我请各位注意:大学评议会,可不是澡堂!”一句话,驳得对方哑口无言。

使用比喻进行论辩,有很多不同的具体方法,可以正面设喻,指出本体是什么、像什么:也可以反面设喻,说本体不是什么、不像什么。

加里宁是俄国一位杰出的布尔什维克宣传鼓动家。一次,他向某地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论证详尽严谨,听众总是不得要领。这时,有人问加里宁:“对苏维埃政权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加里宁灵机一动,说出一个巧妙的比喻:“请问,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脚还是左脚?”全场静默片刻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把严谨的逻辑思维与生动的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并不太难。问题是如何有机结合,将其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只要善于把这两种思维方法完美结合起来,整个论辩就会显得逻辑严谨而又形象生动,条理分明而又感情充沛,从而获得更大的说服力。

巫马子和墨子两人都是战国时代的知名学者,有一天,两人发生了争执。

巫马子说:“你提倡‘兼爱’,主张世上所有人都应当团结友爱、平等相待,却没能给别人带来直接的好处;我主张各人自扫门前雪,人人自行其是,独来独往,也没听说害了谁。咱们的主张完全不同,目前都还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社会效果,可你凭什么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而要全盘否定我呢?”

墨子说:“假如这里失了火,一个人想着去提水灭火,另一个人则打算往火。里添加柴火。他们都只是想象,没有行动,你觉得怎么样?”

巫马子答:“当然准备灭火的是好人,我们应该提防想在火上添柴的人。”

墨子说:“对呀!这就说明,我们谈人论事不能忽视其动机。现在,我主张‘兼爱天下’,动机是好的,所以我肯定它;而你主张‘不爱天下’,动机令人费解,我当然要否定它。”

墨子用一个比喻,轻巧地解决了巫马子的问题。

在辩论中,如果能运用贴切的比喻,往往能化难为易,将难于口头说明白的道理,转换为听众所明白易懂的话语。成功运用比喻,能够促使听众进行神奇的联想,使辩论语言超越普通语言产生所向披靡的摧毁力。

在一场“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的辩论中,有辩手作了一段精彩发言:

……让我们来瞧瞧这则詹金斯法案吧!里根总统在否决它的同时提议,要把新的多种纤维纺织品的条文修改得更加强硬,甚至连丝、麻等纤维纺织品也要纳入限额范围,这不就证明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吗?抑制一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给抑制了,却又兴起了另外一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这就好像脸上的一个暗疮给清除了,但另一边脸上的暗疮却又生了出来。人们看到你脸上的暗疮还是会说:“啊呀!真可惜,长得那么漂亮,但脸上有暗疮呀!”……

辩论者用一个暗疮理论作比喻,既形象生动,又恰到好处。暗疮在左脸还是有脸,都不能否认其存在。听众立即理解,贸易保护主义一直存在,不能因为领域变动就否认其存在。这个简单的比喻,就使辩论大为增色。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一、明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的打比方

有篇赞美教师的演讲词中有这样一段:“有人说教师像蜡烛,因为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教师像春蚕,因为他吐尽银丝献给人类;有人形容教师像船夫,因为他把学生从混沌的荒漠送往知识的彼岸;有人说教师是园丁,因为他用自己辛劳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祖国的花朵;有人说教师像蜜蜂,因为他们采花酿蜜来滋育下一代: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他塑造人的心灵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而我要说,老师像神通广大会分身术的孙悟空,因为在三尺高的讲台上,教师把一个人的智慧变成几十、几百、几千个人的智慧;把一个人的美德变成几十、几百、几千个人的美德:把一个人的贡献变成几十、几百、几千个人的贡献……谁能说,教师的本领比不上孙悟空呢?”

这段演说辞采用的就是明喻,本体和喻体一起出现。文章将教师分别比做蜡烛、春蚕、船夫等,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用特征明显的喻体展示了本体“教师”的各种特征,语言感染力非常强。

使用明喻时,一般会借助“像”“好像”“如”“一样”“一般”“犹如”“像……似的”“像……一样”等喻词。

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在华盛顿示威游行集会上的演说》里有这样一段话: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在《解放宣言》上签了字,今天,我们站在这个伟大的阴影下,这条巨大的法令就如一座巨大的灯塔,给成千上万的在不公平的毁灭性的火焰中烧焦了的黑奴带来了希望:这条巨大的法令犹如欢乐的黎明将结束那被监禁的漫长黑夜。”

我们可以看到“就如”“犹如”这样的连接词,而这就是明喻。

直接运用明喻进行辩说,不但要说出喻体,还要点明比喻的道理。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止楚攻宋”,就是一次典型的明喻论辩。。

墨子是战国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批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思想。墨子认为,这些战争是非正义战争,即“攻”,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正义战争,即“诛”。他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侵略和掠夺。为了制止“攻”,墨子四处奔走,到处劝阻。

一次,墨子听说楚国准备攻打宋国,就远行千里去劝楚王退兵。

见到楚王后,墨子说:“有这么一个人,放着自己华丽的车子不坐,想去窃取邻人的破车;放着自己的锦绣衣服不穿,想去窃取邻人的粗布衣服;放着自己的粮肉不吃,想去窃取邻人的糟糠恶食。请问楚王,你觉得这人怎么样?”

楚王回答:“这人肯定是盗窃成性。”墨子就很不客气地指出,楚国攻打宋国的行为,就像那个盗窃成性的人一样,放着自己国家的大好江山不好好珍爱,却去窃取邻国的破车、粗衣、恶食,实属不义。楚王听了无言以对。

攻打宋国的这场战争,由此消弭于无形。

在使用明喻时要注意几个要点:

1.表现新颖,富有新意

巴尔扎克曾说过:“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再这样形容的是蠢材。”话说得有些过分,道理却很明白:追求新奇是人的固有心理。

运用明喻,必须翻空出新、翻空出奇。毛泽东的语言,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无论是演讲、报告,还是日常交谈,他都能不落俗套。

谈到小资产者发财心切,毛泽东说他们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毛泽东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比喻成“三座大山”号召中国人民起来推翻;谴责蒋介石不抗日还抢占解放区的土地,毛泽东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不栽树,不浇水,却要摘桃子”。

运用明喻,最重要的就是喻体要形象生动,能够画龙点睛地归纳道理。毛泽东不但善于说道理,还善于理性归纳。他的说话艺术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

2.对“明喻”的运用必须与表达目的和论说内容贴近,要“切人、切事、切情、切景、切意”,不能为比喻而比喻。

夸赞一个姑娘漂亮,说她像一个红苹果,还比较切题;要是说她像一个战士,就会让人觉得不靠谱。文不对题的比喻,哪怕字面再好也等于白说。切记,用比喻是为论辩服务,不是炫耀文字技巧。

二、暗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而不用比喻词

这种比喻方法由于富有隐含性,使用率更高。

庄子是有才华的人,但不愿意做官。楚威王听说他很有才华,就派人去聘请他为相。使者找到庄子时,他正在钓鱼。使者奉上千金重礼,毕恭毕敬地请庄子出山。

只不过,千金重礼丝毫没有引起庄子的兴趣。他手执钓竿,头也不回,漫不经心地说:“财礼很重,职位也很尊贵。不过,我听说楚王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多年,大王依旧毕恭毕敬地将其尸骨藏于盖有丝巾的竹箱,供奉在庙堂上。你们说,这只乌龟是愿意贵于庙堂呢,还是愿意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摇尾游弋?”

使者听了回答:“当然愿意无拘无束地生活喽!”

庄子接着说:“既然如此,就请二位回宫去吧!”

庄子拒绝做官,但他没有明说,而是巧用暗喻,表明自己要像栖息在泥水中的龟那样逍遥地度过余生。

暗喻,从字面上看不是在打比方,而是实实在在地说一件事。说辩中的“暗喻术”,是在两种具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事物中,用A描述B,但B始终不出现,把留给听众去领悟。

同类推荐
  • 超然沟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超然沟通(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本书告诉大家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财富规律和投资理财方面的技巧和观念,能够让你掌握更专业的投资技巧和理财方法,并获得较多的回报,迅速跻身于富人的行列。
  • 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

    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

    乔致庸、胡雪岩、叶澄衷、张振勋、孟洛川、荣氏兄弟等人物,他们的财富令人羡慕,他们的智慧令人敬佩。智慧与胆识构筑创业的财富。本书探秘近代财富家族传奇,解读近代商人智慧谋略。
  • 像她那么有范儿

    像她那么有范儿

    你身边总有让你佩服的姑娘,美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西班牙的,中国的,瑞士的,墨西哥的……本书汇集不同国家优秀姑娘们的故事,有华盛顿退休女高官,有夏威夷度假的partygirl,有美国小镇的单身妈妈,有瑞士雪山滑雪姑娘,有在纽约的北京妞,有所谓的bitches……很多很多有意思的有范儿者。她们时尚、独立、阳光、自信、有主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神,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散发独特的光。你或许不急着去读它,但你一定得读它,这本书能够给你打开更多窗口,带你去看世界、去找梦想、去认识更多有意思的人。
  •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

    感恩做人,敬业做事

    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敬业是做事的根基;感恩做人、敬业做事,你的生活和工作将会大放异彩!本书针对职场人士感恩心与敬业精神的缺失,阐述了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内涵及相互关系,并结合职场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旨在帮助找出根由、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热门推荐
  • 旧爱律师猎捕妻

    旧爱律师猎捕妻

    一场误会的相遇让两人相识,一次次的偶遇,一次次的帮忙,当心慢慢的沦陷,当爱情慢慢的降临。经历重重,以为幸福的开始,结果一场婚姻,满身伤。初恋女友的出现,失去孩子的痛苦,过往经历的阴影,她选择放手,他后悔不已,决定重新追求经历一次不幸的婚姻之后,她是否还会有勇气愿意在接受他呢?
  • 邻女语

    邻女语

    《邻女语》十二回,未完,这是一部记庚子事变的小说,书中展现了那次历史灾难的惨淡图景,真实反映了生灵涂炭,政局岌岌可危的时代面貌。书中的主人公金坚字不磨在前六回故事中充当了历史见证人式的角色,通过他成功地串联了一系列故事与场面。
  • 逍遥弃妃

    逍遥弃妃

    她,立志做男生,却生的绝美动人,在泡了N次MM失败后(GG电晕了一排)伤心过度一脚踩到天外来(香蕉)皮“咚”一声穿了,虾米??穿了还是女的?还是第一美女?怎么看都觉得以前的自己漂亮(自恋一下),虾米虾米?偶是王妃??还是个落魄没人爱的王妃?我……我……我一定让那个狗王爷休了我,走江湖潇洒去!哇哈哈哈哈……
  • EXO,怦,心跳了

    EXO,怦,心跳了

    这是我的名义上第二本书,我还有一本书是EXO之古代情缘,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去看看,是古代的,这本书是现代的,因为挑战过古代,所以来尝试一下现代,可能是一到二星期更一次书,但放心不会弃文。谢谢支持。
  • 阴司养成记

    阴司养成记

    阴阳师秘传术法炼尸术,是一种“养尸”之法,亦正亦邪。炼尸术以场地材料来决定炼出之尸的作用,如果遇到阴命之尸,可以炼制成传说中的……我一直以为的阴尸。……我在医院找到工作,本以为可以安居乐业,出生平凡的我祖上既没有阴阳传承,也没见过鬼神,哪里知道一切玄妙的事情突然就接憧而来。故事,从那一具女尸送到太平间开始……
  • 老婆乖,别乱跑

    老婆乖,别乱跑

    某女:“趁人之危非好汉。”某男邪魅一笑:“没有危,哪里来的趁人之说?”糊里糊涂成了环江帝少的妻子。好啊,你不让我走,我就偷结婚证去换绿本。可那靠在门口的男人是怎么回事?
  • 雾鬟香鬓

    雾鬟香鬓

    打魔兽竟被人调戏,她可不是那种任人窄割的女生,竟然敢调戏她,那她肯定会调戏回来。可是这人最后却不是她的良人,而她的良人又在何方呢?
  • 前朝旧事:晚清风云人物

    前朝旧事:晚清风云人物

    前世的喧攘,而今都凝结成了历史和文字,阅读它们,会有一种地老天荒、渗入心底的寂寞。虽说所写人物,多是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所写事件,也多是晚清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总归从小处落笔,才能还原历史的细节和生命的温度。
  • 虔诚的苦行者

    虔诚的苦行者

    云山之巅有位普通老人,教出一个天下第一的徒弟。东夷之都走出来一个天然萌的少女。埋骨岭崛起一位女王骄傲如同开了屏的孔雀。一位等待了五百年的萝莉。一个失去记忆的十岁沙漠,独行荒漠十载穿越绝地之称的“黄昏之地”。他敬天,敬地,敬人,敬重生命。他不惧人,不惧地,不惧天。
  • 告别夏日

    告别夏日

    我不知道,眼前的这一切一切,是否只会定格在这一时刻。在我与青春渐行渐远的路上,成为一幅落上灰尘的画作。大学里,一个宿舍,4个人的那些事,不算轰轰烈烈,但多少年后去回忆,确是一丝温暖,一把怀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