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9400000033

第33章 孰轻孰重,站在诡辩高点上说服人(1)

孟子曰:“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将两种东西拿出来,比较孰轻孰重,不能采用不同的标准,而要放在一个水准的考察条件下比较。说金子比羽毛重可以,但说一车羽毛比一丁点金子轻就不对了。从论辩的角度说,我们要比较优劣势,要说服对手,就必须站在诡辩高点上压制住对手的论说逻辑。

【经典今解】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搂。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说:“礼和食哪样重要?”屋庐子说:“礼重要。”那人问:“娶妻和礼哪样重要?”

屋庐子说:“礼重要。”

那人又问:“如果非要按照礼节才吃,就只有饿死;不按照礼节而吃,就可以得到吃的,那还是一定要按照礼节吗?如果非要按照‘亲迎’的礼节娶妻,就娶不到妻子;不按照‘亲迎’的礼节娶妻,就可以娶到妻子,那还是一定要‘亲迎’吗?”

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就到邹国,把这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比较基础的高低是否一致,只比较顶端,那么,一块一寸见方的木头可以使它高过尖顶高楼。我们说金属比羽毛重,难道是说一个衣带钩的金属比一车羽毛还重吗?拿吃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方面和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答复他:‘扭折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就可以得到吃的;不扭,便得不到吃的,那会去扭吗?爬过东边人家的墙壁去搂抱人家的处女,就可以得到妻子;不去搂抱,便得不到妻子,那会去搂抱吗?”’

以诡辩对诡辩,以极端对极端。这是孟子针对任国人那种论说逻辑所采用论辩方法。任国人采取诡辩的方式,故意把食与色的问题放大到极端的地步,在此基础上与礼的细节相比较,追问哪个重要,企图迫使孟子的学生屋庐子做出不符合孟子思想原则的回答。屋庐子当然不愿意这样回答,但由于他落入了对方的语言圈套,自己又不能够跳出来,所以只好无言以对。

孟子是何等人物!他一下子就识破了对方的诡辩手段,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接下来,他从金属与羽毛的比重问题过渡到任国人的诡辩问题,明确说明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方法的问题。孟子的意思很清楚,合理的比较是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同一基准上的比较,而不应该把一个对象推到极端来和另一个对象的常态细节作比较。这样比较孰轻孰重,当然是错误而荒谬的。所以,孟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站在诡辩的制高点上反击任国人,也教给学生以诡辩对诡辩的做法。

孟子用诡辩术实现了对礼的维护和捍卫,这种做法令人称叹。对论辩来说,更有启发意义的是这种思维方式和论辩艺术,即寻找一个诡辩的高点,来处理对手提出的棘手问题。所以,我们要学会,并且善于在制高点上使用诡辩,让对手的狡猾伎俩现出原形。这是一个非常实用且必要的技巧。

【古为今用】

方法1:虚拟前提,云山雾绕

虚拟前提是比较常见的诡辩技巧,常会令对手在云山雾绕中迷失立场。在揭示对手的阴谋时,这个方法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到底何为虚拟前提?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商店,问老板有没有面包可以买。

老板说,有啊,两角钱一个。顾客说,拿两个。老板说,两个4角钱。这时,顾客又问,啤酒多少钱一瓶?老板说,4角钱一瓶。顾客于是问道:“老板啊,我想用这俩面包换瓶啤酒,可以吗?”老板也没多想,就把啤酒拿了过来。不料,这位顾客接过啤酒一饮而尽,然后拔腿就走。

老板忙喊住他:“先生,啤酒钱!”

顾客说:“我用面包换啤酒啊。”

老板说:“面包钱你根本没有付!”

顾客说:“我又没吃你的面包,为什么要给面包钱呢?”

店主闻言立即懵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看着顾客扬长而去。

这位顾客显然是一位诡辩者。要是真能用没付钱的面包换没付钱的啤酒,那么天下的流浪汉们可就有福了。在这里,“没付钱的面包”就是一个虚假的前提。

这种虚拟前提的诡辩,首要的成立条件是:条件命题具有虚假性。

古代有个叫叶衡的人,因为病得很重,知道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可是,他对人世的美好又留恋不已。因此,他非常苦恼。

一天,叶衡对来慰问自己的朋友说:“唉,我很快就要死了。也不知道人死后的生活状况好不好?”

这个善于诡辩的朋友答道:“非常好。”

叶衡感到很奇怪,就问:“你怎么知道呢?”

朋友解释说:“假如不好,那些死者早就回来了。现在一个也不见回来,可见是很好的。”

叶衡听罢知道是上了当,但却觉得找到了安慰。

凭借虚假前提构成的诡辩,有可能具备一个复杂的前提,即包括大前提和小前提。这种情况下,虚假性的识别就会比较复杂。可能是大前提虚假,也可能是大前提真而小前提虚假,或者大小前提都虚假。

虚拟前提是诡辩的关键,是构造一个虚假的前提。在日常论辩中,这个前提往往就是论辩主张作为凭借的论据。真实的论据是一个主张有说服力的重要条件,因为其真实性要靠论据来证明。如果论据不实,那就势必不能起到证明论题真实的作用。这样的证明就好比建立在沙滩上的建筑物,迟早是要倒塌的。

不过,诡辩论者却会利用这一点。一些道德恶劣的人更是常常制造虚假论据,用来欺世盗名。

1933年,希特勒一手导演了“国会纵火案”。这就是一桩臭名昭著的虚拟论据诡辩案例。

1933年2月27日晚上,位于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突然起火。奇怪的是,同一时间内竟然有23处火苗同时腾起。这显然是有意纵火。

纵火事件发生后,希特勒当局马上宣告抓到一个纵火犯——“荷兰共产党员”范德·卢贝。紧接着,内务部长戈林就发表了一个公告,硬说纵火案是共产党干的,并将之视作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的信号。希特勒政府以此为借口,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德国一时间弥漫在法西斯的恐怖气氛中。

可是,希特勒及其党徒一手制造的“国会纵火案”漏洞百出,很快就被人看出其中的虚假性。他们硬说卢贝是个“共产党员”,但很快有人证明卢贝并非共产党员。此人虽曾一度参加过荷兰共青团,但早被清除出团。接着,人们又查明有一条秘密地道可以潜入国会大厦,而地道的另一头恰恰在戈林家里。

“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治下的法西斯当局煞有介事地在莱比锡组织了为其3个月的公开审讯。当时被诬告与卢贝同谋纵火的共产国际人士季米特洛夫牵连受审,而在这场审讯中他以出色的论辩能力驳倒了形形色色的伪证,揭穿了“国会纵火案”的阴谋。最后,季米特洛夫等人被无罪开释。希特勒法西斯政府本想以“国会纵火案”嫁祸于人,由此打击共产党和进步运动,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与此同时,“国会纵火案”也成为全世界的笑柄,被认为是弄虚作假、栽赃陷害的典型案例。

虚拟论据以便施行诡辩,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例。它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却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些被虚拟出来的论据往往很具体,有鼻子有眼儿。因为比较具体,看起来仿佛很真实,于是那些不了解真实情况的人极易受骗。正因如此缘故,这种诡辩一般而言是很有欺骗性的。

因果联系是一种必然联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一定的结果也必定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所以,对结果来说,原因就是构成论证的依据。然而,并非所有联系都具有因果联系。在论辩中,如果把没有因果联系的前言后语,硬拉到因果联系中进行申述,就构成了“虚拟原因”的诡辩方式。这其实是虚拟前提的一种形式而已。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主持编写和公布了《美中关系白皮书》(1949)。在这个文件中,美国把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归因于人口太多。对此,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立即给予了有力的反驳:

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吗?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美国174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之所以领导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过多,人口很少的。

美国的白皮书只不过是为了给国民党的失败找借口罢了。所谓“人口过多”,所以革命成功,不过是为他们支持的政权反而垮台找了一个台阶下。

倒因为果也可以归于这一类诡辩。

古人常说,“物腐而后虫生”。这种观点历经千年,人们都信而无疑。

17世纪时,科学家布朗不再相信,他怀疑烂泥能生老鼠的观点时,有人还大发雷霆地说:“谁要是怀疑这件事,我就把谁扔到埃及去。到了那里,他就会看见无数老鼠陆续从污泥中爬出来危害人类了。”

这种说法一直维持到1688年,才被意大利的生物学家雷迪彻底否定。在实验中,他故意把一块肉露出一部分,封闭起来另一部分。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整块肉都腐烂了,但是只有露出部分的肉产生蝇蛆,而封闭部分虽然也腐烂了却未生蛆。

时至今日,我们早已通过各种科学实验证明,食物之所以腐烂,是由细菌所致。也就是说,完全是“虫生而后物腐”。

方法2:转换问题,逆袭对手

在论辩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时刻难以对付。有时候,对方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者我们不方便回答,就刻意通过转换对方的问题来处理。事实上,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诡辩。

转换问题的目的是逆袭对手。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拒绝正面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而是从中引出一个新的问题推回去。

甲: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乙:什么是“人”?

甲:人是一种社会动物。

乙:“动物”又是什么?

甲:动物是一种有神经、有感觉、能运动的生物。

乙:那么“生物”又是什么?

甲:你还有完没完了?

乙:要是你答不出来就完了。

在这轮问答中,本来是甲提了一个问题给乙,结果变成甲无法回答乙提出的问题。这样,诡辩者乙就达到了目的。

我们在论辩中也要警惕这种诡辩。如果遇到上述情况,处理的最好办法,就是抓住最初的问题不放,即使回答了新的问题也要及时话提重头,千万不能跟着对方的逻辑跑下去。

约翰问医生:“先生,我能活到90岁吗?”

医生检查了约翰的身体后反问他:“你今年多大啦?”

约翰说:“40岁。”

“你有什么嗜好吗?比如说,喝酒、抽烟,或者赌钱?”

“我最恨吸烟、喝酒啦!”

“天哪!那你还要活到90岁干嘛呢?”

本来,约翰认为自己戒绝烟酒会得到肯定的评价,可能活得长一点。不料,结果恰好相反,医生把这一切当成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他否定了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90岁的意义。医生未必见得就认为这些嗜好的价值高于长命,但却有效地使用诡辩技巧回避了一个难题。

即便是同一句话,假如重读部位不同,便可能产生意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这称之为重音转换式诡辩。

比方说下面这样一句话: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可能别人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我确实没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没有用口说,但可能有其他渠道暗示)。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有他人偷的可能)。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不是盗窃,但不妨碍怀疑她对这钱动手脚)。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她可能偷了别人的钱)。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强调她可能偷了别的东西)。

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一句话,只因为重读的词不同,就会产生如此不同的含义。用这种方法造成偷梁换柱效果,就是重读法诡辩,或者说是加重语气诡辩。

例如:“我们不应讲我们朋友的坏话。”

通常情况下,这是一句很好理解的话。大家都不要说朋友的坏话,等于是相互告诫不要背后说三道四,有利于品德修养。但如果有人故意重读“我们朋友”这个词组,这句话的本来意义完全变了——不能说自己朋友的坏话,但可以说其他人的坏话。

方法3:双重标准,交叉诡辩

古希腊著名诡辩家欧布利德一度在某大公手下当谋士。有一天,他对一个同事说:“你没有失掉一样东西,那么你就有这件东西,对吗?”

同事听了,觉得没有失掉就还在,于是答道:“对呀!”

欧布利德接着就说:“你没有丢掉头上的角,这么说,你头上就有角了。”

然而,人的头上本来就是不会长角的,这是大家都了解的事实。可是,在诡辩的技巧下,欧布利德却言之凿凿地“论证”了同事头上有角。

为什么欧布利德会得出这么荒谬的结论?原因在于,他在不同意义层次下两次使用了“没有失掉”这个概念。前一个“没有失掉”的是针对原来实际存在的东西说的,就是没有失掉同时本来就具有的东西:而后一个“没有失掉”却是针对本来不存在的东西说的,而同时自然不可能失掉原来就不具有的角。

同类推荐
  • 工作再苦也要笑一笑

    工作再苦也要笑一笑

    这是一本让你从心理走向成熟和强大的读物。如果你能够笑看职场风云,笑对人际纷争,那么你不仅能够做到真正的超然物外,而且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工作再苦也要笑一笑(最新实用版)》总结了让职场人士感觉痛苦的八个来源。并分别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和正确应对的方法:职业规划缺失带来的痛苦、求职技巧匮乏带来的痛苦、职场经验不足带来的痛苦、薪酬待遇不如意带来的痛苦、不善于应对人际关系带来的痛苦、职场“过劳”带来的痛苦、跳槽转型带来的痛苦、维护工作权利带来的痛苦
  • 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作品的读者群广涉青年学生、政界、企业界和文化界人士,作者在写作时心中始终悬念着这些隐藏在人群中的今日的朝圣者,使他们少受人生困惑和精神欲望的折磨。
  • 心灵鸡汤精粹版5

    心灵鸡汤精粹版5

    传说人类降生时,上帝会赐予每个人一个美丽的盒子,里面装满了五彩斑斓的梦想。
  • 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书

    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书

    本书包括《最伟大的力量》、《积极思考》、《人性的弱点》、《思考致富》、《秘密法则》等九部作品。
  •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从橡皮人如何适应职场、如何立足职场出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脱去“橡皮外衣”;端正工作心态,向成功迈进;抵御工作压力,实现由劣势到优势的转变;重拾梦想和工作激情;担负起对工作的责任;提高创新意识,做个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型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物;快乐工作,享受生活;不断攀升,向领导阶层迈进。《橡皮职员生存智慧》由徐慧霞所著。
热门推荐
  • 昼夜彼方

    昼夜彼方

    我们看到的所谓世界,是真实的吗?真相,不过是别人的一张用过的纸巾,在历史里的阴影中,不知是谁人布下的局,当你想摆脱一切时,却发现自己早已身在局中。
  • 乱世帝主

    乱世帝主

    出身贫贱也能秀出自己的辉煌人生,只有乱世才能缔造真正的帝主~!
  •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百万宝刀不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传

    在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仅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硬汉形象,而且成为了全球公认的男性阳刚气质的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作为演员、导演、制片人、政客,还是作为丈夫、父亲、情人,他都以独断专行、标新立异的风格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伊斯特伍德作为公众人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电影范畴,他所秉承的传统价值观、他的成功法则以及他在银幕上下所体现出的坚韧意志都值得年轻一代去体味和效仿,而年近八旬的他依然驰骋影坛的事实也足够让同龄人获得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所谓“偶像的力量”。
  • 没有人烟

    没有人烟

    对“诗是语言的艺术”的说法似乎没有争议,但是,何物“语言”?这就有歧义了!我们可以遇见古今两种常见说法。第一种是诗与散文使用同一种语言;第二种是诗使用自造的专属语言。
  • 综漫之浅浅爱

    综漫之浅浅爱

    “你愿意吗?”他含着笑问她,“我,,,我,,我愿意。”她无比娇羞地说,“那太好了,现在我们就出发吧!”“啊?什么?!救命啊!”小沫如梦初醒般,不过木已成舟,,,说什么都为时已晚了,小沫姑娘你就从了吧~~简单地说,这是个二货被拐去当苦力打打小怪兽的辛酸史。。既然无法深爱,而又无法避免喜欢,那么浅浅爱可好?本文np向,不喜勿入
  • 风起苍岚之傲世风华

    风起苍岚之傲世风华

    一个是叱咤仙路的风云上神,一个是废材资质的修真菜鸟,当网游遭遇修真,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当大神跌入云端,废柴医师掉入修真世界,小小菜鸟又该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攀上这云海尽头,苍岚之巅。曾经的游戏第一人风恋晚发现自己的好运到了头,不过她还有个绝密武器……纳尼?不能使用?萌兽or美男仙术or神通丹药or法宝修仙菜鸟日记从现在开始书写于是,在悬崖下的另一个世界,萌妹子的另类修真生活开启!即使大道无情,道路凶险,萌妹子也要闯出一片天!
  • 朝外奇谭

    朝外奇谭

    朝鹭只想与这一群伙伴快乐地工作。关于爱情,她从不寄望于办公室,可是却出乎意料地步步深陷而不能自拔……他如此光芒万丈,她又怎敢怠慢命运的馈赠……爱情来了,心就跟着走了。爱情从来没有预想中的样子,就像离别它总是突然而然……
  • EXO之3年之约

    EXO之3年之约

    “第一次见到你,就觉得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莫名其妙的上来了……不在一个阵营又怎样?爱你就好了”———边伯贤“我能冷漠其他人,但对你……不行”———吴亦凡“你好矮啊,但就是因为你矮,我才能一下子抱住你啊。”———朴灿烈“我暗示你那么多次,都没有发现么”———金珉锡“你就不能接受我么?我会一直一直对你好的!”———张艺兴“杀手不能心动,但我为什么对你做不到?”———鹿晗
  • 卢乡公牍

    卢乡公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界战皇神

    万界战皇神

    “五尊降临”——“万魔沉浮”。“邪恶克星”——“唯我五尊”。这几句话代表着五位“万界战皇神”拥有的超乎想像的力量,也代表着五位“万界战皇神”注定要与邪恶的魔皇展开一场场神圣大决战!这五位“万界战皇神”就是:拥有超越一切无限力量的“至尊超神皇--傲天帝斯”,拥有无限毁灭力量的“至尊毁灭皇--龙奇”,拥有无限创造力量的“至尊创造皇--幻天异”,拥有无限光明力量的“至尊光明皇--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