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1500000012

第12章 三所学校、三个国家、三种文化(2)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日本的大学了。说到内敛、含蓄、不善言辞,大概日本人要甚于中国人,不过日本的大学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却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与英文“talk”相近的意思,在日文中写作“相谈”,在日剧中也经常能见到“相谈”这样的用法,也可以看到“相谈室”这样的用作“相谈”

的房间。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日本人的服务本来就是世界一流,“相谈”功效自然不在话下。在早稻田留学过程中,早大对国际学生的细心照顾令人印象深刻。由于是从北京大学来的交换留学生,早大校方很是重视。学校的国际部更是主动定期会约每位北大留学生“相谈”,询问生活、学习情况,是否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学校提供哪些帮助等。即使是一年的交换项目结束,回到北大之后,早稻田大学驻北京的事务所也会专门约谈几乎每一位赴早稻田大学留学的学生,访谈他们对早大的印象评价,以及留学一年的感想收获等。放到国内,这就好比,院系的教务部主动找到学生个人,问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国内大学的管理机构似乎难以如此“自贬身价”。

大学不只是个简单的教育、学术机构,不是简单培养几个尖子学生、顶尖科学家就完事了。看看国内的大学——北大、清华的“只会学习的傻子们”,“思想偏激的疯子们”(坊间评价,非本人所创)的数量在直线上涨,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畸形问题越发突出,和国内大学缺少一整套“校方-学生”的良性互动制度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对于美国式的“talk”和日本式的“相谈”,国内大学大可“拿来主义”

借鉴一番。

中国学生为何不善提问?

中国学生为何不善提问?这话可能言重了些,但这是我在留学期间的感受。留学哈佛,一起上课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就有了比较。所谓不善提问,这里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中国留学生普遍不愿意开口提问;二是和欧美国家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提问”的层次和水平尚有待提高。

刨根问底的美国人美国课堂教育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互动,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举手针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疑问。关于美国课堂上的“提问”气氛,就算是没亲身体验过,想必在各式各样的美国电影中也见过不少。在美国大学的seminar课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像是伙伴关系,而不是师生关系。

通常情况下,老师每讲完一课,或者是一段、一节,都会留出一定时间留作答疑用。同时,在最后的成绩总评中,课堂参与度往往也要占到10%左右的份额。所谓的参与度,绝大部分来自课堂上的积极互动程度,提问自然是最直接的体现方式。

美国学生的提问方式是直来直去,从来不拐弯抹角,这也是美国学校课堂上的一大景观,特别是在来自东亚文化圈的人看来。美国人的直线思维,可以体现在为人处事上,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提问这件不起眼的“小事”

上,想啥说啥,不懂的就问,不大会理会其他人的感受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所以,一个亚洲学生到了美国人的课堂上,总是能够观察到两个极端:一方面美国学生的思路确实比亚洲学生开阔不少,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善于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甚至不少时候能把老师问得面红耳赤;但是另一方面,在“学习能力出众”的亚洲学生看来,大部分美国学生的提问都太“小儿科”,不少问题其实完全不需要在课堂上提出,只需要课下“Google”一下就可自行解决。

于是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常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学术男/学术女”,总是没完没了地向老师提问,如老师给的答案不能让他满意,就会一根筋追问到底,弄不好整个课堂进度都会被他一个人影响拖累,直到最后老师也会略显尴尬地说“课下咱们再讨论”为止。求知若渴可以理解,可是已经到了这样不合时宜的程度,其实这种学生不论是在老师还是在学生中间也都不大受欢迎。课堂上的积极互动,在美国也有不少过犹不及的例子。

当然不管怎么说,美国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勇于发问还是值得鼓励和学习,因为美国的教育理念中始终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美国的学术训练中,对于“puzzle”(谜题)的设置甚至可以说是带有偏执性的追求,所以才有了“一个吸引人的puzzle是一篇成功论文的一半”这种略带夸张的说法。

含蓄保守的日本人

如果说美国式的直来直去、张扬个性是一个极端,那日本式的含蓄委婉、缄默不言就是另外一个极端。如果说中国学生不善提问、不善表达,但和日本学生比一比的话,那国内的课堂气氛则可以算是积极活跃了。

前面提到过,日本学生在大三之后都要选择加入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seminar。除此之外,日本的大学教育是典型的“讲-受”式。通常来讲,日本的任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出勤,并且往往在成绩评估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出勤率标志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面貌,而在日本社会,态度、干劲和精神面貌本身就比能力更加重要,这也是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日本人最习惯于含蓄,最崇尚集体精神。所谓集体精神,就是要保持一致、维持共性、排斥个性,所以很难想象在日本的课堂上会出现几个频频发问、事事较真的“书呆子”型学生,即使有,也难逃被全体老师、同学视为异类的厄运。

中庸传统的中国人

我宁愿说,中国学生在“提问”这件事上的态度大概是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不会像美国人那么直接,也不会像日本人那么保守。话又说回来,毕竟同属东亚文化圈,中日学生之间的差距总归要小于中美学生的差距。

在课堂气氛和求知发问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尽量避免东亚传统习惯中保守、沉默的弊端。

有一个场景颇有代表性。在美国大学做中文外教一定是件很“欢乐”

的工作,因为可以在课堂上听到各种各样老外说出的蹩脚的中文。顺便普及一下,美国大学的外语课向来都是注重听说,尤其是口语练习,这样能够帮助这些苦学中文的老外一步步提高口语,最后说出一口流利的中文,也是一项成就感十足的工作。而在中国大学做英语外教可能是件“无聊”的工作,每天上课的内容就是面对一群不愿开口,习惯了“哑巴英语”的中国学生。

英语课完全变成一个老外在讲台上自己和自己说话,自己和自己扯淡,“无聊”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国内学生不爱发问、不善提问也不能全怪学生,更不能全上纲上线到“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差异”的高度,教育体制和讲授方式也难辞其咎。在前几篇文章中谈到美国和日本大学中的seminar讨论课制度,毕竟这些小规模的讨论课更易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国内很少或没有;在美国的大学,如果老师在课上遇到了让他自己都疑难的发问,老师一定会先说上一句“Thisisagoodquestion(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换句话说,老师往往会鼓励学生给自己出难题,哪怕是让自己略微有点尴尬也无妨。如果在国内,遇到这样“以下犯上”

的学生,老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能不能也有海量的胸怀,还真难讲。

Presentation艺术

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学生和国外学生的接触频率和机会也是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哈佛读书的中国学生大半都来自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顶尖大学,学习上、生活上,中美两国学生精英自然也少不了竞争。

竞争之所在,中国学生的优点——用功、刻苦和缺点——创造力、表现力不足也都明显地体现出来。

Presentatio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中文里“presentation”似乎没有很恰当的直译,可以暂且称之为“发表”。在国内,可能presentation的形式还不很流行,至少不会被作为课程成绩评估的主要依据。但是在美国就不同了,从课程,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presentation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自我展示

华人的学习应试能力世界一流。不过presentation所展现的更多的是综合能力——包括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沟通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不妨称之为“presentation能力”。客观地说,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对频繁的presentation总是会多多少少感到不适应,同时presentation的效果与美国同学相比,可能也不免略逊一筹。

首先的一个考验自然是语言能力问题,全英文的presentation对于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在通常状况下,presentation中通过创意的设计和画面效果的合理应用,也完全可以克服语言能力的不足,而往往这一点也是国内学生的一个短板,特别是和欧美学生相比较之后。

说到底,presentation是一个“自我推销”的模式。既然是“推销”,就必然是以观众为中心,而不是以演讲发表者本人为核心。也就是说,presentation的重点并不仅仅在于准确地表达出presenter的观点,更在于观众是否能够接受,以何种方式让观众接受、认同并产生兴趣,或者干脆很简单地说,presentation的精髓不仅在于内容本身,更在于外在的包装形式,在很多时候,对于一个优秀的presentation来说,外在的画面视听效果所占的权重份额更加重要。

2009年春天的时候,我曾经去夏威夷大学的东西方研究中心(HawaiiUniversity,EastWestCenter)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这个活动也是夏威夷大学一年一度的保留项目之一,与会的都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研究生、博士生们。人数众多、题材众多,根据不同的课题分成不同组别,并设置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进行专项指导,每个演讲者的presentation时间是二十分钟左右,另有5~10分钟的答疑提问时间。

一个比较明显的对比是,中国学生对presentation形式的设计、时间的控制都略显生疏,表达也相对生硬一些。或者说,受到国内相对死板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国内学生的presentation往往会显得过于“学术”,因此不利于激发观众直观上的兴趣。表现力不足,这也是国内学生普遍存在的一大弱点。比如说:

1.国内学生比较习惯于用“陈述”的手法,将长篇大论的论文略显牵强地变成一份PPT演示文稿的presentation,而老外们的presentation多是更加自然的“展示”手法,“论文”的痕迹要淡化得多。

2.在presentation有限的时间内,国外学生会更加看重“为什么选这个题目作为论文研究对象”在presentation中的份额,而国内的学生更加侧重于把自己的研究、论证过程展现给观众。在欧美的学术规范中,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即一个好的puzzle(核心设问)就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所谓核心设问,也就是论文通篇所要回答的一个中心问题。所以,欧美学术体系下教育出来的学生通常都会在puzzle的设置、提出上大动一番脑筋,不仅是在论文上,也是在presentation上。显然,欧美学生的presentation往往重点在于引发观众的兴趣和共鸣,而中国学生就经常长篇大论,说教的色彩更浓厚。

“Presentation能力”

除去内容上的死板生硬,presentation本身也是一个综合了创意、设计、美感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产品,这其中集中体现出的是创造力和表现力。

很遗憾,国内的学生一贯以来接受的教育是重视被动的学习接受,而不是主动的创意、发挥和展示,即使是从纯技术角度的PPT演示文稿制作上也并不占优势。初到哈佛时我就深有感触,即使是在平时课堂的presentation上,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到观众是否能够听懂接受,这是一名presenter的基本素养。比如说,难以用文字语言说明的一定要配备图表,尽可能使用更为直观的图片、视频,甚至适当插播音乐;在设计具体案例时一定要下发补充材料给观众人手一份等,这些作为presenter的基本礼节和素养恐怕是国内学生还缺少的。

总之,“presentation能力”的背后,其实是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沟通力、团队精神、自信心等各种素质的一个综合展现,presentation的实质,是以观众为核心,把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最为合理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并引发观众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认同。从这个角度上说,presentation能力其实也是毕业走进社会后职场能力发展的一个前奏和锻炼,显然国内的学生素质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国际化”之日本篇——从排外到开放的尝试

日本人的排外色彩向来被人严加诟病。的确如此,外国人——不管是亚洲其他国家的人还是欧美人,都很难真正进入日本人的交际圈子。不过难能可贵的是,日本人在这一点上倒是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民族性方面的弱点,并做出经常性的反省,特别是在日本的大学教育体制中,国际化视野的锻炼和培养也显得越发的突出。

“国际教养学部”的尝试

日本的大学分为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两类。一般来说,国立大学在体制上更加固定化、模式化,而私立大学则在招生和机构设置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特别是私立大学在资金和教育资源方面往往无法和国立大学相提并论,所以也就更愿意将“面向国际化”的办学方式作为吸引生源、提高学校声望的一个手段。

日本最顶尖的两所私立大学——庆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日本大学“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引领者。何况这两所大学从建校之初,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庆应大学历来以“贵族学校”自居,校园气氛向来偏重于西方化;早稻田大学则正好相反,以“平民化”着称,建校百余年来,特别注重在亚洲各国范围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同类推荐
  • 浮石绘·话

    浮石绘·话

    喧嚣浮躁的社会里,总需要一种声音来针砭时弊,笑谈人生百态,恰如本书。30年沉浮彻悟,汇成50幅水墨画作,沉淀的是一种宠辱不惊、从容豁达的人生智慧。一面是恣情写意的浮世画卷,一面是睿智犀利的经典段子,雅俗共赏在这里得到完美的阐释。画中有故事,言语中有机锋,寥寥几字便说透事理,道尽人心。所谓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以一言而识万人心,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岂不尽在掌握之中?生活即段子,段子即人生。乘风破浪不畏艰难险阻,秋月春风不等闲度过,用水墨段子和这个世界谈谈,笑看云卷云舒的背后不是消极和无奈,而是一种自信和洒脱。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不正是如此吗?
  • 《万叶集》的世界

    《万叶集》的世界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究竟拥有哪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又与中国文学又有着何种关联?本文将带您走进这片绚丽多姿的和歌世界……
  •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的词与情

    苏轼的词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以清旷之气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从他的笔端,我们感受他美丽而别有趣味的人生:年少的轻狂、与友人同醉的畅快、与手足聚散的不舍、大彻大悟的轻松;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面对命运的捉弄,他深得其乐、尽情享受,向世人演绎“宠辱不惊”的风华。读他的词,可以爽口,可以怡情,可以遣怀;品他的人生,感动、敬佩、怜惜相互交织。正是这种超凡的魔力,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苏轼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喜爱,去思索,去体味。
  • 你的心是我的故乡

    你的心是我的故乡

    本书是一本极具个性化的情感诗集,楚筱用心去感悟情感中的细枝末节,并把每一个细节意境化。她的心思细腻而深沉,字里行间皆能读到淡雅的忧伤和别样的情怀。在当今这个喧嚣时代,楚筱的诗一如黄昏古刹,带着浓浓的沧桑感和宿命感,给人以宁静,给人以平和,给人以爱的纯洁和心的真诚。
  • 八月未央

    八月未央

    "本书是安妮宝贝第一本小说散文集,其中虚构和纪实部分文字比例相当,执著于低调的清冷风格,诠释宿命和无常、爱情和死亡、告别和流浪,形成她延续至今的独特文风。"
热门推荐
  • 篮坛门徒

    篮坛门徒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说:“劳伦斯开启了一个属于东方人的时代,他告诉了全世界的人黄种人也能飞!”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的主席马鲁夫说:“曾经有一个可以统治联盟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机会的话,我会说劳伦斯,留下来吧!”纽约尼克斯队的主席多兰说:“当初作出那个选择的时候,我一定是烧坏了脑子!”火箭队名宿姚明说:“段暄是我的接班人?你们错了,我们全家都是他的球迷!”NBA著名华人球员林书豪说:“没有段暄的话,我会成为姚明之后,最成功的华人球员,但是现在~~~~~”迈阿密热火队的小皇帝詹姆斯说:“和那个恶棍生在同一个年代,我现在总算能理解当年乔丹遇到兰比尔时的心情了!”本书的群:1..7..1..0..8..9..4..7..3
  • 公司法作业集

    公司法作业集

    为更好地配合《公司法》课程的教学,方便学员更好地学习公司法相关知识,结合《公司法》教材所涉及的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编写了本作业集。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密切联系公司法律实践,把握公司立法主旨,融学术性与应用性为一体,以满足学员对知识结构的要求。
  • 盛世独宠:逃嫁太子妃

    盛世独宠:逃嫁太子妃

    成亲前夜,相府嫡女遭人暗算,毒药穿肠毙了她的命,却让另外一个灵魂侥幸重生。带着前世今生的记忆,顾念兮抽丝剥茧,要为身体前主复仇、要在异世护卫生命。为保命,她表面上装疯卖傻,暗地里抽丝剥茧,抛却太子夫婿,想要独自担承。谁知素未谋面的太子殿下却不肯轻易放手,对她穷追不舍,纠缠不休……明明素未谋面,却为何如此熟悉?明明没有交集,却为何屡屡相护?她好奇探索,努力追寻,却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越陷越深,渐行渐远……款款深情的背后,是天堂还是深渊?缱绻情深之中,是真心还是隐情?凶险的争斗之后,她将迎来锦绣的前程还是彻底的毁灭?且看相府嫡女如何在阴谋之中挣扎踯躅,最终赢得属于自己的那片如海深情!
  • 奇点之卫神

    奇点之卫神

    这是个没有神的黑暗时代,这是一片弱肉强食的大陆。势力庞大的元素师集团“白袍帽法会”,满是咒术使的“奇点教”,还有一个明面上对峙的两个帝国“锦”王朝与“武”王朝。两大帝国作战多年,民不聊生。生活在大陆上的生灵们整日提心吊胆,朝不保夕。命运是不会让公平的天秤如此倾斜的。先是由异能者联盟而成的枫林骑士团呼吁建立一个崭新的和平大陆,而后,在万民和平的夙愿下,新一代的神明是“千妍”诞生!
  • 强商

    强商

    世界五百强CEO杨逸私人飞机失事,阴差阳差穿越到咨询公司业务员杨亦成身上,从此开始在咨询界的崛起之路。一个个频临倒闭的企业在他的指导下蒸蒸日上,一个个面临发展瓶颈的企业在他的指导下打开一片新天地。成功者围绕,各式美女相伴,且看杨逸如何展开极致人生。
  • 给你一秒说爱我

    给你一秒说爱我

    “只给你一秒钟哦,不说爱我可是要付出代价的”少女开玩笑般的说。“……”来自少年的忽视待少女绽放出原有的黑暗,少女向少年发出警告“只给你一秒钟哦,不说爱我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 三千道法

    三千道法

    楚乾雨本来是一个地球上穷困潦倒的人,他对生活无奈,迷惘。可是生活却跟他开了一个超级大玩笑。过马路的时候不小心被飞驰而来的车辆撞飞,在死的那颗他仿佛看到了天空中有个佛像在流泪,接着灵魂脱离身体,被莫名的牵扯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是一个武者的世界,充满尔虞我诈,楚乾雨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他与佛家有怎样的因果?
  • 情离上海滩

    情离上海滩

    高考结束的聂骏明,因甄婧而结缘上海,为了与红颜知己在同一城市,开启了上海求学求生之路。在校园他结识了大批青年才俊,毕业之后步入职场又与有着相同梦想的人走到了一起。秦素怡是聂骏明在大学的暗恋对象,王珍珍是聂的同事,感情却超出了同事之情。在上海的几年时间里,聂与甄婧的感情渐行渐远,是因爱而生恨,还是对爱情的另类执着?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却无法书写爱的永恒,缘起于上海,情灭于繁华,夜未央却情已灭……
  • 邂逅的ta

    邂逅的ta

    他心思缜密却只为得她一笑她恨世间的痛却每次都自己承担每次相遇却还是那么遥远她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他大好的江山千宫的佳丽可为她一人而舍弃我们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不可能的一起他们该怎样修筑这段旷世奇缘
  • 者抉天下

    者抉天下

    谁为抉天下之者乎?我哉!天之大,有多少英雄豪杰能抉择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