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2600000015

第15章 简单是一种心淡如菊的生活方式(1)

这个世界,美誉如指尖的薄暖,浮名若云影的轻凉,即便会绚丽,但似烟花,难以长久。只有“一生无是无非,烧清香,吃苦茶,安闲过日子”的生活,才是人生至境,如水扬清波,如风过疏林。每一个日子看起来都很清淡,但却是心头的日子,潜着香、藏着甜,是自己真正活过的每一天。

简单的生活,并不是让人们过着清苦贫困的生活,而应该是现代人发自内心的一种精神需求。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生活选择,是一种表现出真正的自我,生活目标和生活意义明确的生活,是一种追求健康、丰富、平凡、和谐的心境,是一种让自然沐浴身心,在动与静之间寻求平衡的方式。

1.虚名是无谓的追逐

唐代着名道士吴筠有言:“虚名久为累,使我辞逸域。”我们的累,很多时候是因为追逐那些无谓的虚名浮利。

如果一个人热衷于虚名的追求,那么他对于影响的关注就远远胜于事物的本身,终究会应了那句“图虚名,得实祸”的老话。虚名,终究是一个晃人眼的光环,一时耀眼却无法触摸,又何必为了一个没有实质意义的“虚头彩”而沉陷为名誉的奴隶?把“虚名拨向身之外”,无论浮华劳碌,都保持一种恬淡悠然的心境;只有在这样的土壤中,生活才会慢慢散发出如菊般的幽香。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这个社会中,鲜花和掌声就成为了成功的附属品。而这些不切实际的荣誉的确能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然而,当我们幻想着手捧花环、万人簇拥的时候,又可曾想到,没有辛勤的汗水,再怎么追捧吹嘘,也不可能换来丰收的果实。

美国文化精神领袖爱默生曾告诫年轻人,幻想成功、追求名誉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精神。他说:“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是,我的青年朋友们,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

一位自称是诗歌爱好者的乡下小伙子特意登门拜访年事已高的爱默生,说明自己从小就开始诗歌创作,只因地处偏远,一直得不到大师的指点,因仰慕爱默生的大名而千里迢迢前来求教。

爱默生看到这位青年虽然出身贫寒,却谈吐优雅、气度不凡,便热情地招待了他。老少两位诗人谈得非常融洽,其间青年把自己的几页诗稿递给爱默生。一阵沉默后,爱默生认定这位乡下小伙子在文学上将会大有作为,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而大力提携他。

果然,爱默生将那些诗稿推荐给文学刊物发表,并希望小伙子能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于是,老少两位诗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青年诗人的信一写就长达几页,大谈文学,辞藻华丽,激情洋溢。这让爱默生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经常提起这位青年。青年诗人很快就在文坛中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

但此后,这位青年再也没有给爱默生寄来诗稿,而信却越写越长。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着名诗人自居,语气也越来越傲慢。爱默生开始感到了不安,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发现这位年轻人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通信一直在继续,可爱默生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转变成了一个倾听者。

后来,在一次秋天的文学聚会上,老少两位诗人又一次相遇了。爱默生询问年轻人为何不再寄诗稿了。

“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青年诗人自信地答道。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

“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

“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

“是的,我是个大诗人,我必须写大作品。”

至此,爱默生有些惋惜,又有些无奈,只说了一句“我希望能尽早读到你的大作”便没再理会年轻人。

青年诗人完全没有听出爱默生的无奈,而是很自傲地说:“谢谢,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很快就会公之于世。”

在那次文学聚会上,这位被爱默生所欣赏的青年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侃侃而谈,锋芒逼人。虽然谁也没有拜读过他所谓的大作品,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成大器,否则,他怎么会得到大作家爱默生如此的赏识呢?

但事实是,在那年的初冬,爱默生收到了这个青年诗人的最后一封信,终于承认了之前畅想的所谓大作品,完全就是子虚乌有之事。他在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我一直都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周围所有的人也都认为我是一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当然我自己也一度是这么认为的。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阁下您的赞赏,我深感荣幸。使我深感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面对稿纸时,我的脑中便一片空白。我认为自己是个大诗人,必须写出大作品。在想象中,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包括尊贵的阁下您。在现实中,我对自己深感鄙弃,因为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再也写不出作品了。”

从那以后,爱默生就再也没有得到过这位青年的任何消息。

青年诗人为了满足虚荣心,一味苦苦地追求大诗人的头衔,却又不想脚踏实地地付诸努力,终究一事无成。可见,虚名只是一种无畏的追逐,它不但不可能把我们向成功的道路上指引,反而会让人堕入歧途。

诚然,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被颂扬的。那种如沐春风的幻觉让我们越来越不切实际地希望自己被拍成电影,画成油画,夹进书里,裱在先进典型的框里,千古流芳。但是,浮生一梦,须臾而逝;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的过客。每个人离去的时候,生前身后的名声都将随即飘落。

每每想到居里夫人将英国皇家学会奖章作为玩具拿给孩子时,都不免感慨。她在面对法国授予的骑士十字勋章时,毅然谢绝地说:“我不要这块小铜牌,只需要一个实验室。”的确,虚名就像是玩具,只是供我们一时消遣之游乐。所有的虚名都无法替代求真务实的拥有。

不要再等“虚名白尽人头”的时候才痛心于那些光环、泡沫的破碎。悠长岁月,纵有琐事烦俗,纵有劳碌奔波,也都应保持一颗淡然之心,简简单单地直面所有的来临和结束,闲看庭前,漫观天外。看淡虚名,一些更实在的东西才能被我们把握。

2.阴谋真的很无聊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要阳谋,不要阴谋。”阳谋“随势而动”,为达目的而策动在前,虽然赤裸却也光明磊落;而阴谋则是伤人于无形,多端诡计、阴风阵阵,险恶之心无以复加。

阴谋往往潜藏在心底,惴匿于手中。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小刀,不轻易示人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力量。然而从古至今,阴谋的脾性脉络就难以捉摸,能导演得了开头的人,却都未必能把握住结局。到头来,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一部《红楼梦》,留下了古今几许辛酸泪,又引发了来往多少慨叹词?金羹银匙、和谐温馨的表面下潜藏的算计与阴谋,在我们细细读来时,便一一裸露。

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贾雨村开始,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与驱使下的阴谋之网便铺开了。贾雨村全然不顾甄士隐当年对他的恩情,抛弃了做人的基本道德与良知,胡乱地断了一桩冤案。到头来,乐善好施的甄老爷沦落到“一无所有”的境地,连老丈人封肃(风俗)也冷言冷语。当一首《好了歌》唱起时,又怎能不让人慨叹人情中的算计、世态里的阴谋?

其实,《红楼梦》里的算计与阴谋,上至皇族、下至奴仆,几乎已经无处不在:元春在皇宫的突然死去,死得万般蹊跷,死得莫名其妙,死得惊心动魄,贾府的根基从此便彻底动摇;至于善于算计之人,姨娘队伍里有赵姨娘等,姐妹们中有薛宝钗等,丫鬟群中有袭人等。好一张算计与阴谋的大网!

而表现得最为充分的,某过于“阴谋家”王熙凤了。她的出场随着黛玉而来。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与府中上下见面时,王熙凤就对她热情千丈、百般关怀,连连说不要想家,缺什么东西就问她要,丫鬟老婆子们不好了也要告诉她。一个活脱脱的热心大方、体贴入微的好姐姐!可是,单纯的黛玉哪里知道王熙凤说这些话的真正目的:从一开始就向这个新来者亮出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暗示其不能得罪自己;另外,自然也免不了讨了贾母的欢心。

此后,一张无边无际的阴谋网被王熙凤彻底拉开:谋设相思局,她用心歹毒,害死了贾瑞;弄权铁槛寺,她两面三刀,谋财害命;搬取尤二姐,她脸甜心苦,毒如蛇蝎,百般折磨尤二姐,直至逼其自尽。凡此种种,王熙凤可以说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最后,只有“昏惨惨似灯将尽”的终了,盖一生被“聪明”所累啊!

阴谋让人费尽心思,预先设计并导演,劳神伤身,却把控不了结局。但人们往往又趋之若鹜,欲罢不能。以“阴谋论”着称西方的马基雅维利,将阴谋论的精华——《君主论》献给了皇帝,以期辅佐于权术。可他自己却陷入了黑暗的政治泥淖中,一生在用阴谋讨好两方而无果的尴尬中摇摆。最终因抑郁成疾,年仅58岁便饮恨离世。我国的厚黑学鼻祖李宗吾在论及“厚黑”时理论成套,自己却经常吃学生的亏。如此,阴谋论登峰造极的集大成者都无法掌控阴谋的走向,何况于平凡之人如我们?

阴谋犹如一头被圈养的困兽,在饲养者送餐时,它或者频频示意,或者认为饲养者的手臂是在与自己争夺果腹的食粮——然后,毫不犹豫地咬断。一个人一旦把自己交给了阴谋,就等于把成败交给了运气那乖张的胃口,没有人能够精细地把握阴谋的走向和脾气。一个发动阴谋的人在启动“思想”的一刹那,就早已沦为另外一场阴谋最稳妥的猎物。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刘俊卿,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一样,都是出生在清末民国初,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积弱、军阀割据、列强侵略的旧中国。他起初也是热情上进、渴望被尊重、渴望得到幸福的年轻人,他热烈地爱恋着少女一贞,他心疼父亲和妹妹。

然而最终,他却走上了一条堕落不归路。他上师范并不是因为有着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胸怀,而仅仅是因为上不起法律学堂;他的作弊导致了学生身份的结束,沦为汤芗茗的走狗。汤垮台后,又加入黑社会继续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

他至死也不明白,为何付出诸多,却从来不曾得回一丝一毫的成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付出的努力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灾难,砸在自己的头上。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眼看我努力的就要到手了,老天就总是偏让我差那么一步……”

这是因为,当他把自己的心交给了黑暗,交给了阴谋的时候,也就注定了他要被黑暗与阴谋所俘获,成为它们的奴隶,而再也无法掌控光明的命运。当他放弃了尊严和正义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走入了另外一个无底的深渊。

人算不如天算,再完美的阴谋也会有致命的纰漏。纵使真的能“脸厚如城墙,心黑如煤炭,厚而无形,黑而无色”,练就了传说中厚黑的最高境界,就真的能荣获成功,体会快乐吗?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机关算尽也未必就能胜出。只是,我们一旦走进阴谋的迷宫,就注定了会被一个更大的漩涡拖进环环相扣的算计中。如此,便再没有光明,再没有心安。

所以,只有保有一颗单纯的内心,才能看到单纯而明亮的世界,体会到淡然中的美丽,收获简约中的欢愉。

3.自己的路,自己走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如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人家怎么说我就无关紧要;如果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我是对的,也没有什么用。”

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决定我们的路怎么走。对于谣言,只要心中知道自己在走什么样的路,便没有人可以减损我们前进的动力。浊者自浊,清者自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谣言自然便不能伤害到我们。毁誉不改其守,抑扬不更其志;内心淡然而定,任雨打风吹,自若向前。

世间的骂有两种:一是所骂之文属实,一是骂的内容虚假。如果说的是真的,那还有什么可嗔恨的呢?如果说的是假的,造假之人自得其骂,同我们没有一点关系,我们又为什么要嗔恨呢?

面对闲言议论、诋损毁谤,既然他人有心制造,我们又何必自行上前惹得一身尘杂?越是安然平静,不被搅动的水,越容易得到沉淀。所谓清者自清,胸襟使然。

狄仁杰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可以算得上是一位着名的宰相。他对流言蜚语的泰然处之,被后世广为传颂。

狄仁杰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在当地有着广受称赞的美誉。武则天因此而把当时还是豫州刺史的狄仁杰调回京城,并升任宰相。

但武则天还是想再有意考察一下狄仁杰,便在一次上朝后留住了他。武则天故意告诉狄仁杰:“你在豫州任职时,政绩的确突出,名声也很是清明,所以我任命你为宰相。但是回京后,我却听见有人说你不好。”

狄仁杰只是简单应和了一声,毫不在意。

武则天不禁追问:“你不想知道说你坏话的人是谁吗?”

狄仁杰正色道:“人家说我的不好,如果确实是我的过错,我愿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经弄清楚不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是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这样大家可以相处得更好些。”

对狄仁杰的气量和胸襟,武则天多少也有些耳闻,但亲耳听到这样的话,还是不禁钦佩他的政治家风度。狄仁杰因此而更加得到赏识和敬重,被尊称为“国老”。

问心无愧的人无须为自己洗刷。狄仁杰的处世之道,可资借鉴。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对自己的闲言碎语,但从另一方面而言,毁谤又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要战胜闲言与毁谤,可以不必采取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态度,不卑不亢、问心无愧反倒说明内心的笃定。“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是深谙其中之道的。

国外的竞选向来都是在众说纷纭中角逐上下。施瓦辛格也没能避免“被故事化”的遭遇,在竞选州长的时候,他受到了各种谣言的中伤。

可施瓦辛格对此却无动于衷,不急不躁,没有流露出丝毫想去理会或回应那些无聊责难的倾向。

没想到,这一举动反而更加让他在选民中受到欢迎,他的人格魅力为他赢得了更多的信赖和支持,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竞选是这样,现实生活亦如此。一味纠缠于琐屑之事,不仅白白耗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对我们自身的形象也是一种玷污。若因他人的品头论足而影响情绪,那么就会失去宁静的心态,专心的志向,一切不再平常,一切变得发杂。

面对外界的评价,实则深刻反省、力改不怠;虚则修身养性,加以自勉。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何看待自己,而非他人。倾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刻与自己对话,进而给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拥有笃定的主见。如此,才不会在抉择时刻乱了方寸,迷了双眼。

同类推荐
  • 走出你的心理误区

    走出你的心理误区

    本书讲述了人生的意义有很多种,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不该让阴霾占据了内心。学会释然、学会乐观固然重要,让自己更快、更好地走出心理误区更是我们都要努力的方向。
  •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时间守望幸福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时间守望幸福

    花开需要等待,幸福需要坚守。本书是一部灵动脱俗的情感暖心美文集,是关于生活、关于幸福、关于忍耐的励志经典,文字清淡,回味隽永,温暖感动。让你的内心沉淀下来,淡然面对繁华落寞,坦然面对得失荣辱,笑着面对困苦磨难,拥有安静坚持的力量。无论这个世界怎样,都能不慌不忙地坐在流年里等待花开,稳稳地守住幸福。生命终会经过岁月的沉淀磨砺生香,幸福便如期而至。
  • 别让小毛病毁了你

    别让小毛病毁了你

    本书从十六个方面介绍了一些为人处事方面的小毛病的来源和危害,并用生动事例加以阐释,也提出了解决方法。
  • 怎样做最优秀的员工

    怎样做最优秀的员工

    本书讲述优秀员工应具备的意识、最容易下岗的7种员工和如何打造优秀员工队伍。
  • 你本是龙:激发你的成功潜能

    你本是龙:激发你的成功潜能

    每个人都具备成功的潜质,都能成为“龙”。然而,为什么总有人“翻下龙种,收获跳蚤”?其实,只要你掌握了激发潜能的方法和原则,你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塑一个成功的自己!请相信:成功(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挖掘成功的潜能,找回本应成功的你。
热门推荐
  • 原来你一直在我身边

    原来你一直在我身边

    她是普通女子,因为飞机失事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他,是天上的火神;他,是天朝国的平南王爷;他,是天上的龙王;他,是阎王;千年以来,谁为谁动了情!谁才是她心中最终的归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冰“别这样

    ”冰“别这样

    抱得紧紧的。就像是十几个世纪没见了,却刚刚才见。“冰,那你还抱这么紧。你是爱我吗?”“当然”“别这样啊...
  • 由我而史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由我而史谁来书写小草的历史?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当事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应是历史的记录者和书写者,这是新历史合作社自始坚持的理念。“历史嘉年华2013”以“我写我历史”为主题,从名人到普通人,纷纷登台分享“我的历史”。作为“历史嘉年华2013”及新历史合作社年度特刊,我们将看到的这一组文章中,有文学家之手笔,有治史者的反思,也有中学生的探寻,但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不再将自己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掩藏于宏大的叙事之下,而是作为“一个高贵的人”,记录自己的生命轨迹。
  • 我是大军师

    我是大军师

    啊啊啊!老子吃个西瓜也能穿越,怎么能这么流氓?虽然来到这里不知道要做什么,可是你们能不能别老来求我当什么狗屁大军师!泡泡亲王府的大小姐,有事没事传播一下大华夏的娱乐项目,闲时还能当当地主呢。这才是最理想的生活。我不要当军师,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美男子。Q:不写争霸你搞什么大军师嘛!A:你管我!还有问题吗?没事我先走了……
  • 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陈风意外来到汉末,在这个乱世中,他将与那些英雄们展开角逐,最终谁能笑到最后成为天下之主,且看三国杀之成王败寇。
  • 五年以后

    五年以后

    在2020年1月1日,原本龙潭派出所工作顺心的民警(主人公)被调往各类案件高发的龙爪树派出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不得不重新适应繁忙生疏的工作,并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在一次例行巡逻中,他和搭档截获了一批奇怪的物品,意外事件纷至沓来,从此他的生活进入了快进模式。一场惊天大案由此拉开剧幕,各方人物粉墨登场,不能承受的亲情、无法言说的爱情、越走越远的友谊,微笑背后的阴谋、愈发危险的形势……在这个致命的漩涡中,主人公能否坚守住自己,最终逃离命运的束缚?其实,所有人都和主人公一样,面临着命运的压迫和诱惑,他们又会如何演绎自己的戏码,这些,都散落在书中的各个角落里,等着被发现,被纪念。
  • 三品灵师

    三品灵师

    灵域二零零零年,御尊消失,所辖三山九海十二天发生内乱,人灵两界自此融合。灵域四五三二年,原蓬莱山灵使初登御尊之位,乃设灵师协会,借人界之力协管灵域。----《灵域秘史》
  • 突破巅峰

    突破巅峰

    他,夏天,是一个孤儿,在一个孤儿院长大,在他十岁那年的深秋夜晚,孤儿院发生一场大火,为了挽救他的兄弟姐妹们,他身陷大火之中,在他绝望的时候,一个超级强者把他收入一个异空间之中,从此他就走上了辉煌的道路……现实时间五年后,他重返都市,想要过一段平凡的生活,他如愿吗……且看夏天如何在都市里逍遥,如何在都市里扮猪吃老虎,如何把地球改造成一个十二级文明的超级星球……如何带领众兄弟走向巅峰……
  • 瞑神传奇

    瞑神传奇

    当一无所有,众叛亲离,信仰崩塌,来到陌生的世界,是苟且偷生,安然度过,还是无所畏惧,征战天下。你要选择什么!李铭希不知道。他所知道的,只是,战!战!战!
  • EXO之命运格局

    EXO之命运格局

    为你放弃我的一切吗?我愿意!--洛沄汐为你而改变吗?没关系!--俞可可为你而抛弃过往吗?OK!--苏初晴为你改变以前的看法?好的!--蒋霏为你选择接受舅舅的要求?嗯......好吧!--苏降雪“喂喂喂,你好像很勉强。”鹿晗&边伯贤&张艺兴&吴世勋&朴灿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