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3700000021

第21章 安全教育基础知识(3)

此外,要避免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校纪校规的教育,要求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用和平方式学会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遵守校纪校规。

3.绑架、拐骗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一些黑恶势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一己私利,不惜铤而走险,对年幼的中小学生实施绑架、拐骗。近几年来,也偶尔发生学校老师为了谋取金钱,绑架学生的案件,值得警惕。

发生这类情况之后,学校一定要及时向警方报案,由警方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如有需要,学校要密切配合警方的工作。

为了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生存能力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的帮助和食品。在遭遇绑架、拐骗时,要沉着、冷静,不要盲目反抗,要随机应变,寻找机会逃生或者寻求外界的帮助。

4.劫持人质、故意伤害

今年暑假放假的时候,某市的安晨和萧南,已经看完了十张碟,把很多游戏打了通关,又重温了一遍“古惑仔”全集。平时,他们两个弟兄,都不爱受束缚,最崇拜“古惑仔”。打架,更是他们的够“古惑”的标贴。

这天,安晨和萧南又在网吧里结识了几个刚中考完的“小兄弟”,几人一见,情投意合。因为安晨资历老一些,所以就做了大哥,而萧南就是二哥。安晨和萧南找出最得意的“古惑仔”影片给几个小兄弟看,作为给几个小兄弟的第一教材。

电影放完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几个男孩看得连连感叹,对安晨和萧南佩服得更是五体投地,简直就是相见恨晚,说以前对打架这事情简直就是只知皮毛,如今才发现原来还有更高的境界。几个人越聊越投机,做大哥的更是被捧得晕头转向,于是手一挥带大家去吃烧烤。

几个人正喝得醉眼朦胧,烧烤摊前来了一个女乞丐,她是个侏儒,身旁带了一个大脑袋细胳膊细腿的怯怯的小女孩。一对又脏又丑的人儿在人群中穿行哀告,安晨他们看得不由泛上戏谑的微笑。

女乞丐颤巍巍地向安晨他们走来,伸出一个肮脏的茶缸,哀告的话还没有出口,一个小兄弟就冲她吼着:滚开滚开!就在小兄弟吼叫女乞丐的时候,安晨一脸坏笑的伸出了一根手指,用力点了点女乞丐的胸部。女乞丐闪躲了一下,但还是执著地伸着茶缸。这时候那个小乞丐却冲上来,喊:“不许欺负我妈妈!”

安晨好玩似的又捅了桶那女乞丐的胸脯,那小女孩于是就又喊一声。女乞丐这个时候想要离开,安晨却一把拦了下来,并且对那小女孩挑衅地说:“碰你妈妈了,怎么着吧?”萧南他们几个,这时候也笑着,你一把我一把地将那女乞丐推来搡去。女乞丐拼命挣扎想要离开,小乞丐大声地哭叫起来了。可是越是这样,安晨他们就越觉得刺激,平时看的电影画面出现在他们面前,那些情景一直都没有用武之地,这时候白白送上来一个,岂能放过?于是几个人你一拳我一脚,在小女孩凄厉的哭声中,把女乞丐打倒在地。

女乞丐茶缸里的一些散钱掉了出来,她爬过去捡,萧南就像电影中的恶少一样,一脚踩住女乞丐的手,并使劲一拧。女乞丐一声惨叫,终于骂出声来,你们这帮畜生!我招惹你们了吗?你们把老娘往死里打呀!

哭骂声更让这群失去理性的恶少年感到刺激,于是又围上去一顿拳脚。这样血腥的场面,周围的群众敢怒不敢言,谁也不敢招惹这几个奇形怪状的亡命之徒。有人报了警,当警笛愈响愈近的时候,安晨一挥手,撤!

第三天,人们在那个大排档的拐角,看到了女乞丐的身体躺在墙角。她死了,伤痕累累。小乞丐在妈妈的身旁哀声嚎叫。

安晨一伙,不久被警方尽数抓捕归案。安晨与萧南,因为到了法定年龄,被依法执行死刑,其他“小兄弟”,也将过上长久的牢狱生活。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伴随着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一些人为了报复社会、宣泄不满,将罪恶之手伸向了中小学,导致校园暴力事件、恐怖事件的发生。中小学要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做好校园门卫工作,防止陌生人随意进入校园。在发生危机时,要及时通报警方。

造成这种暴力现象在校园滋长究竟是谁的责任呢?现在的不少家庭或因孩子是独生子女就对其过于溺爱,或因夫妻双方工作忙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关爱,或因父母离异忽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有的家长则不注重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方法,与孩子缺少交流沟通,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还有,有的学校忽视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忽视法制教育,淡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即使设立了相应的课程,也很少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再有,就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面对一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一些新闻媒体不注意引导,在所谓详实报道的名目下,着力描写暴力和色情,一些影视文学作品则大肆“纪实”黑社会、婚外情等。一些玩具厂商则争相制造各种机械暴力玩具,以获取暴利。因为在校的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就会很容易被这种环境同化了。

其中,还有一个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一种反叛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对外界事物感到厌倦,但他们又无法改变外界的事物,心里就会想到用武力来解决。所以说,一个人的心理因素,是影响他走什么路的关键。

校园里的暴力事件是不容忽视的。学校要做好危机的应对工作,包括制定完善的危机预案、对师生进行危机防范和危机应对教育、进行危机处理的演练,防止危机发生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广大中小学要在学生中深入开展道德、法制、校纪校规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要让学生深入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学校应把安全教育放到与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增设安全教育课,要对学校师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通过教育,要能够让学生掌握-些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危机应对方法,如:遇到紧急情况时怎样正确报警,发生有人抢劫财物、对自己进行人身伤害时怎么办,发现有人跟踪时怎么办,怎样反击歹徒的攻击,在突发事件中怎样逃生、如何自救……此外,还要通过宣传教育,在师生中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倡导见义勇为的美德。

五、解决校园暴力的策略

校园暴力根本上是一个病态,把暴力问题延伸到校园里的现象。但学校是实施教育最具体明确的场地,而教育目标又是追求真善美,所以校园不能把消除暴力的责任推给社会。换而言之,校园要带头消除暴力而不能等待社会问题的解决来解决校园暴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必须积极的寻求解决校园暴力的可行途径。

(一)校园暴力的产生

解决校园暴力的第一步是了解暴力产生的原因。校园暴力至少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学生间相互的暴力,另一种是师生间的暴力。根据调查,以一千五百零七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发现,有将近一半(49%)的学生,在一年内有与其他同学打过架。至于公开侮辱顶撞师长的则只有百分之七。

大致上说来,师生间的暴力,尤其是学生施暴于老师的事件大约不超过整体校园暴力的百分之十。

但是师生间暴力的后果及影响可能远大过学生间之暴力。因为它不但严重破坏校园的气氛,使传道、授业的工作难以进行,而且任何一件师生间严重暴力背后都隐含了广泛长期的问题。这些问题大约可以说是校园内人际互动不良的后果,校园的人际关系不良归纳为几个原因:

首先,由宏观的角度而言,教育体系的功利倾向明显,一切以升学率,成绩为重。站在老师的立场,为了赶进度,应付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少有实现个别互动或关怀学生的时间,师生关系成为升学压力的牺牲。站在学生的立场,因为得不到功课成绩以外的肯定,如果功课不佳,其他一切都免谈,因此功课不佳的同学很容易自我放弃。对他们而言,每天校园的生活是不断的挫折、愤怒、失望,常常对老师及学校产生对立情绪。

由师生冲突的微观角度而言,冲突当时双方的情绪失控是暴力产生的最直接原因。老师的情绪失控可以追溯到权威心态,缺乏处理冲突技巧等原因。老师心态上常保持着传统的权威管教,把学生的某些言行认为是对老师权威的挑战,但很多学生难以接受老师的权威,把老师管教当作是找自己的麻烦。学生对老师的反感,一方面出现在破坏学校公物上(发生的比率远高过师生冲突),另一方面就是师生暴力冲突。

老师情绪失控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师资培育过程中,完全没有注意到人际冲突的解决技巧,所以一般老师,没有解决师生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挑战除了打骂之外,也不知道该对学生怎么办。在双方情绪失控下,老师打骂学生常引来学生反击,进而成为校园师生暴力事件。

同学间的暴力与师生的暴力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它的频率相当高,例如最普遍的(男生)打架,由几个调查结果看来,一年间有此经验的学生大约不低于百分之五十。

儿童的行为、价值观,甚至于道德观,大多是经由认同而获得。早期的认同对象绝大多数是父母、家长。到初中、高中阶段,认同的对象渐扩大到其他的偶像。如果社会上的成人(多半自身就是父母)常以暴力手段解决争执,同时透过媒体,儿童看到高地位、高权力的人物也以打斗解决问题,那么要求儿童中小学生不可暴力,无异缘木求鱼。

在整个模仿认同的历程中,老师体罚学生,尤其是即兴式的打耳光、挥拳头或踢学生,更为校园中直接的不良示范。

中小学生对媒体偶像的模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媒体偶像(如影星、歌手)把拳头大、打的快,当作是酷,那些想酷的中小学生自然也比照行事。在国外,中小学生偶像赞扬暴力、吸毒,虚无的恶劣影响,已经让他们的社会为之忧心。

同学间暴力的另一特色是常见工具性暴力(即暴力是达到其他目的的工具)。典型的例子是勒索或恐吓。校园中恐吓勒索,性质上比同学间打架要严重,但处理上反而比较单纯。比较严重是因为就法律而言,恐吓勒索是相当严重的犯罪。处理上比较单纯是因为不让其得逞,这种行为便难以为续。

换而言之,没有增强的工具性行为应会自然消失。面对校园暴力与校外暴力的合流。这也是现今校园暴力恶质化的原因之一。如何使校外暴力止于校园围墙,也是改善校园暴力努力的方向之一。

学生暴力行为的动机或有不同,但以暴力来解决问题是学习模仿而来。师生间的暴力则以老师不能适应现今权威体制的弱化,并缺乏处理学生管教问题的技巧为最直接的原因。

(二)校园暴力解决之道

谈到解决校园暴力,也许应先澄清问题的范围。原则上如果所有的暴力(包括肢体、语言、制度化的暴力)都消除,校园暴力当然也不存在。但消除所有暴力必然比消除某些特定暴力(如勒索、重伤害)要更困难。因此也许我们不奢求消除一切暴力,但求能消除(甚或仅仅降低)较为严重的校园暴力,如师生暴力、恐吓勒索等。由整个教育体系,教育制度而言,将教育目标由目前的升学、考试,回归到正常的德、智、体、劳,甚至美育的境界是降低校园暴力的途径之一。因为有暴力倾向的同学大多学业欠佳,自我放弃,无法在升学为先的校园中得到满足与重视,而老师在课业、升学的压力下也无时间培养良性师生关系。

但更进一步来说,培养个人解决冲突、挫折的正确方法可能是更为直接的解决暴力之道。

首先在师资培育的过程中,要注入新的观念,除了专业知识的训练外,“人际关系的处理”“师生冲突的解决”应该是必修课目。这种课目应由有经验的在职中学老师配合专业辅导人员共同教授。

在行政上,也必须配合这些可能无大专教师资格的中学老师的聘任(兼任)。对在职老师而言,横向的经验传承也极为必要。师生关系良好的老师应有机会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巧给有需要的老师。

一般老师遇到困难时,也要有求援的机会。

对学生而言,解决冲突的手段也必须刻意教导。比如说以说服、交换,甚至于求取权威的裁决,都比暴力要好。如何让学生体验暴力行为的反效果呢?最根本的方法是让他知道暴力行为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里涉及到对学生暴力的管教与处罚。

学校老师有管教学生的责任,当学生行为有偏差,比如说暴力侵害别的同学,老师不能坐视不管,否则有违作老师的责任。但如何管呢?当然要明确的表明暴力的不可行。这个讯息应依学生本身的特性,事件发生的情况及类似行为过去出现的频率而有所不同。轻微的口头劝警,到较重的记过等都可行。较为引起争议的两个方法是体罚与司法进入校园的问题。

过度的体罚而非一般打手心之类的体罚。过度体罚(如打耳光、踢学生、或不让学生上厕所等)本身就是暴力的不良示范,因此这种以暴制暴的方法常有反效果,这应是大家的共识。

至于司法进入学校的问题,引起颇多讨论。一方面认为必须慎重,不宜轻试,另一方面强调司法经验的良性示范。基本上两种不同的意见似乎并无共同焦点。不赞同司法进入校园的讨论人认为消除校园暴力是教育而非司法问题,有人甚至于担心老师把自己的管教责任推给警察,或警察在校园抓人,引起恐怖的联想。

不过司法经验是教育性的、示范性的。其作用是警惕暴力行为的昂贵代价。暴力侵犯他人,尤其是比较严重的伤害、勒索、恐吓等行为,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司法过程,让施暴者知道问题的严重后果。不过不留记录、不关人。而是以其他方式作为处罚。

无论是否将司法引进校园,施暴者必须接受处罚是共识。否则暴力得逞,会进一步鼓励他再三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另一项减轻暴力的方法是透过青春偶像,作反暴力的示范及宣传。偶像对中小学生影响极大。

以偶像作为宣传,成功的降低毒品使用在国外有先例。当偶像认为吸烟不但不酷,而是自我伤害的愚蠢行为,中小学生吸烟人数就开始下降。以这种方式降低暴力应是可行的。

从宏观的立场而言,处罚暴力者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教育经验,而且对其他的学生也有示范作用。

人格的育成有许多重点,但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应为首要目标。在成长过程中,个人要慢慢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许由心理学或社会学的立场,我们可以将校园暴力的责任归于整个大社会的不良风气,但对个别学生而言,我们是否能让他觉得对自己的暴力不必负责呢?即使我们能这么做,将来学生成人之后,社会能继续让他对自己行为不负责吗?处罚暴力只是一个讯息,告诉他要为自己的暴力行为负责。

同类推荐
  • 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二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育如何改革,师爱都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本书将为您细致阐述在这种无价的爱中如何使您的教育充满智慧。其中技巧、情感、沟通等搭建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一本教师必备的实用手册。
  •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

    本书重点对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基本理论、国内外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发展现状、图书馆联盟建设实践模式与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廉正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廉正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热门推荐
  • 知医必辨

    知医必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重生变成狗

    末日重生变成狗

    在末日里挣扎度日了三年的王续,某天睡醒过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条狗。哦,这没什么,当当汪星人也不错!啊?竟然回到了末日刚开始的时候?哈,难道这是逼着本汪星人开挂?前世的强者成为了他的小弟,没事还养个萝莉陪伴自己!嘎嘎,美好的汪生开始了!
  • 邵兰荪医案

    邵兰荪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神农

    异世神农

    苍宇星辰之中,竟然隐藏着一种修炼之气,少年叶寒身受十年先天奇寒之苦,却不想无意间得到星命传承,借助苍宇星辰之气,他的修炼之路就此展开……
  • 死莲华

    死莲华

    现代都市的内江湖与外江湖的传说。铁血与柔情的江湖世界,等你发现。
  • 三世苦难:换你一世迷离

    三世苦难:换你一世迷离

    第一世,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她是卑微贫贱的丫环;第二世,他是举世无双的皇子,她是默默无闻的庶女;第三世,他是星光璀璨的偶像,她是痴心不变的粉丝。他要她补偿他,三世苦难,够了吗?
  • 骨头的崛起

    骨头的崛起

    作为一只三观超正的骷髅,我不过是想拥有一身肋骨齐全的骨头,好吧为了能去魔法技能专修学院,我尽量用我的灵魂之火做一个呆萌的眼神
  • 逆战之逆而求存

    逆战之逆而求存

    末世来临,一个在商店里被莫名攻击的普通人,王迅。他在一个过万人存在的商场里,丧尸横行的地方,怎么存活?他能不能逃出生天?他能否逆天而行的活下来?看吃面逆战征文的末世,有什么不同吧。
  • 噬魂笔记

    噬魂笔记

    闻上古神兽饕鬄,性贪食,《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而今饕鬄其兽已成神话传说,世人当不知其详。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京城内国家隐秘机构名SIG(特殊事件调查小组),得闻雾灵山神秘山洞封印被破,遂赶往查看,惊!上古神兽饕鬄逃脱,世人又将陷入恐慌。
  • 《隐秘通途》

    《隐秘通途》

    当辛迪加割开最后一个兽人的喉咙时,身后传来低沉的呼啸声,抹干净匕首上的鲜血后他扭头回望,在夕阳下数条拍打着翅膀,嘴里吐息着寒气的骨龙正朝自己飞来。“这难道就是古德所说的最终的敌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