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24100000026

第26章 大师辈出的日耳曼民族(1)

德国是一个盛产大师的国度,千百年来,这块土地上涌现了数不清的哲学大师、音乐大师、文学大师。莱布尼茨、歌德、贝多芬……这些大师们的智慧光芒,不仅照耀着德意志的历史天空,也照亮着人类文明的星空。大师们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日耳曼式智慧,不仅是德国的,也是世界的。

(第一节) 哲学大师的智慧光芒

德国一向被称为“诗人和思想家的国度”,因为这里大师辈出,如黑格尔、康德、莱布尼茨、尼采、费希特、胡塞尔、马克斯?韦伯等。他们在历史上谱写了不朽的智慧篇章,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的思想境界和思想深度。

1.“万能大师”莱布尼茨。

我有那么多的想法,如果那些比我更敏锐的人有一天深入其中,把他们绝妙的见解同我的努力结合起来,这些想法或许有些用处。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1646~1716年)是17~18世纪德国最着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和牛顿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他博览群书,涉猎百科,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万能大师”。数学和哲学,是莱布尼茨显示其杰出天才的诸多领域之一。他在法律、管理、历史、文学、逻辑等方面都作出过卓越贡献,因其在这些领域显赫的成就,人们为纪念他,用“全才”这个词形容莱布尼茨,可以说并不夸张。

1646年7月1日,莱布尼茨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的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祖父以上三代人均曾在萨克森政府供职;父亲弗里德希?莱布尼茨是莱比锡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母亲凯瑟琳娜?施马克出身于教授家庭。莱布尼茨的少年时代是在官宦家庭以及浓厚的学术气氛中度过的。

莱布尼茨在6岁时失去了父亲,但他父亲对历史的钟爱已经感染了他。虽然考进莱比锡学校,但他主要是靠在父亲的藏书室里阅读自学的。8岁时他开始学习拉丁文,12岁时学希腊文,广泛地阅读了许多古典的历史、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13岁时,莱布尼茨对中学的逻辑学课程特别感兴趣,不顾老师的劝阻,他试图改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范畴。1661年,15岁的莱布尼茨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专业。他跟上了标准的二年级人文学科的课程,其中包括哲学、修辞学、文学、历史、数学、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1663年,17岁的莱布尼茨因其一篇出色的哲学论文《论个体原则方面的形而上学争论——关于“作为整体的有机体”的学说》,获得学士学位。

莱布尼茨需在更高一级的学院,如神学院、法律学院或医学院学习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他选择了法学。但是,法律并没有占据他全部的时间,他还广泛地阅读哲学,学习数学。例如他曾利用暑期到耶拿听韦尔的数学讲座,接触了新毕达哥拉斯主义——认为数是宇宙的基本实在,以及一些别的“异端”思想。

1666年,20岁的莱布尼茨已经为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莱比锡的教员们拒绝授予他学位。他们公开的借口是他太年轻,不够成熟,实际上是因为嫉妒而恼怒——当时莱布尼茨掌握的法律知识,远比他们那些人的知识加在一起还要多。于是,莱布尼茨转到纽伦堡郊外的阿尔特多夫大学,递交了他早已准备好的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阿尔特多夫大学还提供他一个教授的职位,他谢绝了。他说他另有志向——他要改变过学院式生活的初衷,决定更多地投身到外面的世界中去。

1666年是牛顿创造奇迹的一年——发明了微积分和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一年也是莱布尼茨作出伟大创举的一年——在他自称为“中学生习作”的《论组合术》一书中,这个20岁的年轻人,试图创造一种普遍的方法,其间一切论证的正确性都能够归结为某种计算。同时,这也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或文字,其间的符号甚至词语会导致推理,而除了那些事实以外的谬误,只能是计算中的错误。形成和发明这种语言或数学符号是很困难的,但不借助任何字典看懂这种语言却不难。这是莱布尼茨在20岁时所做的“万能符号”之梦——其时为17世纪60年代,而它的发扬光大则是两个世纪之后的事——19世纪40年代格拉斯曼的“符号逻辑”。

1667年,21岁的莱布尼茨在德国纽伦堡加入一个炼金术士团体任秘书。通过这个团体,他结识了政界人物博因堡男爵,男爵将他推荐给迈因茨选帝侯,担任其法律顾问的助手,后来,莱布尼茨很快被提拔到上诉法院陪审法官的职位,从而登上了政治舞台。

莱布尼茨试图重新编纂法规,希望通过使用少数几个基本法律概念,定义所有的法律概念,从很少的一套自然、正义且不容置疑的原则中,演绎出所有的具体法规,从而把法规整理好。他想把自然法规结为一个体系,为此他发表了《法学教学新法》。

1669年,通过阅读英国皇家学会《会刊》,莱布尼茨了解到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正在与别人讨论有关“碰撞”问题,促使他开始思考力和能量等自然科学问题。1671年,莱布尼茨写出《物理学新假说》一书,包括献给英国皇家学会的“具体运动原理”和献给巴黎科学院的“抽象运动原理”。

从1671年开始,莱布尼茨利用外交活动广泛开展同外界的联系,而通信为其获取外界情况、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从这年开始,他与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奥顿伯格和巴黎科学院的着名学者们进行书信往来长达数十年之久。

1671~1672年,莱布尼茨受迈因茨选帝侯之托,着手准备制止法国进攻德国的计划。1672年,他作为一名外交官出使巴黎,拟游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放弃进攻,却始终未能与法王见面,这次外交活动以失败告终。

但是,在1672~1676年留居巴黎期间,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莱布尼茨,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当时巴黎是欧洲的科学文化中心。莱布尼茨学习法语,结识了科学界、哲学界许多着名人士,使他的思想和行动开始越出德国走向世界。1673年1月,为了促使英国和荷兰之间和解,他前往伦敦斡旋未果,但他趁机与英国学术界知名学者建立了联系,见到了已通信3年的奥顿伯格,结识了胡克、玻意耳等人。1673年3月他回到巴黎,4月即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又如,1676年10月,他在荷兰见到了列文虎克。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第一次观察了细菌、原生动物和精子,这些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曾产生影响。莱布尼茨对自然科学日益感兴趣。他一生中的许多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获得和萌发的。

早在1671~1672年间,莱布尼茨就着手设计和创造一种机械计算机——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1673年他到伦敦,随身携带的木制计算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自己也为这一发明深感自豪。1674年,莱布尼茨在生物学家马略特的帮助下,制成一架计算机,并将之呈交巴黎科学院验收,后来他还当众做演示。莱布尼茨设计的这种新型计算机,其用于加法和减法的固定部分沿用的是帕斯卡加法器,但乘法器和除法器,特别是两排齿轮(被乘数轮和乘数轮)则是莱布尼茨首创的。这架计算机中的许多装置后来成为技术的标准,那些齿轮被称为“莱布尼茨轮”。

莱布尼茨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十分有价值的。把计算交给机器去做,可以使优秀人才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他还预言:“我所说的关于该机器的建造和未来的应用,将来一定会更完善,并且,我相信对于将来能见到它的人,会看得更清楚。”

1676年底,30岁的莱布尼茨离开在此已经生活了5年的法国巴黎,转道英国伦敦回到德国汉诺威,担任不伦瑞克公爵府的法律顾问兼图书馆馆长。

在汉诺威定居后,莱布尼茨广泛地研究了哲学和各种科学与技术问题。他的哲学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他也从事多方面的学术文化和社会政治活动。不久他就成为宫廷议员,在社会上开始声名显赫,生活也由此而富裕。

1679年3月15日,莱布尼茨题为“二进位算术”的论文,对二进位制进行了相当充分的讨论,并与十进位制进行了充分的比较。他不仅完整地解决了二进制的表示问题,而且给出了正确的二进位制加法与乘法规则。

16年后,1695年5月,鲁道夫?奥古斯特大公在与莱布尼茨的一次谈话中,对他的二进位制非常感兴趣,认为“一切数都可以由0与1创造出来”这一点,为基督教《圣经》所讲的创世纪提供了依据。莱布尼茨利用大公的这一想法争取人们关注他的二进位制。1697年,他在致大公的信中,将他设计的象征二进位制的纪念章图案当作新年礼品奉献给大公。纪念章的正面是大公图像,背面是象征创世纪的故事——水面上笼罩着一片黑暗,顶部太阳光芒四射,中间排列着二进位制和十进位制数字对照表,两侧是加法与乘法的实例。

1701年,莱布尼茨将自己关于二进位制的论文送交法国巴黎科学院,但要求暂时不要发表。两年后,他将修改补充后的论文再次给巴黎科学院,并要求公开发表,于是,在1703年,二进位制公之于众。

莱布尼茨发明了十进制的计算机,又发明了二进制,但他却没有把二进位制用于计算机,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二进位制的机器会增加技术上的困难。只有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才得以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那种认为莱布尼茨是为计算机而发明二进制的说法,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1684年,38岁的莱布尼茨在他创办的《教师学报》上第一次发表他的微分学论文,比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早了3年时间,这使得该文成为世界上最早公开出版的微积分文献。莱布尼茨的微分学论文全文仅6页纸,但题目却很长,一般简译为《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

1686年,40岁的莱布尼茨又在同一杂志上第一次发表他的积分学论文《深奥的几何与不可分量和无限的分析》,首次在印刷品中出现了沿用至今的积分符号。

一年以后,44岁的牛顿发表了科学巨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首次公布了他的微积分方法——流数法,在此处,牛顿加有这样一段评注:“10年前,我在给学问渊博的数学家莱布尼茨的信中曾指出:我发现了一种方法,可用以求极大值与极小值、作切线及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无理数。这位名人回信说他也发现了类似的方法,并把他的方法写给我看了。他的方法与我的大同小异,除了用语、符号、算式和量的产生方式外,没有实质性区别。”

莱布尼茨也高度评价牛顿的数学成就。1701年,在柏林王宫的一次宴会上,当普鲁士王后问到对牛顿的评价时,莱布尼茨说:“纵观有史以来的全部数学,牛顿做了一多半的工作。”

但是,由于瑞士数学家法蒂奥德迪耶于1699年向皇家学会递交一篇论文,其中肯定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者,而莱布尼茨可能是剽窃,这就引发了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关于微积分的优先权之争。出于狭隘的民族偏见,英国数学家迟迟不肯接受莱布尼茨优良的符号系统,拘泥于牛顿的流数术,因而在微积分学之后的进展中相对地落后了。而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很快就接受了莱布尼茨的优越符号,在伯努利家族、欧拉、达朗贝尔、拉格朗日、拉普拉斯等人的努力下很快取得了丰硕成果,引导了近代数学的发展。

1700年前后,莱布尼茨热衷于组织科研团体的工作。从1695年起,他就一直为在柏林建立科学院而四处奔波,为此1698年他亲往柏林;1700年,莱布尼茨应召做柏林普鲁士王后的家庭教师,这时他建立科学院的宿愿终于实现,并且成为柏林科学院的首任院长。其后10多年间,他又奔走于奥地利、俄国,鼓吹建立科学院,这些主张在他生前未果,但后来维也纳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先后建立起来。传说莱布尼茨还曾写信,建议康熙皇帝在北京建立科学院。

莱布尼茨中奋斗的主要目标是寻求一种可以获得知识和创造发明的普遍方法,这种努力导致许多数学的发现。莱布尼茨的多才多艺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他的研究领域及其成果遍及数学、物理学、力学、逻辑学、生物学、化学、地理学、解剖学、动物学、植物学、气体学、航海学、地质学、语言学、法学、哲学、历史和外交等等,莱布尼茨是名副其实的“万能大师”。

在生命的最后20多年间,莱布尼茨把兴趣转向了哲学,并以此作为主要精神寄托。他同他的弟子沃尔夫所创立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哲学的发展。在形式逻辑方面,他区分和研究了理性的真理(必然性命题)、事实的真理(偶然性命题),并在逻辑学中引入了“充足理由律”,后来被人们认为是一条基本思维定律。

1696年,莱布尼茨提出了心理学方面的身心平行论,他强调统觉作用,与笛卡尔的交互作用论、斯宾诺莎的一元论构成了当时心理学三大理论。他还提出了“下意识”理论的初步思想。

莱布尼茨在哲学史上,与亚里士多德齐名。作为着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主要是“单子论”、“前定和谐”论及自然哲学理论。他提出的“单子论”,是唯心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中含有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如认为单子是一与多的统一,单子是本身具有能动性的实体。他把真理分为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他的哲学着作《形而上学谈话》、《人类理智新论》、《神正论》、《单子论》、《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则》等,是欧洲哲学两大派别——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对峙中,理性主义的重要代表。

费尔巴哈曾说:“近代哲学领域继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之后,内容最为丰富的哲学乃是莱布尼茨。”其学说与其弟子沃尔夫的理论相结合,形成了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哲学的发展,尤其是影响了康德的哲学思想。莱布尼茨开创了德国的自然哲学,他影响了康德、黑格尔乃至20世纪的罗素,莱布尼茨的思想无疑是超越时代的。

就在莱布尼茨备受各个宫廷青睐之时,他已开始走向悲惨的晚年了。1716年11月14日,由于胆结石引起的腹绞痛,在卧床一周后,莱布尼茨孤寂地离开了人世,终年70岁。

同类推荐
  •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暨汉唐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全书从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角度,全面探讨了汉唐时代历史的魅力、汉唐盛世的历史内涵,以及汉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其的最大特点是,打破朝代断限的研究传统,探索新的研究方式,在回归原典的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整理和解读。
  • 天开神秀

    天开神秀

    七十二家炉火事,三十六路淫邪功。知其一兮延性命,识得二来结圣胎。太素修士天长得师门助力,以练气期修为强渡天门,最后师门覆灭,唯其得至宝天开剑与神秀衣护持而魂飞异界。而在那里,却是隋末唐初,群雄逐鹿,亦有奇人异士,美女妖精。思绪万千,忧虑重重,踏遍千山万水,看遍尘世浮华,寻寻觅觅,方知他原是他。上仰苍天,恨与泪狂,妖也好,魔也罢,无处为家!唯有心中师门执念,唯有再传齐云之名方能心静如一。从懵懂小童到开山传道的有道修真,且看天开神秀。
  • 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长水阔知何处

    帝京春暖,边关月凉.雁北舟南天边去,山长水阔知何处.相府之后谢溪山,本应守着惊天秘密,一生孤寂.却为社稷万民,以生死相护.一壶清茶,一张棋盘,一双通透眼.两袖明月清风.三生不换.四海五湖任飘摇.辅政皇叔信德王,深受天下人敬仰,承诺必守,立誓不违,男儿两肩如铁.江山如画,水墨姻缘.本书有四不:不以后宫阴暗斗争描写为主(主角压根就不是宫里混的皇帝后妃);不撒华丽狗血作种马咆哮(没有众男爱一女或者一男抱数美的香艳场面);不纠缠于你侬我侬的男女情爱(主人公的感情生活十分清淡含蓄);不堆砌华靡晦涩形容词及外星天语(行文风格上可能略有些剧本风).小仙想要描写的,便是主人公一生在家国之间经历的传奇故事而已.于是,请诸位仙友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入场吧,呵呵.
  • 我的恋人是西施

    我的恋人是西施

    一考古专业研究生,穿越到春秋越国,妹妹是西施,邻居是东施,一美一丑抢着要嫁给他。西施貌美,诸侯垂涎,他一怒之下,发挥考古专业的特长,搬出了历朝历代的发明创造,提前开启战国时代,收服美女,一统江山,成为了新一代始皇帝。当代名人全都聚集到他麾下,老子、孔子、鬼谷子、孙子、墨子、鲁班、扁鹊、欧冶子、干将、莫邪、南子、范蠡、文种……愁,能人太多,岗位不够……
  • 华元传

    华元传

    华元(?―公元前573年),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至大夫,成为宋国六卿之一。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长期任右师,掌握国政。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刺客、人质、战将于一身,在强敌如林、诸候纷乱的时代,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
热门推荐
  • 天风决

    天风决

    ”夜黑风高杀人夜“。叶天,孤身一人,称霸天下,但注定一生无妻。但又创作绝世功法天风决。
  • 我本无心,何来爱你

    我本无心,何来爱你

    她像个孤儿一样,因为她失去了所有的记忆。然而,她又怎知,即使自己未曾失忆,也已经是个孤儿了。“能遇到你们,我真的很开心。”她18岁生日那天,这样对眼前人说道。尽管一开始,与他们的相遇有些不堪入目,但她还是很开心,因为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只可惜,这份姻缘最终还是无法撑到最后吗?她听到他这样说,又或者是自己这样说:“我本无心,何来爱你。”
  • 异世帝皇

    异世帝皇

    他本应是这世界上最有权势纨绔公子,但奈何生不逢时,刚出生就惨遭背叛。亲人分别,颠沛流离,沦为蛮荒之地的一王府公子。君王荒淫无道,天下民不聊生,他在一帮生死兄弟的陪伴下金戈铁马,破城池,斩群雄,气吞万里山河,建立新的帝国。为复仇救父,他打破天道隔绝,征服中州,将帝国的大旗插遍大陆,完成了帝国制度对宗教制度的取代。
  • 地理谜团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地理谜团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宇宙是个大迷宫,地球是个万花筒,真是奥妙无穷,神秘莫测,无奇不有,怪事迭起,许许多多的奥秘现象简直不可思议,使我们捉摸不透。
  • 萌妻来袭:邪魅首席的小甜心

    萌妻来袭:邪魅首席的小甜心

    一场车祸,林芷韵邂逅了中海市最年轻富有的大首席陆子峰,随着他的出现,林芷韵原本单调平淡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赖以赚取生活费的工作丢了,有着丰厚外快的兼职工作也没了,更可怕的是,林芷韵找工作也是四处碰壁,最要命的是,陆子峰居然阴魂不散的缠上了她……
  • 血煞魔尊

    血煞魔尊

    若非苍天无眼,我又岂会化身为魔?少年楚云,一出生便天降不祥,举世难容。这一世,要么跪地俯首认命,要么迎着尸山血海一往无前,方能逆天改命,颠覆所有。
  • 大圣

    大圣

    不服天地管束者,是为神圣。世间是一大苦海,无法无天,唯有大圣!————————————————————有的人只要抓住一个契机,就能迅速崛起。犀利修真爽文,为您呈现一个浩大的修真世界,热血战斗,无法无天!【粉嫩新人求关注,起点水太深人太拥堵,不知道怎么插入】
  • 秋色纷飞

    秋色纷飞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她失去了记忆,重新生活的日子轻松自然。眼前的这个男人和她一样来自同一个城市,他乡遇故知的喜悦让她对他感到格外的亲切——可这莫名的熟悉感又是怎么回事?那段空白的记忆是否就此抹去会更好?他是否愿意真心与她再牵手?
  • 奇兵幻俑

    奇兵幻俑

    公元221年,秦始皇灭亡六国,完成一统的霸业。为了代替人殉,秦始皇用俑制作成战车,战马,士兵的形状,统称为兵马俑。伴随着秦帝国的灭亡,兵马俑深埋地底,不复出世……为了防止燕国柳氏家族复辟,秦始皇将柳氏家族所有人制作成兵马俑,永远守护秦始皇陵墓。千年以后,一伙盗墓贼无意中发现了秦始皇的一个横跨千年秘密,又无意中复活了曾经的柳家公子。失忆的柳家公子后在大学教授韩天的帮助下,成了一名大学新生。所有人都以为生活开始平静下来,但是一个V组织的出现,又打破了这一切。千年的秘密已经浮现,柳家公子是时候诀醒。且看他如何颠覆千年的秦始皇,挽救身边的一切。
  • 绝境追凶:诡雾

    绝境追凶:诡雾

    一暴风雪山庄模式的全新演绎,欲望中注定会发生的绝杀。看似完全没有联系的几个人,竟然和多年前的一起事件紧密相连,诅咒和凶杀同时现身,古朴幽静的庄园里,谁在墙角蠢蠢欲动?是贪欲还是仇恨,是诡计还是恶灵?被迷雾笼罩的海岛,被尘封的往事,解除封印的恶魔会以怎样的方式复仇?打开本书,从阅读开始,你就已经陷入一个巨大的阴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