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8000000009

第9章 "小苗子"长征

16岁的"小苗子"(这是红军队伍里对苗族小战士的一种亲切称呼),于1934年10月参加了红6军团,随军长征。

"小苗子"为什么要参加红军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1934年8月,红6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等领导下,奉命西征,与贺龙领导的红军部队会合。9月下旬,红6军团来到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地区。10月上旬来到"小苗子"的家乡贵州省瓮安县。

任弼时和其他军团首长很重视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要求部队在少数民族地区严格遵守纪律,积极地向少数民族解释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各项政策。因为国民党军阀的压迫和历代反动政府推行大汉族主义政策,造成民族间尖锐的矛盾,这给红6军团的行动带来很大困难。为此,除了动员广大指战员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外,王震等军团首长在苗族、侗族地区亲自与群众座谈,耐心宣传党的政策与红军的纪律,并以战士帮助群众做好事的模范行动,证实红军的性质与宗旨。

少数民族从未见过这样爱护群众的队伍,从内心拥护红军,帮助红军做各种事,如为红军做向导、架设浮桥等等。

"小苗子"听说了红军的模范行为,也亲眼见到红军为劳苦大众做好事,对他们很尊敬,特别见到与他差不多年龄的小战士,很钦佩也很羡慕。

红军要招收新兵的消息传来,"小苗子"说服母亲让自己参加红军。他的母亲是苗族人,从小未见过像红军这么好的军队,认为在这样的军队中生活,自己的儿子也一定会成为好人,于是答应"小苗子"参加红军。"小苗子"欢天喜地地穿上比自己的身材肥大得多的军装,辞别母亲,随军长征了。

上路那天,"小苗子"心中的确有舍不得离开母亲之情,因为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已经16年了。他暗下决心:只有做个像红军叔叔、红军小哥哥那样处处为老百姓做好事的战士,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小苗子"的父亲是汉族人,早年为了求生而在旧军队中当兵,曾经担任过营长。有一次,听到一位在地主家做佣人、不堪地主虐待的苗族姑娘的哭诉,心地善良的他,设法把这位苗族姑娘从苦海中救了出来。苗族姑娘无家可归,无以为生,也不愿离开拯救自己的好心人,于是成了他的妻子。这位苗族姑娘,就是"小苗子"的母亲。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军人也没有安生之地,"小苗子"的母亲临产了,只好在石桥下生下"小苗子"。

"小苗子"的父亲年岁大了,不宜再过戎马生活,于是带着妻儿回到贵州瓮安县老家。由于旧社会歧视少数民族,当"小苗子"的父亲为养家糊口外出做生意时,有些人就乘机欺凌母子俩。于是母亲足不出户,终日守在家中,"小苗子"成为她惟一谈话对象。母亲很会唱山歌,唱得那么动听,而且是自编自唱,一首首歌词都是一首首很美的诗。幼小的"小苗子"陪伴着母亲,在歌声中逐渐长大。

母亲的歌使"小苗子"如痴如醉,同时他也受着母亲的熏陶。

参加红军后,他的视野又从母亲动人的歌声中,家庭的范围内大大扩大了。他在长征的行军途中,一有机会就看书。他读古诗、唱民歌。红军叔叔很喜欢他,关心他的成长。沿途上知书识礼的老乡,见红军秋毫无犯,见"小苗子"喜读书懂礼貌,十分喜欢他,经常教他一些古书。他的学问见长,还经常把民歌和古诗结合起来,像他母亲一样,自编自唱起来。

有一次联欢会上,大家热烈欢迎"小苗子"出节目。

"小苗子来一个!"红军叔叔、小哥哥们喊道。

"小苗子"肚子里有很多山歌,到底该唱什么好呢?班长见他平时爱唱歌,就鼓励他唱。为了唱得好,班长叫他先小声唱一首给他听。他早就想放开歌喉,大声歌唱了,但在联欢会上不能打"无准备之战"。他小声唱道:走了一山又一山,抬头看见火烧山。

火烧芭蕉心不死,半路丢姐心不甘。

"什么姐呀,妹呀",只比他大几岁的班长说道。"没劲!我给你改几个字。"走了一山又一山,肚皮走扁腿走酸。

刀山火海难不倒,不见红军心不甘!"改得好。你这样一改,讲出了我心里话。"他佩服地对班长说。

"快到场中央去唱吧!"班长轻轻地推他一把。

他立即走到场中央,放开歌喉,大声地唱起来。嘹亮的歌声传到场子以外。他刚唱完,正准备向在场的红军叔叔、小哥哥敬礼之际,忽然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要得哦!唱得不错,把这娃儿送到宣传队去!"语音一落,贺龙和任弼时出现在大家面前,讲话的就是贺龙。贺龙善于发现有艺术、体育天赋的人才。

"小苗子"所在连的连长,听说要把"小苗子"拉出连队,送到宣传队去,真舍不得。因"小苗子"不但歌唱得好,而且还常与战士们说书,认字。打仗时,他又像猛虎下山似的冲向前,是位勇敢的好战士。但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贺总指挥发话了,而且任政委也同意,没有其他话可说,就让"小苗子"离开连队,到宣传队去吧!从此,"小苗子"成为红军的文化工作者。

宣传队下分三个分队,"小苗子"被分配到第三分队。宣传队多是同他年龄相仿的少年,也有比他大十来岁的"秀才"、"书法家"和"大教授"。"小苗子"虚心向这些人学习,也得到他们真诚的指导。学问大有长进,艺术水平也大大提高。和同年龄人一道搞宣传工作,心中无比高兴,真是如鱼得水,发挥着自己的才能。

"小苗子"的分队长叫向黑樱,是贺龙的外甥,其母亲是贺龙的小妹妹贺满姑。满姑和她大姐贺英都是名震武陵、气贯两湖的女中豪杰。满姑率军和国民党政府军激战,不幸被捕。敌人先想收买她,要她供出贺龙及其武装的去向,利诱她投降,但她坚贞不屈,被敌人活活折磨而死。满姑牺牲时,黑樱才11岁,贺龙托一位至交把他带到上海交给了党。中共党组织送黑樱上了学堂,从小学上到中学。黑樱利用自己人小不被敌人注意的特点,暗中帮助地下党组织做些工作。黑樱接触社会较广,知识面较宽。1933年,他辗转来到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长征。在宣传队里,宣传员都视他为来自大地方的"洋包子","小苗子"就是从他那里知道了马克思、拿破仑等等。

红6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地区与贺龙领导的红3军(不久又改称红2军团)会师后,在四川酉阳县南腰界召开了庆祝会师大会。随之在湘鄂川黔交界地带寻机建立革命根据地。湖南军阀李觉的部队,一直尾追会合后的红2、6军团,贺龙则巧妙地调动部队,甩开敌人。贺龙把后卫团的宣传队调到前卫团,要他们星夜赶到乌江上游的鸭池河附近,做好宣传工作,以利红军争取主动抢渡过河,甩掉敌人。

"小苗子"随着部队兼程赶往鸭池河。

他和其他宣传队员一起,向老乡们宣传动员,说明红军的宗旨,是为劳动大众谋利益,并且以自己模范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行动,深深得到老乡的拥护。老乡们主动拿出门板,绳索等材料,帮助红军前卫团搭过河的浮桥。

"小苗子"在人群中穿梭,宣传党的政策,以文艺为武器团结群众,鼓舞士气。工兵连在老乡们帮助下,很快地把浮桥搭好。浮桥搭好之际,也是红军主力部队到达之时。"小苗子"等又以唱歌、呼口号、说快板,跳舞等文艺形式,鼓励连续行军疲劳不堪的红军战士。日夜兼程赶来的红军广大指战员,在"小苗子"等宣传队员"吹拉弹唱,兼出洋相"的宣传鼓动中,瞌睡跑光!快速地渡过了鸭池河,并把浮桥拆光。

敌军赶到鸭池河时,只能望河兴叹。过河的红军,乐不可支,俏皮话、讽刺敌军的话一串串。本来是极端艰苦的长征路,这时由于抢渡鸭池河成功,见对岸敌军的狼狈相红军队伍立即变成了充满欢乐的俱乐部。"多好的材料,你们宣传队应该写首诗送给李觉嘛!"后卫团政委充满喜悦心情,对"小苗子"所在的宣传队队长黑樱说道。

"行呀!马上就写。"黑樱爽朗地回答道。

黑樱向团政委致礼告别,转身就去找"小苗子",请他写首诗"送"给李觉。

小苗子毫不迟疑地接受任务。他背着人群琢磨起来,不一会儿,一首诗的腹稿打好了。于是他立即找到向黑樱队长,对他高声朗诵道:远看像条索,近看鸭池河。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

要过要过就要过,李觉送行蛮不错。

你在对岸站岗哨,我在这里洗个脚!"好!好!好!小苗子做诗又快又好,很生动。既歌颂红军闯劲,又讽刺了敌人,够这位国民党政府军的李觉将军受的喽!"黑樱队长轻轻拍着"小苗子"的肩膀称赞道。

一席话,说得"小苗子"心花怒放。连"洋包子"队长都夸奖了,自己今后还要努力作诗,做好宣传,"小苗子"心里想。

红2、6军团继续长征,经过玉屏地区。一名绅士在红军政策感召下,送给红军一箫一笛。当时宣传队正好没有这样的乐器,于是贺龙决定把它们送给宣传队。

"小苗子"见到箫和笛,甭提有多么高兴了。他马上学着吹。秉性聪明的他,一学就会,于是他又成为一名吹箫手和笛子手。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是异常艰苦的。忍饥挨冻,甚至一天吃不到一餐野菜煮的饭。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宣传队只好忍痛把乐器一件件丢在路上。但那两支箫和笛,"小苗子"总舍不得丢,一直带到了延安。"小苗子"已把它们视为自己随身携带的"武器",走到哪里,吹到哪里,宣传鼓动到哪里。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斗剧社"的同志把这两支箫和笛带过黄河,又出雁门关,但在一次战斗中被炮弹炸毁了。"小苗子"听说,心中隐隐作痛,这是宣传队的"武器",是经过长征的"武器",也是他长征路上的好"伙伴",现在他被日本帝国主义罪恶炮弹炸"死了",怎么叫他不伤心呢?"小苗子"于建国后,1986年重走长征路时,又想起箫和笛的故事,便写下一首"难忘玉屏箫"的诗:箫笛两支贯长征,梅花三弄出雁门。

长城南北交响奏,曲曲难忘走玉屏。

"小苗子"歌颂红军过鸭池河的诗,是他的处女作。这首诗,当时的后卫团团长熟记不忘。建国后召开第四次文代会时,这位当年的团长特意到北京京西宾馆来看"小苗子"。"小苗子"一见老团长到来,特别高兴,两人紧紧握手。"远看像条索,"老团长和"小苗子"的见面礼,就是"小苗子"当年的处女作。老团长一字不漏地把它背诵了一遍。

"您的记性真好!是首长们鼓励我写诗,我今天才能成为全国文代会的代表。""小苗子"谦虚地对当年的团首长说道。

"小苗子"说的是实话。自从在鸭池河边写诗受到团首长、宣传队长以及同志们表扬后,他诗兴大发。从此,他行军打仗中,诗作源源涌来。在长征中,他写了无数首诗,由于长征中没有条件保存和整理,很多首诗都丢了,但他和黑樱队长还是保存了一些,脑海中也留下一些诗,后来以《枪剑风云录》为书名,出版了长征诗集,再现了长征途中情景,红军战斗、生活、人民鱼水情的方方面面。

当宣传员后的"小苗子"在长征途中,经常写标语,每天平均要写50条宣传标语。他的字,随心所欲,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但不讲究用笔。他的"笔",有时是草把,有时是破布,总之有什么用什么。他还边写边向人请教,因此进步很快。他学写字的老师,是宣传队吴队长。吴队长见他聪明伶俐,又肯学习,就教他写字,着意培养他。行军每到一地,都要给"小苗子"讲帖,每次至少讲五幅,对"小苗子"帮助很大。后来他被调到军部宣传部给刘部长当勤务员,又得到刘部长的当面指点。他就是在有限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宣传工作,勤写标语中,苦练写字本领,果然书法有长足的进步。

1936年7月,红2、6军团奉中央之命,编为红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行军到陕西省三原县境时,"小苗子"写大标语宣传中共对张学良、杨虎城的态度和政策,支持他们的抗日行动。凑巧,他的字被当地一位秀才看上了,老秀才特意买了点心来看他,请他写个中堂"福"字。年纪轻轻的,受人如此器重,这也是他第一次受人之托写"福"字,他毫不惊讶、毫不畏怯,立即替老秀才写下"福"字,老秀才很满意。

他自认为自己字写得不错,什么大小标语,一律不拒绝,通通挥"笔"而就。很快他便在行家面前低下了头。

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后,他写大标语庆祝。曾任长沙师范学校校长,近60岁的徐特立老人来到大标语前,抬头一看,觉得这字写得不规范。他一打听知道是"小苗子"写的,于是主动找到"小苗子",教他写字。

徐老先让"小苗子"从描红写起。"写字要正,读书要明。"徐老耐心地教导说:"字要写正,就是要规范起来,不能随便写。"指出他的字是手写滑了,不规范,要从头学起,把字规范起来。又说:读书要明,就是吐字要清楚,使人听得明白。最后问道:"你懂了吗?""懂了。""小苗子"虚心地回答。

"小苗子"不但这样虚心地说,而且还切实地去做。他从描红学起,一笔一划地写起来。经过练习,他的字规范多了。他事后回忆说:"徐老对我帮助很大,我永志不忘。""小苗子"也喜欢画画。他学画的"学校"就是长征路上的墙壁。他不会画,见同伴或红军小哥哥画宣传画,他便跟着学画,在他人指点下,虚心地练习,终于也能画了。行军到哪里,他的宣传画就画到哪里。他的画画本领和他射击本领一样,没有上过专门科学校,而是在实践中练就成的。他常常以画达意,他的画是文字的补充。他的日记中穿插着画,有时简单几笔的一幅画,却比许多文字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小苗子"的文艺才能,使他成为长征路上跑遍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宣传队员。在红二方面军的"战斗剧社",他曾经从事"飞行"鼓动工作;在红四方面军的"工农剧团",他曾经从事音乐,舞蹈工作;在红一方面军中的"人民剧社",他曾经从事戏剧工作。

长征是"小苗子"成长的大熔炉,是他成才的大学校。他对长征铭记不忘。80年代,年过七旬的他,还重走长征路,重爬雪山,重过草地,以追忆长征的日子,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业绩,感谢劳动人民当年对红军长征的无私支援!这位"小苗子",就是老红军战士陈靖。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彭德怀

    毛泽东与彭德怀

    本书记叙的是两位伟人之间的真实历史,从相识到相知,从互信到互敬,从合作到分歧。在毛泽东或彭德怀的革命生涯和人生交往中,彼此的关系最为特殊、命运最为攸关、经历最为曲折。两人,有着神奇的酷似,也有着迥异的差别;有着太深的渊源,也有着太多的纠葛;有着渐进式的演进,也有着突然的逆转。在历史大潮中,他们合作与分歧,深刻影响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走向和发展;他们的悲欢和离合,浓缩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风云沧桑。在潮涨潮落中,在跌宕起伏中,在合作与掽撞中,他们同经磨难,共浴辉煌,也一起经受内心世界的冰火煎熬。与此同时,他们的传奇关系还因为各种原因披上一层秘雾。被“否定”的历史,与被历史否定的“烟云”经常交织纠缠。
  • 穆里尼奥传

    穆里尼奥传

    在2003/04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开赛之初,有人问穆里尼奥,他的波尔图队能否一路高奏凯歌,最终获得这项欧洲俱乐部的最高荣誉。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问得很合理:就在四个月前,波尔图捧起了欧洲联盟杯,成为葡萄牙历史上第六支在一个赛季里同时赢得国内联赛冠军和欧战锦标的球队。然而,尽管有如此光荣的执教战绩,尽管这个葡萄牙人有着天生的自信,他还是认为举起“大耳朵杯”不过是在痴人说梦。在穆里尼奥看来,冠军杯的终极荣耀应该属于皇家马德里、尤文图斯和曼联这样的欧洲足球巨人。据他说,当时很多人和他的看法一样--波尔图这样的“鱼腩部队”在欧冠赛场上仅仅是陪太子读书,挣一些俱乐部需要的电视转播费而已。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励志书籍,全书从相信自己、把握机会、重视人才、谦虚宽容、团队精神等九个方面展示了林书豪的成长历程,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同龄人,林书豪的奋斗过程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也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斗志。
  •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她们是爱情与婚姻中的第三者,在爱里挣扎迂回。林徽因、王映霞、孙多慈、高君曼、蓝妮、何蕙珍,徐志摩、郁达夫、徐悲鸿、陈独秀、梁启超……才子与佳人,阴谋与爱情。她们的故事或悲痛或哀伤,或热烈或倾力,用毕生写一个情字。当爱情败给世俗,当激情输给岁月,谁来为爱情买单,谁来为佳人嗟叹?
热门推荐
  • 亲爱的,亲爱的

    亲爱的,亲爱的

    某男新增家规三条:不许私自外出,不许电话男闺蜜,不许……某女白眼一翻:我呸!某男:陪?要三倍还是四倍?我保证夜夜笙歌,包你成仙。某女口水直喷:色胚某男理直气壮:男人好色,英雄本色!……官二代VS男闺密。当官二代混迹于商场,当男闺蜜成为后来的企业大亨,商场的追名逐利,同行的激烈竞争,美女的投怀送抱,地老天荒是否只是传说?最初的兄弟,是否初心依旧?
  • 鬼煞战帝

    鬼煞战帝

    一人一刀闯天下,三世轮回成霸业,这一生我要让背叛我的人得到惩罚。鬼煞门无敌。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 印第安新史

    印第安新史

    印第安是个悲情民族,他们有自己曾经辉煌的文化和经济,不过一切都止步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这部小说试图颠覆历史,让印第安人主宰自己的命运,何去何从,且看我慢慢写来......
  • 有个系统牛翻天

    有个系统牛翻天

    普通小吊丝李昊,大学毕业后一直苦苦寻找工作未果,却偶然间得到一款神秘系统相助,从此生活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脚踩高富帅,醉卧美人膝,开启了一段别样精彩的嚣张人生。别问小爷为什么嚣张,一句话:有系统,任性!
  • 狼武大帝

    狼武大帝

    他是冷漠的杀手,对敌人进行着冷酷的杀戮;他是翱翔的雄鹰,绝不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但,当昔日的朋友成为敌人;当过去的坚持已成往事;铁血的杀戮没有因为昔日的欢乐而停止,大帝的心境没有因为真情而波动。欺骗,利用,卑劣,博爱。他究竟为何而战?让我们拭目以待!
  • 命运,急转弯

    命运,急转弯

    幼时,懵懂年纪身体开始走向畸形,她如何成长,如何接受身体残缺的事实,如何一步步走过岁月给她的磨难。
  • 大唐无双之王者降临

    大唐无双之王者降临

    一场游戏一场梦,而他却残留着一段挥之不去的噩梦。他一手建立的帮会,却在兄弟阴谋后众叛亲离。当他被他37个好兄弟齐齐逼迫,不得不离开这场游戏。他说:“若有朝一日得我归来,必将此恩情亲手还清!”说完仰天大笑,删了号。从此,盛名一时的王者没落。
  • 我若为狂
  • 瓦洛兰遗迹

    瓦洛兰遗迹

    站在阳台上发着呆的白恒突然间就穿越了,更离谱的是他居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一个刀塔与英雄联盟合二为一的世界。这个世界怎么诞生的?刀塔和英雄联盟相爱了?他们生的宝宝?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刀塔和英雄联盟谁是公的,谁是母的?这也不是重点,那刀塔里面的三项属性怎么办,英雄联盟里面的法术强度怎么搞?好吧,其实那些都不是重点,这尼玛从屁股上抽出一本书是要闹哪样?
  • 皇运当头

    皇运当头

    本诚心礼佛,以修来世,却意外回到了小时候。面对危难,力有不逮,毅然将这天赐的人生,交付恩人安排。有爹没娘的孩子,靠不了天,靠不了地,未知的一切,全靠自己去努力。PS:小尼姑重生多彩日子。*******************************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