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95700000015

第15章 向宦官反击(1)

导语

大唐帝国历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件事是,唐文宗他任上发动了对宦官的反击。关于唐文宗,大家的评价是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能。做皇帝也是有要求的,有些人适合做皇帝,有些人只适合种田,而要做大唐帝国晚期的皇帝更难。唐文宗就是这样,因为选错了职业方向,做皇帝做的很辛苦,年纪轻轻地就死了。大唐帝国不再能够孕育奋发有为的君主,走向晚年的落寞也就成了必然。

王守澄之死

对穆宗、文宗都有册立之功,一段时间内红得发紫、烫得炙手的大太监王守澄终于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其实要是他聪明一点的话,他早该退休了。

那个著名的“夜狐天子”敬宗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莫名其妙地死了,死时才18岁。虽然古代的皇帝为了早日生龙子龙孙,都在很早的时候娶亲,但即便如此敬宗也只留下一个还只会蹬着两条小腿乱哭的小屁孩,因此,谁来掌管大唐帝国便又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害死敬宗的嫌疑犯刘克明等人动作比较快,他们在敬宗死后的第二天便把敬宗的叔叔绛王李悟带到大臣们面前,并宣布这就是你们的天子。

每当什么东西开始衰落的时候,必然伴随着局部的突变。大唐帝国就是这样,在越来越衰的同时,它的宦官们却越来越强、越来越有组织,越来越有权力,而分工越来越明显。于是便产生了明显的派别。当时刘克明那帮人属于皇帝的近侍,属于高级“n陪”,陪玩陪吃陪喝陪聊,白天陪着打马球,晚上陪着射夜狐,敬宗高兴的时候夸奖的是他们,不高兴的时候倒霉的也是他们。而王守澄、杨承和、魏从简、梁守谦这四个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属于真正的“宦官”,他们分别是内枢密使、左右神策军中尉,枢密使拥有对政事的干预甚至决策权力,而左右中尉掌管着驻守在宫城内的禁军,是宦官中的实力派人物。

虽然现在和当年时代不一样,但有一样还是非常相同的,就是信息都非常重要。打仗的要讲究知己知彼,要互相派无数的间谍,甚至还要搞反间谍大战;做生意的也要知道各地的行情,否则就容易出现把本钱赔光光的故事;考科举的同样,他们要知道主持下次考试的官员是谁,写文章要尽量从主考大人喜欢的文风上去靠……按道理王守澄一派属于宦官里边的大佬,但他们也是第二天早上跟百官一起知道敬宗驾崩的。消息落后的直接结果是刘克明他们拥立了新天子,自己被撇一边,再进一步估计刘克明等人马上就要夺权了。

这让他们很怒,虽然“咸与维新”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但他们还是不知道,这不是分明不让他们革命吗?四个老大再加上一个大臣韦处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摆平刘等人,迎立江王。

帝国在这时候好歹迎来了一丝曙光,这个江王从人品上看比绛王好的太多了。他最大的长处在于不喜欢声色犬马,经常手不释卷。据说连枯燥无味的《贞观政要》他都读得津津有味。大唐帝国最让人缅怀的也就是贞观年间了。越到帝国末期这种怀旧情绪自然就越强烈,不过反过来说,怀旧情绪越强烈,说明帝国越不行了。

江王就是天天捧着《贞观政要》,一边吟咏一边把老爸穆宗、老兄敬宗的政事种种看在心里。作为继位基本无望的皇子,他这种行为本来很危险,但也是他洪福齐天,也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他被一队神策军士悄悄地带进皇宫,当一帮大大小小的太监还有零零星星几个大臣对他俯首而拜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

一夜间,刘克明等人被神策军诛杀了个干净,而绛王也在乱军中被杀。皇帝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做的,绛王本来在诸王中名位就不太高,何况还是敬宗的叔叔,叔继侄位,在伦理上就有些过不去。所以,估计他也就是想过把皇帝瘾,可惜就这么死了。

第二天,王守澄等人奏请太皇太后颁布懿旨,江王继位,是为唐文宗。大唐帝国又迎来了他的新皇帝。

这个新皇帝颇有些新鲜气象。他坐朝的第一天,便发布了一系列的诏令,譬如放出宫女三千人,裁剪冗员,归还御马坊所占田地陂池等。帝国经过一代代皇帝的积累,宫女越来越多,而这些宫女十三四岁入宫,能得到皇帝宠幸的只是其中的少部分。大多数只能是在孤独寂寞中慢慢老去。曾经有个很有才华的宫女忍不住把自己的悲惨处境抒发在一片叶子上,顺着宫中的水渠流出去。这片叶子居然被一个诗人拾到了,诵其诗,想其人,诗人禁不住和了一首,跑到水渠的上游把叶子再放下去,宫女又拾到了那片叶子,再和一首,再放……再和,再放,再和,再放……两个人日久生情,心意相通,只是宫墙高耸,戒备森严,无法见面。新皇帝放宫女的措施帮了他们大忙,宫女被放出宫,终于与诗人见面,两个人恩恩爱爱,一时传为美谈。

也难怪老臣裴度在看到新皇帝的这些举措之后激动的老泪纵横,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人就说,天下可以太平了,天下可以太平了。

裴度的确是不太善于玩政治,他不知道,越是这样的皇帝越能搞出事情来,天下就越不太平。汉武帝也算是非常牛的皇帝了,所谓英明神武一点都不为过,可惜他由着自己的性子把文帝、景帝以来国家、老百姓积攒下的钱粮挥霍了个干净。还是老子说的好,有为不如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禁不起年轻小伙们的折腾了。

文宗想做个有为的皇帝。他最想做的是除掉宦官。

这个想法在他脑子里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捧着《贞观政要》冷眼旁观的时候,他就看到宦官的专权跋扈,他清楚地看到宦官害死爷爷宪宗扶立老爸穆宗,现在又害死兄长敬宗,扶立自己。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这家仇大恨无时无刻不在他心理,他要报仇,他要做一个真正的摆脱宦官挟制的皇帝。

他的仇家首先是王守澄。害死敬宗的刘克明等人已经死了,剩下的便是害死爷爷宪宗的王守澄、陈宏志等人。此时直接害死宪宗的宦官陈宏志现在被保护性地安排在外地当监军,过着土皇帝一般逍遥的日子。而包庇陈宏志的王守澄已经接替郭从谦担任枢密使,自以为功勋卓著,兵权在握因此气焰嚣张、对朝政指指点点。有几次甚至搞得皇帝下不了台。

有些事皇帝跟宰相们本来已经商量好了,但王守澄认为不妥,于是来找皇帝。他大大咧咧地说,这不对啊,怎么可以这样做呢?皇帝自然不想跟他争论也不想招惹他,便说宰相们这么决定了,我也不好做出更改啊!王守澄登时沉下脸来说,你是皇帝还是他们是皇帝,他们有不妥当然得改了。皇帝没辙了,只好按他的意思改过来,宰相们气了个半死。资格最老,而且在江王即位这件事上同样有拥立之功的韦丛厚不干了,他气哼哼的对同僚们说,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皇帝已经跟我么商量好了转眼又反悔,这分明是不信任我们。既然不信任我们又何必用我们呢?于是他第二天一大早给皇帝递了一份辞职报告,扭头就走,皇帝一看不得了了,赶紧叫人把他叫回来。抚慰了半天之后,老韦才打消了辞职的念头。

因此,皇帝已经受够了王守澄。他的第一目标便是弄死他。但这谈何容易。帝国的大臣们除了像裴度这种与宦官少有牵连的之外,其他的都或多或少的与宦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自宪宗朝设立枢密使一职以后,宦官出任枢密使,履行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职责,宦官开始掌握政事的决策权,他们的官署在宫城内称为北司,而宰相及大臣们办事的地方在皇城边称为南衙,北司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南衙越来越勢弱。官员们已经习惯了宦官们的“牛逼”,诛杀宦官差不多都成非分之想了。

文宗的心意不变,他开始秘密地物色合适的人选。第一次他看上了宋申锡,这个翰林待诏学士。宋比较老实忠厚,皇帝对他袒露心迹,并想办法把他提拔为宰相。让他私下联系同人,准备诛杀宦官。宋的忠厚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致命伤,他天生不是一个善于阴谋诡计的人。因此,他的行动还没开始就被王守澄知道了,王先下手为强。让人诬告宋和穆宗之子文宗的弟弟漳王谋反。是个白痴也看得出来宋那么忠厚老实的一个人怎么能做那种事情,但皇帝居然相信了,他一咬牙把宋贬到外地。

第一次较量就这么草草结束了。文宗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旧跃跃欲试,而王守澄得到的教训是,必须用自己人看住皇帝。

中风一向是唐李家族的“遗传病”,文宗有一次也中风了。吃了很多药,找了很多医生都不管用,在大臣们准备贴告示、招名医的时候,王守澄及时地向文宗推荐了一个“自己人”郑注。

大唐这一下有了一福一祸。也不知道郑注用了什么偏方,文宗居然马上好了,是为一福;而郑注取得了文宗的极端好感和信任,郑注趁机向文宗推荐了另一个人——李训,这两个人从此取得文宗的信任,两人合谋,最终导致甘露之变的发生,给帝国带来无尽的伤痛,是为一祸。

郑注和李训成了文宗眼前的红人,虽然王守澄待他们不薄,但投机的本能让他们迅速与皇帝结盟,成为皇帝除宦官的左臂右膀。

过了不久,一道特别的诏令下达,升迁宦官仇士良为左军中尉。仇士良一向与王守澄不合,因此虽然仇也是拥立穆宗的功臣,但一直被王压制,这道诏令让王守澄颇为不爽。紧接着,在文宗的暗示下,左军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开始以神策军的首领自居,不把王守澄放在眼里。王守澄咽不下这口气,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此时文宗及时出面,把韦元素、杨承和、王践言等人分别贬为西川、淮南、河东监军,不久,郑注、李训指责他们接受外臣贿赂,文宗下诏革职并赐酒毒死。

王守澄取得了大胜利,但他高兴的太早了,在文宗和郑、李的安排下,宦官中最有权势两枢密、两中尉已经去了三个,剩下一个他离死也不会太远了。

趁王守澄还沉浸在清除对手的喜悦里,文宗进一步行动,加王为兼左右军神策观军容使,明为升迁,实则削去他的兵权。过了不久,一个小黄门带着皇帝赐予毒酒登门拜访悄然到王守澄府邸,虽然心有不甘,他也只能饮下自己的酿制的毒酒。

其实他不知道,害死宪宗的凶手陈宏志几天前接到一封密令让他即刻入宫,行至青泥驿,被早已等候在那儿的特使仗杀。

文宗这一手干的很漂亮,当然郑、李二人功不可没。初战告捷,他们开始继续迈进,但下次他们还有那么好的运气吗?

甘露之变:终于发生了

大太监王守澄被皇帝用一杯小小的毒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战果给年轻而雄心勃勃的皇帝带来更大的自信,给皇帝赖以成事的两个宠臣以更大决心和胆量,于是他们便铤而走险了。

说他们是铤而走险一点也不为过。原因在于他们很孤立。

郑注这人很油滑,本来就是一个草药郎中。他早年的时候背着个破药箱浪迹江湖,倒也潇洒。后来觉得大侠们都已经归隐,后进们成天为了小情人打打杀杀,江湖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江湖了,他决定金盆洗手,退出江湖,跻身仕途。

本来他这个姓在江湖里边是很拉风的,譬如人家一提起他就说那条鱼什么的,很让人产生浪里白条之类的联想,但现在是混迹官场,要讲究门第家族,这个姓以前没有出过什么牛人,所以大家都不太认可,他决定改姓大姓郑。

改名之后的效果果然不一样,他有了郑姓作为依靠,长安的贵族们都愉快地接纳了他,他也得以凭医术混迹长安豪门。即便如此,大家认为他太油滑了,因此还是不愿意忘掉他的老姓,都叫他“鱼郑”。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以独门手法好了李愬的病,还取得了李愬的信任。李愬出征淮西,便把他带在身边。随时问问计谋什么的,发现他不仅医术高明,谋略也很在行,因此更加信任他。

郑注有好几次都是差点就死了,可还是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挺了过来。大唐帝国的后期居然出现了这么一位奇人,而且还曾经一度主导了帝国的前进方向,真可谓是帝国末期的突围表演,一切都有可能。

有一次是郑注凭借李愬对他的信任,在军中作威作福,欺凌其他将士。大家都很怒,但主帅李愬往往偏袒于他,他们便去向监军哭诉。当时李愬的监军是王守澄,李愬战功赫赫,军纪严明,他在军营里简直就是做苦牢,整天无所事事。正好将士们来哭诉,他精神来了,便跑去准备让李愬贬斥郑注,以息众怒。

李愬听他说了好半天,抬起头来跟他笑了一下,说,将军你应该见见这个人,见过之后如果你还想杀他的话就随便了。王守澄想不到李愬是这个反应,他好歹得给李愬一些面子,便答应见郑注一面。可就是这一面之后,郑注正式成为了王守澄的人。

另一次是王守澄依照郑注的计谋诬陷宰相宋申锡与漳王谋反,这一计太狠毒了以至于大臣们都恨透了郑注,御史纷纷上本要求将郑注法办,而一直跟王守澄对着干的神策军左军中尉韦元素也想除掉王守澄的智囊郑注,便以中尉的名义召他看病。准备等郑注来了之后一刀了解,估计还能受到舆论表扬。

郑注不傻,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也知道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于是剑行偏锋果断赴召。他一见到韦元素便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开始倾诉,并表白说自己就是一只洁白的小羔羊,大家都想咬上一口,韦元素被他感动的不行了,不仅没杀他,居然还送了他一大笔金银钱帛。而郑注也就有惊无险地过了这一关。

李训相比之下污点比较少。不过让大家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他曾经设计同时陷害了两位宰相,一个是德高望重的裴度,另一个是我们的大诗人元稹。当时他的族叔李奉吉任兵部侍郎,忌恨裴度,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把宰相裴度排挤出京。李训替他想到了一个点子。

当时王庭凑反叛,要挟朝廷授他为节度使,朝廷任命的节度使牛元翼被王带兵围困在深州。朝野上下都为这事着急。这时将门之后于方求见宰相元稹,说他有一密计可以解深州之围。李训隐隐约约地听说了这件事,他便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让李逢吉在这上边大做文章。

李逢吉先让人去求见同为宰相的裴度,说,有人勾结刺客要谋害于你。语句间暗指元稹,裴度虽然此时于元稹关系破裂,但他不以为意,只淡淡一笑,便挥手送客。然后李又让人去把同样的信息告诉与元稹关系并不好的左神策军中尉。中尉马进潭立刻让人上了一本,说宰相之间欲行刺杀之事。

如此大事,朝野震惊。穆宗立刻让李逢吉等人会同御史台审理此案。审理的结果自然是所谓刺杀之事纯属子虚乌有,而元稹与于方的密谋也被曝光。于是,元稹因为与臣下私谋,免相职,贬为同州刺史;而枢密使王守澄与兵部侍郎李逢吉坚持认为裴度知情不报,同样免去相职。经过这一事件,相职空虚,李逢吉终于达到了排挤裴度,成为宰相的目的。

同类推荐
  • 穿越三国之大成天子

    穿越三国之大成天子

    帝王将相,豪杰智士,东汉末年分三国,说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 走进大地湾

    走进大地湾

    本书介绍了大地湾从发现到挖掘的过程、发掘收获、重大意义以及对大地湾文化的研究、宣传情况,同时描述了大地湾的过去,设想了大地湾的未来。
  • 周游唐朝

    周游唐朝

    现代“有为青年”周康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历史上的唐朝,附身于一个本应该悲剧的女子身上,当历史的车轮向其碾压时,事情都变得不可控制。
  • 朔月之战

    朔月之战

    战乱,纷争,带来的家破人亡和流离失所,总会有人奋起反抗的,结局不管如何,过程便是态度,主角救了一名奇怪的来客,在他的教育下,小石头又能获得怎么样的生活和未来?拭目以待吧
  • 日出月没

    日出月没

    本书主要描写从戊戌变法至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历史,甲午惨败吹响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号角,众多仁人志士冲出战壕,开始了救国之战。主要有三种救国之道,三者有分、有合交相辉映,最后武昌起义成功,大清王朝在恐慌、犹豫、无奈中退出权力舞台,袁世凯投机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热门推荐
  •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

    2013年出版《徒步中国》之后,雷克在微博上爆红,先后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杂志撰写专栏,本书即为雷克在中国多家媒体的专栏结集。全书以一个德国人的视角看待中国当下最热门的时政,其中国包括:废除死刑、中日关系、中国教育问题、中国式过马路、韩寒现象等问题。雷克的每一篇文章已经发出虽然褒贬不一均能引起微博热议。
  • 你怎能不懂博弈学

    你怎能不懂博弈学

    人生处处皆博弈。在生活中,人们的博弈思维时刻在起作用。在战争、政治、商业等竞争性的领域里,人们的策略选择与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博弈思维几乎发挥到极致。历史上不乏运用博弈思维的策略高手。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战争年代造就了大批策略家,他们或者以谋士的面孔或者以军队统帅的面孔出现,如苏秦、张仪、孙子、孙膑等。他们以成功的策略行为留存于史,同时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经典著作,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东汉末年的军阀混争,使诸葛亮及其他谋士脱颖而出。
  • 错位的爱:抢来的老公

    错位的爱:抢来的老公

    “唐莫城你告诉我,我喜欢你,我有错吗?”————————————————————这是一场错位的爱,那么她,就把这份爱摆正!让爱回到原位,回到它本该的位置。“唐莫城,我爱你,爱到连道德也不要了!”“我没办法不爱他,就像鱼离不开谁,鸟离不开翅膀,而我,离不开唐莫城。”他唐氏集团的总裁,拥有无上的权利,只要是他想要的,没有得不到的。英俊有为,待人温和的背后,竟然隐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她一个私生女被接回冉家,和灰姑娘的背景一样,直到遇到唐莫城,她才觉得,这世界还是有真爱的。他痴情种种,这么多年,只为一人。她曾经的善良统统作废,她只要保证自己的幸福,足矣。
  • 罪躯

    罪躯

    有人说:G(ift)病毒的发现,是人类生命科学的变革,是新世纪的大门。直到那天,人类又重新沦落到了生物链中被捕食者的地位,感受到无比颤栗的恐惧。就沦丧吧,混淆了人性与兽欲的躯壳,向左走,是罪;向右走,也是罪。———————————————————————PS.1:无(脑核,系统,重生,功法,打怪,升级,屌到惨绝人寰的金手指。)2:伪生物病理学,伪基因遗传学,伪基因突变,伪人体生理学。3:在可解释范围内,存在基因异能与强化,本人合理党。——我想这个末世,是它原本该有的样子。
  • 禁忌:血魔法

    禁忌:血魔法

    这世界原本是只有一片荒芜的,但由于一次血魔法的出生、学习、最终爆炸成为一片新世界,拥有了,灵魔法、火魔法、新魔法、和血魔法...
  • 焚心教主

    焚心教主

    他是一剑一萧,嗜血焚骨的苍云教主,冷血绝情之人。自小认为萧暮寒更受宠,妒火烧心。原本骨血相连的两个人,就这样剑拔弩张的斗着。偏偏两人同时爱上笑冠天下、泪绝尘寰的绝美女子——云若璃。她是幸运的,天下间最优秀的两个男子,都深邃地爱着她;她是不幸的,因为,被爱,没得选。
  • 佛说处处经

    佛说处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剑仙魔之灭世

    傲剑仙魔之灭世

    左手掌生,右手掌死。一手太阴,一手太阳!……为梦,我敢战至天崩!为爱,我敢屠戮九霄!就算写下一个破败的传说,就算最后落得一个凄凉的下场。回望我一路所走来的路,我也无怨无悔!…………
  • 恶魔冷少离我远点

    恶魔冷少离我远点

    终于能和老哥一起上学了,却没有想到我的同桌是一个冷酷的,凶巴巴的,霸道的一个男生,我对他总是避而远之,但是,在考试之前,老师却让我给他补习,就他那个凶巴巴的,眼里没有任何人的一个男生,会听我的吗?
  • 鬼姐姐

    鬼姐姐

    钟少宇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七岁时一气之下逃出了孤儿院。结果发现了一座看起来老旧、废弃的房屋,结果遇见了白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