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3500000010

第10章 发心菩提(1)

一、情感的烦恼

杨仁山随父亲一同在徽州张芾的府中做事时,父子曾同被派往杭州筹办钱粮而长期住在杭州。杨仁山在杭期间,发生了一段感情中年杨仁山上的因缘:他与邻居家的一位小姑子,名字叫巧姐的淑女情投意合,发展到要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因有苏夫人和杨老太太从中阻挠,婚嫁而不得,于是,遂一心转向佛学。

这段轶事出自于杨仁山的孙女杨步伟《先祖仁山公之生平》一文,而其他人写的杨仁山传记中均未涉及此事。杨步伟作为杨仁山孙女,回忆家事,绝不会无中生有地为祖父编造情感的花边新闻,倒是其他人写的传记中考虑到为尊者讳的问题。因此,我们相信这一段历史是真实存在的。是不是就像杨步伟所说,祖父杨仁山一心转向佛学就是因为这段情缘不能实现所致,仍有待考证。杨步伟长期生活在国外,对西方学说颇为了解,且很认可用弗洛伊德的情感动力学说解释祖父致力佛学的深层动因。这或许正是解释人生奥秘的一把金钥匙。

当时在杭州,杨家所租赁的房屋与邻居家只有一墙之隔,前面各立门户,后面却共有一个后院。这一户是浙江乡下逃难进城的租赁户,男人仍在乡间守家业,妻子带着一个小孩,与小姑子三人住在这里。两家因共有一个后院,来往渐渐密切。杨老太太心肠仁慈,对邻居家多有关照,若遇到一些较重一点的体力活,便叫杨仁山过去帮忙。谁知一去二来,接触频繁,杨仁山发现这是一个书香之家,那位名叫巧姐的小姑,原是一位诗书画俱佳的少女才人,且颇有造诣。两人便常在一起谈诗论画,相互欣赏各自的作品,接触日多,互生倾慕,情苗渐长,爱意日深,逐渐地难解难分了。

杨仁山传第四章发心菩提巧姐的嫂子也是一个极为精明的人,她早就感觉出小姑子对杨家这个仪表堂堂举止不俗的青年内存心仪,所以每日总有一些事要请杨仁山过来帮忙。她倒是真希望小姑子能嫁给杨仁山。他的父亲是进士,曾任京官,他自己也在曾国藩的军中差委在身,在这乱世之中,谁家的女孩子不想有一个好的归宿?

这段情缘对杨仁山来说,始料不及,他可能深深陷入其中。二十二三岁的年纪,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个感情极易激烈迸发的时期,他与这位巧姐姑娘几乎是一见钟情,感情的岩流可能早已在地下久久涌动,一经喷发,便燃遍原野,不可遏止。或许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真正发自生命的爱情,一个人的生命之火需要另一个生命去点燃,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烈火燃烧的爱情,欲罢不能的爱情,超越一切的爱情。经历过这样的爱情的人,才会抛弃原来的小我,心胸开阔起来,他的生命才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世上无数伟大事业的成因皆缘于这种一触即发的爱情。

杨仁山遇到的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令他激情燃烧、欲罢不能的爱情。

当时,他真下了决心要娶巧姐为妻,他在娶苏夫人时,苏家同意他将来可娶“并妻”,所以他现在娶巧姐有正大光明的理由。他做苏夫人的工作,告诉她今后保证同等相待,将来有诰封也一同享受,决不相负,但生性强悍的苏夫人岂容得他娶“并妻”?怎么可能轻易答应他?

在杨家,父亲杨摛藻同意这么做。男人们在这一点上可能有相通之处。潜意识里的三妻四妾或许正是男人的本性。但杨老太太此时的感情已经偏向儿媳妇了,因为共同生活了七八年,儿媳能干,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又孝敬父母,她早已改变了对她的看法,甚至认为她是一个难得的好儿媳了。儿子下决心要再娶,又得到一家之主的同意,但苏氏夫人的工作又做不通,家庭的气氛肯定颇有一些紧张。杨老太太却聪明地提出了一条缓兵之计。

当时苏夫人已经有孕在身。杨老太太的缓兵之计是,等苏夫人生产后再作定夺,如果生儿,仁山就没有再娶的必要;如果生女,仁山再娶,苏氏也不会再有抱怨。于是,此事也就搁置了下来。这可能也是当时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娶媳妇是为了传宗接代,已经生儿,就不必再娶。娶二房妻子并不是一般家庭的经济条件所能承受的。

等到苏氏夫人把孩子生下来,一切结果,便已明朗:苏氏生下的是儿子,就是长子杨自新。这样,杨仁山要将巧姐娶为“并妻”的打算只能落空了。杨老太太深知儿子的这一段情缘,就说:“妻已生子,无娶‘并妻’之理,要娶,取妾则可。”这可能也是苏氏夫人的意见。

但是,杨仁山又岂能让自己心爱的人受如此委屈?

杨步伟在《我的祖父》一文中,对杨仁山受此打击后看淡世事而转向佛学,作了完全肯定的描述:“经此打击,祖父更觉世事无聊,就日日在西湖边散步,一日在湖边书店里发现一本《大乘起信论》,买回阅读,日夜不离手,忽悟当中要旨,顿觉爱情家事国事都不愿过问了。”

不论杨步伟对祖父走上学佛道路的原因作这样的推断是否正确,但这一事件在杨仁山心中刻骨铭心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及至他年已花甲时,当年的红粉知己在心上还是难以湮灭。杨步伟在该文中还写道:“据祖父说三嫂最像该女,而对三嫂宠爱胜过别人,可想一个人的情根斩断是不容易的事。”

真可谓,茫茫人海,一个“情”字最难了断!

这一事件对苏氏夫人的情感打击至深至巨,甚至可能是终生的。凡是个性刚烈的人,独占的欲望也更强,忌妒之心也更烈,她岂能容忍杨仁山的感情属意于另外一个人?后来,杨仁山致力于佛学研究,放弃功名仕途,不能使家庭像别人家一样享受荣华,自己也得不到朝廷的诰封。她把这里面的原因都归咎于杨仁山因她不同意娶巧姐而故意与她赌气作对,使她的愿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她对这件事含恨终生。据杨步伟的自传说,后来杨仁山跟随曾纪泽出使英法,苏氏夫人对第三、第四两个孩子严加管束,逼他们日夜读书,夏天太热,又有蚊子,就在院子里挂起纱帐秉烛夜读,希望他们不要像父亲一样不走正途,而要考上功名,荣宗耀祖,能做大官,为她争一口气。但因用功太多,身体耗损严重,免疫力大大下降,以致两人染上白喉病时而无力抵御,都不幸夭折,一个12岁,一个11岁。

不知两个年幼的孩子致病的原因是不是就是这样?不过,杨仁山这次感情的变故,使苏氏夫人终生不忘却是事实。这也促使她临终之前给家庭定下一条苛刻的家法,就是“子孙中,虽没有儿子也不能娶妾”。

这次事件可能不是影响杨仁山转向佛学的根本原因,但却使苏氏夫人在感情上产生了盲点。她从此以后再也难以理解杨仁山的内心世界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

二、初入佛门

因为感情的挫折而发奋于事业,成就一代大家,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但是,杨步伟所说的杨仁山入佛的原因,看上去顺理成章,符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但在了解事实的人看来却有移花接木之感。第一,杨仁山后来在与别人的通信中,均说自己是27岁开始学佛,应在他居住安庆或初至南京的时候。而此事却发生在23岁,时间上不准确,说明杨仁山学佛并非是感情受挫以后整日徘徊西湖而遁入佛门。第二,杨摛藻在杭州筹粮,应在徽州张芾幕府时期,徽州紧靠杭州,守徽州就是为浙江守门户,粮饷供应依赖浙江。因此杨家在杭州应在1859年。这一年杨仁山正好23岁。杨家父子1860年八月到祁门以后,被曾国藩派往江西筹粮,杨家又迁居到江西一个较安全的地方。直到一年多以后,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收复安庆,大营也移至安庆,杨仁山一家才迁往安庆。第三,一般学者皆认为杨仁山学佛是到安庆以后才开始的。进入安庆以后,杨摛藻已经年老,体弱多病,被安排在忠义局和敬敷书院工作,杨仁山则被安排在谷米局工作。据说先前曾有一老尼送给杨仁山一卷《金刚经》,杨仁山怀归阅读,不能理解,又觉奥义深妙,于是珍藏书箧,随身携带。这里的“先前”究竟是什么时间?别人似乎不得而知,是不是在战争之前,还是在家乡的时候?在家乡的时候,杨仁山诗社结友,经常出入于山林寺庙,村后的永庆禅林就是十多位比丘尼的栖身之所。其中独具慧眼的一位老尼送给仪表不凡、有上根悟性的杨仁山一卷《金刚经》,则是完全可能的。杨仁山当时只有十四五岁,对佛经这样深奥的东西,肯定难以理解,只能珍藏起来。

这就让我们不能不想到杨仁山自小所处的宗教环境。民国初期,曾为杨仁山弟子的濮伯欣所著《杨仁山居士事略》一文,曾发表在由他本人主编的《佛学丛刊》上。文中首先说到的就是杨仁山母亲夜梦古刹中大瓮和升起的莲花大座,而生仁山。这似乎是杨仁山先天就有与佛教的缘分。因此,杨仁山之于佛教就是先天注定。这可能是中国人解释事物的一种传统方法,以其神秘性而渲染杨仁山成为佛学家的必然性。笔者在开篇第一节中,曾把这归之于孙氏夫人日有所见、气氛熏染而致夜有所梦,不认为其中有任何神秘的原因,更非是母亲在睡梦中穿越了时间隧道,见到儿子未来的事业,一切均为环境所驱使。

杨仁山自小寄名寺僧,而且村庄周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六座。这样浓厚的佛教氛围对杨仁山幼小的心灵不能不说没有影响。他九岁随父南归,正是渐渐懂事的时候,浸染在这样浓厚的佛教气氛中,尤其是逢年过节,烧香拜佛的佛事活动几乎每天都有。他对佛教的亲切之感当是从这种气氛中熏陶出来的。

永庆禅林在新中国建立以后还保存着,有老尼住持。乌石乡在新中国建国后保存的寺庙,还有从芦山出来十几里远的西溪村的西峰寺。这两座寺庙在“文革”中香火中断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后,又恢复起来。现在,安徽省黄山市经宗教管理部门批准的正规寺庙有10处,其中黄山区占到一半,有5处,而乌石乡就在5处中占了2处,即西峰寺和永庆庵。这2处长年不断的香火,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和信众。西峰寺现有一尊肉身菩萨,就是先前在庙中修行的从闻法师的真身。1991年,在“文革”中受尽磨难的从闻法师于腊月初八开始停止进食,腊月十四日停止饮水,腊月十六日晨四时许圆寂。享年72岁。从断食开始,他一直打坐念经,圆寂时保持着端坐的姿态。遗体装缸保存,三年后,肉身不腐。遂请来九华山塑师妆金。当时,有关专业人士对这尊真身有两个“绝对”的评价:一是释从闻生前绝对是一个苦修的高僧;二是在目前已经发现的肉身菩萨中,这一尊绝对是最高大的。

乌石永庆禅林现在的永庆禅林,每年二月十九日(观音诞生日)、六月十九日(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出家日),均举行盛大庙会,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香客云集,影响远波上海、杭州、南京、屯溪等地,诚如前面所说:“烟云不断连舒水,香气常腾绕芦山”。

一个人心灵的成长,个性的形成,与幼年时成长的环境是分不开的。乌石乡素有小九华之称。杨仁山在这样的佛教气氛中长大成人,与佛教必有内在的精神联系。

同类推荐
  •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大师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大师

    《图说世界名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大师)》介绍了,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擅长塑造被贪婪、仇恨、野心等强烈情感所控制的人物。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文学造诣仅次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计划以《人间喜剧》为题,撰写描绘和分析法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系列小说共137部。至其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91部小说。这些小说主要分为三组:道德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每一组又可以分为个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及乡村生活等场景。
  •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无论从道德文章,还是文韬武略各方面看,英雄都是旷世奇才。他们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文;他们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
  •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与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全球企业界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如果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制他的神话。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王韬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王韬

    不作人间第二流,奔腾万里驾轻舟。苍茫谁尽东西界,门户终分上下游。千古文章心自得,五洲形势掌中收。头衔何必劳人问,一笑功名付马牛。以上这首对仗工整、气势磅礴的律诗,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家、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王韬的著名诗作之一。该诗真实地反映了王韬一生不为功名、尽收“五洲形势”、著成“千古文章”的入生旅历,同时也体现了他“奔腾万里”、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而上下求索的雄心壮志和博大情怀。
  • 大清十二帝

    大清十二帝

    《大清十二帝》选取了清朝近300年历史中出现的12位帝王来切入历史,将12位帝王的一生娓娓道来。《大清十二帝》采用新颖的观点,通过简明的体例形式、精炼的文字内容,立体、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帝王的生平事迹,深刻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由乱到治、由治到乱以及繁荣衰败的内在规律。
热门推荐
  • 丫头威武

    丫头威武

    别人穿越都是当千金大小姐,怎么偏偏她那么倒霉,才一穿越来到古代就背着狐媚惑主的名声被女主人卖给了人贩子,被卖进大户人家做了个没有地位的丫头。丫头也不是好惹的,她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丫头也有出头之日!
  • tfboys之霸道公主

    tfboys之霸道公主

    放心百分之90甜文,因为甜文多了没虐文就不好看了。
  • 紫忆百合:静景纯洁

    紫忆百合:静景纯洁

    原来不是所有人都是生活的快乐的,在这个世上很多人外表坚强可内心却是脆弱的一触就……这个世上的所有人都是自私的,当遇到爱情时,闺密的感情也是可以抛弃的。原来感情是那么脆弱,看惯了世间的红尘滚滚。她伤透了心,这个世界是悲哀的,是可悲的,是肮脏的,是……。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
  • 求雨

    求雨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中国小白先生

    中国小白先生

    小白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养活了两只猫、一只狗和他自己,他从未认真的去找另一半,却总有幸福来敲门。
  • 易烊千玺岁月无痕

    易烊千玺岁月无痕

    『易烊千玺,你我缘分已尽,还是再见吧』―落玥樱―『小樱,我们已经经过了那么多风浪,却依旧不能在一起』―易烊千玺―hi我是瑶瑶楚云汐
  • 乱世纨绔

    乱世纨绔

    一个豪门少爷,一个纨绔子弟,因何走上血的道路,为何敢与天相争。
  • 铁花仙史

    铁花仙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借贷系统

    超级借贷系统

    一个母亲住院,房租到期,信用卡透支的普通销售人员,如何才能继续在这座城市内生活下去?或许贷款不错,不过他可是无房无车无社保的三无青年,小额贷款解不了窘困,大额他又没有什么抵押,到底该怎么办呢?
  • 送僧澄观

    送僧澄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