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4400000036

第36章 《共产党宣言》有关问题研究(8)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社会阶级划分是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阶级是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恩格斯指出,社会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在这个阶段上,某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只有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上,阶级的消灭才有可能。尽管恩格斯当时认为,这个阶段已经到来了,说明恩格斯当时过于乐观。但这并不影响恩格斯关于消灭阶级需要一定的条件的理论。

当前,我国私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事实证明,如果消灭私有制的条件不具备,即使你把它“消灭”了,它还会顽强地长出来。可能有人会说,这主要是我们的政策造成的,如果我们不允许私有经济存在,它还能长出来吗?从表面上看,这话好像不错。但如果我们再深入地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这话是不对的。我们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消灭私有制是一下子实现的还是逐步实现的

《宣言》虽然强调共产党人是要消灭私有制,但并不认为,消灭私有制是一下子就可以实现的。在《宣言》的第二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所有制的改造时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这里用的是“一步一步”,而不是立即或马上。而在谈到发展生产力时,他们指出,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一步一步”说明改造过程的渐进性。改造过程的快慢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来决定。一般说来,生产力水平越高,对所有制进行改造的需要越迫切,所有制改造的进程就越快;生产力水平越低,对所有制进行改造的需要并不迫切,所有制改造的进程就越慢。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用问答的形式对这个问题也作了清楚的说明。他说:“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呢?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现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

(四)我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的教训

1.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面改造开始的时间过早

我们党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原打算民主革命胜利后,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阶段,然后才谈转变,这种认识是比较合乎实际的,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到了1952年,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成功,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他认为消灭私有制是无条件的。工人阶级掌握了政权,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

1952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起草的一个文件上批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考虑消灭民族资产阶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了。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这就改变了以前需要经过相当长久的新民主主义阶段然后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认识。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针对刘少奇等人提出的“确立新民主主义秩序”的观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指出:“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这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在这里,毛泽东实际上已经发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动员令。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过早地开始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2.改造的速度过快

原打算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点时间实现三大改造,结果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国家,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两种所有制形式。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很快又变了。社会主义改造没有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独自奔跑。说起来是逐步,实际上是快步、跑步。从长时间看,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形式过于单一

1953年12月,毛泽东在审阅修改中宣部拟定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时,增写了这样一句话:“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我们之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有利于在技术上来一个革命,把我国绝大部分社会经济中使用简单的落后的工具农具去工作的情况,改变为使用各类机器直到最先进的机器去工作的情况,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在这里,毛泽东清楚地指明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政权,巩固国防。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但这里用了“唯一”二字,说明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是除了公有制形式以外,不能有其他的所有制形式存在。

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纯而又纯的东西,这就犯了绝对化和简单化的错误。我们在改造的过程中,对农业采取普遍办高级社的形式,用行政手段把农民个人的财产变为公有财产。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全行业公私合营这种唯一的形式。大批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也转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甚至修自行车、修鞋、理发这样的事情都要国有国营。除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外,不允许其他的经济形式存在。这种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脱节,不符合中国国情,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消灭私有制的论述作了机械的片面的理解。以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只要夺取了政权,利用政权的力量推行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就实现了。后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纯而又纯的东西,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与社会主义绝对对立的东西,没有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片面强调公有制的成分和公有化的程度,似乎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公有制,容不得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存在,大搞穷过渡、割资本主义尾巴,为公有制而公有制,都直接源于这种认识。其实,所有制关系的变革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有制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必须建立在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新中国成立后,大可不必把私营企业乃至个体经济全部公有化。国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及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等手段对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进行调控和引导。这样做,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五)我们应该怎样调整所有制结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于所有制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化。先是破除了把社会主义看成纯而又纯的观念,允许个体经济的发展;后又允许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的发展。在十五大之前,我们将非公有制经济看成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十五大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由于我们在所有制结构上进行在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我们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并没有完全到位。至今我们仍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提法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现阶段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越来越大,在许多地方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大大超过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而且这种发展势头未减。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还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问题。这关系到我们在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上能否进一步深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要解放,理论要彻底,改革要深入。要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进一步深化所有制关系的改革。

“主体”强调的是一个比重的问题,也就是说,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哪一个比重大。如果说,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问题,还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话(因为那时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很大,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我国改革开放已进行了30年的今天,还坚持这一观念,势必影响到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比如说,当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出现了51%∶49%的情况时,继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是不是为了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人为地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呢?如果是这样,对社会的发展又有什么好处呢?这种观念与过去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的观念相比,只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罢了。

“主导”强调的是一个作用的问题,也就是说,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哪一个在国民经济中起导向的作用。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是人为地规定的,而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自然地形成的。只要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经济可以占100%,也可以占50%以下。根据这种认识,我们在实践中就不应受比重的困扰,而应放开手脚,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大胆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使我国所有制结构更符合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可能有人会说,“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不坚持这种提法,就是违背邓小平理论。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凡是”的翻版。中央反复强调,解放思想没有止境,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必须接受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调整所有制结构方面,邓小平已经为我们开辟了第一步,我们可以继续走第二步、第三步。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那我们不就慢慢地走到资本主义了?如果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那社会主义还成其为社会主义么?这种认识实际上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还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社会主义的异己的东西。其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资本主义是资本奴役劳动的一种关系,社会主义要消灭资本奴役劳动的关系。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等手段来限制乃至消灭这种奴役关系。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我们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都看成是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不把它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呢?理由是这些国家的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国有经济也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根据同样的道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社会主义国家的非公有制经济也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呢?须知,我们的国家政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非公有制经济也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大可不必担心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高于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所有制是形式,而生产力是内容。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而不是相反。过去,我们往往脱离生产力的水平而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实践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不能重蹈为所有制而所有制的覆辙。

判断所有制形式先进与否唯一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就是先进的所有制形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就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所有制形式。过去的人民公社制度就是一种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制度。因为它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所有制关系变革的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有制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只要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论什么样的经济形式都是可以采用的。我们不要囿于公有还是私有这样的问题,也不要囿于公有或私有经济的比重问题。

提“公有制经济为主导”,一是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将有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二是为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它既不排除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也不局限于公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也就是说,公有制经济可以占主体,也可以不占主体。公有制经济是否占主体,不是人为地决定的,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状况决定的。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认真进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五“、卡夫丁峡谷”再研究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欧洲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事实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

同类推荐
  • 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党的十七大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最重要的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旗帜,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地写入大会报告和党的章程。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闹市观潮

    闹市观潮

    我之《闹市观潮》,与名家名作不同之处在于:力求鸟瞰人间,以史为鉴,究兴衰之因;力图洞幽烛微,言人未言,探人间正道;力争引领视听,促进和谐,尽匹夫之责。目的:在依托事实的基础上,就一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存在问题或丑陋现象,就事论理,举一反三,寄几许担当之意,慨几分家国情怀,发几句忧患得失之词,张几条天下仁义之理,议风气,论是非,辨善恶,扬正气,树新风,为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摇旗呐喊,彰显正能量,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公务员制度新解

    公务员制度新解

    本书是一部关于公务员制度的实用教材,内容包括公务员制度概述,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与培训,职业任免与升降,奖励与惩戒,工资、福利与保险,辞职、辞退与退休,申诉、控告及法律责任几个部分,适合广大公务员参考学习。
热门推荐
  • 三年的回暮

    三年的回暮

    本作品又名《三年不久》。三年,漫漫岁月,足以改变很多事物但在有情人的眼中这足足三年真的不久。
  • 嫡女当道:毒妃笑倾城

    嫡女当道:毒妃笑倾城

    她,将军府千金,一朝身死重生于十四岁。他,腹黑摄政王,权势滔天,手段残暴。她的重生复仇之路,曲折坎坷,不得不借助他的势力。于是一只小狐狸慢慢掉进了大老虎嘴里……机缘巧合,她成了那个黑心男的徒弟,白天打杂晚上暖床。她问旁人:“摄政王为人如何?”答曰:“郎艳独绝,世无其二。”骗子!无双男子会这么简单粗暴地狠狠亲在在她嘴上?他就是个腹黑无比、睚眦必报的混蛋。孟竹:“傅如净!你有口臭还亲我!我要刷牙!”傅如净:“本王考虑一下是用隔夜的袜子堵住你的嘴呢?还是用本王的亵裤?爱徒不如给个建议?“
  • 指隙间的阳光

    指隙间的阳光

    伤心的那段日子,星星依然很亮,风也依然清香,天空依然蔚蓝,水也依然透亮。可是,这个故事,只有然后,没有最后。
  • 金婚风雨情

    金婚风雨情

    1958年,28岁的志愿军英雄营长耿直邂逅22岁的美丽女医生舒曼,英雄美女一见钟情,耿直为与资本家的女儿舒曼结婚,忍痛脱掉军装,放弃大好前程;文革期间,缺少政治经验的舒曼时常使自己和家庭陷入危机,耿直为了妻子家庭,毅然舍弃政治前途;与舒曼结合使耿直人生从此改变,但耿直一生无怨无悔。舒曼对耿直的情感则经历着崇拜、淡漠、尊重到最后的幸福相守。他们从年轻到年老,从相知到相爱,从热恋到婚姻中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以及为人父母直至祖父母,从浪漫激情到温馨柔情到相濡与沫,携手走过浪漫传奇也充满坎坷五十年婚姻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上黄庭中景经

    太上黄庭中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有女如玉

    有女如玉

    她,本是现代的一名女设计师,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一个架空的时代。遇到几个性格迥异的男子,会发生什么事呢?她是夏府的七小姐,夏天凌最疼爱的女儿,三番两次的到处惹麻烦,令他头痛不已。她身边总是有神秘的人出现,那些人到底是谁?有什么目的?总有人想杀害她,却总有人救她于危难之中。她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吗?娘亲和爹爹究竟瞒着她什么事?她身世到底是什么?(敬请期待,作品持续更新中。。)
  • 炸鸡块引发的故事

    炸鸡块引发的故事

    一块炸鸡腿引发的事情,是妈妈的错还是孩子的错?
  • 那个他

    那个他

    一个是俏皮善良的乡村小姑娘,一个是冷俊孤傲的城市富家小子,从一次无意的相识,注定了两人一生的缘分,缘分牵扯诱使小姑娘走出乡村向那繁华却虚幻的大城市里寻找相识的他,当得知一切皆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支离破碎的心想得以平静,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走远。这莫名的缘分究竟是福还是祸,偏离了人生轨道的她是否还能找到那属于她自己的幸福。他在得知了她的爱,是否会在偏离人生轨道的路上找寻到迷失的她,她又是否还会在这之前早已踏入了新的人生轨道,或许这一切皆是梦幻,但那愿得一心人又从何说起。爱情如蝴蝶的锐变,让相爱的人焕然一新。
  • 泪吻

    泪吻

    只因路边捡起的一根文竹,她便成了他终生守护的人。一切梦醒,才发现最爱变成了最恨,最不在乎成了最在意
  • 太玄之门

    太玄之门

    修炼一途,乃窃阴阳,夺造化,转涅槃,握生死,掌轮回。剑之极,破苍穹,动乾坤!意之动,惊天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