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4700000016

第16章 “国难”与“造国”(6)

每年的“九一八”,舆论界都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国耻”的纪念。《大公报》就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增强民众对于国家和中央政府的支持。一方面虽然承认“国难”之日甚,“九一八者,乃积数十年怠惰散漫粗疏腐败之原因而成,此四年来国难之增进,又系九一八后依然怠惰散漫粗疏腐败所使,今者问题之重大与真挚,又过于‘九一八’当时者远甚。”一方面又鼓舞民力,坚信民族可以复兴,“培养民族自信心的方法不外对内修明政治,精诚团结,对外有一贯的政策,有保守国土之决心。”危机孕育着希望,苦难也可以激励人们奋进。到了1935年前后,舆论界普遍都认为全国民心的团结已经成为事实。《大公报》在1936年11月31日的社论中说道:

中国统一之凝固,自古以来,无如今日,不仅为民国以来所未见。此无他,全国人心定于一之故也。一者为何?全国军人学子及一切有正当职业者,与夫略受教育训练之一般壮丁,或不甘亡国,或欲奋斗救国,故中国统一之基础,乃完全建于此一致的守卫祖国之热情之上。此时势迫使锻炼而成,三十年乃至二十年前所不能梦见也。

结语

张君劢曾指出,国家的存在必须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一为法律的,一为道德的。在中国如何建构现代国家,也无非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以法律入手,其方向是向前的,以建立现代合理的制度为导向,常常以“现代化”、民主制度、专家政治等政治符号获取大众对国家的向心力;从道德入手,其方向是向后的,以延续传统中共同心理机制为目的,并在新的形势下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试图在历史中寻求有利于塑造国家认同的辉煌经历或是悲情意识。1930年代,对于现代国家的构建,知识分子大体上都是从这两个方向努力的。概括言之,胡适宣传的“建国”主要是从“法律”角度着眼,而张君劢主张“造国”运动则是从“道德”入手。《大公报》则致力于塑造民众的“爱国”意识,试图说明国民与国家利益上的一致,鼓动民众和政府的团结,这也符合它作为舆论界的社会责任。

注释:

①杜赞奇反对以所谓的“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抹杀二十年代中国曾经一度非常兴盛的,试图通过“地方自治”来建立中国的事实。参见(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前言以及第2编第4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②罗志田:《五代式的民国:一个忧国知识分子对北伐前数年间政治格局的即时观察》,《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以及罗志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史学反思》,收于《学术思想评论》第10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③这从当时有影响力的报纸和知识分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大公报》、《申报》在呼吁统一方面不遗余力,而许多知识分子也纷纷指责地方军阀的割据,是阻碍中国建立一个现代国家的主要因素。

④从理性的角度,国家意识体现为知识分子对于各种国家理论学说的引介与倡导,以及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强大国家的现实途径的思考;从感性的角度,国家意识的提升还表现为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以及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爱国情绪。

⑤学界有一种观点,将胡适和张君劢为首的两大知识分子群体,视为自由主义的两个重要阵营。认为胡适代表了新自由主义的方向,而张君劢则更倾向于民主社会主义,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大都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参见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许纪霖为该书所作的序,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因此,这里以胡适和张君劢为代表,来探讨1930年代知识分子在个体—国家问题上态度的转变,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⑥《〈新月〉的态度》,《新月》一卷一号,1928年3月10日。

⑦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2003年,144—145页。

⑧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第6册,1932年2月13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⑨胡适:《民权的保障》,《独立评论》第38号,1933年2月19日。

⑩耿云志:《胡适年谱》,香港中华书局,1986年,123页。杨天石:《胡适1933年的保定之行》,收于《海外访史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往来书信集》,1933年4月8日,香港中华书局,1983年。

张君劢:《赖氏学说概要》,张士林译、拉斯基著:《政治典范》序言,商务印书馆,1944年。

胡适在1930年代,曾提倡“无为政治”,显然受斯宾塞的影响。他主张在农村将政府的权力只缩小到警察权,“我们只是贫儿,岂可以妄想模仿富豪的大排场?我们只是婴孩,岂可以妄想做精壮力士的事业?”(胡适:《从农村救济谈到无为的政治》,《独立评论》第49号,1933年5月7日。)然而胡适的“无为”乃是指政府没有能力而言,并没有“制限权力”的意思。斯宾塞则要求制约“政府的权力”,实际上表明政府是有能力的。

关于拉斯基的“个人主义”及其对英国自由主义的继承,参见萧公权:《拉斯基政治思想之背景》,《清华学报》,第7卷第2期,1932年6月。

萨孟武将“主权多元论”者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其一,以法国狄骥(即戴雪)为代表,认为国家受法律约束,法律则以社会连带关系为基础;其二,认为主权不在国家而在法律;其三,英国的柯尔则认为主权不是国家所有,一切社团均有主权。参见萨孟武:《政治学原理》,黎明书店,1944年4月,18—19页。

邱辛白译、拉斯基著:《政治》,上海新月书店,1931年,14页。

孙宝毅:《拉斯基论国家》,《再生》3卷7期,1935年9月15日。

记者(张君劢):《我们与他们》,《再生》1卷10期,1933年2月20日。

记者(张君劢、胡石清):《我们所要说的话》,《再生》创刊号,1932年5月20日。

《中国国家社会党宣言》(1938年4月印),《中国民主社会党等党派全宗会集档案》,引自方庆秋编:《中国民主社会党》,档案出版社,1988年,43页。

张君劢:《二十余年来世界政潮激荡中我们的立场》(1946年3月28日),引自方庆秋编:《中国民主社会党》,档案出版社,1988年,88页。

孟真:《“九一八”一年了》,《独立评论》第18号,1932年9月18日。

丁文江:《抗日的效能与青年的责任》,《独立评论》第37号,1933年2月12日。

程其保:《对于恢复与整理上海各大学之商榷》,《时代公论》第4号,1932年4月22日。

翁文灏:《我的意见也不过如此》,《独立评论》第13号,1932年8月14日。

胡适说,“三十多年的民族自救运动,没有一次不是前进的新势力和反动势力同时出现。”胡适:《惨痛的回忆与反省》,《独立评论》第18号,1932年9月18日。

孟真:《“九一八”一年了》,《独立评论》第18号,1932年9月18日。

参见《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专号》,《外交月报》1卷4期。

胡适:《一个代表世界公论的报告》,《独立评论》第21号,1932年10月9日。

张君劢:《欧美派日本派之外交政策与吾国之立国大计》,《再生》第2卷第1期,1933年10月1日。

杨公达:《唾面自干的亲日外交》,《时代公论》第84号,1933年11月3日。

引自马季廉:《有组织国家释义》,《国闻周报》9卷48期,1932年12月5日。

自清末以来,关于中国是否成为一个国家的问题已经屡有论及。梁启超哀叹中国2000年只知有朝廷,不知道有国家。章太炎很重视“国”与“史”的关系,一国种脉之存续多依赖于本国的历史,“国于天地,必有与立,非独政教饬治而已,所以卫国性、类种族者,惟语言、历史为亟。”(章太炎:《重刊古韵标准序》,《章太炎全集》第4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203页。)黑格尔的观点,认为只有国家才有历史,历史就是“国家”的历史,“各民族在达到这个使命(历史使命)以前,也许已经没有国家而经过一个长时期的生活,在这个时期内,它们或许已经在若干方面获有某些方面的文化……但是那些显得如此广泛的大事变,是属于历史范围之外的……但是国家却要首先提出一种内容,这种内容不但适合于历史的散文,而且在它自己的生存的进展中产生这类历史。”(参见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100—101页。)这种将“国家”绝对化的理论,对东方,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颇具警醒的作用:中国数千年的经历不过是“属于历史范围以外”,中国尚未能跻身于承担国家之历史使命的阶段。比起章太炎强调的“史以存国”,黑格尔“无国家则无历史”的观点,则无异于宣判中国仍然处在“史前时期”。东方各民族在黑格尔看来,显然还无法承担起“绝对精神”的历史使命。参见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导言以及第一部分:希腊哲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

R.H.Tawney著、蒋廷黻译:《中国的政治》,《独立评论》第36号,1933年1月22日。

(美)格里德著、鲁奇译:《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278页。

丁文江:《抗日的效能与青年的责任》,《独立评论》第37号,1933年2月12日。

胡适:《悲观声浪里的乐观》,《独立评论》第79号,1933年12月3日。

王芸生:《芸生文存》自序,《民国丛书》第一编第98册(据大公报1937年版影印本),上海书店,1989年。

同上。

《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

胡适:《建国问题引论》,《独立评论》第77号。1933年11月19日。

胡适:《废止内战大同盟》,《独立评论》第3号,1932年6月5日。

胡适:《汪蒋通电里提起的自由》,《独立评论》第131号,1934年12月16日。

胡适:《惨痛的回忆与反省》,《独立评论》第18号,1932年9月18日。

孟真:《中国现在要有政府》,《独立评论》第5号,1932年6月19日。

翁文灏:《知识阶级与政治》,《独立评论》第51号1933年5月21日。

关于“合法性”的问题,这里主要参考马克思·韦伯的相关论述。韦伯认为,任何一种统治,都有要求别人服从的依据,这种依据出于对“合法性”的信仰。(参见韩水法编:《韦伯文集》下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211—215页。)“权威”自然与统治的“合法性”相联系,要求给出接受权力支配的原因,而“权力”则与强制和命令的行动有关,拥有“权力”不一定意味着具备当然的“权威”基础。

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第6册,1932年11月5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胡适:《宪政问题》,《独立评论》第1号,1932年5月22日。

孙中山把人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以及“不知不觉”。他利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关系的讨论,贬低“行”的意义,意在使革命的行动者服从革命导师的意志。关于胡适对“知难行易”的批评,见第三章。

胡适:《知难,行亦不易》,《新月》第2卷第4期,1929年6月10日。

同类推荐
  • 柏林墙

    柏林墙

    本书作者提供了柏林这座城市简要的发展历史,描述了冷战在柏林的表现,从东西方的对垒、前东西德的成立、柏林墙建造的前因后果,围绕柏林墙发生的种种事件,一直到冷战结束和柏林墙的倒塌,包括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的关于“我是一个柏林人”的著名演讲等。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党的纪律”简称“党纪”。党根据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及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斗争的需要而确立的各种规章、制度、准则和规范等。是无产阶级革命意志、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权威性的体现。党的纪律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重要保证,是党完成自己中心任务的重要条件,是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的队伍纯洁和坚强战斗力以及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保证和武器。党没有纪律,就会涣散,从而失去无产阶级的先锋性。因此,每个党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的纪律,做执行党纪的模范。党的纪律涉及党内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党章的有关规定就是党的重要纪律,违反党章,就是违犯党纪的行为。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同:大同平等》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校花你过来

    校花你过来

    三个花季少女在最好的年龄遇见自己的幸福,校园故事,三个少女和十二个少年的校园时光。
  • 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超值金版)

    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超值金版)

    韩冰编著的《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是专门为年轻企业家编写,非主流MBA经典培训课程的精华本。《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中的培训教练来自全世界最有人气的成功及商业大师——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松下幸之助、乔·吉拉德、比尔·盖茨、史蒂芬·柯维、卡耐基夫人和李嘉诚。《老板经典——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八项修炼》中的思想精髓包括:激励、经营、推销、效能、财富、演说、商业谋略和魅力等八个方面。
  • 你是那颗星

    你是那颗星

    她悄悄地走进他的心房,成为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人。
  • 嫡女惊华:绝世四小姐

    嫡女惊华:绝世四小姐

    前世,她幼年嫁与太子,镇守六宫十余载,最终却惨遭庶妹毒害,一把大火将所有的一切全部燃成灰烬。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风华绝代。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将军府内步步为营;世间男儿,究竟谁才能打动那颗尘封的心?繁华落尽,谁将又会成为他一生相伴的良人。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
  • 穿越火线之地平线战歌

    穿越火线之地平线战歌

    本小说主要以穿越火线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从最初的拖油瓶,成长到后来枪界的灵魂人物,一路上经历了多少稀奇古怪血泪辛酸的事迹……小说总共分为六个部分:鬼王传说,刀锋相对,狙王争霸,爆破行动,生化来袭,绝地突围。【在这里面,游戏不再是游戏,真人真物真情,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究竟该怎样生存下来……】
  • 我乃南山孤儿院院长

    我乃南山孤儿院院长

    一个地球上可有可无屌丝因为救一个人而穿越到1990年,并且成为了港台明星古添乐的弟弟。重生以后,他凭借自己脑袋的记忆,赚到了一般人好几辈子都挣不到的钱。而且还利用自己记忆中的歌曲还有剧本,把自己的大哥捧成堪比四大天王的天王巨星,甚至被好事的人称为“无冠的第五天王”。原本他打算从此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是却因为一次充电话费不小心那多了几个零。从而被10086赠送了一间孤儿院,而且还有一只极品小萝莉。从此他原本那逍遥自在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注:如果不喜欢看虐主的读者,可以直接从二十四章开始看起。)
  • 坠天道

    坠天道

    世界上,也许是真的是有上帝这种东西的吧!天上一片阴沉沉的,身上淋着雨,将若底下了头,看着脚下只差那么一点就劈到了自己的闪电——所‘留下’来的焦土,一阵沉默。片刻,他抬起了头,望向了头顶的天空,竖起了自己的中指,全身都激动的颤抖了起来。:“有种你就真的往我的脑袋上劈啊!啊啊!啊啊啊!!!”:“f,u,c,k!!!!!!”……得到的回答,只是又一道劈在了其身旁的,耀眼,而又渗人的,粗壮的闪电。:也许,真的是有上帝的吧。:那,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只喜欢,玩我一个?
  • 孽龙在天

    孽龙在天

    一头来自东方的孽龙瑭雷,为避追杀辗转逃入西方艾伦大陆,在生死挣扎之余,竟被魔法师安德列相中!为求生存,瑭雷被迫签下血契,受控于人……四百年过去,瑭雷几乎忘却兄姐被杀之仇,诡异的不死巫妖,赫然出现眼前……当东方仙气在魔法大陆尽显神通,孽龙,将掀起巨浪!
  • 玻璃城外(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玻璃城外(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通过个体经验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现状。一个工作稳定的女孩,为什么要放弃工作?因为她厌倦了被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玻璃墙幕构筑的玻璃世界所包围。寻回一条自我发觉的路。当她终于走出来,自问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时?能有什么答案呢?总是期待和等候,在咖啡店、图书馆、地铁站、客厅、睡房。然而生活真的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有趣和清晰,而是混乱的堆积。我们被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玻璃墙幕构筑的玻璃世界所包围。玻璃世界让人更有安全感,自己受保护,世界也受到保护。她却试图冲出这个玻璃世界,行于灰色的真实。
  • 异界万能王

    异界万能王

    因为某些原因,作品正在更改中,请支持【手机天尊之三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