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3000000037

第37章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续考

前几个月,为了一桩令人不愉快的掌故是真是假,热闹了一阵子,现在算是消停下来了。究竟是怎么回事,似乎还没有搞清楚。照说真的假不了,可有人为什么硬说是假的呢?颇值得继续考一考,想不到却一直没有后文。今年天气特别热,该不是这个缘故,使得人们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吧?

按管见所及,先是某大报发表了一篇《史学家的骨头》,根据某刊所揭露的“解放后流传甚广的所谓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外滩公园悬挂中英文对照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的内幕”,据说“原来,这是(20世纪)50年代上海一家博物馆为了配合形势教育,不顾史实人为编造了一个受人侮辱的故事,所谓的牌子解放前并未在上海出现过!”于是便判定这是“哗众取宠,自己作践自己,就太下三流,卑劣得令人愤怒!”

当时读了,真叫做如堕五里雾中。虽还没读到那篇文章所依据的某刊,但它们(包括同时照本宣科摘录一通的某文摘报)众口同声地断定洋人当年悬牌昭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是“人为编造”的,我也不便表示异议,因为当年我毕竟没有到过上海,自然也没有亲眼见过那块牌子。没有见过的东西,未必是真的,虽然同时也未必是假的,表态还是审慎一点好。但是,将这件讹传(姑且假定那块牌子是假的)诿之于“50年代上海一家博物馆”,便不得不大声疾呼:那可真是冤哉枉也!本人年逾七旬,明明记得远在(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斗大字自己还认不到几个的时候,就亲耳听见老师给我们讲过那块牌子,而且是连同汉口租界一个日本孩子打了中国孩子扬长而去的新闻一并给我们讲的。难道我们的老师会向他的小学生们“哗众取宠”么?太不可思议了。

好在不久,各种“反馈”纷至沓来;先是有人从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周作人的日记,接着有人从郭沫若、蔡和森、孙中山等名人的文章和讲演词,最后还有人从上海“工部局”(旧日上海公共租界的统治机构)的档案,以及英国的《不列颠周刊》和日本的《朝日新闻》上陆续发现了证据:原来不是中国人欢喜“自己作践自己”,而是“所谓的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确喜欢“作践”中国人,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的确“在上海出现过”!后文呢,没有了。也许果真天气太热,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吧。但问题却原封不动地摆在那儿。老实说,岂止这块牌子是真的,不知还有多少血泪斑斑的往事说出来更令人难以置信,说不定也就更令一些人“愤怒”,这里不说也罢。至于那位提倡“史学家的骨头”的作者,他会不会后悔把话说得太满了,从而吸取教训呢?那是他个人的事,用不着别人操心;何况他不过是轻信道听途说,今后慎重一点也就是了。令人寒心的倒是从他身上反映出来的某种流行的“思维定势”。

没有读到那个始作俑者某刊,只好仍从这位作者说起。从他引经据典、纵横捭阖的架势来看,他的年龄不会太小;但就其中的火气而论,又未必会大到哪里去。很可能(也许猜错了)不过是解放后生人,想不到在新的形势下一变而否认“所谓的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存在,硬说是中国人“自己作践自己”,以致引起了他的“愤怒”……如此这般,似乎不可理解,其实并非不可理解。那块不合时宜的牌子被人说成“是假的”之后,他之所以“愤怒”起来,是觉得外国人本来一贯对我们好,我们不应当栽诬他们?是怕自己在相熟的老外面前丢脸?还是从根本上认为提到“国耻”就是“卑劣”?都不是不可能的。然而,不幸那块牌子竟是真的,而不是假的,虽然他的“愤怒”也并非多余。不过,现在值得那位作者以及我们读者每个人“愤怒”的不是别的,倒是害得他或他们“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客观原因吧。

那是什么呢?与其说是始作俑者某刊,不如说是被他们“作践”的博物馆事业做得太不到家了。据那张文摘报转录,曾经展示过那块牌子的那个“上海市历史与建设博物馆”“尚未正式对外开放就在60年代解散了”,那块牌子由于“大多数同志认为……,只能说明中国人的劣根性”,而被“扔在废物堆内准备最后处理”。足见,在一股莫名其妙的舆论压力下,该馆才把它这样处理掉,致使解放后出生的观众对解放前这段痛史终于一无所知,而没有花点功夫,把它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拿出上述种种铁的证据来说服观众,批驳别有用心者:这不是明明白白的事实吗?

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另一段经历。几年前在德国波茨坦参观洛可可风格的无忧宫,正在那儿漫步欣赏好一片“凝固的音乐”时,忽然远远望见绿色草坪上黑黝黝立着一尊庞然大物。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比人还高一两倍的大鼎,鼎侧赫然铸有“雍正三年造”等字样。它怎么搬到这里来了呢?我立即想起了圆明园,随之心便如阴霾的天空,再也露不出愉悦的光彩。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无忧宫建于1745~1747年;前者毁于1860年(咸丰十年),后者至今安然无恙。德国人的博物馆事业可真发达,一点小掌故或传说之类都可以弄成一个纪念碑或塑像什么的,让后人永志弗忘;特别是那轻言细语在你耳边细说的意译风更令人倾慕不已。可这个大鼎又是怎么来的呢?我在附近转悠了半天,也找不到一个字的答案。未见得是火烧圆明园当儿弄来的,因为后来统率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的德国当时并未参加那次殖民主义的劫掠罪行;但也肯定不是花钱从中国买来的,其“内幕”肯定不比“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更光彩。当地博物馆对任何展览品都有说明,为什么单单对这座中国大鼎不置一词,我不了解;他们本国人不识汉字,看见这件怪物肯定会莫名其妙。但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到这里来参观,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原来是从什么姿势站起来的:这一点倒真值得感谢。

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好的!让外国人来华赚钱,也中!对国际友人要有礼貌,更是绝对正确!然而,因此而把过去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的屈辱、压迫、痛苦、愤怒一笔勾销,恐怕任何一个正直的中国人都不会同意吧。时至今日,诚然我们站起来了,那些屈辱和压迫已是明日黄花,“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对许多青年都会是陌生的名词。偏偏有些人却致力于磨灭一切新旧伤痕,根本不愿让青年一代认识过去,真不知是何居心。如果近在眼前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都是假的,100多年前的火烧圆明园和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岂不更可能是假的?搞不好(例如再不把博物馆事业搞好),连“南京大屠杀”在若干年之后也可以引证日本阁僚的胡说八道,被我们自己某些人斥之“下三流”的造谣,那时再喊呜呼哀哉怕也嫌晚了。今年天气特别热,说这番话也许更令人烦躁,好在孟夫子帮忙为我道了歉:“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1994年8月8日

老作家萧萸(1900~1996)的自传《与世纪同行》第九章“上海滩上”,有这样一段:“走到法国公园的时候,我们看见大门侧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NodogsandChineseallowed’(狗与华人不许入内),我们的兴致一下被冲散了。”

同类推荐
  • 追寻优秀的足迹

    追寻优秀的足迹

    本书中所介绍的学生是成电优秀学生群体的缩影,他们的所言、所行、所感都是我们在校园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学习、工作、生活、梦想、追求……它们理所当然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融化在我们的习惯里。我们天天与它们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却从来没有把这些事物剥离出来作为独立的个体,从不同以往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追寻优秀的足迹:2007-2008年度成电杰出学生陈邦清班风采》的意义就在于,让广大学子共同感受优秀、学习优秀、成为优秀、传承优秀。
  •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

    《胡适留学日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1910-1917)所写的日记和杂记,共分为17卷,记述了胡适早年的文学主张和其思想演变的轨迹、读书经历,他对当时社会时事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以及与朋友间的交往、书信往来存稿等,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学术、文化教育、内政外交、社会变迁等许多方面,不仅是研究胡适个人,也是研究整个近现代中国的珍贵资料。胡适留美早期的日记多是流水账,但由于具有连贯性,读来并不觉枯燥。后来的札记则真实坦白地记下一个青年人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及思想演变的过程,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描述,包括年轻人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可以看作是胡适留学时的自传了。
  •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编写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以新中国1949——1999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以62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军旅文学的历史,深刻总结了军旅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以系统的理论规范和宏阔的学术视野将诸如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不同文体的创作悉数纳入研究范围,以客观的批评品格和敏锐的审美视角将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家、作品和独具艺术特色却被长期忽略的作家作品一并纳入研究的范畴。
  • 做证的石头

    做证的石头

    新锐作家余显斌的《作证的石头》,所讲述的故事,总是波云诡异的,如云,罩着山尖;如雾,缭绕不散;如时间的叹息,在文字的夹缝中,悠悠传出。读他的故事,是一种想象,一种发现,一种热血沸腾的参入。在故事叙述中,经常,作者会骑着一匹想象的马,纵横驰骋。希望读者能在这本书的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天宇,俯视苍生,关注生活。本书收录的故事,内容广博,人物众多。其中人物有官场之人,平民百姓,富商老板;涉及内容,包括贪污受贿,尔虞我诈,还有人性的真善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详略得当,层次分明,使读者在故事欣赏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的升华。
热门推荐
  • 每逐清溪水

    每逐清溪水

    当她两眼一闭穿到古代的时候她是绝望的,好在有一个不错的师傅。好心救个小正太就被下了情蛊?家人逼自己成亲?赌场里的雪爷,暗卫夜魂,为什么美男一个接一个的来?
  • 穹顶系统

    穹顶系统

    尝试过一个人想要吸一根烟需要付出普通热一辈子所积攒下来的工资吗,没有,但是在这个为了人类在受到污染的地球上继续延续而建造的世界中的世界,一个被称为——穹顶系统的东西里面生活着,就必须要遵守着这样的生活规则。怎么样炫富,香车还是美女或者后面清一色黑色西服的保镖,不,默默的靠在墙上抽上一根价值两块钱的香烟就可以让别人知道,你——真的很有钱。你是妹控吗?想要萌妹吗?想要每年都有一个新的萌妹腻歪的喊你哥哥吗?记住,着不是幻觉,着不是幻觉,作为一个曾经带着三角红领巾的小学生,我可以郑重的告诉你,我可以实现这样的愿望——幻想的世界。看穹顶系统,支持付费玩家。
  • 龙光斗

    龙光斗

    “我想有超能力,但是我不想面对同样有超能力的对手!”高中生罗斌无意间掌握了传说中的召唤术,可是与此同时,他推倒了护书人盟约的多米诺骨牌,从此神秘的鬼魅浮现,隐匿的妖精现身,还有那固若金汤的秦始皇陵摇摇欲坠……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 腹黑王爷腹黑妃.A

    腹黑王爷腹黑妃.A

    一次爆炸,灵魂穿越千年,这里有心怀不轨的,有想爬窗的……当她以为自己像其它穿越小说的女主,获得了胜利的时候,游戏才刚刚开始。亲爱的,我准备好了,你呢?就算没有准备好也没关系,我们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让你做充分的热身运动。千国公府,只是一个开始,游戏的热身活动,才刚刚开始。她是他游戏的主要角色,开始这个游戏玩去玩来,才发现把自己也搭了进去,不过意识到这点的某人,好像并不打算做点什么。也许就像他们说的,游戏才刚刚开始,各位看官,准备好了吗?(注意:本书会进行一部分的改变)
  • 花都之吻

    花都之吻

    一段凄美,一份动容,一抹红尘,悄然步入,隔世之恋。
  •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净化心灵的童话故事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净化心灵的童话故事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饱含智慧的对联故事》精选了中国民间的两百余个对联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展现了智者的高尚情怀和名人、雅士的精神世界,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纯朴感情和创新精神,有的描写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有的抨击了恶人的丑恶言行,有的蕴涵着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华语言神奇的魅力,受到启迪。
  • 繁花落尽情未了

    繁花落尽情未了

    我还能再为你做些什么?我不想成为你的负担...就这样在你身后远远地看着你,沉默着,煎熬着,直至死我都没有遗憾...二十一世纪孤苦零丁的我原本有一个疼我爱我对我坚贞如一的男友,就在将要订婚时忽然接到上头命令说要去河北易县清西陵考察一下清世宗雍正皇帝的死因。然而我却因为这次的考察而意外的穿越到清史上雍正皇帝唯一的皇后乌拉那拉氏的身上.....
  • 毒舌天王VS道理天后

    毒舌天王VS道理天后

    敢说他嘴巴毒?能有多毒啊?他也只不过说话‘经典’了一点,居然就敢称呼他‘毒舌天王’?她很爱讲大道理吗?没有吧?为啥要叫她‘道理天后’咧?当‘毒舌天王’遇上‘道理天后,PK——正式开始!
  • 暗夜魔妃

    暗夜魔妃

    她,是现代杀手,一朝穿越,她成了东武帝国皇室唯一的废材,最不受宠的二公主。他,是魔界至高无上的魔皇,但,为了她,他甘愿放弃整个魔界,亦赔她一起受轮回之苦。她生,他陪,她死,他随,前世兄妹,今生恋人,生死相随,万年情缘,天启大陆,且看两人如何笑傲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基因锁好无敌

    我的基因锁好无敌

    未来时空,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腹黑猥琐的人设,呆萌蠢的女主,特殊的撩妹技巧,不一样的冒险历程,全新的战斗模式,还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对决……李释咧嘴开怀大笑,那么淫荡,那么高调,那么肆无忌惮(哇嘎嘎此处省略一百万字)。骚年们,一起去领略属于你我的伪科幻世界吧!PS基因锁就不需要脑洞大开的作者特殊介绍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