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4000000011

第11章 一世英名的背后(2)

首先对李建成其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历来史书所载之建成,阴险狡诈、好色贪功,与襟怀磊落、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站在一起,不得不让人庆幸登上帝位开创大唐盛世的是李世民。然而,透过历史的重重黑幕,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李建成与上述形象是有很大距离的。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李建成西渡黄河,攻克长安。殊不知长安的战略地位在当时并不亚于后来李世民所攻下的洛阳,甚至犹有过之。李建成在战争初期即占据长安,唐军声威大振,顿时成为最有希望问鼎中原的一支割据力量,使得蜀地的势力不得不下决心依附于唐,使西秦霸王薛举被切断在西北成为孤军,又令王世充占据的洛阳的西方成为了死路,更使当时蠢蠢欲动的突厥不得不顾及强大的唐军加上坚城长安的效果。随后,他又与窦建德相持,没有让当时气势正盛的夏军逼近太原,军功与李世民相比毫不逊色。即便说李世民更善用奇兵,有虎牢一战的经典战例,也不能肯定李建成的用兵能力就比李世民差多少。因为历史上在宫闱之战中败北的人即使有再经典的战例,大多也不会被详尽地记入史书,顶多说上一句“建成纳计,乃克长安”。

再看李建成的人品,史书上最不堪的大概就是蒸淫父姬的罪名了。有史书说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密奏高祖“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可谓石破天惊的一笔。因为直接跟皇帝说这件事,未免也太过滑稽,任李渊脾气再好,大概也不会窝囊到让此事不了了之。这条记录大半是李世民座下史官原创的吧,即便保守估计,也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含糊道“宫禁深秘,莫能明也”。李建成无论是在正史中,还是在稗史小说中,均以阴谋家身份出现,然而其阴谋却屡屡失败,让人怀疑他究竟是否窝里斗的料。从历史上看,弟弟的阴谋能力大多强于兄长,有姬发之于伯邑考、公子小白之于公子纠、胡亥之于扶苏、刘秀之于刘縯、杨广之于杨勇为证,大概只要有一个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弟弟,兄长的位置就要危乎其危了。这大概不是偶然,身为嫡长子,总有“居安不能思危”的倾向。相反,李世民却因一句“居安思危”而瞿然动容。那么,谁会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纵横不倒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来看看李世民其人。正史中的李世民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谓一忍再忍,直至忍无可忍,是忠义孝悌的道德典范,俨然内圣外王。那么,李世民究竟是否真的在玄武门之变之前一直在被动忍让当中呢?对李渊晋阳起兵,《资治通鉴》写道:“……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正。”这一段大有疑点。李渊受隋室所迫,早有反意(李渊戎马半生,官场捭阖不倒,身处乱世,自非池中物)。加之首提造反的乃是刘文静(后为李渊所杀),李世民只是鼓动者之一,且其军功至此尚半点未立,那么这个“皆汝所致”就无从说起了。而且这个“请以世民为世子”的“将佐”事迹并未载于史,殊为可疑——试想如有人慧眼如此,如何会被李世民漏掉?由此推测,“废立”之说,十有八九有如“高祖斩白蛇”、“刘备靠大树”一类的“事后诸葛亮”编造出来的。

另外就是和尚道士的预言了,名字尚无,便有“年二十,可济世安民”。岂不可笑?武德四年,攻打洛阳的李世民带房玄龄拜访了远知道士,道士的预言还是很有客观依据的:“你将作太平天子,愿自惜。”李世民自是“眷言风范,无忘寤寐”,大概他便是从此才坚定了夺位于建成的决心罢。

房玄龄是唐初大臣,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同一年攻下洛阳后,他招贤纳士,设天策府、文学馆,闲则共话古今,纵谈天下,俨然君臣气派。封德彝便注意到:“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于是,在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斗争中,李世民于情于理都处在主动出击的位置。但重要的一点是,李建成得到了弟弟、宫中、朝中多数高官甚至父亲的支持,李世民不可避免地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形势便要求李世民不断示弱退让,保存实力,营造环境,以求一击必杀。

还有一件事也让人生疑。有史书说,突厥退兵后,李渊命兄弟三人驰射角胜,李建成将一匹劣马付于李世民,结果劣马连蹶三次,李世民都适时跳离马背,免于遭殃。此事疑点有四:一是李世民与李建成明争暗斗多时,如何会让李建成为其挑马,又如何会乘上这马?二是李建成如何会在父皇面前使出这等拙劣手腕?三是李世民久历沙场,骑术高超,如何不识蹶弓劣马?四是即便碍于情面骑上劣马,一蹶即当换骑,如何三蹶?

另一桩公案,是发生于玄武门之变前两三天的一件事,据说也是决定性的事件。有史书说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李元吉招李世民入宫宴饮,谋以鸩毒,结果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斗”。此事捏造之嫌恐怕比上例犹有过之。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矛盾已然激化到无可收拾,两大阵营剑拔弩张,频频发生冲突,如何又有聚宴之理?即便聚宴,李世民又如何敢饮鸿门之酒?更滑稽的是,喝了鸩酒又居然不死,难道李世民内功深厚到“吐血数升”而不死的地步?又抑或李建成一时糊涂,从黑市上买来了伪劣产品?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便是这个“吐血数斗”的李世民,两三天后在玄武门前生龙活虎,力挽强弓射杀了长兄李建成!

由上,可以清楚看出,李世民的脸上可谓浓妆艳抹,厚厚地擦上了一层脂粉,而费心费力为他上妆的,应该就是他手下主管删定《国史》,编修《实录》的房玄龄等人。

当然,李建成也并非没有主动出击过。面对日益增强的秦王势力,李建成无疑比任何人都要担忧。他的对策,就是分化、瓦解秦王府的文武将佐,企图孤立李世民,再一举消灭他。然而,李世民的策略要高出一筹,他将计就计,让手下假装离开长安再偷偷潜回天策府,示敌以弱,出敌不意。之后他又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收买了许多东宫势力下的要人,其中两个,在玄武门之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是东宫官王,他在玄武门之变前一两天,密奏说“李建成、李元吉正在密谋害秦王”,结果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召集部下策划政变;第二是更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玄武门总领常何,正是由于常何的合作,李世民才能够伏兵玄武门,袭杀李建成、李元吉。而这个常何的动向,也是颇耐人寻味的。他早在洛阳之战时便追随李世民,虽曾从李建成征讨河北,但入长安却是奉李世民之令。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终于发生,李世民令尉迟恭、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率勇士预伏玄武门内。该日早晨,李建成、李元吉上朝,途径临湖殿,发现异常,掉转马头向东走,伏兵杀出,李世民亲自射杀李建成,尉迟恭等追杀李元吉。有历史学家幽默地写道,玄武门之变实质并非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政变,而是地主阶级内部新兴地主官僚集团和旧世族官僚集团之间为争夺国家领导权而发生的尖锐斗争。可难以弄清的是,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对决,他们兄弟之争,何为新兴?又何为旧世族呢?

遍涉与玄武门之变相关的正史,仅有房玄龄等人删改的《国史》、编修的《实录》,后来的新旧《唐书》等正史均取材于彼。甚至在稗史里也找不到与有价值的资料,不可不叹服太宗与其史官心思之缜密,太宗平生事迹丝毫不落,头头是道,“高风亮节”,字字可谓“明仁睿智”,只可惜玄武门事端略显欲盖弥彰,教后世治史者窥破些许,惜乎其哉!

不过,这毕竟还是堪称“史官杰作”。自唐开始,历代正史收归官修,像太史公一样的个人修史在原则上不被允许,并被称为“稗史”,相关文简不受国家的保护。唐修《晋书》、《南史》、《北史》也都是群体工作,统一思想,删益由人。

其实,太宗所为,比起“中兴”的宋高宗、“神武”的明太祖、“古今未有之盛世”的康雍乾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奸诈惨刻多疑好杀,未若朱元璋;心狠手辣不念骨肉,未若雍正:“清风”只识四库全书,未若乾隆。何况我唐太宗李世民开泱泱中华之大唐盛世,旺我华夏千年之骨血,这些许微瑕又算得了什么呢?

史家之风正是从唐开始败坏得无法收拾的——春秋尚有董狐直书,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未曾掩盖历史,司马迁千古史笔千古文章,班固范晔虽然稍逊可也是直道而为,陈寿有所私于魏,可是还未曾昧心删改——可当唐太宗一即位,便将历史收入自家名下,任意涂鸦篡改!

史官文化是什么?史官文化就是从史官历史结束时开始的,不要以为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光明的时期,其实从那里就埋下了最黑暗的种子。与唐朝同时,欧洲正处于蒙昧的中世纪时期,然而历史虽然孱弱,却依然贞洁地踏着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亚里士多德、阿庇安的脚步,在黑暗中折射着光芒。艾因哈德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查理大帝传》,仍被瓦拉夫里德·斯特拉伯称为“提供了丝毫不假的真情实况”。

中国的史书自从收为官修之后,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外,再未曾焕发出生命力,李延寿、薛居正、脱脱、张廷玉等人的名字只是在历史专业教科书上才能看到,欧阳修也是因散文诗词而非《新唐书》、《新五代史》出名。在整个东方,除了没有历史概念崇拜“破碎”概念的印度人外,其他各国史籍无不散发着恶臭。而在西方,中世纪的蛰眠之后,历史随着社会迅速复活、激发并升腾: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大放光芒。到了近代,普雷斯科特的《墨西哥征服者史》、冯·朗克的《教皇史》、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接过了燃烧着思想的火炬,连日本也觉醒过来,福泽渝吉写下了《文明论概略》,痛陈“民主自由”的重要性,详尽地论述了西化的利弊。

潘仁美的原型是开国忠臣

历代帝王庙初建时,配享北宋皇帝的功臣有两位,一位是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一位是潘美。而因明朝一本《杨家府演义》,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却把潘仁美写成了一个大奸大佞。潘美是杨家将故事中潘仁美的原型,故事中的潘仁美是个大奸臣,而历史上的潘美却是一个大忠臣,说来这也是一个历史“冤案”了。

在《杨家府演义》书中,潘仁美被描述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心胸狭窄,陷害忠良,最终被宋太宗赵光义送上了断头台。自此之后,杨家将的故事便在民间广泛流传,说唱、戏曲等纷纷以此为蓝本加以改编创作,把潘仁美越写越坏,甚至于在开封城还衍生出潘杨二湖,一清一浊,仿佛这段历史已是铁板钉钉,无可置疑了。

只可叹,这样一位与辽国军队作战的宋军主帅,却在一些戏曲小说中是以反派角色出现的。直至今天,很多人都认为潘美是个奸臣,而且是陷害杨家将致杨老令公杨业于死地的卑劣小人。

每当看到有关杨家将的故事,不论是小说还是戏剧,以及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心中不由得酸楚倍生。因为潘仁美这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名将被糟蹋成如此模样,实在是千古奇冤。那么,真实的潘仁美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呢?

《宋史》的潘美,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潘仁美的原型。此人乃河北大名人,在周世宗时,他已经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周世宗征西北时,命他为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护军。宋太祖赵匡胤未即位时,也对他格外信任。太祖登基时,命潘美召集后周宰辅,晓以大义,使这些人对新朝俯首称臣,甚至连改朝换代的圣旨,也是由潘美晓谕天下的。当时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赵匡胤担心袁彦作乱,命潘美前往西北监其军。胆勇过人的潘美单骑入长安,劝袁彦顺天从命,迫使袁彦入朝。赵匡胤对潘美此举倍加赞赏,称他为孤胆英雄。

此后的数十年中,潘美作为一位南征北战的将领,为宋王朝的基业立下了非常人可比的战功。他先随太祖征讨淮南叛将李重进,淮南平定后,率师挥戈前往湖南,讨平湖南叛将汪端,接着继续南下,攻克南汉的北部屏障郴州,继而荡平南汉二十万大军,擒南汉主刘鋹送京师。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朝廷决定平定江南李煜,潘美与曹彬分帅大军进次秦淮,经数日短兵接战,为曹彬主力杀开一条血路,一鼓破金陵,李煜又成了曹、潘大军的俘虏。潘美还朝奏捷,

历史上人们都误认为潘仁美与杨业怨仇颇深,席不暇暖,又披挂为帅,北征北汉刘氏,刘继元借契丹重兵,才赖以暂保疆土。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潘美以北路都招讨之职攻打北汉,刘继元大败,北汉亦归宋朝所有。为了安定河东,太宗命潘美留镇太原,他是北宋第一任太原知府。不久北伐契丹,节节胜利,以功封代国公。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决定大举北伐,欲收复后晋石氏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潘美与曹彬、崔彦进分帅三路大军向北挺进。当潘美一路摧枯拉朽,连下寰、朔、云三州之际,遭遇了契丹重兵,由于指挥失当,加上护军王侁坚持错误的战术,致使杨业战死于陈家谷口,宋军由此受挫,使太宗北伐的计划宣告失败。太宗对此十分恼怒,将潘美降官三等,以省其愆。第二年,命他出知真定府(今河北正定),不久,改知太原府。

在后来的小说、影视戏剧等的戏说中,曾有寇准夜审潘仁美一说。

潘美戎马一生,晚年因一失足而使北伐大业败于垂成,心中怏怏,一年多以后,便病死于太原,终年六十七岁。

而《杨家府演义》不仅把一代名将写成权奸,且让这位“权奸”死于忠臣开封府尹寇准的刀下,可谓大缪。据《宋史·太宗纪》,潘美于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六月死于太原,而寇准任开封尹,则在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此说有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为证。

关于杨业(故事中杨继业的原型)的死,民间传说是潘仁美借刀杀人,从历史上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宋史》称,他的死,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应负主要责任。

雍熙三年,辽军以十余万兵力大举入侵北宋,宋兵分东西两路迎击敌人。东路由名将曹彬统帅,西路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主、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副,又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护军。宋军与辽兵接战于朔州。

其时辽兵势大,不可硬攻,但护军王侁邀功心切,主张强取。他命令副帅杨业进军,杨业以为不可,说道:“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王侁拒绝了他的建议,说道:“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还说:“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同类推荐
  •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简史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简史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浓缩50年来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历史。中篇主要反映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改制的历史,比较详尽地叙述了集团成立后的组织结构、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做的努力以及转企改制之后的初步效果。下篇从各个子分公司的角度分别叙述了它们各自的发展情况。
  • 滴血的三国

    滴血的三国

    梦里落花知多少,诧然回首,往事随风。千古功名枯骨就,横刀立马,君王一怒。世间疾苦无人知,谁得怜悯,酒肉以腐。王侯将相非天成,总有悲伤,总有痛苦。
  • 世界上下五千年2

    世界上下五千年2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间浸润的腥风血雨,崛起与衰落,壮丽与悲怆,无不充盈丰富着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展示了世界的未来。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接踵而来的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了。
  • 大秦之帝国再起

    大秦之帝国再起

    帝国崩乱,天下纷争;诸国复立,谁主潮流。立于南郡,伐征百越;雄踞南疆,兼并诸国。且看一个崭新的“帝”国如何再起!复河套,夺草原,占西域。建海军,征倭岛,掠南洋。兴东西商路,兵锋指中亚,为民族生存空间——开一片大大的疆土!
  • 大秦陈都尉

    大秦陈都尉

    他是纵横沙场的无双战将;他是秦王身旁最信任的一条滑泥鳅;他是江湖上人称再世人屠绝世倔种。他就是陈英,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大秦都尉。他曾经公然反驳秦王政;他曾经为挚友离开秦国;他曾经不顾性命的保护秦王政。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热门推荐
  • 重生阴阳界

    重生阴阳界

    故事是由一起意外,让主角发现了已经失传的远古洪荒法术线索,为了与天地对抗,便走上了寻求远古洪荒法术的道路,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天故事,上演着无数与妖魔鬼怪惊心动魄的大战,去破解天道的秘密。
  • 逃不开的爱恋:老婆,马上站住!

    逃不开的爱恋:老婆,马上站住!

    好好的婚礼,被他一手破坏,说什么她有了他的孩子,这家伙胡说八道什么呢?也就那些傻瓜才会听他糊弄,竟然全都站出来指责她…搞什么?不结就不结呗,只是为嘛他却阴魂不散,什么事情都跟他扯上了关系,实在让她抓狂,而刚跟他接触婚约的人马上又要结婚,且要她当伴娘…这些人脑子有病吗?见她好欺负是不是!
  • 含生草

    含生草

    小说时间跨度近六七年,以林子苏所从事的地产行业开始,讲述了林子苏如何在风云际会的险恶职场生存中,从一个单纯无邪的应届毕业生成长为职场精英的历程,小说人物性格刻画饱满立体,故事情节构架丰富,心理活动描绘生动,其中不乏引经据典、诗词对唱的浪漫,也有诡谲商道、智慧对决的职场现实,亲情、友情、爱情交相融汇,都触发这女主角点点滴滴的成长。
  • 诡母阴妻

    诡母阴妻

    我出生在南方一个保留着生育崇拜的小山村里。可我偏偏十几年来某方面都不太顶事儿。父母急于帮我找媳妇,居然病急乱投医让村里办白事的神婆给我说合了一门亲事。意想不到的是,女方居然长得十分美丽,而我的身体好像也开始恢复了。可偏偏那女孩是个傻子,表情呆滞木讷,和她交往之后,我的身边,诡异的事情也接踵而来,我才知道,一切原没那么简单……
  • 汉景帝阳陵探秘

    汉景帝阳陵探秘

    本书内容包括:承前启后汉景帝、规模宏大的汉阳陵陵园、千姿百态话陶俑、阳陵动物俑、工艺精湛的汉代兵器等。
  • 近距离忧伤

    近距离忧伤

    两个70后大学生,因文学结缘,后因发展前景不同、女大男小、家庭背景差异等原因,在热恋期分了手,从此开始了一段虐心的节制之恋。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而这是一个女生和一群男生的故事,恋情、友情,总能找到你也曾熟悉的味道!欢迎加本书新浪微博与德邻分享爱情的故事,微博名称“德邻-近距离忧伤”,等你。
  • 伤之情

    伤之情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这样那样的人,很多人曾在我们身边,微笑着与我们亲密无间,坚定的与我们梦想天长地久。可是随着岁月如流水般逝去,那些人最终总是与我们无奈地分开,各自散落在天涯海角。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无比深刻地记得那些人的名字,那些名字在我们心里刻下无比深的烙印,以至于每当想起那些名字时,心底便会泛起那片永不会再来的岁月。可是到最后,我们却不敢再提及这些熟烂于心的名字,我们不敢再回忆,不敢再听那首歌,不敢再读那篇文字,不敢再看那部电影。最后的最后,我们回想来时的路,回想到那些人,却也只能用一个模糊的“谁”来代替那些清晰的身影。而我们终究也回不到当初的心境里,只能继续独行。
  • 龙王至尊

    龙王至尊

    一个生活在深山中的男孩,因为一次探险,两人相遇。原本身份地位有些天壤之别的两人却擦出了爱的火花,看夏泽宇如何在圣灵大陆上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 红颜倾世:烈凰淡血

    红颜倾世:烈凰淡血

    她三世为人,只为恣意而活,却不得!她认命,却不服命,浅笑轻盈,素手芊芊,捻棋下子,镇家族,平乱世,撤藩国。三次拒婚,一次远嫁,良人如镜中花,水中月。算前言,总相负,她不怨,因为她是洛族的倾昀,烈火中的凰女。
  • 重生之不如踢球

    重生之不如踢球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的主角就重生了。重生之后,我们的主角发现,妈蛋,除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外,貌似没啥可以逆天的能力。但是……作为主角,怎么能没有金手指呢,于是我们的主角获得了一个足球系统。主角:足球系统?我只是少年时期喜欢踢两脚足球而已,连业余球员中的业余球员都算不上,甚至连球迷都算不上,让我去踢球,这简直是天大的玩笑!各位神仙大大,咱能不能换个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