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5200000042

第42章 军服(1)

军服到底是哪个年代产生的,目前各国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据《军事百科全书》记载:在远古的年代,有些国家就出现了军服的雏形。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里,军服最初是为了识别敌我,所以颜色上有所区别,制式并不统一。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也曾被称为“衣冠王国”。自夏商两代起,中国开始出现冠服制度,衣冠服饰成了统治阶级“严内外、辨亲疏”的工具和标志。中国早期的军服,就诞生于冠服制度基本完善的西周。当中华民族的祖先披甲戴胄、南征北战的时候,世界上不少人还赤身裸体,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据我国《汉代服装资料》记载:早在春秋之前,我国就出现了军服的雏形。在当时的战争中,为了不使对方的矢石矛剑击中自己,需要掩护身体的防御装备,人们开始制造甲胄。

甲——甲衣,是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它可以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免受伤害。先秦时期人们把皮革、藤条等物做的防护装具叫做“甲”,后来有了钢片、铁片制的甲便改称“铠”。胄——头盔,是一种用来防护头、颈的装具。因甲和胄是配套使用的,所以“甲胄”一词便成了中国古代军服的概称。又因胄后来又称做“盔”,“盔甲”一词便成了甲胄的同义词。所以,最早的军服主要是甲胄,战士穿军服,也就是披甲戴胄。但当时的军服制式很不统一,颜色也很混乱,多是各取所好。

从考古发掘的实物来看,商、周两代的军服,主要是坚厚的兽皮——牛皮、犀牛皮、鲨鱼皮等制作的皮甲和青铜制作的铠甲。那时的甲,只是整块皮革做成的甲片,坚硬如板,兵士穿在身上,持枪操刀搏杀时,十分不便。后来改用小片的皮革连缀。可按护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切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革片,每片穿有小孔,用细绳连缀起来。

为了增强甲片的牢固性,还用双层或多层皮革缝制,表面涂漆,美观实用。自青铜器出现以后,人们用青铜铸成兽面护饰,装在甲衣胸、背部。这种带青铜片的甲衣,其防护效能比皮甲又增进一步。

军服自产生到现在,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绝大部分时期是盔甲时代。各朝各代的盔甲不尽相同,但总的来看,直到近代以前,这一时期的军服发展比较缓慢,变化不是很大。

军服服饰的起源

军服服饰的历史,可以说和军服本身几乎是一样长的。最早的军服上人们就用羽毛、贝壳、兽牙等作为饰物。以后,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服饰成为将士们军服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或部落的军队,军服上都有一定的服饰。狮子、老虎、鹰和其他一些动物的牙齿、爪子、羽毛以及人和动物的头盖骨,一直是大部分武士的象征和装饰品。

最初的军服服饰纯粹是一种装饰物,起到装点军容、体现军威的作用。到了奴隶社会晚期,已出现较严格的等级制度,并有区别官员等级的各种标志。在我国的《周礼·典命》中就记载着这种规定:“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这里的“命”,是周朝用以区别卿士等级的标志。春秋以前还没有出现常备军,文武官员的界限不很明显,所以那时官职不分文武。周朝卿士的等级分为九命,数大为尊,相当于现在的军衔。不同等级的卿士,不仅俸禄不同,而且官邸、车马、服饰、礼仪上都有区别。

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更加森严,冠服佩饰成为封建特权的象征和标记,反映官员地位尊卑,要比现在标志军人地位的肩章、领章、袖章等军衔符号复杂、繁琐得多。那时,除了冠服上的标记以外,车轿、宫室、仪仗、印章等方面也都有严格而详尽的规定。史书中的《舆服志》就是专门记载这类制度的。

那时官员的等级标志,几乎遍及衣、用、住、行各个领域。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这种标志愈来愈加森严、复杂。在各类等级标志中最显着的要算是穿戴方面了。各朝各代对官服的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可见,古代军服的服饰,不仅仅是装饰物,还有严格的等级区分。

军服色彩史话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对军服色彩的选择一向非常讲究,因为它与军队兵种和地理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尤其要估计到军服色彩对人的视觉、错觉所产生的特殊作用。各国军服的颜色,都是根据本国所处的时代、气候、地理环境和传统习惯而定的。古代军服的颜色,当初主要是为了在战场上识别敌我。

西欧中世纪时期,出现了属于贵族的私人性质的军队——骑士式骑兵。他们自备服装,没有统一的军服。作战时,常常敌我难辨,不利于战斗。直到15世纪末,西欧出现了雇佣军,才规定了各自军服的颜色和式样。路易十四期间,正式规定了用特殊式样的服装作为统一的军服。禁卫军穿白色军服,龙骑兵穿红色军服,步兵穿灰色军服。

我国古代军队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也逐步认识到军服颜色的重要性,一般偏重于使用深颜色的军服。如宋代提出“古者戎服,上下一律,皆重赤。”就是说军队官兵一律穿深红色的服装。

“上下一律”的用意:一是可以严肃军纪,军容整齐划一;二是有利于在战争中识别敌我;三是可以在战场上保护自己的指挥官,不致成为敌人的“众矢之的”。至于军服用红色,其好处是军服的颜色正好与黑红色的车轮和涂过牲畜血的战鼓等军中器物浑然一色。这样在战斗中即使有人受伤流血,也不容易被旁人看见,避免士兵产生恐惧心理。

当然,各个朝代的军服颜色不一定相同,就是一个朝代也不一定都用同一种颜色。但不论颜色怎么变化,一般都是以深色为主。

战争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军服的颜色在军事上的特殊功能,特别在某些特殊环境中,更有它的奇妙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单色的橄榄绿色的保护色军服已被广泛采用。这种颜色因接近草地和泥土的色彩,所以作战时很容易隐蔽自己。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又出现了多色变形色块组成的伪装迷彩服,这种军服适合在多种山野草地中伪装。当时欧美等十多个国家曾在世界许多地区派驻远征军,在实战中用6种颜色组成的伪装迷彩服,替代了单色的橄榄绿军服。

此后,他们又在6种颜色的染料里掺进了一些特殊的化学物,可以使这些颜色反射的红外光波与周围自然景物的反射能力大致相似,这样军服颜色就更接近大自然的色彩环境,以此迷惑敌人的视线。这种特殊的迷彩军服,在现代的野战军中已普遍应用。

绿色军服的由来

现在,世界上的军服大多是绿色的。军服的颜色,为什么不约而同地向绿色发展呢?

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南非的侵略战争。当时,南非有一个叫“布尔”的倔强民族,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国土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蹂躏,组织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布尔族参战的兵力少,与英军对比约为1:5。布尔人在战争初期失利。英军自恃人多势众,骄横冒进。布尔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英军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都穿红色军服。在南非的森林和热带草原的绿色背景中,红色军服格外显眼,因而行动容易暴露。布尔人从这里得到启发,立即把自己的服装和枪炮涂成草绿色,以便利用丛林的绿色背景作掩护。

这样一来,布尔人很容易发现英军,英军却不容易发现布尔人;布尔人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英军,突然发起攻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而英军却找不到攻击目标。这场战争,英军死伤9万多人,以惨败告终。

从此,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把军服的颜色改成了绿色。当然,为了隐蔽伪装,军服颜色也不只是绿色,还有白色、蓝色、黄褐色等。

苏俄军服史话

“军服也是一种武器,它是军人威严的标志,穿上它,无论在严寒酷暑和风霜雨雪中,军人们都不会忘记肩负的使命。”这是苏联元帅朱可夫的一句话。

俄国军队第一套军服大约出现在16~17世纪伊万四世时期。当时,沙俄军队身着长长的红色粗呢大衣,饰白色肩带,头戴粗呢帽,脚蹬用毛皮镶边的靴子,手持马刀、火枪等兵器。

彼得一世创建了沙俄第一支常规部队。到1700年,全俄共有33个团,其中2个团是沙皇的近卫军。这支部队的军服式样为:长大衣,红坎肩、长袜、三角帽,军官胸前佩带识别标志。

以后各个时期的军服,有胸甲骑兵的胸甲护身制服、骠骑兵的短上衣、金属头盔、装饰精美的高筒军帽等等。19世纪,俄国军队出现了肩章,不同的兵种肩章各不相同。龙骑兵、胸甲骑兵、格列那结尔兵就是以不同颜色的肩章、头盔、纽扣及帽缨等作为识别标志的,甚至连坐骑都按毛色分开。制服一般为斜襟,衣领很高,下着灯笼裤,穿靴子。有趣的是,当时的靴子不分左右脚,据说是为了方便。

19世纪末,兵器的射击距离越来越远,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了,这对革新军服式样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废除鲜艳的外衣和笨重的头盔,并考虑军服的伪装性能,防止重新出现亚历山大二世时的一则奇闻。那是在1862年,亚历山大二世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统一着装参加会操。在土耳其炎热的沙漠地带穿上这种服装,舒适实用。然而在满洲战役中,远东地区的士兵穿着这种浅色的衣服,在深色地形的反衬下,却成了敌人最好的靶子。为减少伤亡,军官们不得不下了一道可笑的命令,要求士兵少洗衣服,以尘土、汗渍作为军服的伪装色。

中国历史上第—次军服改革

战国时期,中国军服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变革,这就是着名的“胡服骑射”。这次军服改革的倡导者是赵武灵王。

春秋战国时期,地处中原地区的赵国,经常受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袭扰,赵国军队屡吃败仗。赵武灵王继位之后,立志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他认为,赵国屡吃败仗的原因,并不是国力薄弱,而是在战法及服装上落后于胡人。胡人从将军到士兵,人人惯于骑马射箭,勇猛剽悍,机动灵活;而他们战时的服装则是窄袖短袍,长裤革靴,简便实用,既能御寒,又便于作战。可是,赵国的军队是以战车和步兵作战为主,盔甲与宽袍博带并穿,行动不便,战斗力难以发挥。

赵武灵王深受胡服的启发,认为要提高战斗力,必须进行军服改革,以适应作战需要。赵武灵王提出要全军上下着胡服、练骑射,这一主张立即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其中反对最凶的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

为了表示对胡服骑射决定的强烈不满,公子成称疾不朝。赵武灵王派人去说服他,他却叙述了一套墨守成规的大道理。在公子成看来,天下唯有中原地区最好,什么都是尽善尽美,根本不需要再改进,如果着胡服,则是对中原文化和礼仪的蔑视,是万万做不得的事情。

由于公子成的威望很高,又是国君的叔叔,他的态度对于推行胡服骑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于是,赵武灵王亲自登门去说服顽固的叔叔。赵武灵王问道:古今不同俗,何占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至于服装变了而志气丢了,更是无稽之谈,吴越等国的服装与中原不同,不是照样出了很多有识之士吗?一番话,说得公子成心服口服。

第二天,公子成亲自穿上胡服上朝,听赵武灵王发布穿胡服的命令。文武百官们一看国君的叔父都穿了胡服,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纷纷改穿胡服。

秦汉军服

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墓发掘出来的秦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秦王“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的雄壮军威。这些披坚执锐的武士形象,是秦朝军队将士的真实写照,其磅礴气势,令中外学者无不叹为观止,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观”。

秦兵俑共穿7种不同的甲衣,又可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护甲由整片皮革或其他材料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牛甲片,四周留有阔边。这种甲为将领穿着。另一种由方形甲片编缀而成。穿时从上套下,并在里面衬以战袍,是普通士兵的装束。可以看出,秦朝军服已有明确的职务、等级之分。而将士服装的区别在当时对于作战的组织、指挥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到了西汉时期,随着炼铁业的发展,铁制的武器取代了青铜制的武器,盔和甲也用铁来制作了。铁制铠甲作为军队的主要服装而登上历史舞台,使皮甲黯然失色。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多处汉代遗址上发掘出许多铁甲片。经专家考证,那个时代的铁甲正逐步从粗陋到精致,经历着一个更新变革的过程。

汉代的铁甲,在古代又成“玄甲”,以与金甲、铜甲相区别。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有诗曰:“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形容当时军容之盛。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出土了一副铁铠,共由2859片铁甲片缀成,经修复后,是一领重达16.85公斤的鱼鳞甲。

在汉代,除了中原地区大量使用铁甲,北方少数民族仍使用皮甲。南方有些部落还使用藤甲。《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大战乌戈国藤甲兵。藤甲是用山中老藤,油浸日晒10多次结成,刀枪难入,落水不沉。但藤甲怕火,藤甲就是被诸葛亮用火攻而全军覆灭的。

唐宋军服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事业高度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时的中国,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灿烂的中国文化,传到世界各地。直至今天,我国东邻的有些国家,仍把唐朝的服装作为正式的礼服。

唐朝的军服,在前代基础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与改革。史称唐代“将帅用袍,军士用袄”。唐代将帅战袍上绣以狮虎花纹,以示勇猛威武。将士的盔甲,也更加精致。

据记载,唐代的铠甲有13种:明光甲、光要甲、细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可见唐代军服式样之多。唐代将领,大多穿明光甲。唐代甲的质料,有铁做的、皮做的、绢布做的数种。其中主要的、最为精致坚硬的是铁做的甲。

另外,还需要提及的是唐代时兴金甲。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登基之前,就曾披挂过这种金铠甲。据唐代的《太宗记》记载,公元621年,年方22岁的年轻将领唐王李世民英勇善战,率领唐军一举消灭了窦建德的夏军,并迫使割据一方称王的军阀王世充不战而降。为了庆祝这一决定性的胜利,李世民身披金甲,率铁骑万匹,甲士5万,在太庙前举行凯旋礼。

五代十国之后,宋朝重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宋太祖赵匡胤很重视军事装备的生产,如975年,赵匡胤亲自校阅造甲作坊所制造的各种装备。由于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各种装备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

同类推荐
  • 核武器科技知识(下)

    核武器科技知识(下)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抗日之终极猎杀

    抗日之终极猎杀

    (爆笑热血抗日爽文)兵痞甄建为夺回国家重宝而陷入日本人的包围圈中,引爆光荣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却意外穿越到抗日时期。华夏虽大,却无退路。宁可华夏遍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甄建提起手中的钢枪,激荡着满腔热血,开始了他的刺杀之路。土匪恶霸,杀!伪军汉奸,杀!日本鬼子,更是杀无赦!(本书不涉党争,不涉政治。更非正史,书中出现的人物皆是虚构,如有雷同,你能把我咋地。书写的中华儿女的血泪史,亦是奋起反抗的战斗史!)
  • 大国名将

    大国名将

    飞机如蝗虫,导弹如冰雹,这是空中的打击。战车如狼群,重炮如雨点,这是陆地的交战。潜艇如幽灵,航母如要塞,这是海上的纵横。卫星如天眼,电子如暗器,这是看不见的暗战。不过,这些都挡不住韩庆为国守土,保护百姓安宁的雄心!“不管你们有什么手段,都来吧!我绝对不会害怕,我一定会把你们一个个打趴下!”韩庆说。这是一个大国名将的崛起史,这是一个让各国听到了都能止小儿夜啼的名字。
  • 美军海外征战记(下册)

    美军海外征战记(下册)

    本书共分66章,按照以史为经、以事为纬的思路,以章回体的形式介绍了19世纪以来美军的主要战事和主要军事战略变化。
  • 厚爱

    厚爱

    这是中华民族苦难的年代也是英雄倍出的年代。在这个动荡、血腥的年代,和平时期的平庸、安逸全部被挤压到了最小的空间,每个中国人都被迫面临选择。而爱情,这个千古不变的话题,在民族大义和人类尊严的背景下,则变得更加奢侈,更加难言。
热门推荐
  • 杀手挽歌

    杀手挽歌

    刚刚升职的白领骆非杀了一个出租车司机,他是个才智过人,心思细腻的人,自认为杀人细节安排得天衣无缝,定能瞒天过海,虎口脱险,然而,始料不及的情况却层出不穷——随着骆非跟警方之间的周旋,较量,另一宗命案,又渐渐浮出了水面。
  • 国会现场:1911—1928

    国会现场:1911—1928

    1911年,辛亥风云突变,告别帝制的中国,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当此时,开国会、立宪法、建立共和政体,成为举国上下的诉求。仿佛国会一开,即可中华崛起。作为亚洲个民主共和国的*,政体的枢纽在于国会。以梁启超、宋教仁为首的议员,在国会上选总统、制宪法、监督政府、弹劾官员,距离一个宪政民主的中国,仿佛只有一步之遥。历史的吊诡,恰在瞬息之间。宋教仁被刺、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兴起、曹锟贿选,一波紧随一波,国会三度解散,议员四处流散,十年制不出一部宪法。《国会现场(1911-1928)》生动、真实地再现1911-1928年这段国会历史,探寻现代中国的首次民主转型,如何从万众期待之中,跌入万劫不复之境。
  • 冷公主旳黑色幽默

    冷公主旳黑色幽默

    她无情情的佐罗大公主,她虽锦衣玉食,但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所以不相任有什么写的不会的要告诉我哟!↖(^ω^)↗何人,(除至亲)。当她,遇上他们,也会怎么样。她和妹妹隐藏身世,来到两所贵族学校,她们带来了震撼,带来了钦佩,优秀如她们……(可能和某位作家姐姐的主角名字相似,但偶发誓,内容绝对绝对——不一样。)
  • 腹黑首长之闪婚凤凰妻

    腹黑首长之闪婚凤凰妻

    阳莎莎正在经历着人生最低潮的时候.交往四年的男朋友劈腿,闺蜜的背叛,妹妹打压,后妈的冷嘲热讽,正在感觉人生不公平的时候,“我们结婚吧.我可以给你想要的一切”某男站在他前面说,什么世界怎么了这开的是什么玩笑啊!“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因为我们都需要对方”某男自信的说,一场创世婚宠的开始…………
  • 真的,值得留恋吗

    真的,值得留恋吗

    一处繁华一页笺,一笔前缘一缕烟。碧痕啼碎沉香梦,白发遗恨上阳篇。解语红拂筝筝叹,惊霜宝剑飒飒寒。须眉自古丹青眷,弃珠飘零沧海间。
  • 欲擒心

    欲擒心

    顾墨筠一直嫌弃我,于是我重生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把他给办了!结果,上辈子的故事全都变了走向……这是一个糙妹子“扮猪吃虎”搞定冰山腹黑帝的故事。
  • 无限VR游戏

    无限VR游戏

    司命很强?在我手中只需一剑!异形恐怖?在我手中只需一剑!这是游戏世界,也是强者的世界!
  • 网游之人生如江湖

    网游之人生如江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主人公就是想利用自己的资金和能力完成这个已经被遗忘的江湖梦。但是他失败了,太大的游戏开发负担,让他和他的家不堪重负。不过,好东西终究会被继承。网游江湖诞生了,他毅然投身到游戏的进程当中,利用他开发人的优势想东山再起。他是否能再在商场上重新崛起?是否能找回自己的幸福?是否能在江湖中遨游,行侠仗义?且看,人生如江湖。
  • 天殇七情

    天殇七情

    “什么!那个人要回来了?”天盟!天魂大陆最神秘最强大的组织联合四大绝地共同展开阻击男主角归来的计划。可是,他千古惊才绝艳之辈岂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王者归来,又将掀起腥风血雨!选择是无悔的,被迫的选择却是坚强的。苍茫中,梦魇缠身的青年魂魄双修,走出了一条怎样的路。异世里,至情至性的青年劫难重重,风里凛冽,死里涅磐。
  • 再见,三年!

    再见,三年!

    许三年是一个长情的女生,那回眸一瞥竟让小小的暗恋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再见吧!郝敩!”虽然你是我十几岁的欢喜,但我终究错过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