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6400000041

第41章 回忆篇(25)

爸爸不爱穿好的,爸爸也没有好衣服。平日除了常换洗的布军衣外,还有一身深灰色的涤卡中山服。就这样,直到他去世前还不忘叮嘱母亲,死了以后不要给他换新衣服,他平时穿啥还穿啥。爸爸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他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这一本色。爸爸生前爱吃肉,但在吃上从来不挑剔,只要有点儿大肥肉就满足了。可是爱吃大肥肉的爸爸一辈子都没胖过,几乎可以用“骨瘦如柴”来形容。年轻时,要有人不服跟他比试掰手腕,恐怕还很难赢了他。据说刚解放时,爸爸带领部队参加剿匪战斗,出没于荒山野岭,那时爸爸也已40开外了,可是他身轻如燕,机敏矫健,爬山的速度连20多岁的小伙子都自叹跟不上呢。爸爸家里穷,从小是个放牛娃。我奶奶守寡早,靠叔叔们的接济,爸爸念了几天私塾,又上了个高小,在他们家,爸爸就算是个“知识分子”了。穷人的孩子知道念书不易,爸爸很好学,也很喜欢动脑筋,这也许为爸爸后来接受党的任务、长期隐藏于敌人内部奠定了基础吧。前些年,我看望一个曾经跟爸爸一起共过事的伯伯,他对我说:“那时我们都管你爸叫‘小诸葛’,他特有智谋,我们都很愿意听他的。”

爸爸绝对是慈父。印象中爸爸从来没有打过我们,甚至也没有责骂过我们。别人家大多是严父慈母,而我家则是绝对的慈父严母。我们小时候和现在可不一样,不是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爸爸可以在干部食堂的小灶上打饭,我记得会搭配些什么过油肉、红烧肉、丸子之类的肉菜。爸爸一辈子在吃上的嗜好,就是爱吃点儿肉,有点儿肥肉就解馋了。可是,爸爸从来不会自己一个人把他那份“特殊待遇”享受掉,总要给我们这个夹一筷子、那个递一筷子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爸爸的晚年,而且没有被妈妈少叨叨过,但是,爸爸一直没有改过他这个习惯。爸爸对子女儿孙所表现出的那种疼爱程度,在一个行伍出身的军人身上,真的是很少见的。

爸爸心善,善到让人不能相信他曾经是挥戈疆场的军人。爸爸在家从来不杀鸡宰鱼的,只要是家里养过的鸡呀兔呀的,爸爸对它们都很有感情,绝对不吃一口,以至被母亲讽刺说:“你在战场上还要杀人的,怎么连鸡和鱼都不敢杀哪?”我现在可以说理解父亲了,在战场上,他杀的是敌人,这和杀动物完全是两回事儿。爸爸的善心在很多细节都可见一斑。听跟过爸爸的人讲,解放战争时期在带领部队到处钻山沟,打游击时,只要是战斗间歇,爸爸宁愿多走路,也舍不得骑他的马,怕把他的马累坏了。爸爸晚年时,家里养了许多猫,每天傍晚,人们总能看到一个清瘦的老人,在大院里四处呼唤寻找他的猫猫,让它们回家。一次,我们可爱的“白白”,一只特别乖的小母猫,被院里的坏孩子打死了,爸爸和妈妈都难受了好多日,爸爸还难过得流了泪,吃不下饭。

爸爸更爱老百姓。因为他来自于百姓,他是老百姓的儿子。小时候,总是有很多乡下的老百姓打听到我家,跑来找爸爸,而那时我们的生活绝对不是很富裕的,母亲过日子也是精打细算的。经常有人来找,母亲免不了要烦的。可是我印象中,爸爸总是背着母亲,会给找上门的老百姓一些接济。爸爸身上一般没什么钱,遇上特别困难的,爸爸会跟别人先借一点儿,完了再从爸爸的工资里扣掉。

20世纪60年代初期,爸爸曾到山区农村蹲过点,目睹了老百姓的贫困生活和当时农村干部的浮夸作风。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访贫问苦后,出于一个老共产党员和一个革命军人的良知,老百姓的疾苦深深地牵动着他的心,他觉得他不能沉默,必须要将农村的问题如实上报给组织。这在当时浮夸风盛行,只报喜不报忧的年代,爸爸此举还是会承担一些风险的。但是,爸爸没有考虑这些,他觉得他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将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上级,否则,他会寝食不安,觉得良心上愧对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信任。就这样,爸爸把他在农村蹲点调研的真实情况,上书给上级组织。后来,经总政工作组下来调查,认为爸爸反映的情况属实,并由上级拨款救济了当时生活严重困难的农民。

爸爸去世后,来参加吊唁的不仅仅有那些头面人物,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亲身感受到那些普通的人们对爸爸的尊敬和爱戴。也许他们不善言词表达,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是发自内心的,那是无论如何也装不出来的。当我哭肿着双眼,还在爸爸的灵前撕心裂肺般哀泣的同时,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爸爸,你虽死犹生。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内,在苍松翠柏掩映下的墓区,我们几个子女凑钱为爸爸购置了一块小小的墓地。这是我们为爸爸所能尽的最后一份孝心,也是我们对爸爸所能表达的最后一份敬意。

在爸爸的墓前,凝视着墓碑上的照片,爸爸,慈祥依旧。

我,泪眼朦胧。

今年,爸爸离开我们已经10周年了。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爸爸,一个忠诚的老共产党员,一个世上难得的好老人。

爸爸,魂兮归来……

在爷爷爱的港湾里

牛亮牛夏

亲爱的爷爷离我们而去已经11个年头了。今天,当我们伏案写这篇小文章时,心潮澎湃。人们说,“老至情更慈”,爷爷离休后,他仍旧为子女孙辈操着没完没了的心,教育很自然的延续到第三代。几十年如一日,爷爷将自己的思想、品格、信仰、感情、趣味向我们展示渗透、潜移默化,影响深及灵魂,远及终生。熟悉他的人们都说爷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位老将军。可是对我们而言,爷爷又是一位和蔼可亲,慈祥教诲的长者。在他简朴而充实的生活中,一言一行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生活哲理和精神启迪,使我们获益颇深。

我们是爷爷唯一的孙子,孙女,在我们还没有入幼儿园前,记得有一年冬天,看护我们的人离开了一段时间,爷爷得知后,主动前来照顾我们,他虽配有专车,却仍然步行赶在父母上班前从文化街东口到银川四中我们的家。爷爷给我们打扫院落卫生,清理垃圾,还拎着水桶到离我们家较远的水房提水。冬天水房里外结着厚厚的冰,当时,我们的爷爷已经有70多岁了,但他还是一位普普通通、热爱劳动的老人。空闲时,他还常常一字一句教我们背诵唐诗,陪我们做游戏,带我们游公园。晚年的爷爷,在我们脑海中永远印刻着这样一幅画面:周末回军区看望爷爷,慈爱的爷爷一手拉着孙子,一手拉着孙女,走在乡间窄窄的田埂上,步履稳健,那时他已经80岁了。爷爷从来不谈过去驰骋战场辉煌的战斗经历,仿佛战争在他身上不留一点儿痕迹,虽然战争的弹片永远留在了他身体内。

爷爷离休后,倾心于书法写作,他笑称练到90岁,20年不怕练不好字。每天爷爷在旧报纸或用过的纸背面上习字,每写满一张就铺在地上晾干,往往一上午,整个房间的地都铺满了。我们总是认读他的字,三岁时就摇头晃脑地念到“松下问童子”,“飒爽英姿五尺枪”等,学前我们就是这样认字的。爷爷习字中常写两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他处世的准则,也是我们今天在工作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宝贵经验。我们好读书也是受爷爷手不释卷的影响,爷爷自幼家贫,被迫辍学深为憾事,一有机会他就自学,甚至战争年月在马背上也不忘读书。爷爷的墓碑后刻着《卫国兴宁,既文且武》是对他学识渊博、文武双全的恰当评价。爷爷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在我们上小学时,爷爷就送给我们每人一支笔,让我们开始练习毛笔字。他告诉我们:“字好比一个人的脸,从古至今一个人字写得好坏十分重要。”慢慢地在爷爷的指导下,我们从描红到在废报纸上练字,一笔一画,一字一句,越来越工整清秀。每当我们拿给爷爷看时,他都会亲自在写得好的字旁画上圈,鼓励我们继续努力。为了鼓励我们孙辈学习,爷爷每次开会出差回来,总会给我们带回一些文化学习用品。尽管听爸爸、姑姑们说,爷爷从不去商场购物,甚至身上连钱也不装。我们至今还保存着爷爷送给我们的钢笔、墨盒、《古文观止》、《常用构词字典》等用品。每逢寒暑假,我们回去看望爷爷时,他总会亲切地拉着我们的手,询问我们最近读什么书?有什么心得体会?与此同时,他还要求我们记日记。爷爷抽时间检查,逐一纠正错别字,修改语句,通顺文章。当我们重新翻开这些日记,字里行间都留下了爷爷批改的圈圈点点、字字句句,抚摸着日记本的每一页,眼前不禁浮现出爷爷坐在灯下,认真批改日记的模样,耳边又响起爷爷的教诲:“人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人的一生中,相伴左右的只有知识和身体。”爷爷性情温和宽厚,从没见过他大声责备谁;他又风趣诙谐,周围的人和他谈话总感到如沐春风;他思维敏捷,行动迅速,常令年轻人也感到自愧不如。当我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爷爷要我们戒骄戒躁;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挫折时,爷爷又鼓励我们坚持到底,战胜困难。就是在爷爷的直接教导和关爱下,孙子牛亮于1996年考入西安陆军学院,2000年7月大学毕业,获得军事学学士学位,先分配到野战军,后选调北京,现任总参某部参谋。孙女牛夏1997年考入北京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又考入法国国立园艺学院读研究生。2003年10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获得留法硕士学位,归国后被分配在北京植物园,现任北京植物园工程师。我们认为:“路毕竟是靠每个人自己去走的。或许我们永远达不到爷爷所期望的目标,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爷爷所具有的忠诚坚定、光明磊落、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行清粹’,将永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今年是爷爷诞辰100周年,可以说我们对他的生平家世、革命经历,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的艰辛,还远远不甚了解。可是,几十年的岁岁月月,爷爷始终保持朴素而平凡的生活习惯,我们却稔熟于心。在我们的记忆中,爷爷总是穿着一套褪了色的旧军装和一双黑色布鞋。家里的摆设也是一成不变,一条方桌、两把椅子。客厅的正面墙上挂着两幅镜框照片,一幅是毛泽东主席,一幅是周恩来总理。侧面墙上挂着毛主席的诗词《清平乐·六盘山》的条幅,伴随着他几十年的生涯。

平时,爷爷总是教诲我们:生活中要节约,不能攀比,不能高消费。要永远保持我们大家庭的优良传统:勤勤俭俭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我们将无比珍视爷爷一生革命实践中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所给予的博大绵长的爱将连缀我们的一生一世。为此,我们深深地感谢爷爷。

我们有缘做爷爷的孙子、孙女,是我们今生的福气。亲爱的爷爷,我们会铭记您的教导,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坦坦荡荡生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安边新貌

赵石

当你步入安边镇地界,公路两旁是如画的田野:墨绿色的土豆秧叶一望无际;金黄色的玉米林挂满了沉甸甸的玉米棒子;成熟的荞麦散发着阵阵馨香。

安边镇到了,大路口竖立着一块“安边起义纪念碑”。7月的一天,这儿锣鼓喧天,秧歌起舞,安边老百姓用传统的迎宾习俗,欢迎前来参加安边起义60周年庆典的贵宾们。

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手抚碑文,浮想联翩。贵宾中有陕西省的老领导;有宁夏有关单位的领导;有当时的地下党主要负责人、安边武装起义总指挥牛化东将军的儿子牛东屏;有起义将领曹又参的孙女、现任渭南市市长的曹莉莉;有当年揭竿起义的老兵......他们望着安边镇美丽的田野,宽敞的大路,林立的楼房,不禁流下了热泪。

是啊!安边是一片热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三城从西到东排列在长城脚下,乃我国古战场之一,是历代兵家争夺之要地。蒙、汉、回各族人民在这里杂居,这里又是黄土文化、草原文化、大漠文化的结合处。1945年10月,原国民党邓宝珊所部十一旅在安边起义,这是抗战胜利后最早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国民党部队起义,曾被毛泽东主席比作“火车头”。安边在明朝时就设营,是长城古堡之一。陕甘宁边区曾两度设县,与定边、靖边合称三边。既是军事要镇,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重镇。

当你步入安边镇大街,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宽阔整齐的街道,林立的楼房商店,水果、副食、杂货小摊沿街摆成了两条长龙。街上的各种车辆络绎不绝,进镇的老百姓手提大包小包,个个喜气洋洋。安边镇的大街上,成天摊贩满街,农民如潮,市场红火繁荣,无怪乎一位客商说:“安边镇天天逢集!”

安边镇在变化,变得使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安边镇在前进,古镇今日胜昔日,镇安民富奏新曲。

安边行——参加纪念安边起义60周年研讨会有感

牛东屏

抗战胜利六十年,安城起义红旗展。

毛主席接见“火车头”,新十一旅尽开颜。

柠条梁镇鏖战激,八路义军克敌顽。

通力歼灭史钫城,阳光照耀金三边。

短歌呈牛化东同志

张源

(一)

痛心疾首民多艰,

出生入死忆当年。

解释重担喜无限,

革命伟业有接班。

(二)

杏绽桃燃艳阳天,

牛老带犊勤耕田。

三眠春蚕丹心在,尽吐柔丝荐轩辕。

(三)

兰山灵露润芝香,

大河萦回育智囊。

种瓜余暇戏抛轭,

投梭织女笑牛郎。

1983年5月15日西湖畔改寄

怀念牛化东将军

刘苍

华年戎马显英风,足智多谋百战雄。

虎穴潜踪弘正道,安城起义竖旗红。

沙场驰骋驱顽寇,甲帐谈兵挫敌锋。

卫国治军功硕著,将军德范万民崇。

念奴娇·怀念牛化东将军

崔建中

梦中惊雷,噩耗来无际。

将军长眠,黄河呜咽声悲切,战士人民断肠。

音容已杳,德泽永存,丹心照人间。

鞠躬尽瘁,伟绩传万代。

曾记陕北挥戈,硝烟千里,鏖战敌胆寒。

解甲归政献余热,犹盼国泰民安。

改革年代,信仰日坚,晚霞更鲜艳。

精神不死,无愧后辈典范。

化东将军我们想念您

李树林

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普赞常胜大将军,

今朝离去顿失良将全军皆奏悲痛歌。

东讨西伐机智多谋众称英明小诸葛,

与世长辞永远怀念万民挥泪致哀悼。

您的老部下、亲密战友机电部李树林率子女敬挽

沉痛悼念牛化东老同志

贾朴堂

将军主席两峥嵘,

塞上无人不识名。

知遇深恩还未报,

遽闻噩耗泪沾巾。

朴堂敬挽

1995年11月8日

木兰花慢·观电视《将军暮年》感咏,兼怀牛司令员

周毓峰

乍荧屏试映,识当日,旧元戎。记塞上旌旗,军中词笔,帐下春风。如虹,峥嵘剑气,是将军起舞夜横空。潇洒梅边雪老,虬枝未谢春红。

飘蓬,得失笑鸡虫,慷慨与谁同!叹湖湘儿女,三边子弟,此际难逢。沉雄,白头旧部,拥兜鍪、犹可壮军容。似听连营笳鼓,吴钩尽破尘封。

木兰花慢·挽原宁夏军区副司令员牛化东将军

周毓峰

报军前星落,旧麾下,尽心惊。忆鼓角三边,烽烟榆塞,风雪长城。征程,艰难百战,剩挥毫、鞍马赋诗情。却道廉颇未老,白头还听军声。

无凭,年少漫谈兵,文字误平生,讵夏日飞霜,我悲沦落,公累清名。峥嵘,暮年高节,荐心香,河岳奠英灵。追念轻裘绶带,重过细柳春营。

(周毓峰,宁夏诗词学会副会长)

敬呈牛老教正

王祖旦

策马沙疆百战功,

三边转战声名隆。

红旗猎猎九州定,

靖国安邦运筹躬。

皓月襟怀孰与俦,

清风两袖志道合。

老来书法功弥健,

依样豪情数风流。

晚辈王祖旦感怀谨祝

1982年5月10日

悼念牛化东将军

王祖旦

铁马金戈百战功,红旗猎猎九州同。

轻裘绶带闻诗礼,遐迩争传儒将风。

赠牛化东将军

周资生

将军一世拥高旌,陕北甘宁负盛名。

沥胆披肝牵恶虎,出奇制胜扫叼鲸。

沙场拔剑邪魔缩,菊径挥毫正气生。

熠熠红星凝伟绩,光华彪焕映长庚。

牛化东副主席惠赠袖珍诗韵

赋此鸣谢

贾朴堂

协商政治领群伦,

文史编排思有神。

笔力千钧能扛鼎,

将才同辈总推君。

长征尽力延才士,

红粉何妨与美人。

高谊如公应记取,

一书论价重千金。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是种种变革的最早提倡者,自1850年来,这些变革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鸿章无疑是19世纪的一个缔造者。但是,正如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伟人史观》的评析中所述,我们必须记住“伟人必须与那个诞生了他的社会的所有现象归为一类,伟人是这个社会所有过往的产物。他是整代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同时代的人都是长久以来各种巨大力量所形成的产物。”
  •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粟裕兵法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粟裕兵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可能毫不夸张地说,粟裕的作战指挥艺术,在这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发掘粟裕作战指挥艺术这一丰富的军事宝藏,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人民解放战争,准备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一代名帅名将兵法:粟裕兵法》的写作过程中,参阅了研究粟裕作战指挥艺术的大量论文和回忆录,并得到了许多老首长和有关专家的指教。
  •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本书为读者选取了民国时期知名度的十位名媛,讲述她们的美丽与哀。她们之中,有的是诗人、文学家,有的是影后、京剧之皇,有的是画家、交际花。个个才华出众、美丽绝伦。阅读她们的生传奇,悠游花间,一纸书香、一壶清茶,细咂品慢咂!
  •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

    《九华济公传:大兴和尚传奇》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尊肉身菩萨——九华山双溪寺大兴和尚的传奇人生。大兴和尚因其一生中种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神奇而被世人称为“九华济公”。作品以“庚子赔款”到改革开放的百年人生为背景,以大兴和尚在抗战时期杀敌救民以及他行孝感动他人、行善劝化众生,以其独特的医技治病救入等一系列事件为主线,生动地刻画出大兴和尚普通而传奇的形象;并以大兴和尚“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牛只需一把草就够了”等经典语录来化导世间、抑恶扬善。
  • 刘邦创业记

    刘邦创业记

    这是一部草根闯荡终极职场的实录。刘邦出身农家,年过而立才当上了大秦帝国的基层乡镇干部。就这么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却在秦末的动乱中脱颖而出。他仅仅用了不足三年时间就把自己的几十名追随者变成了几十万,从泗水亭长混成了汉王。他又用了四年时间,与自己的朋友兼兄弟、历史上最强悍的军事家项羽争夺天下,最终把看似不可战胜的楚霸王逼死在乌江口。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又用了七年时间收拾秦帝国留下的烂摊子,打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汉王朝。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模式历经千年仍有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鬼吹灯同人之雌雄双盗

    鬼吹灯同人之雌雄双盗

    崂山道士擅长于驱鬼捉妖,镇压僵尸,诅咒解咒,传统中医,地脉风水,内家功夫等。其中地脉风水与传统功夫两法分流到山贼组织,形成了卸岭力士一派。曾经辉煌一时的绿林军中多有崂山门下。唐末义军领袖黄巢就传说学过崂山之术,并曾经在陕西挖过多处唐墓以充军饷。而崂山派内部这些本领却逐渐失去传承。故事就从鬼吹灯里两个崂山道士说起。
  • 正气凛然之天地劫

    正气凛然之天地劫

    一懵懂少年,天生六指,福兮祸兮?他曾两度说:我想成为一个好人,他亦能否置身度外。周遭世界,世间轮回,冥冥之中,已有定数天作棋盘星落子,地为炉鼎人化薪!
  • 花街

    花街

    祖母知道麻婆曾做妓女的底细,却对她毫无歧视,不仅帮助她,还成了她的知心朋友。
  • 刘家庵

    刘家庵

    张明辉因家庭欠账,在员外刘德明的码头卖身5年做工抵账。因其长得玉树临风、英俊潇洒兼且文质彬彬,被刘德明相中招为女儿刘鹅芳之婿。却不想刘德明被仇家掂记,一把火将家产烧光,却陷害于张明辉所为,导致张明辉收监候审,人生之痛,莫过如此。而步步惊心、明争暗斗的序幕便由此引伸、拉开……
  • 南华宝藏

    南华宝藏

    俞传,一个普通青年,从一座道家古墓里的一张有关南华仙人的藏宝图……从此以后,发生在他身边的诡事越来越多,湘西阴阳冢,地下怪蜥,古墓神像,仙洞寄生虫,千年僵尸毒,南华仙人的仙书和仙玉之谜……
  • 吞噬永罪

    吞噬永罪

    木乃伊?yesorno.看到没,这是啥。布?错!你猜
  • 霸天魔帝

    霸天魔帝

    太古一战,魔帝蚩尤战败,不灭之躯被分成五部分,镇压在天穹五极,自此天下太平十万载。十万年后,好似预料到什么的海域皇者突然带幼子驾临天穹,与五宗宗主签订和平协议。不过这和平协议却并没有起到他所设想的效果,而且还另有一场阴谋正等待着他。……和平的假象不过维持了百年,便有大乱骤起。与此同时,一道神秘的天外极光一闪即逝,不过它却带走了魔帝的一半魂魄……
  • 赖柏英(林语堂全集23)

    赖柏英(林语堂全集23)

    本书为林语堂的自传体小说。赖柏英原型是作者的初恋情人。新洛与赖柏英青梅竹马,长大后产生了深笃的恋情。赖柏英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同新洛一同出国。新洛在外国对初恋情人的刻骨相思,常使他魂不守舍。叔叔的姨太太荒唐地爱上了他,但终未如愿;吴太太的女儿苦苦追求他,终于无成而自杀。在一片迷惘中,新洛爱上了美丽的混血女郎韩沁,并与她疯狂地相恋。后韩沁受一妓女影响,去追求欧洲男士的肉感和金钱。在经历了相思、狂恋、失恋、困扰等一系列精神挣扎后,新洛终于又再次与赖柏英团聚,找回了曾经美好。
  • 青丶情丶倾丶亲

    青丶情丶倾丶亲

    前言:之前写过很多文章,一直比较随性,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写着写着,回首看过,忽然感觉少了一种感觉,少了一种用心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一时茫然失措,我可能还不是真正的了解自己。构思这个作品真正的目的就是想用心的去写作一次,我是一个比较闷的人,之前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经历一直埋在我的内心深处,不愿拿来分享;有过平淡,也有过坎坷,如同所有普通人一样,忽然发现其实每个普通的人的背后都会隐藏着一些不普通的故事,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 读者文摘精粹版1:幸福像花儿一样

    读者文摘精粹版1:幸福像花儿一样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快乐。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获得幸福说起来不容易,其实也很简单,懂得珍惜就是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