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89700000027

第27章 试论比较文学“普及性”教学目标的完成(1)

1981年,广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相继开设《比较文学概论》课,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们的比较文学教学应该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相似,中国比较文学自复兴以来也不断有学者谈到比较文学的危机甚至死亡。然而危机就是动力,几十年来,比较文学学者们为我们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对人文学科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这些学者们还致力于比较文学的教学工作,努力培养比较文学的新生力量。于是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比较文学的相关课程,1998年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比较文学”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从此,“比较文学”成了该专业教学的必修课。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也随即展开。然而对于比较文学的教学目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孟华教授在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上对《比较分析的“普及性”与“精英性”》作过精辟的分析,她说:“众所周知,举凡做一项事业,初起时总要造声势、创队伍,不如此,便无法使这门学科得以立足。更何况,普及与提高总是相辅相成的,能有一大批具有‘比较文学’意识的中学教员,能在我国的高等、中等教育中引入‘国际’的视野,引发对国际文学与文化交流的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而且也可为高层次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紧接着,孟华教授又进一步论证,“在时间方面,如前所述,中国比较文学事业早已过了轰轰烈烈的‘草创’阶段。近30岁的‘人’了,需要‘沉潜’,需要耐住寂寞去‘上下求索’。学问事本不易,更何况比较文学属于典型的‘舶来品’,中国学者若不拿出基于第一手材料的研究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原创性思考,如何才能真正跻身于世界比较文学之林?至于‘队伍结构’,以我之陋见,比较文学队伍自身可做些分工:大专、中专受条件所限,或许只能以普及为主;但大本以上的教学及科研单位是不是就应将主要力量放在‘提高’上?是否就应要求学者严格按照比较文学自身的特质与规律去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必须在精通外语、熟读原著(包括作品及理论两个方面)的基础上去学习、思考和讨论?”这道出了比较文学教学中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有学者搬来欧洲比较文学的标准认为,举凡治比较文学的学者,至少也得精通2~3门外语,不能读原著仅靠译文就不能搞比较文学研究。作为一个严谨的治学态度,“原典实证”的方法无疑是比较文学研究者们所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但同样的方法是否可以拿来运用于教学,这是有待于分析的。孔子讲“因材施教”就是讲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现在也一直强调老师备课不仅是“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备学生”。“因材施教”其实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目前我们中国的一流大学中文系的确有一批外语好、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精英式”的教育必将为我们培养出一批新的能跻身于世界比较文学之林的学者,这对于振兴中国比较文学乃至振兴中国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另一方面,“精英”永远是一个社会中的少数,他们的作用是“振臂一挥”。我们不希望他们“振臂一挥”应者寥寥,那就一定要继续做好“普及性”教育,为完成这一“普及性”教学任务首先应该制定一份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一、“普及性”教学目标的制定

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冲破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界限的狭窄文学观念,建立世界文学这种开放型的博大精深观念,为人们提供一个认识文学本质的最佳角度,因此这也应成为比较文学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将比较文学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实践到理论,以经典个案的讨论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第二个阶段是从理论到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比较文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去思考问题、研究文学。针对不同的阶段我们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两个阶段——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实现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普及性”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首先我们应帮助学生确立比较思维方式。黑格尔曾说过:“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之物”。所以比较法是科学方法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是客观的,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地理、生物,形成比较自然地理学、比较解剖学等等,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文学研究就是比较文学,通过比较文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比较文学不应是简单的‘类比’,而应是运用解析式的‘比较思维’,对研究对象作深层次的把握。因此,那些随意“拉郎配”的组合,那些一望而知的表面特征,不应成为‘比较’的对象。”如果有人认为比较文学就是那种“狗比猫大,猫比狗小”式的比较,认为只要任选两个对象比一比,自然就是比较文学了。这其实正是缺乏“比较思维”的表现。“‘比较思维’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存乎一心’的东西,也难以一下子说清楚。但至少它不应该是‘对比思维’或‘类比思维’而应该是一种特别注重‘跨’的思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如果能使学生树立起一点比较思维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那不仅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恐怕对他们的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其次,本阶段我们还应向学生讲授比较文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及学派,向学生介绍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方法、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方法以及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方法等,使他们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

在培养了良好的比较思维方式并掌握了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进入教学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如何将理论用之于实践。

首先在第二阶段我们应教会学生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学习了比较文学原理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以前学过的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就应该有一种“打通”的观念。比如我们可以以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为例,来思考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以前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是孤立的两门课,现在我们就可以运用比较思维的方法将两者“打通”。其次,在思考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去研究中外文学,主要是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去进行研究。

二、“普及性”教学目标的完成

确立了教学目标等于为我们的比较文学课搭好了一个戏台,至于如何唱好这出戏,也就是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一目标,方法很多,在此我仅就个人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讲授新课的角度谈,由浅入深、由实践到理论是人们认识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相对于文学史的课程,《比较文学概论》理论性要强很多,所以我一般在介入理论分析之前会给学生介绍几个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之时再进行理论讲解,这样就会使理论的接受更容易一些。当然,研究个案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我一般会选择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研究个案,这样会增加授课的可接受度。比如第一堂课我一般会向学生讲解比较文学的定义。我们知道比较文学的定义是授课的难点之一,定义的多种提法给刚刚接触比较文学的学生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一般会将学者们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争论放到比较文学的历史和学派一章中处理,同时从比较文学研究个案入手,先给学生举了两首诗为例:

例1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雕残或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雕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

莎士比亚

例2

迢迢牵牛星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然后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这两首诗好在哪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的观点慢慢集中于莎士比亚的诗主题是爱慕,而中国的《迢迢牵牛星》则集中于“怨”,我们由此展开讨论,并总结出“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雪莱和白朗宁等人的短诗是“慕”的胜境;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卷耳》《柏舟》《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梁玄帝的《荡妇秋思赋》以及李白的《长相思》、《怨情》、《春思》诸作是‘怨’的胜境。”在同学们有了形象感受之后,我会告诉大家这就是比较文学要做的研究,也就是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之间或多国文学之间的比较(结论1)。

然后再向学生展示《拉奥孔》的雕塑及维吉尔关于拉奥孔的诗:

……

当拉奥孔自己拿着兵器跑来营救,

它们又缠住他,拦腰缠了两道,

又用鳞背把它的颈项捆了两道,

他们的头和颈在空中昂然高举,

拉奥孔想用双手拉开他们的束缚,

但他的头巾已浸透毒液和瘀血,

这时他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哀号,

正像一头公牛受了伤,要逃开祭坛,

挣脱颈上的利斧,放声狂叫。

……

维吉尔《伊尼特》

由此进行诗画比较,得出结论2:比较文学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之间的比较。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认可的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雷马克)

每当我讲授一个新的理论时都会采用这样的方法,讲影响研究前会先给学生讲一到两个影响研究的个案,讲平行研究前会给学生讲一到两个平行研究的个案,一般来说这对于学生有兴趣进行下面的理论学习都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但要让学生真正吃透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仅仅让学生坐在下面被动的听课是远远不够的,当然对于一个大学三年级的中文系的学生(我们学校是三年级开设比较文学课程)要让他完全自主学习理论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对于理论的讲解我觉得是有必要而且是应该精讲的,我一般采用讲授法,尽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介入课堂学习,这就是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课。任务呢,考虑到学生的水平不能太难,并且又要有学科的前沿性。我采用的方法是在一部分理论授课结束时,请学生去自己所能看到的《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上找出相关的文章。比如讲完影响研究后,我会将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请他们去查阅最新的杂志,然后就他们所认为的相关研究文章写出读书笔记,并交给老师批阅,在老师给他们作一定的指导和修改后,再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然后请他们做成powerpoint在课堂上分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一般一组15-20分钟,就一个研究个案作演讲,然后老师会给他们作出评议,其中也包括对他们前期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使同学都能很好的理解哪些才是真正的影响研究的成果,这会为他们日后自己进行研究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经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后,学生对比较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对于学术规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应该有能力去尝试课程论文的写作了。课程论文的写作同样需要老师的全程介入,首先在学生确定题目的阶段应该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当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及研究兴趣,选出或提出适当的题目,对这个题目,老师一定要跟学生面谈以确定题目的可操作性及切入点。比如有一个学生对英国作家王尔德很感兴趣,想做王尔德在中国的研究,这样的题目对一篇课程论文来说可能太大了,在跟这个学生的几次交流后,发现他对于王尔德的名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很感兴趣,于是就引导他从据此改编的剧本《少奶奶的扇子》入手做一个对于改编和改写中“创造性叛逆”的研究,这样的切入点就使学生在创作时更容易把握。当然这个题目不具有原创性,但是对于本科生的课程论文我们不能过多的苛求其原创性,但是学术规范应该从写作第一篇论文时就要在其头脑中打下深深烙印,因此我会要求学生即使在做一个小题目时,也应先去搜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多的阅读文本。写作的过程中,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都应加以注释。

本科阶段中文系的《比较文学概论》教学毕竟还是一种“普及性”教学,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比较文学的种子会种在他们的心中,至少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

刘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所

通过考试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习惯

比较文学一般被列为高校中文系、比较文学系的必修课或其他文科系的选修课。除了课堂讲授、平时作业外,期末考试也是培养学生对于本课程掌握、理解与运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考试,一方面学生非常不喜欢这种死记硬背的机械方式,另一方面老师也难以判断不同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因此,比较文学结业的考试方法非常值得我们探究。本文以一次比较文学的考试题型为个案,详细分析了考试类型、答题方式和评分标准,并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得失,由此探讨比较文学教育的目标所在,希望得到各方专家学者的商榷指正。

一、以分析题为主导的综合考察方式

比较文学的结业考试大致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平时作业,有中期、末期两次,占总成绩的30%。其题目多为思考题或运用题。例如:你对比较文学这门课程有什么认识?找出两首中外爱情短诗、短篇小说,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比较其异同。除此之外,还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一般采用开卷形式,学生可以带教科书、笔记和相关资料到考场。

同类推荐
  • 秘密档案

    秘密档案

    1999年5月8日晚上10点,当我刚从外地采访顺道回到江苏常熟老家的父母亲身边时,电话铃突然响起:……你看新闻了吗?北约把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炸了!今天大学生们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游行呢!在北京的妻子告诉我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老舍作为一个杰出的风俗(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世态画家,其散文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趣。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除了让人捧腹发笑之外,也让人从他诙谐幽默的文字中品味出生活的现实与严峻。
  •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风筝是城市的花朵

    本书是散文集。作者生活在南方,无边的蒲竿在风中起伏的画面在作者记忆中像是一幅旧水彩……
  • 华池歌谣

    华池歌谣

    本书共收集革命老区华池县在各个时期的较优秀的歌谣四百篇,包括传统歌谣,革命歌谣、当代歌谣三部分。全面反映华池歌谣的发展过程,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热爱华池,建设老区的时代责任感。
  • 大风歌:风之碎

    大风歌:风之碎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热门推荐
  • 修仙异能

    修仙异能

    孙宇死后穿越到陌生的世界,特殊的体魄开始修炼特殊的修真方法。紫炎蛟龙,洪荒猛兽,上古神兽,统统驯服给老子当宠物!魅惑魔女,圣洁仙子,绝色妖精,全不放过!泡尽天下绝色!混元仙帝,魔界至尊,妖族大圣,统统踩在脚下!老子才是洪荒之主!且看孙宇重生后如何在异界混的风生水起,左拥右抱与美双修,成就霸世仙途!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邪魅公主de倾城之恋

    邪魅公主de倾城之恋

    她本是暗夜中的一枝罂粟,身手不凡,桀骜不羁,邪魅优雅。本想在圣皇学院陪着哥哥度过最后几年的自由时光,却遇见了他们...双重身份,不一样的她却一样地惹人垂爱。这样的女子,谁能收服她那颗桀骜的心,或者说,谁能有那份同样的洒脱快意去匹配她桀骜的青春?直到最后一刻,他们是遵循早已安排好的命运,还是催眠上帝,让命运的齿轮为他们扭转......
  • 铁血新中华

    铁血新中华

    很无奈的封笔了,对不起大家
  • 爆笑宠婚:邪王追妻忙

    爆笑宠婚:邪王追妻忙

    她是寒国北王,她是22世纪穿越而来的的特工。他是烈国绝帝,他是绝情宫宫主。她被爱人背叛,含恨而死。她死前说:“宁负天下人,也不要天下人负我!”她本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他人,却不想步步沦陷。她亲眼看到他和自己的敌人上床,她被她狠心逐出烈国,她伤心欲绝,毅然离开。三年后,她风光回来,惩小三。但为什么他的心还是那么痛,为什么她还是忍不住靠近他?是他狠狠伤了她啊!
  • 绝色甜宠要小心:爱相随魔出没

    绝色甜宠要小心:爱相随魔出没

    谁说有波的无脑?她是美院校花,她是“二霸”(学霸兼波霸);她也是集团公司高级订制之顶级内衣模特;她还是自己公司的代言人。同时,她是被财团、颜值都无人可比的高冷男神的性功能治愈系之天价女友。为什么她这么luck?因为有波的,没她有脑;有脑的没她漂亮;漂亮的没她会嗲;会嗲的没她会心术;会心术的没她更懂男神……还因为……嘻嘻,自己书里找去。看luck甜宠白静静怎么被男神捧在手心,日夜不舍!看高冷深情男神欧阳楚锋怎样为心爱甜宠赶“妖”除“魔”、逢凶化吉!一段危险、惊艳又温暖的情感历程,希望温暖并甜蜜你的心窝……(有话说的欢迎留言。票票、收藏、打赏,看开心时,可别忘了哈!)
  • 画江湖之逍遥三绝

    画江湖之逍遥三绝

    南宋末年,江湖动荡不安。明教突然死灰复燃,而明教教主萧陌偶得逍遥派三大神功。此后,称霸江湖无人能及,江湖因此腥风血雨,萧陌为自己一己之私,不顾众人劝阻,在北冥神功的威力下,让已经死灰复燃的明教再次覆灭,而这个原因便是萧陌干了所有人的内力。可惜内力驳杂不堪,体内数十股内力不停的碰撞,最后身死道消。而机缘巧合下,萧陌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我萧陌发誓,要让幻音坊成为控制朝堂的江湖势力,我要让所有人都在我的脚下颤抖,既然前世没有完成,如今我还是有着机会的。”
  • 鸿宇大帝

    鸿宇大帝

    宇宙未诞生之前,出现了六位至强的生灵,他们分别是【世界】,【苍天】,【道祖】,【魔祖】,【佛祖】,【圣祖】,他们拥有不死不灭不朽不往的本领,神魔劫难皆不沾身,超脱无尽,成就至高无上,而这六位最强的大主宰们他们互相排斥,彼此互相争斗,却谁也奈何不了对方。终于有一天六位大主宰发现了天道,六位大主宰为了超越彼此成为至高无上,纷纷出手对天道(奇点)进行抢夺,造成了奇点大爆炸,成了现在的宇宙。此刻地球穿越者林凡机缘之下夺得了天道的心脏,然后真正的争斗现在才开始……
  • 胜鬘经挟注

    胜鬘经挟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封印之境

    封印之境

    一个被封印千年的家族...一个从小立志要当村长的孤儿...一个机会让他破印而出,外面的世界好精彩,但他却背负着解救家族的使命...一个选择,他到底何去何从...
  • 校园霸神

    校园霸神

    凌宁他是校园中的霸王、王者、敌人见他就如同见死神一般都闻风丧胆,校花、美女老师、警花姐姐、冷艳总裁........一个个的向他靠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