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89700000031

第31章 试论比较文学“普及性”教学目标的完成(5)

罗兰.巴特把文学作品分三层:1.语言功能层;2.人物层,即人物关系层;3.叙事层。他特别指出叙事层是文学本体的最后界限,超出这一层的意义分析,不属于文学本体分析,因为他认为文学是自足体,是“语言的游戏”,所以他主张“写作的零度”。

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把文学和文学作品分成五个层次:1.字面层;2.描绘层;3.形式层;4.神话层,即原型层;5.寓意层,即普遍层。弗莱的层次论是以他的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的,因此它不仅探讨某一部作品的形式(可称为小形式),而且把单个作品放到整个文学系统中去,探讨它与其它作品的内在联系,甚至把它放到整个文化总体中去,探讨它与文化(人类学、宗教、心理学等)的关系及其意义——这就是神话层和寓意层要做的事情,即寻找原型(可称为大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现当代层次论普遍以形式为中心,这与古代文本分析形成很大的反差。文学价值观的这种转变,反映出现代人对世界、对文学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永恒意义失去信心,而把兴趣由终极关怀转向具体事物、感性体验;在文学方面,便由意义转向语言和形式。

总之,中西古代文本层次划分更在乎意义,但到了现当代,西方愈来愈重视语言形式技巧,中国深受西方的影响,但文以载道的诗教传统和意识形态原因使我们依然比较偏重于意义的追问,而缺乏对形式应有的关注。

以上就是我在8学时里给同学们讲的内容。通过实践,我发现它比较适合本科生“比较诗学”入门的需要,因为它不但涵盖了中西诗学有关文学艺术产生及其审美价值实现的本质规律,而且易于被同学们理解和把握。

二、怎样讲

不言而喻,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概论”中理论性较强的一部分。而本科生理论修养有限,而且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读作品。怎样才能使他们对文论感兴趣,进而更有效、更深刻地感知、领悟和思索文学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呢?

我的做法是:从具体作家作品入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从诗学的高度思考和总结。具体分三个步骤:一、课前准备,这包括两个内容,第一,指导同学们阅读和观看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恶补表现主义方面的作品;第二,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二、课堂教学,以课堂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围绕以上三个内容适时地组织课堂研讨活动。三、课后写作,教学结束后要求同学们运用一定的理论方法完成一篇小论文,将这部分学习的心得加以总结。

这三个步骤是紧密相关的一个系统工程。课前阅读和观看是有意识地累加和启动同学们的审美经验,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而课堂讨论,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着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不是一个“告知”行为,而是帮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获得新的认知的过程。至于课后写作,则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其意义在于训练学生的阅读诠释能力和比较文学研究能力。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否则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一下。

一、课前准备。连续几届,在比较诗学教学之前,我有计划地安排同学们阅读和观看一些表现主义作品,如黑泽明的《梦》、陈凯歌的《无极》、中国戏曲影像片、毕加索、达利、夏加尔的绘画以及现当代世界著名建筑影像片等,其中给大家震撼最大的是黑泽明的《梦》和德国犹太博物馆。黑泽明的《梦》,是由八个各自独立的梦境构成的,分别是:太阳雨、桃园、风雪、隧道、乌鸦、红色富士山、垂泪的魔鬼和水车之村。不同的梦有不同的场景,配合不同的色彩,影片将人类处境幻化成了一个个具有象征性的梦境。它不同于传统的故事片,在整体构架上已经完全摆脱了故事性而转向对人类、生命的哲理思考,这些梦触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禁忌、灾难、战争、环境污染与保护等,表现了人类的迷失、迷惘、抗争和追求。德国犹太博物馆是一个象征主义建筑,设计处处体现了对纳粹非人道的讽喻和谴责,如博物馆外墙上一道道型似闪电的造型、室内深重的壁色、灰暗的灯光以及博物馆尽头空无一物的展位构思等,都具有象征性含义。这些是同学们平时很少接触到的,因此大家观看的热情很高,看后都感到眼界大开,深受启发。许多同学表示更喜欢看表现主义作品,并提议搞一个沙龙,共同研讨。显然,这时开始比较诗学教学就容易得多。

与此同时,我提出了三个问题,要求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好课堂发言的准备。问题是:一、关于写什么:中西现实主义理论主要有哪些?表现主义理论主要有哪些?现实主义文学和表现主义文学在描写对象上有何差异?二、关于怎样写: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艺术表现方法有何区别?典型论和表现论的内涵是什么?西方典型论的历史发展线索怎样?中国表现论的历史发展线索怎样?三、关于怎样读:在文本层次划分上,中西方各有哪些主要观点?

课前准备工作愈充分愈好,但由于大量功课如看电影、查资料是在课余时间做,所以师生都感到投入精力较大。

二、课堂教学。8学时完成,共4次课。大体上讲,每次课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最后一次课为总结。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师生互动。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依据课前的准备展开讨论,另外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次课的重点是比较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种文学在描写对象方面的差异。同学们理解和把握较好的是西方的现实主义理论和中国的表现主义理论,而对西方表现主义理论和中国现实主义理论认识不足,甚至错误地认为西方文学都是现实主义的,中国文学都是表现主义的。因此,需要特别加以引导和纠正。

第二次课的重点是比较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种文学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差异。这部分难点较多,首先是对典型和意境这两个概念的澄清;其次是对西方典型论历史沿革和中国意境论历史沿革的梳理;再次是对表现主义叙事文学意境的认识。大多数同学对典型和意境这两个概念缺少历史意识,因此需要作较多的引导和讲解。尽管难度较大,但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怀有浓厚的兴趣。

第三次课的重点是比较中西在文本层次划分上的不同特点。这部分的难点在于同学们对西方当代文论以及文本层次划分理论了解甚少,需要花大量时间补课。

最后一次课主要由我发言,总结前三次课的讨论情况,然后阐述自己的观点。

由于是从审美出发,抽象的理论思辨就变得既具体又生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理论思考的兴趣和热情。课堂讨论非常热烈,同学们能够将以往所学的中外文学文论知识整合起来,并尝试运用一定的理论方法,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分析和把握两种文学艺术的特质。经过讨论,大家对中西文论的发展走向及其不同特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三、课后写作。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作业,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范围是:结合黑泽明的《梦》等中外文学(艺)作品说明现实主义文学(艺)与表现主义文学(艺)的差异。

同学们如期完成论文,特别令人喜悦的是,有的同学还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积累,写出了很有自我见解的长篇论文,如程文庆同学的《论“无”在中西方文学中的表现》,以汪曾祺、川端康成、卡夫卡三个作家为例,论述了“无”在东西方文学中的差异,并深入探讨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哲学、美学、文化等原因及其背后所蕴涵的审美文化意义。尹振刚同学的《中日动画片艺术表现方法比较》,从“再现”和“表现”的角度分析国产动画片和日本动画片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动画片的审美特点。其他的还有:李丹凤的《中西方文学中的死亡意识比较》、于瑶的《从〈静静的顿河〉和〈长河〉看肖洛霍夫和沈从文的乡土情结》、江丽的《生死各相异精彩自纷呈——〈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结局之比较》、李海沙的《汪曾祺〈受戒〉与莫泊桑〈月色〉比较》等等。论文写作将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消化、深化、升华,而且加强了同学们文学阅读诠释能力和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作业后来成了许多同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他们在此基础上比较出色地完成了比较文学毕业论文。同学们普遍反映“比较诗学”是他们感到最有趣、收获最大的内容之一。

总之,本科生“比较诗学”的教学,既需要注意内容上的把握,做到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不宜面面俱到,同时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多加考虑,目的是使枯燥的理论散发出迷人的光芒,吸引同学们一起走进“比较诗学”的殿堂。

饶芃子/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2007.10.29

同类推荐
  • 2006年外国文学作品精选

    2006年外国文学作品精选

    本书选择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之间我国翻译发表的外国文学作品。按照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这样的空间顺序排列。尽量选择能够代表2006年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成就的作品,同时也考虑到选择不同文体的作品。适当增加了小说和散文作品的数量,书中增加的“作家访谈”部分,虽然不属于文学作品,但是它有助于读者了解外国作家从事写作的创作背景、创作心理以及艺术追求,因此也加以收录。优良的文学选本对创作的示范、引导、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读者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与民间性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与民间性

    本书探讨了中国新诗在语言、结构方式等方面所形成的审美特征,探讨了民间性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持续存在的基本规律,为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重新思考中国新文学的特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 散文杂拌

    散文杂拌

    本书作者邓友梅著名“京味作家”,作者本人内心深处坚守的情感,也是他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放眼世界的文化积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虚怀若谷、谦德满怀的老作家一路行走一路自立的风骨与精气神。《散文杂拌》收入作者的多篇中短篇作品,各个写作时期的重要作品,基本反映了作者创作的全貌。
  • 伊索有话说

    伊索有话说

    本书立足《伊索寓言》,畅谈人生智慧,其文笔之精非夸夸其谈者可比,其点题之妙非误人误己者可言。其忠于原著、超越原著,即令伊索活转过来也将叹为观止、缄口不言。顶多背地里嘟囔:“所谈智慧……多少有些牵强附会,然而……”然而青出于蓝胜于蓝!所谓“牵强附会”,可作此解:因为强,所以牵;因为会,所以附!莫迟疑,捧读本书!捧读本书,你将如梦方醒——这不就是我以前想到过的,还没来得及归纳的“我的智慧”吗?对,这是你的智慧!
热门推荐
  • 蜜糖色的深情告白

    蜜糖色的深情告白

    前世被称"神女"哥哥一直深爱着她,皇上爱上了她让她做自己的贵妃,哥哥在圣旨下后杀了她。今世她成为了世界第一家族之女--南宫霏霁,从小被重人仰慕。世界大奖,著名明星,第一美女,可谁也没想到她为了躲避牛仔,带上了人皮面具。妈妈让她转入茧川贵族学院。带上人皮面具的她,却在转学第一天遇到了二个美男。一个妖孽,一个正太。却不知他们前世有着深如大海的渊缘。………………………
  • 魔帝宠妃彼岸殇

    魔帝宠妃彼岸殇

    什么!废柴,可笑,听说神兽很难得,她屁股后面跟一堆。丹药很稀有?她一炼一大把。“女人,你不躲着我会死么”某个妖孽的的男人气急败坏的说到。是的,没错!她身边永远都有一个出色的他,容貌一流,实力一流,身价自然也不用说。他为她不惜倾尽天下,只为博得她的嫣然一笑。是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厮守是最长久的答案,默契是最无声的情话。思念是最温情的守候,坚守是最浪漫的求爱,吃醋是最明显的表白。
  • 年华偷蚀,心字全非

    年华偷蚀,心字全非

    青春里的这场爱情,温柔却暴烈,盛大而脆弱。曾以为是真实拥有的,原来也不过一场旷日持久的美丽幻觉。岁月在不动声色中穿过你我的年轮,留下抹不去的印痕。就算曾经彼此折磨,如今我们不再相爱,可从此以后,是否还能温婉相待……
  • 读史感悟做人心计

    读史感悟做人心计

    本书从历史掌故中选取那些对现代人有指导作用的史例并进行点评。发掘历史背后的文化价值,解析历史上风云人物的沉浮成败之谜。
  • THE YELLOW FAIRY BOOK

    THE YELLOW FAIRY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测试员

    重生测试员

    听说过程序测试员、游戏测试员,什么时候重生也能测试了?难道重生也会有Bug?等等,好像还有配套使用的‘后悔药’!搞得真像是有那么一回事一样,可是真要是有后悔药的话还需要去重生吗?李泰想不通,他觉得这事搁谁身上也想不通,可是自己一个将死之人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 造化封天

    造化封天

    悟道修我心,万法随缘生,若问红尘事,唯恐断肠催……一棵草可化无尽繁华,一滴水可生无穷世界……任你风华绝代,倾国倾城,到头来还是难逃生死轮回,岁月蹉跎。唯有修炼本心……
  • 千年一梦

    千年一梦

    原本一切皆为从前的一场梦,可是记忆却像经历过一样清晰。我称它《千年一梦》!她是段家小姐,段紫柔出生刚满一个月便永远失去了父母,机缘之下被管家带出府被他救下……他百里昊十岁离家出走说要闯荡江湖结果遇见了襁褓里的她更救了她还在后来拜了个便宜师傅呵呵!她虽被他救了却被迫离开了他,他替她报仇,多少年后的重逢她救下了他两人一见倾心,分别时许下了两年后的相约,可是相约前来的另一个她却不是她,像太像了,他能区分开来吗!一切还正在开始……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紫砂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紫砂鉴赏及收藏

    本书分六章,讲述了紫砂的起源、宜兴紫砂、做紫砂的原料、紫砂明细、紫砂的发展史、收藏紫砂的学问。
  • 太上出家传度仪

    太上出家传度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