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用去关他们的结局如何,那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他们的命运已经是注定了的,从他们失败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无论是出家还是死亡,那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其实他们是有机会推翻武则天的,只要他们在她立足未稳的时候,直扑长安吗绝对是有取胜的机会,当时的人心全部向着李唐,即便武则天手段在高明,要收买人心平息愤怒那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只要速度够快,在人心未定之时,围困京城,那么那些反对派就会立刻跳出来迫武则天退位,如果他不能顶住压力,那么大事可成。
又或者连同里面的内应直接攻破城门直接把武则天赶下皇帝的宝座,他们还是大有机会的,而他们偏偏选择了那最愚蠢的办法,一个城一个城的打这时间就这么被消耗在了那无谓的争斗上面,而自己的实力在不断的被削弱的同时也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可以从容的布置一切,所以他们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走上了一条注定失败的道路。
而骆宾王正是看到这种情况,悔恨自己当初没有采纳朋友的意见,觉得无颜面对朋友,所以在羞愤之下,拔剑自杀,死时心中充满了悔恨,羞愤和不甘,而这正是本尊需要体悟的。
随着骆宾王的死去,画面随之崩溃,转眼间又恢复到了原来那浑浑噩噩的状态,而本尊却没有清醒,他依然沉浸在那明悟中,他如饥似渴的汲取着其中的营养,孜孜不倦,直到这么一天,一股强大的吸引力传来,把他吸了进去。
本尊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身在一个皇宫之中,这里的的环境与他以前见过的截然不同,而切他听到了他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语言,这很象江南一带的方言,但是与他以前听到的有一些区别。
本尊站起身来,发现自己依然是没有丝毫的武功,在铜镜前面看了看自己的样子,发现自己的穿戴打扮与他所知道的唐代有所不同,难道此时唐朝已经灭亡了吗。
本尊怀着疑惑的心情开始搜索着自己的记忆,这一搜索不要紧,他发现自己居然成为一个历史最大的名人,那位才华横溢的大词人皇帝,那位窝囊无比的南唐后主李煜。
这位皇帝,他是投错了胎,没有一点治理国家的能耐,他的本领全部都在诗词歌赋上面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财富,但是皇帝这个职业可不是靠这些就可以做好的,尤其在五代这个乱世中,没有武力基础那就等于是自去灭亡,所以他是真的亡了,就象那个前辈南陈的后主陈叔宝一样是彻底的亡了。
可惜他没有他的前辈那么好命没有死在故乡,反而连同自己最爱的人一起被抓,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被人****,而他却无力反抗,只能靠着自己那一首首绝唱来麻痹自己,就算是这样他依然没有逃开死亡的命运,一杯毒酒就一命归西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应该就是他流传的最广的一首,也是他被杀的原因。
而这首《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一作“挥”)泪对宫娥。却道尽他在被俘虏期间的辛酸和对自己身份转变的感叹,当然还有他对于自己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相见欢》又名《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像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像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了。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相见欢》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因为本尊对于这位皇帝他的事迹了解的比较多,同时也比较欣赏他的佳作,所以对于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物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而从他的身上更加能够体会到恨这个字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