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和影响下,就在宁夏电力公司号召电力系统广大职工和银川市广大人民群众认真学习马志林同志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之际,又有两位年近6旬的电力老职工奋不顾身,在唐徕渠成功救活一名5岁儿童,谱写了又一曲见义勇为的真情之歌,用实际行动折射出英雄精神的传递和延伸。
黑格尔说过,传统美德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越大。今天,当我们再一次缅怀马志林的英灵,仿佛感受到英雄带来的清新气息正扑面而来,和我们携手行进在全力推动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征程中。马志林精神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平凡中孕育着伟大,而且还潜藏着与时代同节拍的共振效应。
在马志林短暂的人生中,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他在平凡中献真情、危急时见本色的英雄事迹,鼓励教育了无数的人们。他是电力职工的骄傲,是时代的骄傲,在人们的心中:
马志林,从不曾离开!
愿做春风化冰雪
幸福地活着是所有人希望的,但是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却有着千差万别。果戈里说过:“如果有一天,我能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被千古传唱,就雄辩地证明着人类对生活的崇高共识。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不少牵动着你的思绪的人和事,但使你最怀念和感动的,也是给你生命以动力的,还是那些为了他人的幸福与安宁,为了民族的利益,而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这个冬天特别寒冷。当我们揭开2008年岁首的日历时,谁也不曾想到,这是一个冰雪肆虐、老天爷淫威的岁首。谁见过这样的大雪一场又一场?谁见过这样的冰冻叠加?高压电线满是厚厚的冰凌,铁塔在重负之下险象环生,电力告急;高速公路一片琉璃,路面溜滑,交通告急;房屋倒塌,饮水困难,人们日常所需的电、水得不到保障,习惯于生活在“电子”化状态的人们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顿中……
冰冻灾害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强度之大、灾情之重、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历史罕见。然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下,国家电网公司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全面部署,周密安排,举全公司之力,上下一心、党政一心、干群一心,与暴风雪比气势,与冰冻比韧劲,用热血融化冰雪,以智慧应对困难,把光明和温暖重新送达灾区。
从国家电网公司抗灾抢险1号令发布至今,一个多月的抗争,一轮接一轮的壮烈拼杀,我们的员工打退了连续出现的一次次冰冻雨雪,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战胜了50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光明之歌。
罕见的冰雪灾害,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我有幸成为由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电力公司组成的抗冰救灾慰问团的一员,对奋战在抗灾救灾一线的广大员工,特别是对西北五省(区)电力公司派去支援的队伍进行慰问。一路走来,我每天都在为我们的救灾队伍表现出的可贵精神感动着,我为自己是一名国家电网公司的员工感到自豪。
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江西的抚州,在路上,你可以看到这场抗击冰雪灾害就像是一场全民的战争。一辆辆不同牌号的救灾车辆满载救灾物资驶向抚州,当地加油站的人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最流行的词语就是“感动”。暴风雪后,最先站出来的就是国家电网的电力职工,他们的故事太多,太感人。雪灾中人们铭记着周景华、罗每文、罗长明、曹响林、肖建华等一个又一个抗灾英灵的名字;而最让人感动的是在南下灾区的火车上,温家宝总理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这次雪灾让我最感动的是人民,特别是在抗灾第一线献出生命的那些人,和他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镇定、勇敢和牺牲的精神。总理的一句“让我最感动的是人民”,饱含着情谊,传递着温暖,同样也感动着人民。
“在位于抚州市临川区、金溪县境内山地中的贵里、临里两条220千伏线路上,组塔4基,立杆2基,115基杆塔需要更换横担、导线、地线、光缆,并展放架空地线及复合光缆,以上工作必须在2月23日前全部完成!”这是国家电网公司下达给宁夏电力公司援赣抢险突击队的任务。
当慰问团到达这里时,突击队队长杜治林告诉我们:从2月18日晚上山全面开展抢修工作,到2月23日前完成任务,只有短短5天时间。要让灾区人民早日迎来光明,要及时完成任务,只有不分昼夜地工作。“我们不完成任务,决不下山休息。”
就这样,他们饿了,叫人送饭上山;困了,就和衣躺在塔杆下稍作休息。山上夜间特别冷,加上突击队员们水土不服,不少人闹肚子,但他们喝点姜汤水,接着再干;抬着沉重的器材上山,许多人手脚擦破了皮,但他们吐点口水到伤口上,用泥土一抹,又接着干。“这点小伤小痛,对我们电力职工来说,根本不算一回事。”一名突击队员告诉我们。经过这支铁军五昼夜不停地奋战,贵里、临里线全线修复送电,抚州百姓重迎光明。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故事在抢修的每一条线路、每一个铁塔上都在发生。十多天里我们走了三个省,十多处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感人故事。感谢前方的将士们,是他们将生命如此精彩地演绎,是他们将爱的真谛如此感人地诠释。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抗灾抢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灾难面前,国家电网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准备是空前的,科学抗冰是空前的,坚忍不拔是空前的,团结战斗是空前的,公司集团化管理的优势是空前的。
从接到第一个命令至今,对于普通人来讲,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短暂时光。而对于昼夜奋战在抗击冰雪、抢险救灾现场中的电力员工来说,那是一段浓缩、凝结了他们全部心血和情感、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战斗历程。没有令人振聋发聩的豪言,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有的只是一锹锹铲冰、一架架固塔和一次次的无私奉献,电力人以自己的忠诚奉献、勇气智慧和过硬作风,生动地阐释了国家电网人的精神。
今天,当我们去探寻这种精神时,能够清晰而强烈地触摸和感悟到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共抗冰雪。就如我们在江西抚州看到的,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汇达灾区,电力、电信、铁路、交通、公安、消防、军队等各个部门,不计利益,通力合作,全力救灾。作为在灾害中受损最为严重、影响最大的电力电网,国家电网凭借其集团化运作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配置救灾资源,统筹救灾力量,动员、依靠公司系统全体员工,全力以赴为灾区重新送去光明和温暖。在抗击冰雪和抢险救灾中,“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这种植根于民族精神的企业理念和“追求卓越、努力超越”的企业精神已深深融入每个国家电网人的血液,成为我们每一个国家电网人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我们共担社会责任、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指引。因为这个信念,我们面对困难决不退缩;因为这个信念,我们风餐露宿不计得失;因为这个信念,我们勇敢地挑起万千希望;因为这个信念,我们不惜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去和风雪抗争。而宁夏电力公司在这次抗冰抢险中的卓越表现,更彰显出国家电网的这种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积淀、提炼形成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宁电人在国家处于急难险迫之时表现出来的战斗精神,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宁电人内心深处那愿做春风化冰雪的闪光心灵,看到了宁电人在国家处于困难关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宝贵精神!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进一步推而广之,化而大之,使之弥散、蔓延,并将它载入史册。
大爱无边
灾祸降汶川,惨不堪言。家园顷刻废成烟。国难兴邦齐奋力,大爱无边。
亿万人无眠,熬煎屏前。同胞身心血相连。神州儿女共祈福:人民平安。
生命面前,我们选择了爱,因为有爱,我们会更加珍惜生命!!
谁也不曾料到,我们战胜了2008年2月肆虐在江南的大雪,又发生了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汶川里氏8级强烈地震,地震使重灾区公路扭成麻花,县城夷为平地,道路不通,通讯中断,救援受阻。撼及了整个中国人的灵魂。
2008年5月12日晚,对于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不眠之夜,很多人在悲痛中艰难等待黎明的到来。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国家主席紧急批示,国务院总理在地震灾区尚有余震、交通中断、通讯中断的危急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飞赴灾区一线。他带去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期待,带去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务必取得胜利的决心,带去了救灾人员的钢铁意志,带去了全国人民牵系灾区灾民的心。
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面前,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把百姓的疾苦挂在心头,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比天还高。一幅幅画面,一声声问候,一个个瞬间,一次又一次率先垂范的亲民之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重,让我们看到了把“爱人民”作为唯一行动指南的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形象,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领悟到了无边的大爱。
在灾难面前,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温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布什、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外国领导人纷纷来电对我国遭受严重地震灾害表示诚挚慰问,大量的捐款及物资被送往灾区,希望灾区人民生活早日恢复稳定,重建家园。看到这样一句句充满关怀和温暖的话语,心情无比激动。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哪怕是一句话,一个问候,都感到是一份力量,是莫大的抚慰。
在灾难面前,我们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无情人有情。在灾情面前,党和政府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胡锦涛同志第一时间作出全力抗震救灾的重要批示,温家宝同志5个小时之后已经在四川救灾现场指挥部办公,应急预案及时启动,让人们感受到了救灾的“中国速度”。人民有困难的时候,子弟兵总是冲锋在前。6000余官兵和4架直升机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展开救援。全国各行各业都发出倡议,倡议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对受灾群众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一辆辆满载救灾物资的车辆奔赴灾区,四面八方的捐款汇往灾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截至5月15日下午18时,宁夏电力公司系统共有10000多名员工踊跃向灾区捐款,捐款总额已达156万多元人民币;国家电网公司捐钱、捐物已经超过了2.1亿人民币,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募捐晚会现场募集资金15多亿人民币。这一幕幕情景,展现的是中国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讲大局、特别有感情的动人场面。有这样的人民、有这样的精神、有这样的大爱,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在灾难面前,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肩上的责任。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也许我们没有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灾难的态度。“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系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上。人,往往在国家困难的关键时刻,更能感受到肩上责任的沉重,更能体现中国人的团结,更能激发中国人的爱国之情。
2008年5月16日下午,宁夏电力公司接到国家电网公司指示,要求宁夏电力公司派人参加四川地震灾区的抗震救援工作。接到命令后,公司立即通知有关单位,争分夺秒,迅速连夜集结,组建了一支由40名队员、30台救援车辆组成的抗震救援队,并于第二天凌晨由银川出发,带着宁夏电力公司系统10000多名员工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紧急奔赴抗震救援第一线,参加灾区的抗震救援。根据四川省电力公司的统一安排,公司抢险队被分成了成都、广元、德阳和绵阳4个救援小分队,主要负责当地供电部门抢修人员的接送和营救任务等相关工作。
2008年5月18日,我受公司党委委托,与慰问小组的同志一道,带着全体员工及亲人的嘱托,载着满满两车慰问品,驱车1500公里前往灾区进行慰问。
车过德阳往绵竹汉旺镇急驶。一路上,各种救援车、施工车,拉满矿泉水、纯净水和各种各样食品的赈灾车,自愿者车队络绎不绝。赈灾车,自愿者车上都张贴着大小不一,但却让我感动的标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万众一心,抗击地震”、“我们与灾民心连心”是最多见的标识。大灾有大爱!在路上我看见许许多多来自重庆、贵州、遵义、深圳、北京等祖国各地的自愿救灾车辆……随处可见车窗上插挂着一面面猎猎飘舞的鲜艳党旗。身临汉旺镇,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触目惊心。倒塌的楼房、被撕裂楼房一片连一片,被掩埋的车辆也时时可见。夜色里,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各类抢险队伍井然有序地继续在清理废墟,在挖掘,在寻救废墟下的一个一个生命。
从人们脸上看到的是同一种表情——坚强!从人们的行动中听到的是同一个声音:中国加油!四川雄起!
路边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许多消防官兵正在为村民看病。旁边的一个帐篷,是电信局抢通的电话,五六部电话机摆放在桌上,一排排的人员等着打电话给亲人报平安。
“家里很好,损失不大……”一位受灾同胞同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只说了一句话,就把电话掐断了。他流着泪告诉我们,其实,他们的家已经没了。
在慰问中,我们的部分队员在拿到公司发放给他们的慰问金后(每人1000元),直接将其全部捐献给了灾区人民(绵阳九州体育馆门前“抗震救灾捐赠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难,我们要伸出援手,作出我们的贡献。
当我们到达绵阳救援分队时,分队临时负责人告诉我,在他们到达的第二天就接到了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去营救被困在茂县500千伏变电站已达5天的30名运行值班人员。救援分队接到命令后,连续驱车74小时,长途跋涉2200多公里,展开了一次“千里大营救”。他们经历了多次塌方危险、克服了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反应,翻越了高山、峻岭、峡谷、雪山,冒着随时都可能被泥石流和滚落的石头砸伤的危险,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将30名被困人员安全营救出来,受到绵阳供电局及全体被救人员亲人的称赞。
在成都,抢险队员坦然面对“地震恐慌”,坚守在电网抢修一线,恪尽职守,日行千里,誓与成都电网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