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0600000021

第21章 美国作家(8)

到了后期,杰克·伦敦逐渐脱离社会斗争,追求个人享受,他的“白人优越论”发展成为大国沙文主义,为1914年美国干涉墨西哥辩护。1913年以后,他因经济上的挫折和家庭纠纷,精神受到严重打击,经常酗酒,1916年11月22日服毒自杀。

杰克·伦敦的作品有以现实主义手法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表现工人阶级最初的社会主义愿望;有的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争取生存的原始斗争,形象鲜明,情节紧凑,文字精练,富有感染力。

辛克莱

辛克莱,1878年9月20日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祖上是名门贵族,传到他的父亲时,家境已经衰败。他的父亲以卖酒为生,收入微薄。他一边工作,一边求学,先后在纽约市立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5岁开始给一些通俗出版物写文章,靠稿费维持生活。

1902年参加社会党,曾对芝加哥的劳工情况进行调查,长篇小说《屠场》(1906)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揭露芝加哥肉类加工厂恶劣的环境。小说主人公立陶宛移民约吉斯·路德库斯一家在美国定居,约吉斯的父亲因劳累过度,患病而死。约吉斯身受工伤,因而失业。他的妻子被工头奸污,他为了报仇,殴打工头,却被捕入狱。出狱后妻子和儿子均已死亡,他开始到处流浪,后在一些社会主义者的教育和帮助下才看到光明。

《屠场》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久就被译成十余种文字。由于书中写到屠场老板唯利是图,把腐烂发臭的肉当作好肉制成罐头销售,美国政府被迫通过一些有关食品卫生的法案。《屠场》是20世纪初期美国文艺界“揭露黑幕运动”的第一部小说,在它之后,连续出现了许多部作品,对美国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揭发。

1906年以后30年间,辛克莱继续创作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面的长篇小说,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描写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罢工事件的《煤炭大王》(1917),抨击垄断资本家的《石油》(1927),揭露政治腐败和警察暴行的《波士顿》(1928)等。

辛克莱在写作之外还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他对“产业民主联盟”的建立起了推动作用。他支持“美国公民权同盟”争取言论自由的斗争。1934年他提出“结束加利福尼亚州的贫穷”的口号,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参加州长竞选。

从1940年开始,辛克莱以《世界的终点》为总题,写了11部长篇小说,以主人公兰尼·勃德在国内外的活动为主线,描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社会情况,其中《龙齿》(1942)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62年出版自传。1968年11月25日于美国新泽西州逝世。

辛克莱以创作“揭露黑幕”的小说闻名,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大多数小说则属于新闻报道性质的作品,文字流畅,但人物描写一般化,缺乏艺术特色。

路易士

路易士,1885年2月7日生于美国中西部的白索克镇,母亲原籍加拿大,父亲是个乡村医生。18岁时,路易士离开美国中西部,考进东部的耶鲁大学,因经济困难,曾中途辍学,到新泽西州和巴拿马等地从事过一些杂差,然后在纽约的“欧洲译文社”任助理编辑,后来又回到耶鲁大学,并于1908年结束全部学业。1910年以后,曾先后在旧金山、华盛顿的几家报馆和杂志社工作过。1920年,他的长篇小说《大街》出版,引起巨大的反响。接着,他又写成《巴比特》(1922)和《阿罗史密斯》(1925)。这三部小说被认为是他的最优秀之作。其中《阿罗史密斯》曾获1926年的普利策文学奖,但他拒绝受奖。此后他又写了《埃尔默·甘特利》(1927)、《多兹沃思》(1929)等长篇小说。30年代以后,他的作品缺乏深度,写作技巧也大不如前。1951年月1月10日逝世于意大利罗马。

20世纪初期,美国有一部分作家打破了把乡村生活田园诗化的传统,开始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乡村生活。这一文学现象被称为“乡村的叛逆”,路易士是它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大多以乡村和小市镇生活为题材。

《大街》的女主人公卡罗尔与丈夫威尔·肯尼科特来到明尼苏达的戈弗草原,发现生活平庸而乏味,人们安于现状,对新鲜事物怀有固执的偏见。卡罗尔立志改造环境,为沉闷的生活带来生气和乐趣,但遭到大多数人的抵制,威尔对此颇不以为然。被路易士称为“乡村毒菌”的可怕的习惯势力扼杀了卡罗尔的热情。她在失望中只身离开戈弗草原,来到华盛顿,但两年之后又随前来找她的威尔回到戈弗草原,决心像大多数人一样地生活下去。《大街》揭示了小市镇生活的闭塞和保守,嘲讽了市民的偏狭、愚昧,也讽刺了知识分子的浅薄和软弱。由于路易士的这部作品,“大街”几乎成了美国社会保守生活的代名词。

《巴比特》中的主人公巴比特是个经营地产的掮客。他家境富有,追求享受,有一天,他突然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厌倦,想方设法去开辟新的生活天地。但他的行动遭到非议,他无力摆脱外界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作者把巴比特这一人物写得惟妙惟肖,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巴比特”这个词成了庸俗的市侩的同义词。不少评论家认为这部书是路易士文学创作的顶峰。

《阿罗史密斯》反映了20年代美国医学界的状况。阿罗史密斯曾在乡间行医,也曾在城市的卫生部门工作,都因工作不顺利先后离开。最后他来到纽约的玛格克学院,希望能够专心从事有益于人类的科学研究,但那里同样存在着竞争,人们对名利的追求使他感到压抑。后来有个地区发生传染病,他去试验他研究的噬菌体,不幸失败,妻子也死去。他回到玛格克学院,由于不能忍受第2个妻子频繁的社交活动对他的干扰,他离开纽约,来到一个农庄,继续进行科学研究。这部小说反映了两种对立的道德观念,对于医学的商业化及腐朽的社会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埃尔默·甘特利》刻画了一个灵魂丑恶、手段卑鄙、到处招摇撞骗的教士,揭露了美国宗教生活中的虚伪和欺诈。

路易士一生写过20多部长篇小说,有的还被改编成剧本在舞台上演。他的主要作品有《大街》(1920)、《巴比特》(1922)、《阿罗史密斯》(1925)、《艾尔摩·耿特里》(1927)、《格定·普兰尼希》(1943)等。《大街》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畅销书”,据说先后印行了50万册,被译成多种欧洲语言广泛流行。

路易士的小说很少以情节取胜,她的特点是对细节作详尽的描绘,采取夸张的手法,达到漫画式的讽刺效果。美国当代的批评家一般认为他不是一个有独创性的艺术家,而是目光敏锐的观察家,文笔生动的新闻报道家,杰出的小说摄影师。美国中产阶级的言谈举止及精神风貌通过他那支生花妙笔跃然纸上。

1930年,路易士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得奖原因是“由于其描写的刚健有力、栩栩如生和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性格的才能”。

庞德

庞德,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他的父亲是土地局的职员。16岁时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1903年转入哈密尔顿大学。1905年又返回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罗曼语言文学。1906年去普罗旺斯、意大利、西班牙,回国后在印第安纳州的华巴施大学任教。数月后他被认为行为不检点而辞退,于是离美赴欧。在伦敦结识了一批作家和诗人,他把自己和这些友人称为意象派诗人。1914年编成《意象派诗选》第一辑。不久他又热衷于漩涡派的活动而脱离了意象派。

1914年后,庞德帮助詹姆斯·乔伊斯发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1914年9月庞德会见艾略特,认为艾略特的诗达到了现代诗的标准,由他的推荐,艾略特发表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21年在庞德的帮助下艾略特《荒原》得以修改。

1920年庞德离开伦敦去巴黎,结识了海明威。1924年去意大利。1928年在拉巴洛定居,直至第二次以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罗马电台每周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宣传,攻击罗斯福领导的美国的作战政策。1943年被控为叛国罪。1944年被美军俘虏,监禁在比萨俘虏营中。1945年被押往华盛顿受审判,后因为精神失常而被送进医院。1958年由于弗罗斯特等诗人及同情者的呼吁,被释放。庞德回意大利后定居在威尼斯,1973年11月1日去世。

庞德于1909年在伦敦出版《狂喜》及《人物》两本诗集。是他在伦敦演讲时辑成的集子《罗曼斯精神》,于1910年出版。1915年他出版了英译中国古诗,书名为《中国》。1916~1917年又翻译了日本戏剧。1917年发表了诗歌《向塞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致敬》。1920年发表了《休·赛尔温·毛伯利》,庞德自称这是一首向伦敦告别的诗,毛伯利即诗人自己。这首诗对1919年英国文学和文化进行了讽刺,是他的重要作品。1921年庞德在巴黎写过歌剧,他还写过关于雕塑的书。

庞德主要的诗作是一部长诗,1917~1959年,以“诗章”的形式分批发表,1969年他又发表未完成的片断。长诗共包括109首“诗章”及8首不完成的草稿。据庞德说他从1904年就开始计划写一首现代史诗,包括世界文学、艺术、建筑、神话、经济、历史名人传等方面的内容,以反映人类的成就,并描绘一个由一些思想正确、有行动能力的人物所领导的美好的文化。这部长诗涉及16世纪的意大利建筑、普罗旺斯的诗歌、孔子哲学、中古的经济史等。

长诗第1~7章是关于诗的构思及主题;8~11章是写一位威尼斯军人及艺术庇护人西吉斯门多·马拉特斯塔;12~13章是将现代的经济与孔子道德哲学所向往的社会秩序相对比;14~16章是以现代伦敦为背景,描写地狱的一条通道,它通向中古时期的威尼斯,这是诗人心目中的天堂的象征。庞德还在长诗里写了他爱慕的几位美国总统:31~33章是关于杰弗逊,34章是关于约翰·昆西·亚当斯,37章写马丁·范布伦,62~71章写约翰·亚当斯。41章专写墨索里尼,庞德对墨索里尼的经济政策、文化艺术政策十分欣赏,认为他是当时最好的领袖。52~61章是写中国孔子的哲学、伦理及其所追求的和平、昌盛的社会秩序。庞德在长诗中还针对高利贷剥削进行了攻击,认为金融界及政府对财富、货币的错误控制是战争的根源。

长诗中突出的一部分是当庞德被监禁在比萨俘虏营中所写的《比萨诗章》。1917~1959年《比萨诗章》描写一次穿过“灵魂的黑夜”走向爱之女神的过程。

庞德的诗学对现代英美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20世纪初,他通过对意象派诗的支持,对传统的诗学进行了冲击。他的《一位意象派者所提出的几条禁例》,提出诗要具体,避免抽象;形式上要允许连行,不要切成一行行;要精练,不用废字,不用修饰,不要用诗来叙述、描写等等。他认为意象的形成意味着感情和理智突然结合成一个综合体。当庞德脱离了意象派而热衷于漩涡主义运动时,他又发展了这个关于意象的观点。他说意象并非一个思想,而是一个发光的结节,一个漩涡,很多思想不断地从其中升起,或溶入其中,或穿过它。对于意象的这种特殊功能的解释,对现代诗的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庞德的诗歌理论推动了英美的现代派诗歌;他对于中国儒家哲学及日本戏剧的翻译介绍在英美文学界掀起喜爱东方文学、哲学的高潮;他帮助和推荐一些后起作家使他们成为英美文学的大师,如弗罗斯特、劳伦斯、詹姆斯·乔伊斯及艾略特军。

尤金·奥尼尔

尤金·奥尼尔于1888年10月1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父亲是个著名演员,母亲是个出色的芭蕾舞蹈家。幼年时代,奥尼尔随父母到处巡回演出,直到7岁时才进小学就读。1906年入寄养学校,后又进普林斯顿大学,一年之后辍学,从事水手、工人等多种职业。1912年因劳累过度,身患肺病。也是从这个时候,他开始对写作剧本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更好地创作,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和研究了一年古代希腊的悲喜剧。1914年,奥尼尔创作了第一个剧本《蛛网》。1920年,他写了两部多幕剧《天边外》和《琼斯皇帝》,他的第一出长剧《天外边》在百老汇公演,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从而使奥尼尔一举成名,誉满全国。此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剧本创作,直到1953年11月27日逝世为止。

《天边外》描写一个美国农民家庭的不幸的生活。罗伯特·马约和安德罗兄弟二人同时爱上邻女露芝,露芝决定和罗伯特结婚,罗伯特本幻想去天边外生活,结了婚就只得留在家中务农;他的哥哥安德罗本想在家务农,只好去天边外。罗伯特不会经营农业,家境日益困难,露芝婚后不久就与他感情不和。他最后死于肺病,临死前对安德罗说,他和露芝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而安德罗则走他们三人中最大的失败者,因为他放弃了他应该从事的农业去经营商业投机。马约一家的生活理想都被无情的现实所破坏。《天边外》被认为是一部标准的现代悲剧,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这部剧作保持着悲剧情节的一致性,它继承了古代的悲剧创作传统,为作者首次赢得普利策奖。

《琼斯皇帝》是一部表现主义的剧作,它描写一个岛上的黑人首领琼斯的悲剧故事。他背叛了自己的种族,遭到黑人群众的反对,企图穿过一座森林逃走,结果被追捕者杀死。这个剧本不分幕,只分场,许多场面只是描写琼斯一个人在森林里的活动,他的紧张的心情,恐惧的心理,精神恍惚和下意识的行动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种种幻象等,都是表现主义的创作特征。剧中用节奏不断加快的鼓声一步步加紧催促琼斯在艰难的环境中走向死亡,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这部剧作还包含着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神秘主义和情节剧的多种特征。演出时运用复杂的布景、灯光以及蔚为奇观的服装道具,借以展现创作主题;然而它的思想内容却有很大的局限。

奥尼尔的《克里斯·克里斯托夫逊》也是1920年的作品,后来被改写成《安娜·克里斯蒂》(1922),作者因此再次获得普利策奖。它主要描写船长的女儿安娜的遭遇,她的父亲对海上生活已十分厌倦,让她居住在内地,避免和海员结婚。不料她后来沦落成为妓女,几经周折,结果仍然要与一个海员结婚。为什么事情的发展总要违背人们的主观愿望呢?这在奥尼尔看来是个不可理解的问题。对于安娜这个人物,作者是深表同情的,他希望她能够结婚,重新做人,因此给剧本安排了一个易卜生式的没有结局的结局。

同类推荐
  •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打开一扇窗

    打开一扇窗

    “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是宁波市委于2011年提出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实践活动。本书是镇海区“三思三创”主题先进实践活动的全面总结,全书分10篇,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报告了镇海全区主题实践活动的情况和9位先进个人的事迹,为镇海区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一次文学上的提炼。本书对于进一步学习实践“三思三创”精神,构建和谐宁波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 幸福心灵的乡宴

    幸福心灵的乡宴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集,是野性莲子对“慢生活”的诗意体验。在这部书中,莲子从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从一草一木的情感需求出发,阐述了她“以对人的心态对待万物”的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人们缘于各种压力,逐渐失去了发现平凡生活乐趣的心态,而变得麻木。莲子用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唤醒人们发现和享受生活。《幸福心灵的乡宴》被誉为“莲子作品中最晶莹剔透的一部”。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悲情难咏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悲情难咏

    人生价值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1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1册)(选题报告1)

    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憧憬;散文能陶冶情操,能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散文能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本书所选作品有的精练优美,有的朴素自然,有的音节铿锵,有的情感浓郁,有的长于抒情,也有的侧重于叙事。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为自己点一盏智慧心灯

    为自己点一盏智慧心灯

    本书用经典的故事案例让你洞察到人生的真谛,从生活的细节中轻松品味人生的智慧,从点滴的智慧中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快乐的生活。分为:读懂人生,醒悟人生读懂自己,做最聪明的自己两部分内容。
  • 刀剑神域之守护

    刀剑神域之守护

    曾经幻想多年的我,如今却突然明白,穿越是多么的困难,可是我并不甘心,现实无法找到我生存的意义,或许只有奇幻的异世界才能让我明白为什么要活着。我愿以我手中之笔,圆我心中之梦。刀剑神域我梦想的起点。
  • 星际大时代之起点

    星际大时代之起点

    2014年4月1日,迟来的世界末日。遭天灾肆虐的大地在寂静的黑夜中无声地带走无数鲜活的生命。然而,上天似乎并不满意这样的惩罚,一切都只是噩梦的开始。地震后的赤道及南北两极涌出大量地心物质,一接触到空气便逸散于大气中,无法探测也无法捕捉。这种神秘物质悄无声息地改造着人类的基因,末世,开始了……
  • 你一直温暖相伴

    你一直温暖相伴

    爱情几经跌宕,最后归宿在何方?一个爱她的,一个她爱的,何去何从?
  • 鸿雁于征

    鸿雁于征

    胖有错吗?丑有错吗?被暗恋四年的男人扣了碗西红柿鸡蛋面,这酸爽我也真是醉了。穿越重生,没想到一睁眼又遇到渣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地道徒

    天地道徒

    大道苍茫,谁主沉浮?三尺长剑,照写春秋!夏雨缠绵,春盎嫣红,待得佳人,再续秋冬……梅花香尽寒剑不陨,不与大道绝不回头!且看小与小于崭新力作——《天地道徒》,为你书一篇不一样的天地,不一样的修道之徒!
  • 佛说宝带陀罗尼经

    佛说宝带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合花香扰人心

    百合花香扰人心

    只是一朵被细心呵护的花,终究被捧在手心的百合,命运反复颠簸。“成哥哥”“小成子”!“你胆肥了?”某人狂叫。
  • 网游之星际国战

    网游之星际国战

    2050年,世界科技加速发展,一款全意识游戏《新世界》悄然而至,小说主人公高让是一位孤儿,被一位神秘的老爷爷所救,游戏开放前一天,老爷爷神秘离去,留给高让一个游戏头盔,凵看主人公高让在游戏里闯出一片天……
  • 柳依依娱乐圈抓鬼实录

    柳依依娱乐圈抓鬼实录

    我叫柳依依,毕业于电影学院表演系,凭着导演们“主角易得,丑女难求”的评价,我淡出了娱乐圈。我继承了家族的阴阳术,在电影学院旁边给人算命,当上了神婆。第一个来找我的居然是W先生,我的天啦,他真的好帅,声音又那么有磁性,让人欲罢不能。可是他来找我,肯定不是为了找我合作啊,难道是遇了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