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1800000026

第26章 村庄变迁(2)

4.工商业雇工。工商业雇工是一个受雇于村庄里部分个体工商大户的职业群体。工商业雇工和农业工人一样,都是从农业劳动者中分离出来的,都以给他人提供劳动的形式获得工资性收入。但二者也有差别,工商业雇工的劳动是非农业劳动,而且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比如熟制牛皮、加工粉条、剥牛剔肉、驾驶车辆等,都是技术活儿,所以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能被雇用。工商业雇工在相同劳动时间内的工资收入要高于农业工人。工商业雇工的雇用期要比农业工人长,一旦被雇用具有相对稳定性。

5.乡村经纪人。乡村经纪人是一个靠集市生活的人群,在当地被称为“牙子”。1994年以后,单家集的集市得到恢复,后来这里的集市逐渐转型为畜产品专业市场。在单家集,专门从事经纪人这个职业的大概在5~8人之间,这主要与该村的集市规模相对较小有关系。每逢集日,经纪人是集市上最忙碌的人,买卖双方通过经纪人讨价还价,一桩交易完成后,买卖双方付给经纪人一定数量的佣金作为报酬。

6.村庄管理者。农村行政管理者主要是指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等正式组织中担任职务、负责村庄内部事务管理的职业化群体。村庄管理者一般经村民选举或上级任命产生,负责村庄里的党务、经济、民政等事务,其职权的获得和行使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村庄管理者有任期,在任期内有一定的工资性收入。

尽管村庄内部已形成了多样化的职业群体,但由于单家集尚处在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育阶段,村庄的城镇化也刚刚起步,所以各种职业的专门化程度还不高,很多职业具有兼业特征,如很多村民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可能会成为工商业雇工、个体工商业者等。

(二)职业分化与社会关系重构

村庄内部的传统社会关系是以血缘纽带和长幼伦理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但随着社会成员的职业分化,该村传统的社会关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村庄内部的业缘关系和法人组织日益发达,一种以经济利益和契约精神为基础的新型社会关系正在成长。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时期,血缘和长幼伦理是维系和调整家庭成员关系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

随着单家集非农产业的发展,出于生产经营的需要,有些家庭成员的生产劳动不再以家庭为中心,而是走出家庭,在家庭之外甚至村庄之外寻找经营伙伴,这样就打破了生产单位的界限,使家庭关系变得松散,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有些非农业活动虽然仍以家庭为单位,但家庭成员关系的伦理化色彩有所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明确分工基础上的契约原则,父子之间、兄弟之间除了血缘关系,还可能是雇佣与被雇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合伙人等关系。他们在从事某一经营活动时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在收益分配方面有合同式的约定,而不是靠亲情关系和血缘认同来实现,试以牛皮贩运户马文秀为例:马文秀有四个儿子,他把全部经营资产分为5股,他自己一股,四个儿子各一股,大儿子和二儿子负责皮张的销售,三儿子和四儿子负责皮张的收购,经营活动中采取“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家庭内部的分工协作方面遵循的是“本领优先”的原则,而不是长幼有序的原则,辈分高、年龄大的长者并不一定就是经营活动中的负责人,谁能力高、有见识,谁就是企业的负责人,这与纯农业社会的关系结构有明显差异。在纯粹的农业生产中,老人受到尊重,这是因为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靠经验,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所以在传统农耕社会,老人因为其丰富的农事阅历和生产经验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老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已派不上用场。在单家集,老人地位的衰落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老人群体在家庭内部经营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对村庄事务影响力的普遍减弱等方面。

单家集在传统上是一个血缘主导性村庄,村庄里的人虽然分属不同家族,但不同家族之间在相互嫁娶的基础上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村庄里的人都有或近或远的亲戚关系。过去,家庭与家庭之间各自从事相对封闭的农业生产,没有利益关系,村庄内部的整合与团结靠盘根错节的亲属关系和地域认同来维持。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家庭之间出现了经济上的分工协作,这种分工协作并不完全是在血缘关系的框架内形成的,而是渗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家庭之间在经济上的分工协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血缘关系。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家庭之间往往没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但由于在经营活动中互相依存,因而他们之间的往来要比血缘关系更近的家庭之间的往来更频繁、团结合作意识更强。在单家集,从事不同职业的家庭、群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协作关系,比如牛羊养殖户与牛羊屠宰户、土豆加工户和土豆种植户、牛羊养殖户与土豆加工户、牛羊屠宰户与皮张贩运户、牛羊屠宰户和交通运输户等之间都存在着合作和依存关系,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随着法人组织和行业协作关系的建立,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或群体之间的血缘意识和礼俗观念被冲淡了,建立在法理基础上的平等、互惠关系增强。社区团结已不完全靠亲族伦理和人情礼仪来维系,而是靠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职业分工和利益互惠。借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这个村庄正处在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过渡的阶段,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表现。

三、走向开放的村庄

村庄社会的封闭与开放程度也是透视乡村社会变迁进程的一个维度。一般来说,传统的乡村社会具有很强的封闭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权力向农村地区的延伸以及外来文化的进入,村庄社区会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学家米格代尔把这两种类型的村庄分别称为内向型社区和外向型社区。判断村庄开放程度有不同的方法。波普金认为,赋税的征收、村庄的边界、土地的所有权和村民的身份认同(concept of village citizenship)等4个要素是衡量村庄社区开放与否的重要变量。米格代尔则用3个指标来判别村庄的开放程度,即现金的使用、市场状况和劳动力流动。笔者试图对这两种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整合,并将村庄的边界、土地所有权、人口流动和村民的身份认同等4个要素作为评价村庄开放度的变量。单家集在解放前是一个开放程度比较高的村庄。早在清朝时期,该村就已设立了集市,集市的设立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商品交换。到了民国时期,政府通过推行保甲制度强化对乡村社会的管理,同时征收赋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村庄的开放程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单家集的集市被取消,土地收归村集体所有,城乡对立的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自由流动的权利,使村庄反而趋于封闭。我对单家集当前开放程度的评估是以该村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封闭状况为参照的。

(一)村庄边界的淡化

村庄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自然村庄,另一种是行政村庄。自然村庄是一个血缘—地域共同体;行政村庄是在国家行政力量作用下建构起来的,因而具有政治共同体的色彩。这里所说的村庄边界包含地理边界和社会心理边界两层含义。地理边界是一个村和另一个村得以区分开来的自然疆界;社会心理边界是基于自然疆界而形成的分界意识。

单家集曾经是一个完整的自然村庄,人民公社化时期被一分为二,变成了两个大队。这种行政力量作用下的村庄解体不仅使得自然村落内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地理边界,而且对村庄成员的社会心理边界具有重构作用。从单家集这个自然村庄内部来看,在分大队以后,单家集人被划分为单北和单南两部分,尽管村庄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地缘关系,但他们已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单位,村庄成员以大队集体为单位,在一个封闭的圈子内从事经济生产和政治活动,其结果是弱化了自然村庄内部的认同意识和家族观念,强化了大队组织内部的认同意识和大队之间的分界意识。改革开放后,单家集仍然保留了单北、单南的村庄格局,但随着土地承包到户经营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去的集体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所取代,从而改变了过去由村庄组织垄断各种资源、左右人们社会活动空间的状况,村庄结构开始变得松散,村庄界限逐渐淡化。这种趋势使有关部门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淡化村庄边界更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1998年,经上级党委同意,单家集成立了党总支,辖单北、单南两个支部,这一尝试也许是今后逐步取消单北、单南行政边界,把两个行政村重新合并为一个大村庄的前期准备。

(二)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土地所有权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村庄的开放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单家集在土地所有权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土地的控制权从集体转向了家庭,这种转移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家庭获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和自由支配权,这意味着农民摆脱了制度性安排所造成的“内卷化”现象或者说对土地的高度附着性,他们可以自主决定对土地的使用方式,比如是否种地、种什么作物,是他们自己耕种还是承包给别人耕种,或者转让土地的使用权,等等,这就为促进农村人口自由流动、增强村庄开放度创造了条件。其次,随着单家集非农产业的发展,很多村民已从过去的农业劳动户转变为非农业经营户,人们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尽管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但很多家庭对土地的占有意识弱化了。这里之所以要强调人们的土地占有意识,是因为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存资源。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当农民把土地作为生存之本时就会表现出“寸土必争”的意识,进而导致边界观念的增强,因为村庄的边界是以土地为基础划分的。据村里人说,在包产到户初期,单家集人多次与外村人因为地界划分问题发生纠纷,但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的珍视程度减弱,边界意识随之淡化。

(三)人口流动的增加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实行城乡二元发展模式。这些社会经济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农民的活动空间基本上被限定在村庄内部。所以人口的低流动率是封闭型村庄的一个显著特征。人民公社化以前,单家集是有集市的,每逢集日,周边地区的农民和商人们都要到集市上互通有无,交换剩余产品。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民间的商品交换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单家集的集市被取消,没有了商品交换和人口流动,村庄也就进入了封闭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通过推行身份证制度淡化户籍制度,从而为人口的自由流动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单家集的商品经济开始恢复,很多人利用农闲时间到外面跑买卖、做生意。与此同时,村里人开始了恢复集市的努力。1984年,单家集的集市得到恢复,周边地区的农民和商人在时隔20多年后又可以来单家集赶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非农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村庄的开放度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村里人经营活动的外向度不断增强,经济活动空间得到拓展。比如牛羊屠宰、皮张贩运、土豆加工等行业基本上属于跨区域贸易,其产品主要销往外省区,从事这些行业的专业户在村庄之外建立起广泛的社会网络,他们更多的是和村外人交往和联系。同时,一部分人离开村庄到银川、兰州、新疆、福建等地打工、做生意。二是外村人口越来越多地进入单家集。由于单家集有60%的人不从事农业生产,所以每逢农忙季节,有300~400外村人到单家集干农活儿挣钱,他们主要来自附近的将台、什字、王民等地。平时在单家集打工谋生的人在200人左右。

(四)村民身份认同方面的变化

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发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存在着较强的村民身份,折晓叶把这种村民身份称为“村籍”。根据笔者在单家集的调查,村民身份是一种积累起来的认同观念,也就是说村民身份至少要靠两种积累获得,一种是亲缘关系的积累,另一种是时间的积累。一个社会成员如果从异地迁移到单家集居住后要想从“客户”变为“单家集人”,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过渡期,同时要设法和村里人尤其是村里的大姓家族建立姻亲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才会逐渐获得村民身份。单家集在清朝就设立了集市,很多人靠集市生活,为了维持集市的持续繁荣,这里逐渐形成了尊重客商、包容外来人的村庄风尚。在集市持续繁荣的时候,单家集曾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前来从事经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外姓人口通过与当地老户建立姻亲关系定居下来,逐渐获得了村民身份。当集市衰落以后,有村民身份的人留了下来,没有村民身份的人则相继返回原籍。解放初期,国家通过“土地改革”使该村没有土地的人获得了土地,这一举措对村民身份起到了强化作用。村民身份具有记忆性和持续性特征,比如一个单家集人即使迁出该村到其他地方长期工作或定居,村里人仍认同他为单家集人,他自己也有“我是单家集人”的自我认同。

费孝通教授认为,传统的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因为传统村庄社区里的人一般都有血缘关系,朝夕相处、经常往来,彼此非常熟悉,这和城市社会完全不同。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单家集的人口流动趋于频繁,尤其是有很多外村人走了进来。比如在单家集开理发店和药铺、诊所的多为静宁人,还有一些外村人在这里从事商品零售、机械修理等行业,很多从事牛羊屠宰、皮张贩运和土豆加工的私营企业也雇用了为数较多的外乡外村人。外村人的到来使村庄里出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村民们如何看待这些“陌生人”实际上就是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

同类推荐
  •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希腊的神,就是镜子中的我们。读希腊神话,就是读人和人性。全书图文并茂,文风诙谐明快,带您进入希腊神话的奇异世界,让您快速读完希腊神话故事,了解西方传统历史文化,开拓思维想象空间。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还历史以本貌,还现实以真实。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在雀跃,在欢笑,在悲泣,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建言,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
  •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论述了重庆土家族的物质生态、交通运输、社会群落、人生礼仪、信仰崇拜、物质消费、节日、游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民俗状况。
  • 笔墨纸砚的故事

    笔墨纸砚的故事

    为了使读者对笔墨纸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笔墨纸砚的故事》按笔、墨、纸、砚的顺序(内部又以历史年代为序),用故事的形式,以著名历史人物对笔、墨、纸、砚的发明、改造和使用为中心进行介绍,并在介绍中配以相关实物图片、书法作品、故事插画加以说明,用浅显朴素的语言‘对每种文房用具的产生、发展及文化价值进行叙述,使读者存了解器物的同时,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 大国智慧

    大国智慧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热门推荐
  • 梦游苍古

    梦游苍古

    一个生命之路充满崎岖坎坷之人,红颜被大宗长老收为弟子,从此阴阳相隔,不甘命运所摆布,从此踏上修行路,独自战九门,灭六教,覆三宗,踏妖界,闯鬼冥……称霸七界。何为七彩之心,何为七彩大道,何为七星连珠,何为七星圣界,何为七劫苍穹。一切尽在梦游苍古!嘿嘿,看偶们的猪脚是怎样一路成长,最后鸟瞰天宇!
  • 冷酷魔女养成记

    冷酷魔女养成记

    乐一涵看着这座大宅,冷着脸看着眼前的费子墨:以前?我的以前,生下来就遭抛弃的以前,还是13岁让养父强暴的以前,还是15岁从疗养所出来带着天天辛苦过活的以前,还是……往事让她眼里露出两簇熊熊燃烧的复仇火焰,“你走吧!我乐一涵今后只为自己而活,我要把他们欠我所有的债都讨回来,一点一滴谁都不能阻止我!包括你!哪怕你是我最爱也不能!
  • 国民老公,天天宠

    国民老公,天天宠

    家里人都不喜欢她,视她为丧门星。第二天家里人要把她嫁给一个老男人,她无法反抗只得妥协。待她嫁过去时发现他不是个老头,而是一个美的惨绝人寰的‘恶魔’她该何去何从。。。。。。。。。
  •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时光盗不走的恋人

    时光盗不走的恋人

    花一样的少年在樱花树下等待花一样的少女少年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曾经深爱过的少女。。。。。。。
  • 混在都市做散仙

    混在都市做散仙

    各种妖魔鬼怪在都市,在世界上横行,道家传人混在都市成为散仙。
  • 毒手女王鬼医无双

    毒手女王鬼医无双

    她,二十四世纪的杀手女王“暗夜罗刹”,却被男友和闺蜜背叛致死。重来一世,她不会让任何人踩在她头上,所有触碰过她底线的人都应该死,且看惊才艳艳的她,如何在混沌大陆闯出一片天地,如何主宰异世!
  • 绝宠之枭辣医妃

    绝宠之枭辣医妃

    容冰璇,轩王府尊贵郡主。本是北渊国师口中的“天命凰女”,却貌丑人傻。容冰璇,前世为隐世家主,为家族利益恪尽职守,付出一生。一朝穿越,她只想恣意潇洒、任性妄为,做个什么都不用操心的米虫。奈何时运不济,一睁眼就惹上了一个招惹不起的男人。——延陵夙,南麟质子。传言他冰壶玉衡、虚怀若谷,实则残戾嗜血、睚眦必报传言他智谋奇诡、策无遗算,实则狡诈如狐、卑鄙无耻在容冰璇心里,她看到了延陵夙黑心肝的本质,这辈子都不想和他有什么牵扯。怎奈何一步错,步步错。当她想要抽身,已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魔植天下

    魔植天下

    魔法元素并不是用来到处乱放的,而是用来种的。PS1:用元素植物来赚钱……这个可以有……PS2:用元素植物来泡妞……这个当然也有……PS3:用元素植物来称霸……这个一定要有……PS4:那能不能用元素直接种个美女出来?擦……作者告诉你别太过分了,开金手指是要被雷劈的。…………农村大学生谭秋,获得了一个神奇的魔植空间,这个空间种植的并不是植物,更不是寂寞,而是魔法……精彩内容敬请期待……魔植空间一群:891608516
  • 婚后试爱

    婚后试爱

    “我要结婚的对象就是她!”像是宣誓一般,他把她的手高高地举起。从此,她的生活因为他的这句话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原本以为,他当年受的屈辱能在她的身上报回来,却不想到最后竟成了找虐。“你不是告诉我,你已经22岁了吗?这个90年是怎么回事!”呵呵,我……那个……是我的虚岁。”“韩筱雪,你的虚岁可真够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