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1900000011

第11章 回族风俗习惯解读(1)

(第一节)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回族调查与点评

被调查人:张丹丹,回族,女,23岁,辽宁台安

陪同调查人:沈影,满族,女,23岁,辽宁沈阳

时间地点:2007年6月10日下午调查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行政主楼6层

回族在台安基本上被同化了,和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特征,但婚丧嫁娶还是有特征的,尽管居住在台安县有300多户回族,我舅家孩子就是阿訇。台安县城就有一个清真大寺,该清真寺周围都是回民,台安十几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回民,每个乡镇都有清真寺,但有的阿訇没请到,有事情请县里的阿訇来,县里有三四个阿訇,有一个宰牛羊的叫“刀师傅”,还有两个管结婚丧事的。

清真寺外表是蓝绿色的,新建的,蛮漂亮的。我们家父母姑姨都是回族,但也有亲戚是和汉族结婚的,有一个回民亲戚女儿嫁给汉族,汉族男的来做礼拜,他对回族事物都特别懂了,前年结婚30年,这个汉族男的办了入教仪式,请大家吃了顿饭。

现在回汉通婚蛮多的,阿訇家里要求必须找回族。

上了年纪的老人,做礼拜,尤其男性周五做礼拜、做主麻,尤其是生意好,没什么事情就去做一下。好多老人封斋,年轻人因工作就不封了。我舅是在外做生意的,我舅,舅妈也封斋,我舅妈每周做主麻,在家没什么事,是个心灵的寄托。我父母在县城开回民饭店,做清真饭菜,一般是炖菜,炖牛羊肉,干豆菜葫芦条,一般都是回族女人炖得好吃,但和东北汉人的猪肉炖粉条是完全不一样的。

老人戴白帽,也有带花纹的,女人戴盖头是有事情(婚丧嫁娶)才戴,年轻的回族即便是阿訇家的也不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戴盖头的女生(回,撒拉)也不去公共浴池洗澡,只在宿舍洗。

我姨姨的姨父,叫姨爷,去世了,参加他的葬礼有个仪式叫传经。盘子上有经书,还有白纸里面包的钱(是给阿訇的工钱)叫“经礼儿”,这是丧事的,婚事是红纸包钱。我传经时戴过白帽,必须把头发遮住,传经是把装有经礼儿的盘子给阿訇,阿訇念着《古兰经》,边念边接过经礼儿,大家会念的也跟着念,叫接“都阿宜”了,意思就是这份结束了。即这段接经礼儿的仪式结束了,然后双手摩挲一下脸,说asaliamaliayilkum,不会念的人不念,跟着做动作,

中年人特别少的一部分去做礼拜,一般是年龄大的老头儿去做,年纪大没事儿,是一种信仰,一种寄托。

戴盖头只是上岁数的女人带,上岁数的男人戴白帽。

不吃猪肉,但有的也吃的,是去应酬的,也到汉餐,但一般到回族饭店点几个菜带过来吃。

老年回民一般不到汉民家,去了也不喝水,不进厨房。这里的回族也到汉餐吃,比如西红柿炒鸡蛋,也不讲究是否是猪肉的锅了。

年轻人也到汉餐吃素菜了。

我太姥爷活100多岁,从不抽烟喝酒,特别注意养生。还有一个老人108岁,我太奶98岁,长寿的原因是不吃猪肉,胆固醇没那么高,还喜欢喝茶,回族寿命都比较长。

我舅在外做生意,近烟酒,但回来了,就戒掉了,除非是特别大的应酬,别人递了烟也抽一半就放下。讲究的回民老人不让孩子抽烟喝酒,孩子在公共正规场合就不抽烟不喝酒了。

回族做油香只有很重大事情才做,平时不做,丧事做油香,婚事做喜油香,大病出院时自己做个喜油香,庆祝一下。开斋时每家都互送一对儿油香。

回族家里喜欢挂回族画,如小孩儿捧《古兰经》画等,每家门牌上挂“都阿宜”,即红红的经牌儿,上面全是阿拉伯文。

当地聘请阿訇必须是学过阿拉伯语的,老阿訇只是背,不知阿拉伯语是什么意思,现在阿訇必须懂阿拉伯语,也知道什么意思。

县城和每个乡镇都有回民墓,人死后,对尸体“动水”(即洗),洗完后穿白布,脸要露出来,让大家来看一面叫“善面”。抬的经匣是大家公用的,所有亡人都用这个匣子。我们管去世的人叫“亡人”。匣子上边有装饰,由好多人换着把经匣(塔布匣)抬到墓地,头朝着北,面朝着西即麦加方向。坟墓是正方形,大理石的板或木板,在土坑的周围用“海克”包起来,即白布上面写着经文,因为传说一个亡人生前讲究,死后坟墓没用“海克”,但迁坟时周围也出现经文了,所以以后大家都要在亡人周围包上“海克”,上面用木板或大理石板盖住,然后上土,在亡人周围放上花椒等,驱虫子。上土时,最亲的人用铁锹先填,然后是次亲的人,然后是大家填,填出个高的长方形的坟,当地汉族叫“圆坟”,回族叫“游坟”,政府专门批的回族公墓。

建清真寺时政府还批了不少钱,也有伊协给的钱。关于回族阿訇,与其他地方的规则基本一样。

当地清真寺乡老比阿訇低一级,管理清真寺事务的人对阿拉伯语不怎么会,阿訇能念经。

大的回族聚会时,回民之间握个手,阿拉伯语叫〔asaliam〕,一般平时见面都不说。

县城回汉通婚有,但少,回汉结婚后没有离的,但有争吵。

回汉关系融洽,回族被汉化得严重,有的不强调自己是回族。当地汉族蛮尊重回族的,无论是风俗、饮食,还是婚丧嫁娶。比如办丧事,汉族朋友来了见回族不喝酒,也不会说风言风语,说话也尊重回族,而后回族也做油香送给汉族朋友,油香不跟酒、烟在一起放,汉族接到油香,也尊重这种习惯。

最明显特点是回族老头儿在街上卖小吃,都戴白帽,车上也挂着经牌儿。回汉在一桌吃饭时,汉族要看到有回族,就主动不点猪肉,回族不喝酒也不使劲劝酒,回族散钱叫“出个乜贴”。

每天都做礼拜的只有阿訇和特别讲究的老人,做礼拜叫“礼时辰”,一般老人也就周末主麻(即每周五来做个礼拜)。

以前在台安时同学聚会在汉餐饭店,在宁夏读书后,每年寒暑假回家就不去汉民饭店了,也是在宁夏吃清真多了,再去汉餐有恶心的感觉。

回族全国各地也都有,维吾尔、藏族等来自一个地方,经常聚居在一起,可回族散居太多,没有比较明显的回族观念。

(第二节)甘肃临夏回族调查与点评

被调查人:马辉,回族,男,20岁,临夏市区(县级市州府所在地)人

陪调查人:辛向阳,汉族,男,23岁,同地

时间:2007年7月调查

临夏原叫河州,现在叫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区离兰州有两个半小时的路程。

临夏回族多是从陕西迁移过来的,方言与陕西话相像,全州回、撒拉、东乡族占总人口的50%,全州190万人,回族80多万。

我爸的新教派,叫伊赫瓦尼,即新兴教,是从老教逊尼派分出来的。

老年人,能一天做五次礼拜;中年人能一天一次;即每天一次;青年人一周一次,即星期五的主麻。

老年人全戴白帽;中年人戴的少了,占50%;青年人几乎不戴,去清真寺就戴一下。教法规定男性可以不戴白帽,头发可以不遮盖,戴只是好一点,但不是必须的。但是,成年女性(9岁以上)戴盖头是必须的。

男性是12岁以上必须做礼拜了,女性是9岁以上。

临夏市做礼拜时,男女是分开的,男性在大殿,女性在一个小房子里,男女不允许混着礼拜。实在条件不允许时,大殿里男性站前面,女性站后面礼拜。阿訇领拜时男女都统一动作。但女性不要求一定到清真大殿,在家里也可以单独做礼拜,但男性必须到大殿聚礼。

临夏市汉族差不多占一半,汉族和回族各在自己的聚居区居住,回族区没有卖猪肉的,也不吃猪肉,不吃自死的动物,不吃血液类的食物如血块、血肠等。长相丑类的动物如癞蛤蟆、狼、鹰、驴肉、马肉也不吃,但周围没有别的食物而且影响生命时也可吃。

当地汉族很尊重回族习惯,回族来家里做客请让水果,用一次性纸杯喝水,或拿未开瓶的饮料。相当好的回汉朋友,请吃饭时也一起到外面馆子,也是清真餐厅。临夏市回族都不到汉餐馆去吃饭,即使不吃猪肉也不行,因为炊具还是炒过猪肉或放过料酒。回族人喜欢喝茶,特别是三坯胎盖碗茶。老年人每天都喝盖碗茶。

临夏市回族对烟不严格,50岁人有吸烟的,但中、老年人是绝对不喝酒的。青年人这些观念非常淡薄了,也有喝酒的,但这种情况较少。

临夏汉族喜欢住楼房、公寓,回族喜欢住自己的平房砖瓦房,独门独院,现在是小二楼。但也有少数汉回杂居的,即汉族到平房小院住的,回族到楼房单元里住的。屋内摆设,回族家里有挂毯、香炉(点香用)、阿拉伯语书法的字画。汉字书法的也有,但回族过春节不贴对联,宽敞的地方腾出来个房间做礼拜。一般回族家都有一对汤瓶,是结婚时女方的嫁妆。

回族汉族通婚在临夏还是比较少,而且即使结婚了,非穆斯林那一方必须皈依伊斯兰教,父母方能同意,所谓皈依就是念一句清真言,有两位证人证明入教就行了,以后再履行穆斯林义务。

清真言是:“一切被造物都不是主宰,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没有说入教一定要洗肠子。只要念了清真言一刻,以前就不究了,只管以后。不一定非要起经名。但证人一般是阿訇,一般会给异族通婚人起个经名。

临夏市回族从小受到伊斯兰教熏陶,很扎实,一般也很少和外族通婚,但也有,没那么绝对。

丧葬习俗用伊斯兰方式,人死以后把亡人拉到清真寺前,开个小门,大家在大殿里能看见亡人,大家去清真寺给亡人“站殡礼”,实际上是一种祈祷,阿訇还会公布一下亡人与别人的经济往来情况,如他欠别人债,或别人欠他的债,经济手续理清了,还有与别人的恩怨关系,请求真主恕饶。

清真寺“站殡礼”后,穆斯林讲“速葬”,人死后最迟三天,一般两天就送到穆斯林公墓土葬,墓是长方形一个坑,亡人浑身上下裹个白布,裹前即在去清真寺前就把亡人洗了。亡人进到坑的斜槽里,洞口是土坯封的,共72块。然后再埋土,亡人尸体头顶的方向是朝北的,然后阿訇念一段《古兰经》经文,内容一般是警示世人的,亡人已逝去,让活着的人以此为戒。

送葬回来后家里炸油香,烧茶招待送葬的亲友,是待客,有的回族在亡人死后七天请阿訇念经待客,第二个七天还是请阿訇念经待客,第三个七天还是,这种“三七”是受了汉族习惯的影响。

平时的衣食住行习惯还有,回族老人要求回族家人平常睡觉是“头北脚南面朝西”,因为圣人鼓励伊斯兰教徒朝右侧睡,腿弯曲点。

过年时,一些回族教派的节日和汉族春节是一样时间,但名字不同。

回族一年主要过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开斋节是每年开斋之后,过三天,第一天大聚礼,第二、第三天走亲访友;古尔邦节在开斋节的后70天,过1天,早上封半天斋,封斋之后大聚礼,聚礼后宰牛羊,吃肉,把牛羊肉舍散给穷人。舍散完穷人再给邻居,自己分三分之一就可以了(笔者注:回族这种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精神的确是多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团结的榜样。)。牛羊的皮是散给清真寺的,或者卖了作为清真寺的费用。圣纪节,即圣人诞辰之日,一般新教不注重,老教重视,过1天,主要是阿訇在清真寺讲圣人的生平事迹,然后是赞圣,歌颂圣人的品德让大家学习,之后清真寺开支,舍散油香、烩菜给一些穷人,富人也可以去吃,穆斯林认为在清真寺里的大锅饭是有吉庆的。

临夏回族宗教氛围更浓厚,被称为“中国小麦加”,西北宗教文化的书籍临夏都可以看到。临夏回族到中东等伊斯兰国家留学的多,回来当阿訇,或研究学者,他们也带回不少伊斯兰方面的书籍。

临夏的“经堂教育”很发达,甘、宁、青的阿訇都到临夏清真寺学习过,“经堂教育”比较系统,还要学阿拉伯语法、教法、《古兰经》读法,一期至少一二年时间。现在临夏也有阿拉伯语学校、中阿学校。学生毕业后可以当翻译,或者继续进修当学者或阿訇,“经堂教育”不交学费,阿拉伯语学校也是象征性地收一点点学费,因为目的是培养回族人才,非穆斯林来也不拒绝,但宗教课你必须得上。

另外,回族的婴儿刚出生时,阿訇在婴儿的左耳旁边念给他(她)们刚起的经名,在右耳旁给他(她)们念经。婴儿出生七天后,亲戚们要来送礼,婴儿出生一个月时,要做满月庆典,这时婴儿家要做宴请会,亲朋好友都来赴宴,并送礼金等,表示庆贺。

(第三节)新疆伊犁回族调查与点评

被调查人:苏永青,回族,男,40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中学教师兼阿拉伯语翻译

陪调查人:王福音(东干人,即中亚回族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

比什凯克民间小说家

时间:2007年7月调查

新疆伊犁的回族老家是甘肃、宁夏的。清朝回民起义时,他们在马化龙(回族称“十三太爷”)的掩护下从宁夏西海固(哲合忍耶分布地区)、吴忠逃到甘肃天水,到了张家川县,那里山高林密,容易隐蔽,当时有李大帅、崔伟等8万人。后来拖家带口好不容易迁到新疆伊犁一些,还有相当一部分是1958年宗教改革时由天水跑到伊犁的。

另一路是白彦虎率领的陕西回族军民,也是宁夏的十三太爷马化龙为其断路,为他们掩护,使他们从陕西撤到新疆南疆,后从喀什到了中亚(今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伦),再在沙皇的接受下在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的营盘、开布隆一带定居。

回族既追求学问又爱国。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初期就曾和信徒们说:“你们要追求学问,哪怕它远在中国。”回族的爱国也是天生的。因为圣训讲穆斯林要热爱自己生存的土地,不爱国就等于没有信仰(笔者注:回族把爱国上升到宗教或精神信仰的神圣高度。他们多年来为维护自己祖国——中国的统一,为维护和其他民族的精诚团结,在自觉自愿地作贡献,并且已经做出了贡献)。回族的爱国爱教是不能分的。

伊犁新源县回族有几万人,男的老、中、青都戴白帽,我到内地出差来了,戴白帽不方便,但也把白帽随身带着。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的东干人(现在叫中亚回族)王福音(60岁)说:“我作为回族,现到中国来访问也是随身带着蓝色的六角回族帽,颜色可以白色,也可以蓝色。”

伊犁新源回族女人要戴头巾。新疆回族在饮食上更讲究,禁猪肉,因为老家是从宁夏西海固来的。真正的清真是非常干净的,不能掺假。同时,他们的心中伊斯兰教占主导地位,主要是教人为善。

回族人没有信法轮功的。我父亲说:“教法和国法是一致的。爱国爱教一致,不爱国也不是伊斯兰教信徒。就像刚才说的,回族的爱国是天生的,其他民族的爱国主义许多是后天培养的。而且回族的爱国是全民的,从老到小。比如说抗日英雄马本斋,他母亲、儿子都是英雄。马本斋的儿子马国超解放后当了海军副司令。”

穆斯林对上尊称“大哥”,不称“老师”。

伊犁新源回族的住房已和新疆当地维吾尔、哈萨克、汉族样式一样了,但清真寺及一些与伊斯兰文化相关的建筑在早期有中国和阿拉伯结合的风格,现在看得出是回汉结合的建筑风格。

我们回族的身上流着汉族的血液,也流着阿拉伯人的血液。

回族人喜欢“真”。和谐社会就是各民族互相理解,真心交流。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对联楹联)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对联楹联)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镇海楹联

    镇海楹联

    楹在屋前,联出心中。楹联,又称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因其言简意赅、构思奇特、雅俗共赏而深受人们喜爱。
  • 陇上灯谜六十年

    陇上灯谜六十年

    本书辑录了甘肃省自建国以来六十年间著名谜语专家创作的谜语,内容涉猎广泛,谜面用典丰富,文字典雅、工整、谜语或形象生动,或妙趣横生。适于谜语爱好者、收藏者及对此感兴趣者阅读、鉴赏。
  •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四)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四)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这座红墙绿瓦、古朴庄重的古老建筑,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它原为孔庙,后改为番禺学宫,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热门推荐
  • 人谋下

    人谋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方向里,看不到你的微笑

    我的方向里,看不到你的微笑

    安旭这个名字有多少笔画,颜笑用了整个青春才数清。他说过,他真的喜欢过13岁的颜笑。可自从那以后,便再也不会有。
  • 仙侠奇缘之天之女

    仙侠奇缘之天之女

    女娲补天之际,被尘封已久的魔尊,趁机逃出;女娲见势,立即派出上古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下凡寻找遗失在人间的天女;帮助她完成除魔任务……
  • 太傅

    太傅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贪狼、七杀、破军三星命宫汇聚,帝星陨落,四方之国,四名惊才绝艳之辈出世,短短数年,整合朝野,国力强盛,屹立千年的大周王朝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三年后,一位在阴谋中独活的少年,带着一名妙龄少女,踏入长安城,长安风起云涌...
  • 舰甲时代

    舰甲时代

    科技,地球,宇宙。变迁的人与人。生存还是毁灭,懦弱还是强大,我们在这里起步,欢迎进入舰甲时代。
  • 玉皇大帝是怎样练成的

    玉皇大帝是怎样练成的

    六道崩溃,天道消隐,道德沦丧,规则破碎,这是一个没有束缚的世界。魔当道,善恶不分,为恶逍遥,强者为尊,这是没有善恶的世界。张啸天来到异界,面对命运的不屈,一步一步踏上巅峰,向天地呐喊:天地没有善恶就由我来赏善罚恶,天地没有规则,就由我来执掌天下苍生。
  • 天涯明月刀OL之西湖狸侠传

    天涯明月刀OL之西湖狸侠传

    *写在故事之前,有必要申明一下:文中各种考据,以游戏为准,史实党请不要太过在意。公子羽、明月心、燕南飞、叶开、傅红雪…和这个故事没太大关联。明月照何处?天涯有蔷薇。古龙笔下的江湖何其壮丽,却也和我笔下的主角们没什么干系。三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侠客,以狸猫为名,却注定能在风起云涌的大宋江湖上写下属于自己的传世篇章。这是腾讯武侠网游大作《天涯明月刀OL》的同人小说,乘兴而作,不敢奢望能望大师之项背,只愿能够博君一笑。
  • 蒋礼

    蒋礼

    常言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痞子蒋不愣也不横但就是无耻。无耻的他原本想泡个妹子毕业后找个工作就拉倒了,谁曾想自己竟然被派去做了卧底。我艹!天底下最难干的活儿!这不过这小子还真特么有桃花运,任务中与多名美女搭伴,最后还赢的了警花的芳心。
  • 剑三明唐之罗生堂下

    剑三明唐之罗生堂下

    一个个关于炮哥与喵哥的小故事,在剑三,我们相信有爱!雷区慎入!
  • 异能原型

    异能原型

    这是一个神秘的空间,位面在这里重叠。外物降临,意念蜕变。历经诸多剧情,踏破空间桎梏。傲视星空,战异界诸族。时空穿梭,跨越生命的极限。一个少年的成长之路,一条令万界畏惧,神魔颤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