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2900000013

第13章 英国作家(8)

《骑虎》继续叙述索米斯和伊琳的命运。索米斯后来娶了比他小20岁的美貌的法国女子安耐特作妻子,生了女儿芙蕾;伊琳嫁给小乔里恩,生了儿子乔恩。作者在描写索米斯和伊琳的离婚过程时,着力写了索米斯深刻的内心痛苦,指明他对伊琳的感情并没有熄灭。作者还描写了维多利亚王后的逝世,用来象征资产阶级的繁荣时代已经完结,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已开始动摇。

《出租》主要写19年后芙蕾和乔恩的爱情纠葛。他俩在绘画陈列馆偶然相遇而发生爱情,但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们父母之间的关系。伊琳执意反对这桩婚事,乔恩只好随母到美国去了。芙蕾在心灰意冷中,嫁给她所不爱的青年贵族马吉尔。作品还写了索米斯“出租”老宅的情节,象征资产阶级面临一朝覆灭的危机。

《现代喜剧》3部曲主要以索米斯女儿芙蕾的婚姻及爱情事件为中心,进一步展示福尔赛家族的性格及其崩溃过程。其中《白猿》写颓废诗人威弗烈爱上了芙蕾,他亲自告诉她的丈夫说:“我爱你的妻子”。丈夫让芙蕾自己选择,芙蕾决定和丈夫在一起,威弗烈只好离开英国。《银匙》写芙蕾与另一个上流社会女人之间发生的纠纷。这部作品着重讽刺英国政界的黑暗和腐朽。作者把英国比作一个口含银匙的老太婆,她既无牙齿咬住银匙,又不肯把它从口中放下来。《天鹅之歌》则描写了1926年的工人总罢工。芙蕾参加了镇压罢工的行列,为工贼们创办食堂。这时,芙蕾遇到了从国外归来的初恋时情人乔恩,并用欺骗手段引诱了乔恩。在这部小说中,整个灵魂都浸透着铜臭的索米斯被描写成一个道德高尚,不屈不挠,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完美形象。这一人物形象的改变,表现出作者美化资产阶级的企图,反映出作者世界观的变化。

《一章的结尾》3部曲反映出英国资产阶级贵族社会已走上穷途末路。但作者企图告诉读者:资产阶级贵族社会的没落仅仅是“一章的结尾”,它还会有新的一章接下去,还会有乐观的前途。

高尔斯华绥不仅是个卓越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个杰出的剧作家,他的主要剧本有《银匣》(1906)、《斗争》(1909)、《正义》(1910)等。他的剧本以成熟的现实主义手法,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斗争》是高尔斯华绥戏剧创作的代表作。该剧通过描写工人的罢工斗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个敌对阶级尖锐的矛盾和冲突,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工人在资本家残酷剥削下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血腥罪恶。反映了作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局限性。

高尔斯华绥是英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优秀文风的大师。他善于以真实的生活画面和令人难忘的典型性格来表现主题;作品的语言生动,引人入胜;作品中往往渗透含蓄的冷嘲和深刻的讥讽。

本涅特

本涅特,1867年出生在斯塔福德郡的小镇汉利附近。父亲是律师。他童年时生活穷苦,曾在伦敦学习法律,当过律师事务所的书记员和《妇女》杂志的编辑,写过小说、剧本、评论等。以后专门从事写作,他的第1部小说《北方来的人》(1898)带有自传性质,主要写一个青年成为作家,从北部小镇来到伦敦,最终一事无成,反映了外省知识分子所经历的辛酸。

1902~1913年,本涅特侨居巴黎,开始发表小说,这使他在20世纪初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与享有盛誉的高尔斯华绥、威尔斯等人齐名。“五镇”小说的第1部是《五镇的安娜》(1902),写一个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的安娜与冷酷无情的父亲对立的道德观,对贪婪的工商业者的批判与嘲讽。

小说《老妇人的故事》(1908)是本涅特的代表作,它描写伯斯里镇布店老板贝恩斯两个女儿一生中的变化,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业城镇里中产阶级的生活。姐姐康斯坦丝嫁给布店的伙计,守着父亲留下的小家业平淡地过了一生。妹妹索菲亚不愿在沉闷的小镇中生活,和一个推销员私奔到巴黎,遭到遗弃,以收取房租维持生活,最后老死在家乡。小说所揭示的悲剧是社会环境所造成的。有的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英国中产阶级的力量和弱点。

本涅特的《克莱汉格》3部曲,包括《克莱汉格》(1910)《希尔达·莱斯韦斯》(1911)、《老两口》(1915),主要描写“五镇”印刷厂老板埃德温·克莱汉格的一生。埃德温青年时期爱好建筑学,但迫于父命,放弃个人爱好,接替父亲经营印刷厂。后来他事业有了成就,又受到妻子希尔达·莱斯韦斯的干涉和控制。埃德温于苦恼中悟出一条道理:“人间的不平是既成事实”,只能平淡一生。《老两口》写埃德温夫妇到了老年才相互谅解。这组3部曲不及《老妇人的故事》,但作者对埃德温的同情使他成为小说里最吸引人的人物。

本涅特还塑造了一些资产阶级典型人物,小说《怪人》(1911)及其续篇《摄政者》(1913)写一个毫无道德观念的“怪人”,他总是花言巧语,一直以来不择手段,投机钻营,逐渐走向成功。小说《赖斯曼阶梯》(1923)是他的重要作品中唯一不以五镇为背景的小说。作品写了一个极端吝啬的书店老板。

本涅特还以“五镇”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一些短篇小说,收在《五镇的故事》(1905)、《五镇的惨淡的微笑》(1907)、《五镇的斗牛士》(1912)等集子中。他写过不少剧本,但成就不大,其中以《里程碑》(1912)和《伟大的冒险》(1913,根据作者自己的小说《活埋》改编)较为出色。

本涅特善于描写生活中的小事,在平淡的生活中揭示诗意。他在描写人物时带有自然主义倾向。他对“五镇”生活的描写并不全面,对资产阶级的丑恶本质揭露的还不够深刻。

毛姆

威廉·骚墨赛·毛姆,1974年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律师。他的童年是在寂寞凄苦中度过的。当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伯父把他接回英国收养,送进一所寄宿学校读书。1891年,年仅17岁的毛姆,到德国求学;第2年回国,在伦敦一所医学院学习。2年之后他实习门诊,并为贫民接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随军到了法国,开救护车并护理伤员,从事战地医疗工作。1915年他加入英军情报机关,到过瑞士和俄国执行任务。

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又多次游历远东地区,并于1920年到中国旅行。从1928年起,毛姆来到法国地中海海滨的里维拉定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戈塔尔扬言要通缉毛姆,毛姆仓皇逃走,直到1946年才重返法国。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1954年,他得到英国女王的册封。1959年,他到远东作最后一次旅行。

毛姆的创作活动是从写小说开始的。1897年,他根据在伦敦学医的生活经历,写成第1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03年到1933年毛姆共创作近30个剧本,揭露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社会的道德堕落。他最著名的剧本是《圆圈》(1921)。在这个戏剧里,作者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但丝毫没有反抗和愤慨情绪。

毛姆不但戏剧与创作很有成就,还在长、短篇小说创作方面也有一定的地位。

毛姆第1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是《人性的枷锁》(1915)。这是一部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主人公菲力普是个理想破灭的青年,他在遭受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摧残、宗教思想的束缚以及爱情生活的打击之后,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追求美和正义的企图都是毫无结果的。他同一个女招待发生了关系,但他只迷恋她的肉体,彼此在精神生活上相差太远。后来他憎恨女方,却很久难以摆脱她的纠缠。他通过各种生活的体验,得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生全无意义的结论。这部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不少评论家的赞赏,直到1966年,仍被列入“现代文学巨著一百种”。

毛姆另一部著名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于1919年出版。小说写一个法国画家高根舍弃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世界,来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与保持原始方式的土著人民在一起生活,创作出许多绚烂多彩的画幅。这部作品揭示了个性、天才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1930年,毛姆出版又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寻欢作乐》,通过描写一位“文坛泰斗”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活动,辛辣讽刺了当时英国文学界种种可笑可鄙的现象。

毛姆一生共写100多篇短篇小说,出版了许多短篇小说集,较出名的短篇小说集有《叶的震颤》(1921)、《短篇小说全集》(1951)等等。毛姆短篇小说所反映的生活丰富多采,有的以南太平洋的生活为题材,有的反映国内生活,还有一些则以间谍活动为题材,其中以南太平洋为题材的尤为出色。其他题材的也不乏佳篇。除戏剧、长短篇小说之外,毛姆还发表过不少回忆录和文艺批评著作。

在英国文学中,毛姆是第一个以奚落、揶揄的笔触勾勒殖民者形象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所叙述的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情节变化多端,文字简洁利落,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以艺术上的借鉴和美的享受,因而拥有广大的读者。

1965年12月,毛姆在他的“毛莱斯克”别墅病逝,享年91岁。

福斯特

福斯特,1879年1月1日生于伦敦。父亲是建筑师,母亲随和、善良。少年时,他入肯特郡坦布里奇学校。这是一座“公学”,在这里的经历使他以后对英国“公学”十分反感,因为这种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体格发育好,头脑也比较发达,但心灵全不发达”。以后他入剑桥大学,与论哲学家穆尔和古典学者狄金逊交往,生活在一种自由主义、怀疑论、崇拜南欧和古代文明的文化气氛中。

福斯特开始创作后,便成为布卢姆斯伯里派的一员,代表着整个这一派的精神,他反对基督教,但不反对宗教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斯特被派往埃及亚历山大城,在部队中任文职。1912和1922年他先后2次游历印度。1946年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聘他为荣誉研究员。1970年他在考文垂逝世。

福斯特的主要成就是5部小说和1部演说集。此外还有1部杂文集(《阿宾哲收获集》,1936)、2部短篇小说集和2部传记。他的第2部小说是《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书名是蒲柏的一句诗的后半句,前半句是“蠢人们却闯进了”。小说写英国中产阶级的宗教道德观念,故事曲折,人物性格复杂。《最长的旅行》(1907)的主题是现象与实在(实际的存在)的矛盾。书名引自雪莱《灵魂上的灵魂》一诗,意指不自由的结合是“最令人厌倦、最长的一次旅行”。故事写想象中的爱情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作者本人和一般评论都认为这部小说并不成功。《一间可以看到风景的房间》(1908)以意大利为背景,用喜剧手法写虚伪与真实、自由、爱、音乐、意大利下层人民、自然风景等与假道学、虚情假意、传统陋习、英国市民阶层、窒息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福斯特最主要的小说是《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霍华德别业》(1910)写施莱格尔姐妹和同一阶层代表实干、缺乏想象、傲慢的威尔科克斯一家之间,以及英国中产阶级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以象征的手法,使小说更生动。

《印度之行》(1924)是作者最后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者把“联接起来”的思想扩大到不同的民族。穆尔夫人和奎斯提德小姐到印度去看望儿子和未婚夫。在一次游览山洞时,奎斯提德在幽暗的山洞里似乎感觉有人侮辱了她,引起一场纠纷,受害者穆斯林医生阿齐斯蒙了不白之冤。作者认为英国统治者和印度被统治民族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使这两个民族之间形成一道“鸿沟”。作者认为英国统治者之所以那样缺乏敏感同情,但又自鸣得意,完全要由英国中学教育制度负责。小说的结尾描写印度教一次盛典,庆祝爱神的诞生,具有象征意义。

福斯特的小说属于英国风俗小说的传统。它的思想内容是人文主义在20世纪的反映。他以此讽刺、批评英国社会,并相信实现了“爱的原则”,社会矛盾就可以和解。作者善于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往往幽默而微带讽刺。文字优美精练,常用一些象征手法,耐人寻味。

《小说的几个方面》(1927)是1927年福斯特应剑桥大学之请所作的一系列“克拉克讲座”的演讲集。此书与勒勃克的《小说技艺》(1921)同为比较系统的论述小说艺术的著作。福斯特在这些演讲中谈到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提出小说既大于现实又小于现实的观点,这差别取决于作者的气质。他又提出“平面人物”和“浑圆人物”的著名观点,这两个术语为后来评论家所经常引用。“平面人物”就是17世纪琼森提出的“气质”,即“类型”,“平面人物”只具备一种“气质”。而“浑圆人物”则给人以立体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性格。

福斯特这些演讲以文学史上各类不同的小说为例,分析小说的各个方面,如故事、人物、作者的观察角度、情节的因果关系、幻想成份、作者的信仰、结构与节奏,来帮助读者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这部作品语言生动、幽默诙谐。

吴尔夫

吴尔夫,1882年1月25日生于伦敦的文学世家。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国家名人传记大辞典》和《康希尔杂志》的编者,她自幼深受这种环境和父亲的熏陶,熟悉这些生活优裕又富有文化教养的名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也深深影响了她的精神世界,成为她所撰写的作品的主要内容。

由于健康关系,吴尔夫从未上过正规的学校,她阅读了父亲的极为丰富的藏书。英国西南靠海的康沃尔郡(有她父亲的产业)和伦敦是她最熟悉的两地;而伦敦和海滨最使她依恋,常在她的作品中出现,如描写大海的著名小说《到灯塔去》(1927)、《海浪》(1931)和描写伦敦的《黛洛维夫人》(1925)以及散文《时常上街去走》(1930)等。她于1905年开始写书评。1904年父亲逝世后,她和兄弟姊妹在伦敦布卢姆斯伯里的住宅成为文学中心,座上客有传记作家利·斯特雷奇、小说家爱·福斯特、小说家亨利·詹姆斯、诗人托·艾略特,较晚还有小说家衣修午德等人。衣修午德曾说,“布卢姆斯伯里的这些人是由于才能的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他们的共同信仰是艺术上的严格原则性”。

1912年维吉尼亚和伦纳德·吴尔夫结婚,1917年夫妻成立著名的“霍加斯出版社”。维吉尼亚也是女权运动者,竭力为妇女争取选举权、教育权、自己单独有一间房屋的权利等,这些在她的小说《奥尔兰多》(1928)、《一间自己的房间》(1929)、《三个基尼》(1938)以及许多书评和散文中都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英国后,她情绪不安,住所也遭到轰炸。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其他各辑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本书为陈祖芬的中国故事系列丛书,共十六本,在这十六本书里,有作者的生命脉络,这是读者朋友们能触摸得到的。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的作品多半散佚,历代选录虽多,文字却颇有出入,有的作品真伪难辨,其生平事迹亦有诸多疑问。《李清照诗词选》选录作品以“王本”为底本,对有争议的作品和异文审慎去取,而后按笔者孙秋克所认定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阶段编排。注释一面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多征引,一面精选名家名作为例,以供读者参阅,所引原文过于艰深者,则尽可能用现代语来解说。评析部分希望通过诗性的解读,消解岁月的隔膜,令读者感受到李清照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行文风格则力避学究气。公元11世纪下半叶,宋王朝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李清照这样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珍惜再珍惜。
  •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唐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时光文库: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 爱之弦

    爱之弦

    本书系作者的个人诗集。诗集分“爱的日记”、“爱之梦呓”、“爱如流星”三个部分,共收录现代诗歌150余首。诗作虽多浅白,有些甚至略显笨拙,但清新、自然,且由于作者的哲学博士背景,诗作吟诵的虽然是“爱”,但折射的却是“人”,是人生、是世界、是人与世界的联系。
热门推荐
  • 依言倾城

    依言倾城

    李依言爱上徐昂西的时候,她把他当做她的全世界。她以为,这份爱,渺茫无前途。可是,她却不知道,其实,她爱上他的时候,徐昂西早已经爱上她了。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其实不过幸福而平淡的事。
  • 现代神人

    现代神人

    一次意外使他有了强壮的身体一次事故使他来到异界,在异界经过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帝国,成了异界的神,在突破了异界神界的结界来到仙界,用自己在异界获得的不同的仙元力大战群仙,使他在仙界成了无人敢管的逍遥仙,突破禁地获得了混沌神的传承,来到在神界受到众神的排挤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了一个小小的星球守护神,过上了逍遥的生活。
  • 青少年生活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生活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穿越之异世冰雪恋

    穿越之异世冰雪恋

    为了姐姐,她和渣男坠楼穿越,渣男却爱上了她,她不敢面对自己的心,可还是拒绝不了。他们的爱情这般乌龙,会有结果吗?
  • 正当少年时

    正当少年时

    玄幻武侠,正当少年!江湖恩怨,儿女情长,国仇家恨,尽在少年时。
  • 现代公共关系学

    现代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的管理活动。而公共关系学就是专门研究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彼此合作的规律性及工作技法的学科。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各类成人教育或培训的教材,还可作为对公共关系学有兴趣的读者的入门读物。
  • 莫克传奇

    莫克传奇

    剑是正直的象征,是刚强的体现,是宁折不弯的信念!用剑之人,当以铮铮傲骨立于世间!——————圣骑士·查理
  • 仙临氺星

    仙临氺星

    一个阳光帅气的少年却因为背叛变得颓废却无意中得到三皇留下的传承,命也运也,在这一个复杂充满背叛社会,肮脏的人性中,他独走,然而在这过程中他却发现世界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人性变得黑暗确实因为...在古老而遥远的,洪荒世界的圣人们突然算到,水星上有开辟天地盘古留下的...
  • 文明破碎

    文明破碎

    我没有朋友?这个世界都是敌人。为了一个目的,自己最爱的人们。、苦逼初三党不能稳定更新
  • 梦里天上人间

    梦里天上人间

    我在那儿,不会一个人,因为那会很孤独;我想与世无争可世事非要纳我;我想,为了你,冲破这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