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3000000001

第1章 序

在李伟和潘忠宇先生的书稿《回族伦理文化导论》即将付梓之际,两位教授嘱我写序,我对伦理学没有研究,却不知深浅,贸然答应了。待我将书稿翻阅数页之后,真有眼前一亮之感,于是一口气读完,收获颇丰,顿悟了很多道理,也深深体会到了回族伦理文化这项研究之深奥。同时我也开始后悔,踌躇久之,不知以我这个外行人之认识,如何为这部大作作序。好在我对回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稍有了解,也有些个人的体会,我自己的专业——民族学或叫文化人类学,也是研究文化的,只好不揣谫陋,从自己的一孔之见来谈谈读罢该部著作后的感想和一些不成熟的认识。

关于回族文化,中外学者已多有研究,专著论文颇丰。但从伦理学角度进行系统阐释的论著,据我个人所知,这部书稿还是第一部。近十几年来,学界开始重视对于中国少数民族伦理文化的研究,也相继推出了一些作品,但毕竟是一个新开辟的研究领域,不少作品读起来给人以泛泛之论的感觉,介绍各种风俗习惯,罗列各种文化现象的多,真正有深入分析和新见解,能够提高到理论层面进行讨论归纳的较少。读了这样的作品,使人对于该民族伦理观念的特点和前因后果还是不得要领。

李伟和潘忠宇先生从事于民族伦理文化的研究已数十年,因为在宁夏这个回族聚居区工作、生活,又将目光长期集中于回族的哲学、历史和文化,厚积薄发,利用数十年的学术积累,推出了这部专著,其分析问题的理论和资料运用的方法,除了传统的哲学视角之外,还增加了民族学的角度,其中对于回族伦理文化的介绍和阐释,翔实深入,多有创见,以我个人的看法,既是回族伦理文化的开山之作,也是民族伦理学作品中的一部典范。

伦理学是阐释道德规范的学问。人类是否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今通用,可以一成不变的道德规范呢?传统意义上的伦理学,特别是西方的传统伦理学对此基本上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发端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西方伦理学认为,道德是具有普遍性的,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规范;普遍有效的道德原则等同于绝对道德真理,因而是判断人的行为之善恶性质的根本标准。也就是说世间存在着一种普遍有效和统一的道德原则,即普遍有效的绝对真理。这样的观点,曾统治伦理学界数百年,但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

伦理学,传统上被列入哲学研究的领域。从哲学的角度看,有道德规范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也就是说,所有的动物天生就被赋予了各种生存的本能,它一生都依靠这种本能生活。但人类除了本能之外,在后天的生活中还要学习和遵从道德规范。道德规范的学习,从民族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人被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道德规范具有规范人的行为,调节社会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功能,道德规范还赋予人精神上的价值和意义。没有道德规范,人就会仅凭动物本能生活,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就仅仅是一个动物而不成其为人。人除了学习道德规范之外,还要学习其他各种知识和能力,我们把人后天得到的这一切称为文化。

所以说,伦理观念,道德规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有无文化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文化是什么呢?学界相关的解释多如牛毛。但归纳起来,不外这样几类说法:

“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

“文化就是生活中数不清的各个方面。文化包含了后天获得的,作为一个特定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行为、观念和态度。”

“文化是被一个集团所普遍享有的,通过学习得来的观念、价值观和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文化的定义归结为两点:

第一,文化是共同享有的。也就是说,它是某一个人群共同享有的。这个人群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以地域、年龄、职业、信仰、性别和阶级等社会或文化界线划分的不同的人群。每个人群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也会有自己特定的道德规范。

第二,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先天带来的那些动物的本能之外,所有后天习得的一切,如习俗、观念、行为和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数不清的各个方面,都是文化的内容。

民族学所说的文化,普遍有如下的三个特点:

1.文化是有适应性的。不同的文化都是适应不同的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而产生的,所以说文化是适应环境的产物。因此就会有草原民族的游牧文化,平原居民的定居农业文化,江河海边的渔业文化等。

2.文化都是整合的。也就是说,构成文化的诸要素或特质不仅是习俗的随机拼凑,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相互适应或和谐一致的。在某一环境内,一般都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特质“束”。例如,蒙古族牧民的文化特质束就包括骑马、住帐篷、放牧牲畜、吃肉、穿蒙古袍等。

这些衣食住行的特点,都是为了配合游牧的生活,各种特点之间也是一束或叫一捆互相适应配合的习俗。

3.文化总是不断变迁的。文化既然是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产物,环境的不断改变自然也要推动文化的不断变迁。

我们说,伦理观念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也应该像文化的其他部分一样,是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既然文化有如前所述的那些本质和特点,如果回过头来看西方传统伦理学所谓世界有一个古今中外普世不变的道德规范的观点,也就显得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近20年来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的西方伦理学对此已经有很多相关的批判,这种批判将道德从普遍和统一性的神坛上驱赶下来,使之还原为多元的道德规范。20世纪中叶以来,应用伦理学的出现,又打破了伦理学偏重于理论研究而脱离社会实际的做法,使伦理学的研究呈现出原理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的局面。于是一大批分支学科相继出现,如经济伦理学、政治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军事伦理学、网络伦理学等。与此同步,在我国也出现了伦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1985年10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伦理学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本书作者李伟和潘忠宇教授等人提出了开展西部地区特色伦理学研究的设想。不久,他们就与部分西部学者一道,多次发起组织了有关民族伦理学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在此基础之上,伦理学界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伦理文化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至今20余年来,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这样,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民族伦理学已经逐渐形成。

在这个分支学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看到其大体的框架,这将包括我国五十几个民族各自的伦理文化的研究,也将包括各地方、各种宗教信仰、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人群的伦理文化的研究。这项研究将帮助我们理解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世界是多元的,我们的文化和伦理观也是多元的,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这项研究将帮助我们各民族既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也能够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

民族也如个人一样,都会有自己的优点,也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也都既有其精华,也会有部分糟粕。回族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如何辨别优劣,这是我们民族伦理学研究者需要给以明确回答的问题。李伟和潘忠宇先生在其著作中,将回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集中给予分析和褒扬,让回族人能够知道在此类事情上应该发扬和继承什么,同时对于与自己传统文化中这些精华部分有冲突的那些观念和行为方式则是应该抛弃的。这也是本部著作突出的社会价值之所在。

并不是所有的同类研究都自然而然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项研究,民族伦理学自然也要遵守科学的研究规范,才可能生产出有学术价值和说服力的作品。

这样的规范要求所有的研究都要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之上。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都是如此。李、潘两位教授的大作遵循了这样的规范,所以我说它也是国内民族伦理学研究的一个典范,值得这个领域的学者们发扬。

建议所有的回族同胞和民族伦理学的学者们都读读这部著作。

杨圣敏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10年11月10日

同类推荐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选题报告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
  •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

    《梁启超讲国学》有侧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梁启超著述中的相关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来做解读。这些内容包括史学、文学、儒学、佛学、法学和教育、修养、伦理等诸方面。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是希望通过本书能让初接触的读者一看就入门,让有基础的读者一看就能见微知著,从而更上一层楼。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隔代教育须注意的100个细节

    隔代教育须注意的100个细节

    本书从认识隔代教育、与子女统一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与孙辈做最好的沟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注意生活的一些细节等11个方面,讲述了隔代教育必须注意的100个细节,并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给出了可操作性的方法与建议。这是一本做好隔代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读物。
  • 悍兽征天

    悍兽征天

    这是兽神陨落之地,这是令万千位面都仰望的一个大世界。想要在这里称霸你就必须进化。这里虽没有华丽的魔法,但有兽魂之间的精彩斗争;这里虽没有绚烂的斗气,却有运用激气而奋力厮杀的斗兽们。请看悲剧改造少年__符文,一步步征服天道,试炼成神
  • 你终于还是选择了死亡

    你终于还是选择了死亡

    花零落,叶凋零,美若雪,夜色落,定尘安。
  • 铁幕德意志

    铁幕德意志

    罗曼诺夫脚下的柏林,是红色帝国的轴心。源源不断的天启装甲集群,是征服西方的剑与盾。铁十字从地狱里归来,饱含了失败的屈辱和仇恨。他会让欧洲对德意志所犯下的罪行付出惨痛的代价!“钢铁灵魂将响应铁幕的呼唤,重返柏林,在勃兰登堡门下相聚。”“帝国,我回来了。”
  • 郡主,你的节操又掉了!

    郡主,你的节操又掉了!

    岳家有女,名为凤歌。据坊间传闻,此女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三岁敢斗狗,五岁能欺人,十岁便成为人人惧怕的混世小魔王,可是谁都没想到这样一个魔王有一天居然被人给“看”上了!月黑风高夜,美人笑而轻语,“小凤歌,你不是说要拉着为师的手,畅谈一下人生理想吗,来吧,为师等着呢~”某歌咬咬指甲,嚎啕大哭,“我错了,师尊,我真错了!我错在不该觊觎你的美貌,更不该看不起你的聪明才智,至于理想神马的,全TM浮云,我已经让它滚蛋了!师尊,求放过~”这美人有毒,救命啊!
  • 一本书读懂枸杞:杞乡,杞瑞

    一本书读懂枸杞:杞乡,杞瑞

    这本集子以宁夏枸杞为主线,从“杞韵、杞甜、杞妙、杞瑞、杞乡、杞红”六个部分,从关食美味、保健养生、城乡山水等各个方面,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展示了宁夏与宁夏枸杞的功效.能让读者读完后对关于宁夏枸杞的传统历史、文化价值、保健功用、人文风俗、消费特点、市场品牌等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体现了历史与现实、文学与生活、艺术与健康的有机融合。虽是一部散文集,却文气贯通、语言简洁、富于特色,有地域文化积淀,有个人灵性抒发,是一部宁夏枸杞集地域、文化、保健、科普的精品力作。
  • 非君不可:携手陪爷可好

    非君不可:携手陪爷可好

    这是讲一个小腐女僵尸来到古代看到众天自然的美男们第一个想法就素:凑合他们成一对!!神马,青梅竹马的小婊子死缠烂打来逼婚,看我MM僵尸拯救小美男。神马,莲花婊献媚美男王爷,看我MM僵尸先嘶了你这莲花面孔。众位婊子们,美男太纯洁,不能让你们污~!!!——某腐女僵尸座右铭。(改,大改改啊改啊改)
  • 心之清浅

    心之清浅

    一个没我姑有心的女孩寻找心的故事,背景古代,就是这样。路途中遭遇各种奇事,妖怪。嗯,差不多了。结局为虐=_=我姑妄言之,你们姑妄听之。
  • 80后抉择:爱情或面包

    80后抉择:爱情或面包

    每个人都想嫁钻石王老五,可以睡到自然醒,逛逛名牌店,吃吃高级餐厅。但,每个人又同时向往一生一世的美好爱情。可是,当一个英俊帅气又多金男生,另一个则是家境平平,却也同样优秀的男生。同时爱上了她,她是个平凡而又美丽的女孩。她会选择跟那个男生在一起呢?而在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意外之后,他们三人之间又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 KILL战

    KILL战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杀人不犯法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不妨大胆地做个假设:家长教给孩子们的不是怎样不被骗,而是怎样不被杀。学校教给孩子们的不是一大堆教学手册,而是一大坨“怎样杀人和怎样不被杀手册”。杀人开始变得职业化,每个人都抱着一个最原始的想法——活下来!现在,将假设铺开,从这里——心里,去看看我们做出的这个大胆假设。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