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3700000023

第23章 一生有光(1)

专访周有光

访问者凤凰卫视

播出时间:

上集

一月十日(周日)二十点三十分首播

一月十一日(周一)十三点二十五分重播

下集

一月十七日(周日)二十点三十分首播

一月十八日(周一)十三点二十五分重播

朝闻道,夕死可矣,壮心存,老骥千里

忧天下,仁人奋起

许戈辉(主持人):我今天这位采访嘉宾相当地特殊,首先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他已经一○五岁的高龄了,然而当我慢慢地走近他,才发现原来年龄只是他不可思议的一小部分。我们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大多都学过拼音,而这位老学者正是汉语拼音的制定者之一。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他,偏偏是半路出家,年过半百才从经济学领域游到了语言文字的海洋。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八十二岁的时候,他开始学电脑,之后的所有著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而去年,一○四岁的他又出了自己的文集《朝闻道集》。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当我真正地坐到他面前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他新书扉页上的那几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壮心存,老骥千里。忧天下,仁人奋起。

周老,我看到您最近刚刚出了一本书,这里边我看有很多文章都是您一○○岁以后写的。

周有光:对。这本书都是一○○岁前后十五年,大概十五年左右写的。我这个时期写的文章很多,因为没有事情干,乱写的杂文。

许戈辉:那您都是怎么写呀,现在是用笔写,还是您跟人家说,人家帮您记录啊?

周有光:我有一个小的电子打字机,实际是一个小电脑,可以打中文英文,方便得不得了。我在那边房间里面,我的大电脑放在这里,这个大电脑呢,我跟外面联络用的,我自己写文章呢,我用这小电脑。为什么呢?那个写文章方便,打拼音它就变成汉字了。

的确,信息时代快捷方便的交流,离不开汉语拼音的创造。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天天使用着自己建立的现代汉语拼音系统,将他的思想传播得更远。而要追溯他与汉语拼音的结缘,那还得回到他的大学时代。

周有光:我在大学里读书,虽然是主要学的经济学,可是我业余,对于这个语言文字学很感兴趣。我从中学到大学,在教育方面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在中学主要是学中国古代的东西,一到大学呢,我进的是所谓叫帝国主义的学校,最有名的圣约翰大学。在当时,一进这个大学,它的校园语言是英语不是中文。一进这个学校里面,除了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这些课程是中文,其他都是用英文。老师解释都是用英文,学校里发布告都是英文,连门房讲话,看门的人讲话都讲英语。这个语言一改变,又发生许多问题。比如我进大学的第一天,你要交钱嘛,交了钱呢,他就给你一个卡片,这个卡片上面就把我们的名字印在上面了,不仅是有中文的名字,还有字母写的文字。

许戈辉:那个时候的字母是什么,是拼音吗?

周有光:老的拼音。

许戈辉:老的拼音。

周有光:这个老的拼音不是拼的普通话,是拼的上海话。

许戈辉:哦,真的?

周有光:因为那个时候国语在上海还不流行啊,上海话还是主要的。那么他说什么东西都是按照这个字母来排的。这个非常方便呀,否则你的档案啊什么东西,你要查就查不清楚了。这是一种分类的方法,管理的方法,叫字母管理法。这个立刻就看到西洋文化的效率问题。否则我们的档案你要查起来困难得不得了,他们一下子就查出来了。这是一件很小的小事情,第一天就给我印象很深刻。我觉得这个语言文字,跟工作效率有极大的关系,这样子我对语言文字就发生了兴趣,不过一直不是我的专业。可是我一直呢,业余我就自修,我阅读了一点语言文字的课程。后来到了欧洲啊,我就发现这个字母学很有趣味,因为字母学,在中国没有这门学问的,我觉得很有趣味,我就自己看,自己自修,我买了许多书,我想不到隔了几十年之后有用处。

大学里学习经济学的周有光,毕业后任教于光华大学等校,其后任职于江苏银行和新华银行,并被派驻纽约和伦敦。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前夜,他返回中国,随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讲授经济学,业余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到了一九五五年,虽然自称为语言学的门外汉,但周有光却需要面对人生中的又一次转变。

周有光: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一九五五年举行一个大会,叫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中央叫我来参加。我在上海复旦大学教书嘛,我教的经济学,不是这个。那么开完了会呢,我又赶快要回去上课的呀。那么领导说,你不要回去了,因为新成立一个文字改革委员会需要人,希望你来参加这个工作。我说不行,我说我是业余搞的,我是外行。领导说这是一件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那么当时这个复旦的校长呢,也是劝我,劝我改行。他认为这个语言文字也是很重要,那么我就改行了。所以一九五五年冬天开会,到了一九五六年呢,我就调到北京来了。从此以后呢,我跟经济学就离开了,就完全搞语言文字学了。

一九五五年十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邀请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参加会议。会后不久,年过五十的周有光接到通知,从上海调往北京。

周有光:为什么要举行这个会议呢?因为当时说要建设一个新中国,老百姓80%都是文盲,就要很快地把这个文盲提高文化,那么就把希望放在文字改革上面。这个文字改革运动,不是这个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清朝末年就有了,一步一步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呢,有了这个专门的文字改革委员会来做这个工作。这工作要求四件大事情。第一呢,全国都要会讲同一种国语,后来改名称叫普通话。第二呢,除写文言之外,一般的东西都要写白话,叫白话文运动。还有第三呢,这个汉字乱得很啊,一个字有多少种写法,我一○○岁的时候,人家送我一个《百寿图》,一个寿字写了一百个样子。

许戈辉:是汉字的魅力,也是汉字的麻烦。

周有光:但是呢,你到了机械化、电脑化的时候,你每一个字只能有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你当然是选一个比较简单的嘛,这就是简化嘛。第四件事情呢,就是要有一套字母来给汉字注音,因为汉字读音困难,所以制定一个汉语拼音方案。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关于二十六个字母的复杂学问留在北京的周有光与叶籁士、陆志伟共同起草了第一个草案: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当时,周有光提出了三点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但是,汉语拼音方案,究竟以什么字母作为基础,在当时存在着许多争论。

周有光: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看起来是二十六个字母,好像很简单,实际这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我听说毛泽东到苏联就问斯大林,说我们要改革文字,你看怎么办?斯大林说,你们是一个大国,可以创造自己的一套字母。那毛主席回来以后呢,在当时有一个学会是民间的,不是政府机构,我刚刚讲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是政府机构。有一个叫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这个研究委员会呢,就尝试创造民族形式的方案,就按照中国传统来创造。搞了三年呢,搞出来的方案都不满意。那么我们的领导叫吴玉章,吴老就跟毛主席讲,说搞了三年呀,这个民族形式不满意,还是采用罗马字母吧。那毛泽东就同意了,同意以后呢,毛泽东就把这个问题提到党中央,中央开会的时候,中央也同意了,这样子就制定罗马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经过三年的反复修改论证,一九五八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在全国推行,这使得难认难学的中国方块字有了通用的代码。到了一九八二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许戈辉:可是周老,我听说呢,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人,会觉得说汉语拼音呢,对我们这个汉字文化传统真正的传承啊,会有一些阻碍的作用,会有一些负面的作用,您同意吗?

周有光:一直到最近呢,还是有许多人对我们这个文字改革是不满意,我想他们的不满意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工作的复杂性许多人不了解。同时呢,语言文字改革是慢慢来的,你不能很快,比如许多人,有的人主张拿拼音来代替汉字,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家问我,你看要多少年,拼音能代汉字,我说你等五百年吧。

许戈辉:虽然是拼音之父,但您不建议。

周有光:所以我们的政策是用拼音帮助汉字,而不是用拼音来代替汉字。那么最近包括这个政协里面提的提案,他们这个动机是很好的,我们要感谢他们,可是呢,他们并不了解情况。

许戈辉:在准备这次采访的时候呢,我就想,去和一位语言文字的专家对话,我特别想知道,周老到底如何看待,二○○九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汉字繁简之争。不过我也有一点担心,毕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家了,万一不是那么关注每一条新闻,不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办呢。没想到,在我们的聊天当中,周老自己就谈到了那个提案,看来真的是与时俱进。那么,对于汉字恢复繁体字的呼声,周老到底如何看待呢?

周有光:这个繁体简体的矛盾啊,许多人都是不了解情况。我们写的普通用的字呢,汉字的数目多得不得了,那么我们规定通用汉字七千个,通用汉字七千个当中呢,大部分的字没有繁体简体的分别的,只有一小部分。那么这一小部分呢,有简化繁化的分别的呢,当中也可以分开来。很少一点呢,是真正有分别的。有许多呢,都是我叫作类推的。你比如说,一条鱼的“鱼”字,本来下面四点,你改了一横了,你改了一个鱼字,许多鱼字旁你都认得了嘛,对不对。所以许多这个繁体简体呀,用不着学就可以知道了。

许戈辉:对。

周有光:而且这个简化字啊,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创造的,不是的,都是古代有的。在一九五六年,我们定这个汉字简化方案的时候,我们采取的原则叫作约定俗成,不是创造性的。

周有光:但是呢,许多人希望我们学台湾。

许戈辉:您觉得呢?

周有光:我想这个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是前进了,他们没有前进,他们是,像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这样子呀。看嘛,看一个字,写嘛,写另外一个字嘛,完全不一样的嘛。那今天能不能这样子教小孩呢,不可能的。因为今天小孩要使他花比较少的时间来学好文字,因为今天要学的东西多了,跟古代不一样了。

许戈辉:我手上的这本就是周老的新作《朝闻道集》,封页上写着:这是周有光先生在一○五岁之前,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其实我们随便地翻开书的目录,从那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比如说像美国何以长盛不衰?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贫穷的阿富汗会不会成为亚洲的瑞士?还有像东西方文明能够共融吗?为什么说“大同理想”和“小康现实”?那些从容淡定的话语,显示了周老丰富的学养和时事关怀。尤其是书的开篇--华夏思古,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来说呢,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周有光:对。

许戈辉:您说我们要重新拾起我们华夏文化的精髓。我想知道,您到底为什么那么重视华夏文化精髓的重拾?

周有光:因为我们这个“文化大革命”以后啊,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没有文化了。它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整个否定,西洋文化整个否定。后来向苏联一边倒,苏联自己也倒掉了,所以变成一个文化的荒原了,中国。那么在这个时候呢,不是我,许多人就开始怀念中国古代文化,所以呢,有一个无形当中的华夏文化的复兴运动。华夏文化的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更新,就是要把古代文化当中的精华学来,并且加以改进发展。这样子是恢复你的文化,发展你的文化的一个方面,另外呢,要学外面的文化,主要是西洋文化,这两个方面都要发展。这样子呢,我们新文化才能起来。

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

周有光: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作温故而知新,这个话非常有道理。西洋的文化,你读西洋的历史,西洋的文化时就知道,它的文化高度上升是文艺复兴开头的。什么叫文艺复兴呢,西洋的文化不行了,落后了。它怎么办的呢?它怎样复兴的呢?它就去读古代的希腊文化,西欧都把希腊文化忘掉了,所以落后了。它就在古代的旧的文化,就是古代希腊文化里面的精华,把它拿出来,加以提高发展。这样子呢,再有新的文化。这样子创造了西方,所谓西方文化,后来变成世界上面一个文化高潮。所以文化的发展都是温故而知新,要从旧的里面得到新东西。

不得不学的国际现代文化

在复兴华夏文化的同时,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周有光:人类的文化,它是从分散到集中。古代有好多个文化摇篮,后来慢慢地聚合成为四个传统文化系统。这四个传统文化呢,一个是东亚的,东亚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一个是南亚文化,以印度文化为中心;一个是西亚文化,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中心。还有一个是西欧的文化,西欧文化传到美国,那么变成西方文化。所以在历史上面呢,传下来的有四个传统文化系统。那么这四个文化传统系统,到了全球化时代,相互流通相互学习,好的东西大家用,就慢慢地产生一个新的文化,这个新的文化就叫作现代文化。所以现在这个文化的结构是有两层,一层是国际现代文化,另外一方面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许戈辉:我们用不用担心越来越国际化,共享的文化越来越发达,但是每一个地域自己特有的文化就逐渐会消失?

周有光:许多人是担心,实际上用不着担心。为什么呢?它自然地变成一种双文化现象。就是每一个人啊,你不能不用、不能不学这个国际现代文化,不可能的。你能不坐火车吗?现在还有高速火车呢。你能不坐汽车吗?你能不坐飞机吗?另外呢,这种双文化的生活,实际上是一早就有了,中国古代就有了。中国古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后来呢,印度的佛教文化传来了,佛教传来不是几个菩萨,它传来好多学问。所以中国的文化一早啊,到了唐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印度传统文化,这是双文化了。已经是这样子了。双文化嘛,当然我要影响你,你要影响我嘛,可是并不是说,你影响我,我影响你,将来变成一种了,不是,实际上两样都有。

喝星巴克、看最新大片的新潮老头

周有光,百岁人生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一个缩影。他被誉为中国的“汉语拼音之父”,年过百岁,笔耕不辍。

许戈辉:人家说长命百岁是一句祝福语,您现在都超过一○○岁了,您可以去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

周有光:大概一○○岁是人的一个正常的结束,超过一○○岁是例外,我说是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

同类推荐
  •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主要内容分为姜霓编著的《铁马红颜(萧太后)》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萧太后传奇的一生。《铁马红颜(萧太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人类需要宗教,因为宗教是关于生命的哲学;人类需要信仰,因为信仰是人类生存的指针。本书以崭新的角度客观认真地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并扼要介绍佛陀出世时印度社会的背景,以及僧团成立的状况及其矛盾和困境。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生长在人间,成佛亦在人间。他是我们长夜漫漫的人间慧灯,他是我们苦海茫茫的人间舟航。他的人格已经到达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净不染,他解脱了世间上一切束缚烦恼,他己经远离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说法四十余年,告诉我们求得解脱的方法,指示我们应行的大道。他所留在这人间的佛法,无一不是从他大智觉海中流露出来,无一不是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
  • 中国最狂的总裁

    中国最狂的总裁

    马云且狂且怪,但他狂的有谱,怪的有理。不管是策划了600名雅虎中国员工从北京乘火车专列到阿里巴巴总部的杭州之行,还是在公司内部晚会的舞台上一脸无奈的扮演白雪公主的搞笑角色;不管是妙语连珠的点评《赢在中国》,还是潇洒不羁的举办“西湖论剑”,马云像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屈的创业信念,独特的做事风格播撒在商界,让人们仰视,也让人们深思:“既然80%的普通人,都能成功,但为什么成功的偏偏是那个长相普通,智慧普通的家伙呢?”
  • 德扑之王:大卫·邱的人生传奇

    德扑之王:大卫·邱的人生传奇

    美籍华裔“德扑之王”老邱首部自传作品!老邱在德州扑克圈内被视为传奇!老邱1960年生于广西南宁,本名邱芳全,英文名DavidChiu(大卫·邱),1978年赴美留学,现为美籍华裔著名德州扑克选手。本书详述了大卫·邱作为德扑之王的传奇人生经历。1978年,18岁的大卫·邱从广西南宁的乡下,来到美国俄勒冈州的萨勒姆市,先是在寄宿家庭为养老院打工,后来开办自己的中餐馆。因为一次偶然的送餐经历他接触到了德州扑克,一步步成为德州扑克世界冠军。
热门推荐
  • 非神

    非神

    神也是人,之所以被称为神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们成为了神
  • 萌妻宠上瘾:倒追男神101次

    萌妻宠上瘾:倒追男神101次

    原配女儿变私生女,兰见微忍了,但她不能忍受自己的男神一个个被抢走的事实。于是兰见微使出浑身解数追白莲花姐姐心中的男神!只是姐姐的男神是个高冷禁欲主义者,刀抢不入!她追得好累!五年后,她儿子被捉,兰见微心慌慌对捉她儿子的男人说:“楼先生,请把我儿子还回来。”楼先生冷煞的嗤笑:“你儿子?确定这不是我儿子?宝贝!拐带我儿子知道要判什么罪名吗?”终身监制!【萌芽小白兔VS腹黑大灰狼】
  • 一念执着:盛世帝妃

    一念执着:盛世帝妃

    天玺王朝开国云老将军嫡孙女云想容自幼体弱多病,好不容易活到十四岁却生了一场大病而死。而二十一世纪的云慕容因随父亲考古,被一个雪莲吊坠带到天玺王朝穿越成她,顿时惊讶了,这副容貌竟是小时候的自己。且看二十一世纪少女如何在异世显露风华,顺便收个王爷夫君。
  • 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

    古典诗词曲名句鉴赏

    本书所选的名句均为我国历代名诗人、名词人和名散曲家的名作中的名联,共三百联,书中既有对名句的鉴赏内容,又有对原作的分析讲解及相关文学知识的介绍。
  • 凡尘仙隐

    凡尘仙隐

    六界之中,唯仙界最苦。上敬诸神,下慑群魔,连凡人啊小妖之类勺大碗小的事也要管。仙界之中,唯玄羽门掌门云梦凡最苦。好事她做,黑锅她背,最后还要被自己一直守护的六界给镇在落云山下。这下好了,没了云梦凡这个实力顶尖强横的大仙震慑,众多仙妖魔怪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大打出手互相伤害……这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云梦凡的好。可是这世上也没有后悔药不是?幸好,她有个“乖巧”的小徒弟。解救恩师、力挽狂澜、重拾天道……人人赞他是英雄,然而……“墨倾尘,你做什么?”“师父,徒儿已经当世无敌,想来也只有师父才堪匹配了。您就勉为其难,从了徒儿吧!”
  • 大明朝之大泼才

    大明朝之大泼才

    李相之在穿越到大明朝之后,遇上了苏州唐伯虎、文征明、周文宾、张梦晋等吴中才子,且看他如何与他们玩乐大明朝!
  • 唯一的我们

    唯一的我们

    当命运把霸气的她,温柔的她,天真的她,迷糊的她缠绕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当她们之间有了隔阂该如何化解?当她们毕业来临该何去何从?
  • 微型小说名家名作

    微型小说名家名作

    本书收录了冰心、贾平凹、冯冀才、孙犁、王蒙、沈从文等数十位作者的几十篇微型小说佳作。沈从文的代狗,冯冀才的珍珠鸟,冰心的落价,王蒙的雄辩症……爱好小小说的你,愿你在这本集子中有所收获,把握生活,开拓视野,汲取优秀思想的营养。
  • 第十三夜的暮月

    第十三夜的暮月

    一朝车祸,洛晓瑞离奇穿越神秘龙之大陆。灵魂共存,冷血龙皇被迫成为第二人格。雪瑞和晓瑞这两朵双生花,在命运的长河中随波逐流。她到底是人,还是龙?究竟是晓瑞在默默地爱着烨凌,还是雪瑞的恋兄情结作怪?惊天的杀局,从她穿越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将她往死路上逼。这一切,都因为——白夜!
  • 我的青春有兄弟

    我的青春有兄弟

    兄弟,我的兄弟,你们在哪儿,现在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