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中父老望王师,想见壶浆满路时。
寂寞西溪衰草里,断碑犹有少陵诗。
二
鸭绿桑亁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
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
[注释]
作于宁宗嘉泰四年(1204),作者时年八十岁。原作四首,这里选二首。关中父老:指陕西地区的汉族人民。王师:宋朝的军队。壶浆:迎接、慰问军队的酒水。
“寂寞”二句:是说在关中华山脚下西溪边上的草丛中,还埋藏着刻有杜甫诗的残碑。此首下陆游自注:“华州西溪即老杜所谓‘郑县亭子’者。”少陵,杜甫的号。鸭绿:江名,在中国与朝鲜交界处。桑乾:河名,一名浑河,又名永定河,在今河北省。尽汉天:全是中国的领土。传烽:用烽火传递边防警报。祁连:山名,在今甘肃省。何殊我:与我有什么不同。著(zhuo)鞭:挥鞭策马努力向前。比喻先人一步得志在前。典出《世说新语·赏誉下》注引《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逖)先吾著鞭耳。’”
[点评]
这两首诗题为“书事”,看内容可知,所“书”的仍是作者一辈子念念不忘的第一件大事:参加北伐,重新统一中国。第一首,通过设想中原遗民至今仍在天天盼望宋军北伐,表达作者自己盼望南宋朝廷早日决策北伐的心情。第二首则更充分反映出陆游与宋代其他爱国诗人不同的主体意识和创作个性。钱锺书《宋诗选注·陆游小传》将陆游与南宋爱国诗人陈与义、吕本中、杨万里等比较评论说:“他们(指陈、吕、杨等人)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宏愿;只束手无策地叹息或者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没有说自己也要来动手”;而陆游这首绝句,“尽管他把自己搁后,口吻已经很含蓄温和,然而明明在这一场英雄事业里准备有自己的份儿的。这是《诗经·秦风》里《无衣》的意境,是杜牧《闻庆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和陆游年辈相接的岳飞在《满江红》词里表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