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
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
虚堂奉祠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山川寂寞客子迷,草木摇落壮士悲。
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
夜归沙头雨如注,北风吹船横半渡。
亦知此老愤未平,万窍争号泄悲怒。
[注释]
锦屏山:在四川省阆中县南,上有唐诗人杜甫的祠堂。少陵:指杜甫。少陵在今陕西西安市杜陵东南,杜甫曾居其地,自号“杜陵布衣”,又号“少陵野老”。飞阁:凌空耸立的高阁。危亭:高亭。轩窗:高大的窗户。临锦屏:面对城南的锦屏山。涉江:渡过嘉陵江。丹青:绘画用的颜色,代指图画。虚堂:空堂,无人居住的房间,指祠堂里供奉神主的房间。子杜子:指杜甫,这是对杜甫的尊称。
高寒:高古清寒。江水:指嘉陵江水。凛凛: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9]沙头:陆游住宿处。此老:指杜甫。万窍争号:指山野间的洞穴都发出各种声响。这句是说,山野间洞穴发出各种声响,像是在替杜甫宣泄他胸中悲怒不平的情绪。
[点评]
这首诗也是乾道八年(1172)在阆中所作。杜甫是唐代诗人中最为陆游所景仰的一位。这不仅因为杜甫诗艺极高,赢得了包括陆游在内的宋代诗人的一致推崇,更因为杜甫有着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是爱国志士陆游学习的最好榜样。陆游的好几首吟咏杜甫的诗篇都将杜甫视为异代知音,本篇也是这样。作者夹叙夹议,既描绘出祠堂里供奉的杜甫“眉宇高寒照江水”、“忠义凛凛令人思”的光辉形象,又表彰了这位伟大的爱国者“至今元不死”的思想和精神。作者一边写杜甫,一边也正写着自己,透过对杜甫的描写和歌颂,宣泄了自己心中有志难伸的苦闷。所谓“万窍争号泄悲怒”,实兼杜甫与诗人自己而言之。《御选唐宋诗醇》评曰:“伤今怀古,怀抱略同,忾焉寤叹,如见其人,亦以写其胸臆耳。”整首诗元气淋漓,慷慨悲壮,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