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橐缚袴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注释]
大阅:对军队的大检阅。语出《左传·桓公六年》:“秋,大阅,简车马也。”《榖梁传》作“阅兵车也。”宋代朝廷、州郡阅兵,都可以称“大阅”。球场:指阅兵的校场。校场在练兵讲武之馀,也可作蹴鞠(踢球)用,故以“球场”称之。西山:指盘亘成都北部和西南部的岷山山脉的众多山峦。嶙峋:山石一层层地重叠不平的样子。雪岭、蓬婆:泛指岷山主峰一带的山峰。雪岭,位于成都北部、松潘南部。蓬婆,《元和郡县志》说是大雪山的别名。秦川:原指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地带;渭水:指横贯今陕西省的渭河。诗中秦川渭水连用,指长安附近之地。属橐缚袴:写作者自己身着军装。属橐,佩戴箭囊,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缚袴,骑马打仗时将裤脚束缚住,参见前《闻虏乱有感》注。儒冠误身:做读书人误了自己的前程。前已屡注。
[点评]
淳熙二年(1175)秋天,身为四川制置司参议官的陆游参加了成都的阅兵大典,写下了这首纪事抒怀的七言律诗。首联写阅兵的时令和环境。中间两联展示阅兵的情况,写出了阅兵的盛大场面、宏伟气势和严肃气氛。尾联抒情——阅兵这件事触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他恨自己久被“儒冠误此身”,愿意穿着军装,早日能上战场。这首诗笔调多变,首联用笔清淡,颔联笔调雄壮,颈联用笔改为精细、疏淡,尾联的感慨之音则嫌说得太尽。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本篇:“起叙题兼写景,三、四句法雄迈,五、六济以和缓,收嫌太尽。”总起来看,本篇笔调善于跌宕变化,曲曲传达出作者作为爱国志士丰富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