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4200000005

第5章 汉语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2)

一个新的词义从产生到稳定,在当时的条件下也需要几百年时间。如“字”的文字义,产生于战国中期。到西汉时期,现存古籍中,用于文字义的“字”,仅见于《史记》中的6例,见于《列女传》中的2例,见于《西京杂记》中的2例,也经历了二三百年。兹转录如下:

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又《孝武本纪》)

文字之上下,简之参差长短,皆有意。(又《三王世家》)

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论语弟子问并次为篇。(又《仲尼弟子列传》)

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又《吕不韦列传》)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又《太史公自序》)

门人从之以为诔,莫能窜一字。(《列女传·柳下惠妻》)

关吏执笔书劾,不能就一字。(又《珠崖二义》)

听得铸钱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西京杂记》卷三)

作传百三十卷,五十万字。(又卷六)

西汉二百年间,这10个表示文字义的“字”,出自三个作者。主要见于《史记》。另两书《列女传》《西京杂记》的作者,是刘向父子。与系词“是”的产生地竟然是重合的。这些新的语义和语法形式如此集中于政治或文化中心区域,也说明了它们首先是在这些地区产生并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的。

还值得一提的是,与《史记》相隔约一个半世纪的作品《论衡》,不仅有个别系词“是”,而且表示文字义的“字”,竟达28个之多。《论衡》作者王充为会稽上虞(今浙江境内)人。这说明表文字义的“字”,其使用的区域已经扩展到当时文化还不是很发达的浙江了。到稍后《说文解字》的问世,“字”的文字义的发展才完全成熟而稳定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新的语法形式或语义,从萌芽到成熟“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看来也是语言的交际功能本身所要求的,也带有普遍性。因为一个新的语义或语言形式,由量少逐渐增加而到多,由点逐渐扩散而到面,还有一个群体的缓慢认可的过程。即使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一个新的语言形式尽管可能很快得到流传,但最终能否为广大群体所接受,还要经历时间的考验,也很可能是漫长的时间考验。

二、语言发展的系统性

新的语言形式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不仅标志着在语言中单纯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而且还会引起系统内部相关成员的一系列变化。还是以系词“是”为例。

系词“是”的语法功能是联系主语和名词谓语,具有动词的性能,现代汉语已称之为系动词。它在产生初期,数量还很少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副词修饰。在《史记》的8个例句中,就有2例有表示确认的副词修饰。如:

此必是豫让也。(《刺客列传》)

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封禅书》)

这是副词“必”“果”第一次与新成员结合。此前,在汉语中虽然已有“必”“果”“是”等词,但它们之间不存在语法和语义上的联系,因此也不可能有“必是”“果是”这样的语言结构。随着系词“是”的功能日益成熟,不仅修饰“是”的副词越来越多,而且还有某些连词也参与进来和系词“是”连用。仅《世说新语》一书中,修饰“是”的副词竟有22个之多。副词如:

诸君皆是劲卒。(《简傲》)

此三人并是高才。(《品藻》)

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言语》)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忿狷》)

襟情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赏誉》)

君实是乱世之英雄。(《识鉴》)

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文学》)

相王谓二人:“可试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之固。”(同上)

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容止》)

仲堪此举,乃是国之亡征。(同上)

诚是才者。(《贤媛》)

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正是我辈耳。”(《品藻》)

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雅量》)

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术解》)

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赏誉》)

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谁比?”(同上)

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简傲》)

中郎始是独有千载。(《轻诋》)

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家之秀。(《贤媛》)

太尉神姿高彻,……自然是风尘外物。(《赏誉》)

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同上)

连词如:

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品藻》)

虽是败物,犹曰理而用之。(《排调》)

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赏誉》)

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贤媛》)

刘尹顾谓:“此是瞋邪?非特是丑言声,拙视瞻。”(《轻诋》)

早期有系词“是”的判断句,有不少句尾还保留帮助判断的句末语气词“也”,在《世说新语》中则已全部脱落。与此同时,旧有的没有系词“是”的名词谓语句,虽然也还有所见,如:

亮曰:“此必辛佐治也。”(《方正》)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容止》)

但数量已大大减少,正处于消亡中。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系词“是”广泛接受副词修饰的时候,独独不接受最常用的否定副词“不”的修饰。究其原因,也应该是由于受系统所制约。因为与有系词“是”的判断句相对的,还有一个用“非”表示否定的判断句。如:

主非尧、舜,何能无过?(《方正》)

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同上)

卿非田横门人,何乃顿尔至致?(《任诞》)

子非吾友也。(《德行》)

这种带“非”的表否定的判断句的存在,势必限制系词“是”受“不”的修饰,尽管“不”也完全具有修饰系词“是”的功能。系词“是”受“不”的修饰,约始于隋唐时期或稍早。唐代时,才逐渐增多,在诗文中多有所见。如:

安知厂成子,不是老夫身?(王维《山中示弟》)

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乱天下者,何尝不是诸王!(唐马周《陈时政疏)))

又守文所遣男延祚入质,不是亲儿。(唐刘守光《上梁祖状》)

到了元明清时期,受“不”修饰表示否定的判断句,已成为主流。用“非”表示否定的判断句逐渐趋于消亡。

词义的发展也受语义系统的制约。如“是”产生新的用法成为系词后,它原有的指示代词义和形容词是非义,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反映六朝时期语言基本面貌的《世说新语》,“是”用于系词的已占极大多数,用于指示代词义的已基本消亡,多保存在一些介宾结构中;形容词是非义,使用频率也大为降低。经初步调查,《世说新语》中共有“是”字263个。其中,用于系词共183例;用于指示代词共75例,多用于介宾结构,如“于是”(59个)、“是以”(6个)、“以是”(1个)、“由是”(3个)、“从是”(1个)、“如是”(1个)、“是故”(1个)、“是时”(1个);用于形容词仅3例,如:

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德行》)

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赏誉》)

不审明公孰是孰非?(《品藻》)

词义发展的系统性,不仅表现在此长彼消上,而且还引起词义系统的内部调整。如某一词义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相关词义的连锁变化。这种连锁变化,我们能亲身感受到的莫过于现代汉语。如“爱人”一词,原是表示已经建立恋爱关系的异性朋友。1937年初版、1957年重印的《汉语词典》,“爱人”一词的第一义项“即情人”。解放后,“爱人”一词的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遍用于表示配偶中的一方,即丈夫或妻子。《现代汉语词典》“爱人”的第一义项就是“指丈夫或妻子”。这一变化,不仅影响到“丈夫”或“妻子”两词的使用范围和频率,而且还引起其他相关词义的连锁变化。如“朋友”一词,《汉语词典》原来只有“友人之通称”一个义项,而《现代汉语词典》又增加了“恋爱的对象”一个义项。“对象”一词,《汉语词典》只收有“客体。谓用作目的的事物”两个义项,而《现代汉语词典》把《汉语词典》的两个义项合并为一个义项,又新添了“特指恋爱的对方”一个义项。这种因某一个词的词义发生变化而引起相关词义的调整,显然是在语义系统内部进行的。

余论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发展过程中,一般总是遵循经济的原则,以最合理的量,满足群体的最大的交际需要。语言新质的产生和旧质的消亡,是以不影响其交际功能为前提,始终处在平衡的状态,而且其最基本的部分,如语言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词汇,也一直保持其稳定性。语言在缓慢的发展中,每一个时期其总量一般都控制在一定限度以内。认识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如果注意,有时会发现,新产生的语言形式不一定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而很可能中途夭折。

约在魏晋时期,“为……所……”这种被动句,曾衍生出一种“为……所见……”的形式。“见”置于动词前表示被动要早于“为……所……”式。约在魏晋时期,一定的使用群体可能觉得,把这两种形式相结合的“为……所见……”式,更能显示被动的意义,而且曾一度盛行。例如:

金域郡昔为韩遂所见屠剥。(张既《答魏文帝问苏则》)

诸葛恪、滕胤、吕据,盖以无罪为峻、綝兄弟所见残害。(《三国志·吴书·孙綝传》)

这种表被动的“为……所见……”式,仅《三国志》(含裴松之的注所引的三国时作品)就有6例。可见曾流行一时,但没有生存多久,即告夭折。一种新产生的语言形式刚刚产生,还处在萌芽阶段,居然就这样被淘汰了。

语言的平稳发展,并不一定必须由新质的产生和旧质的淘汰来实现。有时也可以在系统内部进行调节。如表示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意义,先秦就有,用“苏”表示。《左传·宣公八年》:“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表示睡眠状态结束的意义,先秦也有,用“寤”表示。《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表示酒醉后恢复正常状态的意义,先秦也有,用“醒”表示。《国语·晋语四》:“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苏醒、睡醒、酒醒,这是三种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行为状态,先秦时期分别用三个词表示,这应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发展中,应该是语言交际功能的经济原则起作用,“苏”“寤”两词的意义竟然逐渐为“醒”所兼并。

约在西汉时期,因酒醉而“醒”和由“寐”而“寤”,意义相通,两词都能引申出醒悟义。如:

此之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者也。……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故先醒者,当时而霸;后醒者,三年而复;不醒者,枕土而死。(汉贾谊《新书·先醒》)

到魏晋时期,“醒寤”开始连用。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太子笺》:“醒寤之后,不识所言。”到了唐代,“醒”又开始取代“寤”的本义睡醒。唐杜甫《早发》诗:“烦促瘴气侵,颓倚睡未醒。”而“寤”的睡醒义在口语中可能已渐趋消亡。至此,“寤”这个词的词义,已完全被“醒”吞并。

约到了唐代,“醒”又开始用于苏醒义。《敦煌变文集·金刚丑女姻缘》:“夫主唬来身已倒,宫人侍婢一时扶,多少内人喷水救,须臾得活却醒稣。”“醒”单用于苏醒义比较晚,约在元明时期。元曲《争报恩三虎下山》第二折:“[张千云]相公,打死了也。[孤云]打死了也,将一碗水喷醒他。”在现代汉语里,“苏”从昏迷中醒来义,已不单用,而由复音词“苏醒”表示。“寤”的睡醒义已经消亡,只是在书面语言中偶有所见。《现代汉语词典》已把酒醒、苏醒、睡醒三义都收在“醒”的名下,原来由三个词表示的意义,现在只用一个词表示。当然,这个在系统内部自我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缓慢而渐变的过程。

同类推荐
  • 潘宫的预言④逃离亡魂岛

    潘宫的预言④逃离亡魂岛

    斗鱼和小伙伴们来到了古老的象牙冢附近,铺天盖地的森白骸骨令人触目惊心。为了追踪灵戒下落,冒险小分队依然踏进了“从来没有人活着离开”的死亡之岛。无法想象的事件接踵而至:河里暗藏的食人鳄,标有警示的恐怖石碑,以及树洞下神秘的巨型天坑……通往流光公爵城的道路危机重重。失去理智的土著人逼着小伙伴走上天坑索道,真正的地狱大门被徐徐开启……是什么指引着他们迈入死亡之途?亡魂岛上又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秘密?接二连三的事件不断挑战着伙伴们的承受极限,是前进还是放弃?面对种种考验,小分队们只有一个选择,拿出勇气,走下去!
  • 凉开水可以养鱼吗:最不起眼的大学问

    凉开水可以养鱼吗:最不起眼的大学问

    《凉水里可以养鱼吗:最不起眼的大学问》对生活中的常见的小问题、小现象加以剖析,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让你通过《凉水里可以养鱼吗:最不起眼的大学问》体会到生活窍门和科学知识的无处不在,并进一步被它们的魅力所吸引,让你学会自主发现身边的科学与生活中的学问,变得更加善于学习和思考,更加热爱生活。
  • 义犬阿黄

    义犬阿黄

    我们管它叫阿黄。阿黄这个名字有那么两层意思:一是它那短短的狗毛呈灰黄色;二是它张口发出的声音与其说是犬吠还不如说是狂叫。
  • 幽灵岛·石头里的哥哥

    幽灵岛·石头里的哥哥

    《幽灵岛》还原了处于青春期、富于冒险精神的少年追寻悬疑事件真相的过程,情节惊险刺激,结局发人深省,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石头里的哥哥》讲述了暑假里,中学生张觉华只身一人隐姓埋名从老家来到江南小城琴川,实施“XB行动计划”——寻找“包德”。六年前,张觉华在琴川师范学校读书的哥哥张俊华,为救三个少年与歹徒搏斗而光荣牺牲,之后张觉华家不时会收到署名“包德”的汇款。张觉华在琴川遇到一连串的怪事,由此产生了许多误会。最后,他和琴川的新伙伴一起抓住了贩卖假币的罪犯,不仅误会消除,思想感情也得到升华。
  • 世界名校(学无涯丛书)

    世界名校(学无涯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热门推荐
  • 无忧之冬—冰雪王妃要离宫

    无忧之冬—冰雪王妃要离宫

    她,天帝最小的女儿——雪姬,因为母亲是人类而受到来自上天的诅咒——终生与冰雪为伍,不知天地间温暖为何物,这一诅咒在她见到龙骧开始被打破了,她小小的冰冷的心开始有了一些小小的悸动与温暖,只是,冰雪是她的生命的组成,寒冷是她生命的源泉,感受到温暖的那一刻,她的生命是不是就要开始融化了。他,魔界之王,目无尘下,野心磅礴,一介小小天界公主,又岂能牵绊得了他?然而,从他失去她的那一刻起,他才知道,倾尽天下,也换不回来的她,在他心中已然如枝蔓般密密麻麻地缚住了他的心,叫他喘不过气来。(本文深虐+轻喜,阅读有风险,入坑需谨慎,但是本文作者致力于大团圆结局500年,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大结局会虐心啦啦啦)
  • 霸道总裁,娇妻快逃

    霸道总裁,娇妻快逃

    “霍枭你爱上的到底是我,还是被当作替身的我???????”,当年因为自己弹的一首曲子得到他的爱,却未曾想过姐姐却取而代之。阴差阳错自己决定放手,但谁会想到一夜醉酒却酿成大祸。离开这里是最好的选择。再次相遇,源于一场葬礼。暮色的雪,他怨恨的眼神又有谁能读懂。在怨恨的眼神中“姐是否在你去世前,我不该去见你??????”当他翻开两人的日记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错怪她了,他决心放下一切站在她面前“淼淼让我们重新来过,你愿意接受我吗??????”最爱的他站在面前她该何去何从???????????????????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
  •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权力、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实施、公共财政管理、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效率等。
  • 朵兰纳

    朵兰纳

    人说投胎是本事,练不来。我说穿越是找事,回不去。丛和平年代,一下子到这打打杀杀的世界。幸好老子穿的人还有两下子,只是混得实在让人想塞回去。难怪,老天爷还要千里迢迢把老子的灵魂抓来替你混人生。还好,没个好老爹可以当资本,还有个好祖父可以谈感情,混个出身地位。至少跟那公主、王子、贵族小姐讲话,还可以谈谈血统,拉拉关系。跟他们说话有必要吗?你没听过和气生财吗?拉拉大客户,才能做出品牌。朵兰纳领,我来啦!
  • 乾坤灭

    乾坤灭

    众神出,天帝陨,神话破,未终结,一朝起,神魔灭!
  • 最后的决战(中英双语典藏版)(纳尼亚传奇系列)

    最后的决战(中英双语典藏版)(纳尼亚传奇系列)

    纳尼亚传奇系列7:《最后的决战》“乱世必出妖孽”。纳尼亚纪元2555年,一只阴险的猴子席福特捡到一张狮皮,怂恿驴子伙伴帕叟披上狮皮假扮起阿斯兰,并联合南方野心勃勃的卡罗门王国,在纳尼亚境内覆雨翻云。纳尼亚年轻的提里安国王发现国家正在走向堕落,奋起抵抗,不料却被猴子一干人擒住。困境中,他向天祈求阿斯兰的帮助。另一世界的七位纳尼亚之友——迪戈里·柯克老教授、波利夫人、彼得、埃德蒙、露西、尤斯塔斯与吉尔听到了国王的祈求。尤斯塔斯与吉尔恍惚间就来到了纳尼亚。他们偷偷松绑了提里安国王,又去解救独角兽,并发现了假阿斯兰的真面目,便带他去广为告知纳尼亚臣民,不料矮人族再也不相信阿斯兰了。
  • 一生有你才旖旎

    一生有你才旖旎

    “伊笙,你爱的人是我吗?”萧依倪痛苦地问道。伊笙不语,但他复杂的眼睛告诉了萧依倪答案。“没错,伊笙,你爱的是萧依倪,但却不是我!”
  • 唐朝公务员

    唐朝公务员

    历史穿越类新作《隐相》已上传,比这本好看,希望大家喜欢!《隐相》简介:周武革命后两年,即武则天正式登基后的第三年,勤奋过度以至于“过劳死”的唐松穿越一千三百年回来了。武则天,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个个千姿百媚,个个野心勃勃,这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女人空前强横的时代。且看生死轮回后心性大变的唐松如何享受美好的大唐生活。
  • 官媒

    官媒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出身农家的我,从二流大学理工科毕业后,竟然横扫各路新闻系骄子,进入晚报当上了记者。在媒体圈,经历谎言与欺骗、把柄与诱惑、背叛与惩罚的生命洗礼,我渐渐变得凉薄,并走上了一条世事到头螳捕蝉的不归路。这是一部现实题材小说,也许你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 妖精相公

    妖精相公

    琼水国九经元年,夜如凝紫,子时,一记流星划过,夜白如昼。“皇上,微臣有要事求见。”泰安殿外一白胡老头半跪。“皇上,微臣有要事求见”白胡老头又提高了声音,没一会,一名红衣太监步出门外。“大国师快请起,皇上召了。”太监捏着嗓子作势要扶。老国师不着痕迹的避开了手,径自起身步入大殿。红衣太监啐了一口,暗骂“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也不瞧瞧自己配不配得上,山村野夫!”。2:空中出现了一个白衣女孩,罗裙随着热风飞扬。艳阳在她头顶洒出一片光晕,一瞬间,人们有点恍惚,是天使吗?树下的人看的清她的脸,那是多么让难以忘记的一双眼,黑漆漆若子时的夜空,湿漉漉如清晨雾气。黛眉微挑,红唇若朱,细腻通透的皮肤在阳光下泛着光。这是小的的新书《涩爱》希望多多支持哦!http://novel.hongxiu.com/a/313864/3:石头光滑平整,紧挨着石头的是一条潺潺的小溪,河水清凌凌的,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着耀眼的光,光有些微刺,妖福眯了眯眼,却在恍惚间看见水里迅速的游过的红鲤,连忙睁大眼睛再看,那红鲤却又没了踪影,刚别过头去,却又看见另一条游了过去,到底是刚才那一条还是另一条,妖福有些分不清,但总是觉得在和她作对。赌气的别开眼,又看向四周。一打眼,分不清什么,只知道都是绿,深绿,浅绿,嫩绿,全都郁郁葱葱,细看来,才知道,什么柳树、杨树都不分季节,不分地域的长在一起。乱七八糟,却又是那么美。吹来的风里夹杂着不知多少种的花,不刺鼻,沁人心脾得很,这就是地狱?多好呀!好想就这样一辈子待下去!4:雪白的藕臂微微伸展,一滴晶莹的的水珠慢慢滑落,滑过小肘,滑向那纤细白嫩的脖颈。几丝乌黑的头发紧紧地贴在颈上,那水珠顺着发丝滑到那优雅的锁骨。然后,慢慢的慢慢的滑到那半露的饱满酥胸然后没入了清澈的湖水。与湖水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