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70500000015

第15章 叹时光·"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2)

杨绛写过一本名叫《干校六记》的散文集,记叙了她同钱钟书两人在"文革"时期下放干校的生活,语气是平平淡淡的,仿佛他们所经历的任何事情都是寻常,不伤不怨,像极了夫妻俩的为人风格。干校是"文革"期间一个神奇的存在,而钱钟书下放的五七干校,则是所有干校中最神奇的,这所干校,囊括了当时中国许多著名知识分子,钱钟书和杨绛,正是其中接受改造的成员。

一九六九年,钱钟书被下放至五七干校。此时他已是五十九岁的年纪。六十岁,在中国人的传统心理上,已经是一个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了,然而这位老人,却必须离开北京,前往外地接受改造。此前,钱钟书和杨绛是在北京干着十分辛苦的体力活。钱钟书打扫大街,杨绛则清扫女厕所,这些劳动由一群本该是在研究所里从事研究的学者来完成,而那些骄狂无知的人则高高在上地监督他们,这是令人感到啼笑皆非的。这种生活,一直持续至那一年的十一月,北平已开始布满寒流,冷空气弥漫在整座京城,如同一只无形而残酷的手,肆意玩弄着所有人的命运。钱钟书回来,告诉杨绛,他就要跟一群干部一起被下放到五七干校了。

分离,就在顷刻之间。

其实他们一向是聚少离多的,年轻时订婚之后,他留在南方,她却北上去完成学业。学成归国之后,他又为了理想和生活离开小家庭,天南海北地去闯,好不容易中年之后在清华大学有了一席之地,转眼间这种温馨生活却被狠狠打破!而这次一别,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他们都已经老了,这种不知尽头的折腾,真的不知道能够撑到何时。

杨绛和女儿还有女婿一起送走了钱钟书。火车站一向是个见证离别的地方,花白了头发的钱钟书透过车窗,他看见了妻子脸上的隐忧,女儿眼中的不舍,也看见女婿头上斑点的白发,他挥了挥手,示意他们早点回去,仿佛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安心一点。他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女婿王德一了。

其实女婿也是一直被人批斗着的,有人说他手里有"五一六"反革命分子的名单,所以一直有人强迫他将这份子虚乌有的名单交出来。王德一是一个性情耿直的人,他不愿意欺骗任何人,这种困窘的境地将这样一个老实人生生逼上了绝路。关于此事,杨绛没有告诉钱钟书,生死这样痛苦的事情,她不愿连他也一并承受。

五七干校在河南的罗山,钱钟书等人被安排睡在一间曾经当过改造营的营房里,没有床铺,没有被子,所有人都只得一个小小的草铺,条件艰苦得令人瞠目结舌。钱钟书一贯是在杨绛的精心照料下生活的,就算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无比困窘,他都没有吃过这样的苦。但他终究还是熬过来了,或许是他始终不敢细想,为何事情会如此糟糕,为什么世界变得这样黑白颠倒,思考其实也是一桩痛苦的事情,有时候,将心一横,麻木而浑噩地生活下去,像傻子一样活着,或许比聪明人要幸运许多。

他是来接受知识分子的改造的,每天都要接受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日子过得自然苦涩无比。可幸好,不久后,杨绛也被下放到河南罗山附近,虽然不是在同一所干校,可夫妻俩总算是在同一个地方,就算是有照应也好一些。可他并不知道杨绛心里的牵挂,她将女婿的死讯瞒住了他,自己却独自牵挂着一人在京的女儿。阿圆是他们的独女,自小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她也争气,一直按照他们所希冀的那样长成正直、透明的女子,在这场运动开始初期,由于他们夫妻的关系,阿圆被所有革命团体排挤,她没有伤心,独自去了延安,还画了一幅延安塔寄给父母。她没有像许多干部子女一样,为了融入革命小团体中,而做出一些违心的事情,她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立、纯净的人格,他们很开心。

而后来,他们的阿圆遇上了喜欢的人,结了婚,原来以为可以就这样幸福美满地生活下去,孰知多年后竟然是这般生死相隔的结局。都是女子,她知道女儿心里的伤。离开北京时,阿圆来送她,可在她眼里,却仿佛是她在送阿圆,从此后,就是阿圆一人孑然留在北京,夜半睡醒时,她连一个哭的怀抱都没有。

杨绛没有将心头的忧虑告诉钱钟书,在偶尔的探亲中,她发现这个一贯来被自己照料得很好的人,真的变成了个又黑又瘦的老头子,他看到她,干瘦的脸上笑了笑,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那样笑了笑。可他们都知道,这个笑容,有多么沉重。就算是在同一个地方,他们还是不能时常相聚,这是多么可笑。在那样的境况下,连夫妻都不能自由相见;可他们还是幸运的,因为那时,能够如他们一样被下放到同一个地方的夫妻并不多,他至少还可以同她说一说自己这里发生的事情,她也可以力所能及地照顾他,像在英国时洗干净他弄脏的桌布一样,熨平他生活中的一切小差错。

在干校的工作其实并不十分艰难,杨绛是管菜园的,菜园距离钱钟书的宿舍不远。钱钟书则是负责看守工具的,杨绛的班长常派她去借工具,于是,杨绛后来在《干校六记》中写道:"同伴都笑嘻嘻地看我兴冲冲走去走回,借了又还。"钱钟书的专职是通信员,每天下午要经过菜园到村上的邮电所。"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约会的情人了。"天气晴朗的时候,他们就在岸上坐一会儿,晒晒太阳,说说话儿;有时时间匆忙,必须马上赶回去,他们就站着说几句话就走。钱钟书平日三言两语,断续写就的信,就在这时交给杨绛。她则陪钱钟书走一段路,再赶回去守菜园,"目送他的背影渐远渐小,渐渐消失。"一如古代戏本里的才子佳人,一样的缱绻情深,一样的为爱再辛苦亦甘之如饴,唯独不同的是戏本里的人还正值青春美貌,钱钟书和杨绛却已老去,可花甲之年的两个老人依旧深爱着对方,这样的爱情,穿越了时光和生死,残年余香里,更散发着一缕幽幽动人的香。

在这段黑暗时光中,幸好有彼此的温暖双手,他们才能相互支持着,直至天明。而曙光,就跟着时间的脚步慢慢移动。一日,杨绛回到自己的住处,那是一所寄住的民房,她掀开被子,却赫然发现床上有一只死老鼠,已开膛破肚,一旁还有一堆老鼠的内脏。她心里一冷,被吓了一跳。这只死老鼠自然是请人帮忙丢出去的,那人还告诉她这或许是猫儿们的恶作剧,不用放在心上的。但她忐忑不安,怎么都不认为是个吉兆。后来,她将这件事情告诉钱钟书。钱钟书的看法却很有趣,或许他只是为了安慰杨绛,可这种安慰法却十分神奇,大约也只有像钱钟书这样的人才能想出来。

他说,老鼠的身躯和内脏分成两堆,离也;鼠者,处也。它们连起来就是离开此处,可不是大大的吉兆吗?冥冥之中,上苍正在预示着他们可以离开这个地方,回到北京。钱钟书的这个说法安慰受惊妻子的成分居多,然而,没想到的是,钱钟书的文字游戏居然成真,他们真的迎来了未来的曙光。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那些受尽苦楚的人选择活着,伟大地活着,比选择死要更伟大几倍地活着,是因为心中的火还在燃烧,因为梦想还没有完成,因为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而钱钟书和杨绛相互扶持地活着,亦是因为,他们还有活下去的理由,生命那样宝贵,他们必须安静走完全程,哪怕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重返京城

《干校六记》出版后,台湾有书评说:卑微是最好的隐身。忽然想起,有一部电影叫《隐秘且伟大》,或许卑微、隐忍、伟大这三者之间,是串在一根草绳上的蚱蜢,当苦难猛然间降临,收敛光芒,穿上平庸,是保存自己最好的方式。"枪打出头鸟"这句古语说得并不假,这时候的隐藏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睿智,"明知山有虎"最正确的做法不是"偏向虎山行",有时绕路走,未尝不好。此时的卑微和隐忍,都是伟大的。

钱钟书在"文革"时期的人生注脚或许就是如此,他将身上的光芒卸下,成了一个最普通和平庸的老人,他低着头,敛去眸间的犀利,像一位本来就在土地上刨食的老人那样,每天劳作着。有一日,妻子杨绛高兴地告诉他,她听闻上头来了一批可以回北京的名单,上面的人都是干校的老弱病残,而钱钟书的名字也在其中。她想,就算自己还不能回去,钟书先回去陪陪阿圆也是很好的,父女俩自小就要好,想来有了钟书的陪伴,阿圆不至于太孤单。

对这个消息,钱钟书没有如杨绛一般兴奋,这种真真假假的消息,这些年来他听得也不少了,能够回去固然好极了,但在这里生活,他也已习惯,可以安之若素了。名单当真下来,证明杨绛的消息并不准确,上面并没有钱钟书的名字。杨绛沮丧得很,钱钟书反倒安慰她,这次回不去,下次肯定是能够回去的。反正在罗山已经待了这么久,又何妨再多待一段时间呢?

一九七二年三月,初春,北方的春风来得晚,冰雪也融得晚。当温暖的河流破冰而出,北上的归燕如纸鸢掠过天际,第二批放还名单终于姗姗而来。幸运的是,这次回北京的人员中不仅有钱钟书的名字,同时也有杨绛的名字。久经风霜的两个老人,终于能够携着彼此的手,一同踏上归程。

虽然"文革"还没有彻底结束,它像一只穷途末路的老虎,还在竭力支撑着,但谁说就没有彻底结束的那天呢?只要耐心等待,安静地、沉默地、温和地去接受和守候,总会有结束的那一天。

回到北京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钱钟书和杨绛自然是和女儿钱瑗住在一起的,女婿自杀丧生的消息钱钟书已得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令他沉默了许久,但为了阿圆,他没有将这种悲伤流露出来。当时北京有一种政策,就是让所谓的革命家庭与"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住在一起,美其名曰让革命的光辉洗涤资产阶级的心灵。对于钱钟书来说,这种痛苦还不如让他继续在干校中劳动。至少干校中一起接受改造的,都是相对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彼此可以顺畅交流。

但此时,他的交流人员,仅限于妻子和女儿。住进来的那个"革命家庭"的水平是可想而知的,他们无知而鄙薄,狂妄自大且任性妄为,杨绛为钱钟书请来了一位钟点工,就连这位钟点工他们也要霸占利用。无赖撒泼,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知识并不代表一切,目不识丁的老农也有温柔善良的心,懂得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但有些人却像是无赖一样,蛮横无理,稍有不顺心的地方,就大吵大闹。这种生活方式,令钱钟书感到十分头疼。

对此,钱钟书曾无奈地说过,与什么人住在一起,便会堕落到什么水平上面。这指的是他们同这个"革命家庭"的一次纠纷。都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被这个"革命家庭"欺负得久了,一向性情温和的钱氏夫妇终于忍无可忍,对他们进行了还击。这使得他们落下了"打架"的名声。其实,事情一忍再忍,当忍受到了一定界限,难免会发展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那次还击之后,那家人扬言要给钱钟书一家一点颜色看看。古语有云,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冷静下来的钱钟书想了想,觉得没有必要同这样的人置气。于是,他们搬离了家,搬到女儿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宿舍中居住。原来的房子,被鸠占鹊巢,这一占,就是整整五年。这想来,便是令人感到无限心酸的。他们年轻的时候,怀着那样浩荡的梦想,奔赴海外,国难当头时毅然归国,为了传承文化奔走在硝烟之间,一辈子都生活得不安宁。

现在,本该是安静生活,享受老去时光的年纪,晨起在花园里练练太极拳,遛遛花鸟市场,闲暇时分逗逗窗台上顽皮的花猫,日落时分一起并肩看夕阳落下。他们的老年时光,应该是如此平淡而温暖地度过。可现实一点也不温暖,他们甚至被人从自己家中赶出来,仓皇如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人。一间小小的宿舍,成了他们相依为命的屋檐,更痛苦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日子才会结束,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正大光明地搬回自己家中,那个家里,只有他们一家三口,没有旁的人来打扰他们的安静生活。

在这样的悲伤里,他们还忧心着唯一的女儿。王德一去世之后,钱瑗用了很久的时间,才从丧夫的悲伤中走出来。那是一段伤心往事,世间最伤人的不过是死别,而当这死别是因为沉重的历史所造成时,心里的悲恸更是难以愈合。死去的人已经死去,亡魂黯然无知未亡人的伤心,承受痛苦和磨难的,只是被丢弃在尘世的至亲至爱。尽管时间冲淡了伤痕,但钱瑗却永远不会忘记这场伤害。她的心,宛如成了一所小小的寂寞的坟,清明时节,柳絮纷飞,坟上有淡淡的烟火,却是那样冷,那样清寒如雪。

有人说,"文革"阻碍了中国十年的发展,甚至将中国经济倒退了十年。是的,这场伤害是巨大的,不仅是经济,更多的是人心。有多少人,在这场动乱中不堪屈辱而如钱钟书的女婿一样选择自我了结,也有多少人如钱瑗一样有了一生也难以忘却的痛,还有多少人如钱钟书夫妇一样,分明兢兢业业,却如晴天霹雳一样被流放至偏远地带,经受非人的折磨。废墟可以重建,可倘若是心城的废墟,又该以什么材料重建一座太平美满的盛城?

十年生死,十年聚散,十年悲欢茫茫。这场十年的戏,终究要仓促落幕。幕后的凄楚忧伤,却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宛如缄默。其实怨恨都无济于事,当过往的一切都尘埃落定,除了哀婉叹息,又能奈何几分?还不如挥别往昔,珍惜余年的光阴,来弥补过往的苍白。所以,钱钟书不怨不恨,他听说祖国是父母,当父母的总有误会错怪儿女的时候,做儿女的怎么会怨恨憎恶父母呢?黑色的烟雾散去,他依旧固守在这方国土上,淡化了个人哀伤,用自己的力量继续守护着这个祖国母亲。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厦门历史名人画传

    本书选取百位与厦门相关的历史名人,以中国画创意为主要艺术形式,再现人物历史真实。诗书画一体刻画阐释人物气质。所撰小传文字,或随笔感性,或研究成果补白,或独家评论,给人留下启迪。每一幅画都配一首原创诗,为点睛之笔。文字内容讲究书法的诗意表达。艺术品格和学术品格相生共存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特色鲜明。
  •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以“人民好公仆”——裴庆生的生命轨迹和工作历程为主线,通过他生前书信、日记、论文和妻子、儿子的笔记等,发掘了大量真实生动、鲜为人知的素材,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了裴庆生同志无私无畏、勤政廉洁的品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反腐倡廉、造福一方的执著追求,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 凯瑟琳·格雷厄姆

    凯瑟琳·格雷厄姆

    本书介绍了美国传媒界的头面人物凯瑟琳·格雷厄姆的故事。内容包括:童年生活、求学生涯、初涉新闻、婚姻大事、总裁之位、妇女解放、劳工问题、罢工事件、老年生涯等十五章。
热门推荐
  • 仙魔之威

    仙魔之威

    混沌初开之际,仙道纵横,魔道驰骋,在刀光剑影的世界里,人类如何生存?大战一触即发,仙道又何来与魔道抗衡的实力?主角踏着前进的步伐,走向这战乱纷争的世界!
  • 异世之时间盗贼

    异世之时间盗贼

    出来混,迟早是要穿越的......21世纪的盗贼,什么最重要?速度!一个掌控了时间的盗贼是什么?传奇!伟大的盗贼至尊为你解释:男人能有多快!本书群号:75016507
  • 紫藤花,满枝桠

    紫藤花,满枝桠

    穿越西元三千后漫画同人文,一个关于纯爱和回忆的古风故事,看受难公主如何与儿时分离的皇子倾心相随。紫藤树下,我们一辈子的约定。
  • 爱上神秘号码的主人

    爱上神秘号码的主人

    叶蒙:是一名最年青最帅气的女性婚纱设计师,拿了不少奖,一丝不挂的工作态度,冷酷的外形,热血的内在骂起人来,处处不留情。乔刚:外形阳光,心地热情,对人也有一手,也是豪门大少爷,又是叶蒙的好友。夏雨:外表可爱,做起事情来,笨手笨脚,却让人不能不理她的诱惑感,是一名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女孩。季娜;出生豪门,却有高贵独特的气质,目前是一名超级灵模,一直暗恋着叶蒙。俩个超级大帅哥却爱上了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女孩,因一个神秘电话,却转变成砌不断的爱恋,知道真相大白后,才发现自己给乔刚所骗。
  • 夜长安,浮世乱

    夜长安,浮世乱

    一世倾城,红颜为谁乱?几经翻转,结局究将如何?他是冷酷无情的异姓王之子,她是高不可攀的长公主。他们本是一对青梅竹马,可是他父亲的死去,使这一切,一夕之间全部覆灭。他运筹帷幄多年,一步一步踏着她亲人的尸体,走上了皇位。他得到了一切,却也失去了一切。他用尽一切方法,将她留在身边,却不想,一步错,步步错,最后也只能满盘皆输。当真相揭开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命运的齿轮在悄悄转动,一切的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夜长安,浮世乱……
  • 琴师与君

    琴师与君

    她是公主,最不受宠的那一个。他是琴师,最孤独的那一个。宫闱里,他是白衣男鬼,夜夜抚琴。殊不知他狠,对自己也狠,他工于心计,对心爱之人同样耍尽心机手段。“如此,便再也不见。”他第一次哭,祈求那百里红妆慢一些,那即将出嫁的公主,是他的心里的未亡人:“桐,你去哪?带上我好不好?”
  • 时光亲吻过她的悲伤

    时光亲吻过她的悲伤

    分别五年,美丽的安总监再次见到了自己大学时期的男友,那个恨她到了极致的男人,当年的她为了报杀父之仇,抛弃男友与‘公公’成了一对……如今他强势归来要让她痛不欲生,腹黑男的甜蜜报复重装来袭!
  • 变换角色

    变换角色

    没想到换个角色居然能让她们表现得这么好。仨男人始终搞不清楚:“给别人做起来,反倒比干自己的还卖力。”这本《变换角色》由顾文显著,收入了《突发的怪病》《替部长考试》《天上掉下金疙瘩》《比死亡可怕》等小说作品。《变换角色》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我和我的宠物小精灵

    我和我的宠物小精灵

    宠物小精灵世界,丰缘联盟。真实的世界,永远不可能像动漫中描写的那么美好。你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可以!你想拿下彩幽优胜,击败四天王,打倒冠军,然后过普通人的生活?做梦!......不论你是已经达成这个目标,还是正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一切从丰缘联盟起航......
  • 新诗的碑纪: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

    新诗的碑纪:浙江诗人群与中国新诗的现代化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两个中心是北京和上海。而在这两个文学中心,浙江作家的存在举足轻重。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大批经过新思潮洗礼的浙江学人和作家汇聚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