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是方迟的发小,她父母都是教师,他爸爸在市区教书,妈妈在郊区,她小的时候是跟妈妈在一起的,方迟整个童年都是跟她混在一起玩的,张丽比较有主见,花样也比较多,方迟屁颠屁颠的跟着她,她记得张驰那时候他还屁大一点。
后来张丽妈妈也调到市区去了,那年她跟张丽小学毕业,觉得市区离镇上好远的,告别的时候还抱头痛哭来着,跟诀别似得。不过后来张丽还是会跟她妈妈回来镇上看她姥姥的,每次回来她都会来找方迟,跟她住一起。不过中间她都没怎么见过她弟弟,所以印象中总是屁大一点。
再后来上高中,上大学,她们也都一直保持联系,有机会也会见见面。张丽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外省,上个月她出差到C城他们还见面吃饭了,她是有提过她弟弟留在本市了,没想到这么巧。
虽然方迟跟张丽很要好,但是她对张驰印象不深,一来他也差她们好几岁,二来他跟他姐姐的性格截然相反,特别内向,小的时候就很少说话,总是一个人呆在他的房间,看小人书或者打小游戏。张丽说不用管他,他很会安排时间的,打一会会停的,小小年纪很自律,也很安静,安静地可以让人完全无视于他的存在。如果那个时候有人告诉方迟,张驰会通过CPA并还能通过司法考试,方迟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假如那个时候她也知道CPA跟司法考试是怎么回事的话。
从遥远的童年一路回忆过来,吴女士还在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妈,我觉得你还是有点心理准备,这事估计成不了,你女儿向来做不了投机倒把的事情,对方很年轻,品貌端庄,应该有体面的工作,你说怎么可能落我手里。”你说……
吴女士毫不客气的打断她,“你说的这些我早就知道了,别搞得是我下了套让人家来的,外在条件都是大家认同的,最终成不成还不在于你的表现,你就一副守株待兔的样子,早晚树桩子都没了看你怎么办,我给你打电话就是通知你一下,杨阿姨已经给我来过电话了,他儿子没说不行,所以接下来要怎么做,你自己拎的清一点。方迟我告诉你,你已经29岁了……”
本诧异于吴女士说的张驰没有说不行是个什么意思,但是听到29岁几个字,方迟马上把电话移开,摇着头,这一定不是她亲妈,她深刻怀疑她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子不嫌母丑,母怎么能嫌子老……
后来证明,张驰可能是没有说“不行”,但是他一定也没有说“行!”,因为
他没有再联系她。当然方迟是绝对不会听从吴女士的怂恿,采取主动。这不是面子的问题,这关系了里子的问题,她以后怎么面对张丽?想想当年那个小屁孩,她第一次到张丽家好像他也就是刚生出来在爬,自己怎么可以对一个婴儿下手?
其实就算她好意思,里子面子都不要了,放下道德人伦,也是不能怎么样的,因为她没有张驰的联系方式,也绝不可能跟吴女士去要。
这个事情过去了一周,吴女士终于也相信了方迟的说法,对方不认为不行,却也不认为行。方迟倒也没什么挫败感,过去了就过去了,跟之前无数次相亲一样。
又过了几天,接到张丽的电话,跟以前一样,两人相互抬杠的闲扯一通,她说昨天刚回来C城,让她明天晚上去她妈妈家吃晚饭。
张丽每次从外省回来只要有时间都会约方迟见面,但是会面地点绝对不会是在她母亲的家里。方迟想起之前跟张驰相亲的事情,她丫的不是来给弟弟说媒的吧,心里犹豫起来。“明天我可能有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