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朋
从衡中毕业已经九个年头了。这期间曾数次回到母校,看那粉玉兰又绽出红晕,看课间跑操的整齐小方队喊着口号闪过眼前,听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忽然响起,心中还是有种小小的紧张和激动……每个细节都那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但在这些纷繁的记忆中最鲜活,也是在之后的这些年常常浮现脑海的,是高中三年中几位同桌的身影。
付浩是我在228的第一任同桌。之前在球场上见过他,感觉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我俩都不太爱说话,但一到上课我们的话匣子就关也关不上,为此不知被批评多少次。并且,因为他和我都爱打篮球,哥们情谊也在球场逐渐培养起来,每次体育课后两人都是拖到最后才恋恋不舍地放开篮球。
付浩虽然上课的时候说话,但自习的时候,却总能安下心来。不管老师布置了多少作业,他都不慌不忙,而且每次都能按时完成。我刚到实验班的时候总是很浮躁,每当看到堆积如山的作业,就感觉十万火急,恨不得把习题册一口吞到肚子里。有次发了好几张很难的数学卷子,我正心里没底时侧眼看到付浩,发现他正面不改色地演算,坐得端端正正、写得也清清楚楚。看他那气定神闲的样子,我就也慢慢地安静下来了,一题一题地做作业。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发现,很多东西,一点一点地吃,比一大口吞进去,要消化吸收得快。慢慢地,我也就逐渐告别了那个焦躁的自己,每次不慌不忙地写作业,每堂自习留下几分钟,和周围的其他同学聊聊“解题心得”,自习也就不那么难熬了,时间也就越过越快了。
记得高三的时候,同学们都在抓紧每一分钟学习,午饭本来45分钟的时间,大部分同学都拿出30分钟来学习,剩下的时间匆匆吃饭。开始的时候,我和付浩总是一路小跑到食堂,随便扒两口饭,再跑到宿舍,气喘吁吁地躺到床上,一小时午休时间里有半个小时都在努力让自己安静下来。后来,付浩说:“这样不行,每天这样,不但伤胃,而且浪费休息的时间。我们可以每个课间多拿出一分钟的时间来学习,这样中午我们就多了八分钟的时间吃饭,不用跑步,也不用占用午休的时间消汗了。”我俩一拍即合。果然自此之后,午休情况好了很多,下午的学习效率也高了不少。后来的时候,每当我想迅速完成某些事情的时候,总要多想一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事情,会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来为此收拾残局。
后来我的同桌换成了齐腾。这是个老朋友了,因为认识时间久,所以每次对话都特别默契,你一句我一句,像二人转一样。齐腾的爱好比较特别,他不打篮球,不玩游戏,只是偶尔打打麻将。
齐腾是一个对大多数事情都不上心的同学,不爱写作业、不爱整理内务。高三下学期之前,似乎一直都没有安下心来好好学习过。不过他的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跑操上,每次喊口号都特别洪亮,带动着班里的其他同学也都士气高涨。
从齐腾专注于跑操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很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同学。记得在我保送之后,有一段时间一直貌合神离地在园子里游荡着。作业能交上就好,上课别睡着就好。后来,我这种懒散状态被齐腾狠狠地鄙视了一次。他说,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整个班级就像一个紧凑的建筑结构,任何一块砖头的松动,都会导致整个结构的不稳。我仔细想了一下,似乎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的确在我保送之后都有些松懈了。我决不能让这种状态既影响自己又影响别人。于是我开始慢慢淡化被保送这件事,重新回到了文山题海中。身边人的状态也逐渐回升了,我们重新开始讨论问题、互相鼓劲,那种高考在即的氛围就又回来了。
现在的齐腾已经在中山大学读博士了,他这个并不爱学习的同学,如今成了228班读书时间最久的人之一。他还是中山大学舞协的成员、京剧爱好者,每年都要去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我不禁羡慕他——有个自己擅长且投入的爱好,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
再往后,尹晓林成了我的同桌。他一直是很乐观向上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活中充满了正能量。
跟小林同桌的时间并不长,但他给我的影响一直都很大。记得学校曾经举办过一次篮球比赛。我们面对的就是拥有三塔(三个人的身高比我们中最高的还要高)的对手。于是从一开始,我们就被对方当成了软瓜。可他们没有猖狂太久。比赛哨声一响,我们队就在小林的带领下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积极的拼抢、坚韧的防守,夹击、快攻,每个人都拼出了120%的斗志。小林不但矫健地砍下了场上的最高分,还一直大声地鼓励着我们,本来不太关注篮球的女同学们也围到场边为我们高呼加油。那个时候的228,真正是一个集体在战斗。虽然最终比赛因为实力上的差距我们输掉了,但是赛场上的那种精气神一直影响了我们很久。在那之后,整个集体也确实更紧密了。
高三运动会的时候,我参加了5000米长跑。那天小雨淅沥,漫长的距离在淡淡的水雾中更加遥远了。正赶上我的身体状态并不好,所以心里很没有底。可比赛开始后我渐渐发现,不管在跑道的哪个位置,小林的加油声都能传进我的耳朵。疲惫了他高喊让我调整节奏,对手提速了,他鼓励我咬住距离。最后冲刺的一圈,他更是在跑道外一直跟着我,陪我冲过了终点。比赛之后,我跟小林都累得瘫坐在地上,我总觉得在我跑五千米的过程中,他似乎跑了一万米。
衡中三年,同桌的你们陪我欢笑,帮我分担。虽然如今我们分散在四方,但当初那份单纯的情谊并没有变质。仿佛闭上眼睛,我还在228的教室,跟你们坐在一起,听讲台上班主任王老师充满激情的演讲,想象着未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