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并不觉得饲养一只宠物的经验有什么大不了,但我却坚信,照顾一个生命的经验,无论大小,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信的话,回想小学二三年级自然课时,养蚕宝宝的经验吧!
每年只要季节到了,学校附近的书局文具店,就会突然兼卖起蚕宝宝来。买蚕宝宝的第一步,就是要决定买多大的蚕宝宝,依照脱皮次数不同,价钱也不一样。
将蚕宝宝带回家后,每天开始写下生长记录,眼看着它们不断进食,一天一天长大、脱皮、结茧、成蛹、羽化……有的小朋友爱不释手(网络上曾有家长说,家中宝宝误以为是虾味仙,抓起来就往嘴里放,这算是“爱不释口”吧?),也有的怕得惊声尖叫。当然不能忘了那些拖着疲倦步伐下班的家长,如果孩子疏于照顾,可能一进门就会看到蚕宝宝的尸体,而必须想尽办法“善后”;如果孩子勤于照顾,让蚕宝宝食量倍增,又得四处张罗桑叶,可以说是疲于奔命。
原先观察生命成长的乐趣,突然变成家庭争执的来源,这过程中虽然有欢乐、期待、惊奇,却也充满了恐惧、恶心、失望,甚至弃养的悲伤。这样的故事在每个有稚龄孩子的家庭,几乎年年都在重演,但你记不记得这个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蚕宝宝当然是死掉了。
只要有饲养蚕宝宝经验的人都知道,一旦到了终龄幼虫,也就是到了眼看着它们一只一只死去的时候。
蚕是怎么死的,情况各有不同。有些饿死,有些因为忘了把鞋盒打洞闷死,也有的是因为饲养者懒得把桑叶擦干,结果腹泻而死,更别提那些半夜被蟑螂咬掉头、身首异处,或是遭到成群的蚂蚁攻击,早上起来只看到半条肿胀发黑尸体的情形了。
就算不分日夜照顾得非常好,终于成茧、蜕化成蛾,然后呢?不吃不喝的蛾,过不了几天也将要寿终正寝。
即使雌雄蛾交配成功,产了许多的卵,而且卵也成功孵化,生出了许多肉眼几乎看不见的蚕蚁,已经失去兴趣的孩子把责任交给父母,父母说:“快点把这些恶心的东西拿去学校交给老师吧!是他要你们养的,叫老师负责!”
推来推去的结果,最后常常在春末看到公园的垃圾桶出现一大盒刚出生的蚕宝宝,或是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去社区公园里,随便找了一棵树“放生”,这跟把淡水鱼放到大海里的宗教团体放生事件没什么两样!
但并不是找到桑树,就能保证让蚕宝宝活下去,否则我们经过桑树底下,不就能够时常看到野生的蚕了吗?不管老师、家长或是孩子,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无论多么小心,这些蚕宝宝只有死路一条。
养蚕的那年春天终究会过去,却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
不管当初决定养蚕的原因是什么,每个小学生养蚕的结果,最后都是死亡,却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奇怪,因为我们都不是为了要杀蚕而养蚕的。
那么,到底小学生养蚕的意义在哪呢?
从小到大一直想不出答案的家长,就开始呼吁学校不要再让学生在自然课程饲养蚕宝宝了,理由无非是避免落得丢给家长养,或是不忍被孩子丢弃、虐待(总会有些忍不住在自家厨房实验如何煮蚕取丝的)。
其实,养蚕宝宝之所以会成为很多孩子跟家长成长过程中的梦魇,并不是养蚕这件事本身,而是我们一代又一代长久以来,对于养蚕宝宝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缺乏完善的规范与设计,没有做好准备。
考虑周到的家长,大可以在孩子想养蚕宝宝的时候,乘机导引孩子做“价值的厘清”。我曾经读到一篇来自台湾的亲子教育专家黄菁老师的访问,提到当儿子到了想养蚕的年纪,他就利用这个机会引导,问儿子:“养蚕宝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别人有我也要有?还是真的想观察昆虫的成长变化?
黄菁老师帮助孩子厘清养蚕宝宝的目的,确定孩子明白并不是别人有,你就一定要有的道理,再告诉他如果是后者,可以从蚕、毛毛虫或甲虫等其他昆虫的幼虫中做选择。
后来,黄老师的儿子选择养毛毛虫,除观察蝴蝶幼虫的成长变化,也从其他同学养的蚕宝宝观察到蚕的成长变化,结果整个过程和收获都愉快而丰富。
你我虽然不是教育专家,仍然可以在匆匆忙忙将一个虽然微不足道,却跟你我同样活生生的生命带进家庭前,多做一些准备。最简单的就是大人可以参考关于“蚕宝宝饲养与观察”的书,将逐渐淡忘的蚕宝宝记忆重新整理,以家庭为单位,一起跟孩子讨论饲养的意义与责任、饲养的技术、观察与记录的方法、桑叶的取得,以及繁殖过剩等各种可能的问题,并明确指出一般人饲养上常犯的错误,也提供解决方法。否则,为了玩线上游戏懂得去买攻略本,面对真实生命的照顾却没有做好功课,一代又一代犯下同样的错误,实在是说不过去。
想清楚“养蚕宝宝的意义何在?”然后帮助孩子在饲养之前,就已经慎重地计划好“养完”之后该怎么善后。例如:可以将卵储存到冰箱,延缓蚕宝宝的孵化过程(不会影响它的生命),并联络专门养蚕宝宝的厂商来收回卵。卖钱事小,至少没有无谓的杀生,也可以让小孩子感受照顾另外一个生命的责任。确认之后才开始饲养,自然就减少了日后对弃养或死亡的震惊。
如果开始养蚕之前,就明白家蚕并不是野生昆虫,无法适应自然环境,即使“放生”也活不了,日后就不会随意弃养。既然“放生”不是一个选择,自然就要先想清楚这一堂很容易开始的自然课,未来应该怎么合情合理的结束。
思考过这个问题的孩子,明白饲主对于饲养的生命要负起一辈子的责任,自然未来就不会在没有想清楚前,吵着要豢养一只小猫、小狗或是其他宠物,因为养蚕宝宝的经验,能让一个年轻的生命明白:生命开始或许是容易的,但是要有尊严、不草率的结束,却是不简单的任务。